去世20年陸定一骨灰遷入八寶山

2020-12-06 觀察者網

據媒體報導,9月29日,經中央批准,陸定一骨灰遷入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新墓地。

據微信公眾號「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陸定一是江蘇無錫人,八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書記處書記(八屆十中全會增選),中宣部原部長,國務院原副總理,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原中顧委常委。

據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在中共高層50年——陸定一傳奇人生》一書介紹:他是在中共高層工作時間最長的革命前輩之一,曾深得毛、劉、周、朱、鄧等中共領袖的常識和器重;鄧小平要試試他的才氣,任選《古文觀止》中的一篇,讓他背誦,他應答如流。鄧小平說:「《古文觀止》,到此觀止」。

資料圖

「文革」期間,陸定一遭受迫害,被關押近13年。

1996年5月,陸定一在北京逝世,其骨灰安葬在無錫太湖邊的華僑公墓。

墓碑刻著「要讓孩子上學,要讓人民說話」

「政事兒」從新聞照片看到,陸定一的新墓碑上豎立著他的半身雕像,上書他的出生日期(1906年6月9日)、逝世日期(1996年5月9日)和籍貫(江蘇無錫)。墓碑基石上,刻著「要讓孩子上學,要讓人民說話」十二個字。

這12個字,是陸定一的臨終遺言。

2006年11月,陸定一的兒子陸德在媒體發文《陸定一晚年的幾個反思》,文中透露:1996年5月初,父親陸定一病危。在父親臨終的前兩天,兒子和孫子陸健健、陸繼樸去探望臨危狀的父親。陸定一斷斷續續地說:「……要讓孩子上學!……要讓人民講話!……」第二天,父親就陷入深度昏迷,再也說不出話來。

據公開資料,陸定一1906年出生於江蘇無錫,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陸定一任八路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領導《新華日報》華北版的工作。1946年,陸定一作為中共代表團團員,赴重慶出席政治協商會議。

新中國成立後,陸定一歷任中宣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文化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陸定一骨灰分為三部分

陸定一逝世後,骨灰被分為三部分,一部分被安葬於無錫太湖邊的華僑公墓,另兩部分撒放於家鄉無錫和福建長汀唐義貞烈士墓前。

在華僑公墓的陸定一墓前,豎有三塊碑,中間一塊刻著「八七會議」、「兩萬五千裡長徵」、「新聞定義」、「雙百方針」、「教育方針」、「誰打擊鄉鎮企業就是打擊八億農民」等話語。

資料圖

1981年,文革出獄後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陸定一,提出了「誰打擊鄉鎮企業就是打擊8億農民」的說法。當時,鄉鎮企業的發展遭到質疑,陸定一回老家無錫考察,上書中央,支持農村發展鄉鎮企業。

另外,1997年,福建省黨政領導及陸定一的後代們,在長汀縣為陸定一舉行了撒放骨灰儀式。陸定一的部分骨灰撒放在唐義貞烈士墓上。

唐義貞是陸定一的第一任妻子,曾任紅軍總衛生部藥材局局長兼衛生材料廠廠長,1935年被國民黨軍隊抓捕,英勇就義。陸定一病逝前,曾留下遺言:「因義貞烈士的遺骸未找到,墓已建成,把我的骨灰撒在墓旁,以我的骨灰代替烈士的骨灰。」

2002年3月,根據陸定一的遺願,他的另一部分骨灰撒放於家鄉無錫。

資料圖

哪些領導人的骨灰葬於八寶山?

去世後進入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是領導人最後的一項榮譽。

八寶山原為北京西山山前平原上的一座山丘。明朝永樂初年建寺,後改名為褒忠護國寺。新中國成立後,經周恩來總理建議,這一地區被選作籌建革命公墓安葬先烈。

資料圖

整個八寶山由革命公墓和人民公墓兩部分組成,後者的墓地公開對全社會出售。一般領導幹部們所說的「上八寶山」,僅指八寶山革命公墓。

此外,大部分領導人去世後的遺體告別儀式也會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

1950年10月27日,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和中央書記處書記的任弼時在北京因病逝世,隨後被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他也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位埋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的國家領導人。

此後,羅榮桓、李先念、陳雲等國家領導人逝世後的骨灰也被陸續被安葬在八寶山。

一般情況下,所有去世的國家領導人都可以進入八寶山革命公墓,但最終主要還是依照個人遺願。安葬八寶山需經由「中共中央同意」,此次陸定一骨灰遷入八寶山,便經過了「中央批准。」

骨灰遷出八寶山同樣需中央批准

近年來,也有一些原本安放在八寶山的領導人骨灰,被遷出到領導人出生或曾戰鬥、工作、生活的地方,以完成落葉歸根的傳統心願。而這一變動,同樣需要得到中央批准。

據報導,華國鋒在2008年去世後,其骨灰首先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但華國鋒的遺願是葬到故鄉山西交城的卦山。

2011年11月2日,華國鋒的骨灰從八寶山運抵交城,次日被安放在交城縣呂梁英雄廣場上方的陵墓內。

資料圖

2011年3月,逝世50周年時,陳賡大將夫婦的骨灰被家屬從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遷出,回到故裡湖南湘鄉市。

1969年去世的賀龍和1974年去世的彭德懷在恢復名譽後,骨灰均被移入八寶山。隨後,他們的親屬多次希望能夠將骨灰移至故鄉,經多位中央領導批示後,兩人的骨灰先後回到了位於湖南的老家。

「政事兒」注意到,新近遷離八寶山的國家領導人,是2007年去世的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黃菊。

據《新民晚報》今年6月刊登署名為劉雲耕(曾任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市委副書記等職。)的文章《回憶我的老領導黃菊同志》,文章披露,黃菊去世3天後,其遺體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靈盒則按國家領導人的規格一直棲存在八寶山。

報導中稱,黃菊出生在上海並曾工作多年,對上海有著深厚的感情。根據黃菊夫人餘慧文的請求,經中央有關部門的批准,2015年底,黃菊靈盒從北京八寶山遷往上海青浦福壽園公墓。

除個人意願外,也有一些人由於被剝奪政治待遇,其骨灰也隨之遷離八寶山。

1975年12月去世並曾被舉國哀悼的原中共中央副主席康生,因生前參與「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在1980年10月被開除黨籍,並遷出八寶山。

相關焦點

  • 開國大將陳賡,去世50年後,骨灰為何移出八寶山?
    但令人惋惜的是,陳賡建國後卻沒能長壽,他於1961年3月在上海病逝,終年58歲,也由此成為第一位去世的開國大將。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陳賡將軍的傳奇人生。陳賡,1903年出生,湖南湘鄉人。他早年畢業於黃埔軍校一期,是「黃埔三傑」之一,赫赫有名的北伐名將。值得一提的是,陳賡還曾救過老蔣一命,是老蔣的救命恩人。
  • 末代皇帝溥儀的骨灰被妻子遷出八寶山,知道真相的你定會哭笑不得
    末代皇帝溥儀的骨灰被妻子遷出八寶山,知道真相的你定會哭笑不得   上下五千年的中國,見證了多少朝代的興起與衰落,記錄了眾多盛世帝王的雄才偉略,豐功偉績,當然也譜寫著許多末代皇帝國破家亡、下場悽慘的悲歌。
  • 李淑賢葬在八寶山,臨終前卻把溥儀墓遷出八寶山,真的恩愛嗎?
    溥儀都經歷了這什麼,他最後一位夫人李淑賢為何要在溥儀去世之後將他的墓葬給遷出八寶山呢?等到光緒皇帝和慈禧相繼去世之後,溥儀則順利當上了皇位。不過,溥儀的皇位坐得並不容易。在他還是孩童之時,就稀裡糊塗地接受百官的朝拜。短短三年之後,溥儀就被袁世凱給趕下臺來。1912年溥儀宣布退位,至此統治長達兩百多年之久的清王朝就此落下帷幕。退位後的溥儀仍然具有皇帝的尊號,當然這是袁世凱給予的一個有名無實的名號而已。
  • 郭沫若明明可以葬在八寶山,為何死後骨灰撒在大寨?
    ——阿倫·尼文斯(美)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045,閱讀約3分鐘北京八寶山公墓,中國等級最高的園林式公墓,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東部八寶山南麓。根據目前公開資料,有資格安葬八寶山公墓的主要有以下幾類人:已故黨,國家和軍隊領導人,民主黨派領導人,愛國民主人士,著名科學家,作家,高級工程技術人員,革命烈士,國際友人和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新中國成立後,許多開國元勳和著名人物長眠於八寶山。但我們發現,最有資格葬在八寶山的郭沫若,並沒有選擇這裡作為自己的安息之地。為什麼?
  • 臺灣傳奇紅色女特工,犧牲32年後骨灰回到大陸,至今葬在八寶山
    蕭明華一位潛伏在敵人內部的地下工作者,那時的她風華正茂,卻因為身份暴露而慷慨赴死,幾十年後他的骨灰才得以回到大陸,因為她對革命的貢獻,她被葬在了八寶山革命公墓。 1946年蕭明華去到北平,開始用筆名進行創作,在北平她見到了好友朱芳春,此時他是共產黨軍區敵工部的一名幹員。在朱芳春的介紹下蕭明華於1947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同朱芳春一起在敵後展開了工作。1948年在臺灣大學擔任國文系系主任的恩師,臺靜農先生邀請蕭明華去臺灣任教。蕭明華認為這是去臺灣開闢新戰場的好機會,在得到組織的同意後蕭明華依然遠赴了臺灣,去到了那塊陌生的土地。
  • 郭沫若去世後:既沒葬在八寶山也沒葬在家鄉,骨灰撒在大寨虎頭山
    郭沫若生前十分嚮往昔陽的大寨虎頭山,1956年12月曾帶領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來到大寨,與大寨人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寫了不少讚頌大寨精神和虎頭山的作品。1978年,86歲的郭沫若病逝後,人們按照他的遺囑,把骨灰灑在大寨虎頭山梯田裡「肥田」。圖為1992年11月16日即郭沫若證辰100周年時,大寨村的黨支部、村委會及全體村民為其立碑紀念,紀念碑的正面是「郭沫若同志永垂不朽」金色大字。
  • 生在富貴家卻喜歡幹革命 臥底臺灣被殺害 骨灰60年後回歸八寶山
    她的骨灰一直沒能回到大陸,直到60年後才由有關人士護送回京。這位永遠值得我們崇敬的女英雄的骨灰,就存放在八寶山。她叫朱楓,1905年出生在浙江鎮海的一個大戶人家。祖上富貴,生活條件優異,可朱楓和人們想像中的大小姐完全不一樣。她熱愛讀書,在求學期間接觸了先進思想,從此投身到火熱的救國熱潮當中去。五卅慘案發生後,她和同學一起走上街頭參加遊行示威。
  • 末代皇帝溥儀骨灰遷出八寶山 開發商是幕後? - ?_新聞頻道_中華網
    誰知道那朋友一鬆手,龍就鑽回水井裡……」然後她解釋這是溥儀託夢,接著她便張羅把溥儀的骨灰送往西陵的「華龍陵園」。並且強調:「說我迷信也好,我就是覺得這事該現在辦成。」    溥儀死後,骨灰一直安放在八寶山公墓,與傅作義等人的骨灰同處一室。
  • 北京八寶山公墓:墓區整齊劃一,什麼身份的人死後才能在此下葬?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1970年,這八寶山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所徵用,定名為北京市八寶山革命公墓,專門作為戰爭中已經犧牲同志們的棲身之地,自建立以來便受到中央政府的格外重視。骨灰堂位於公墓園區的東部,有11個骨灰室,裡面安放的都是朱德、彭德懷、董必武等優秀革命領導者的骨灰,另外開闢的10座骨灰堂,裡面保存的便是各屆省部級以上中共幹部的骨灰。據統計公墓園區內的墓地共有598座,骨灰堂共有20多間,整齊劃一,莊嚴而又肅穆。
  • 17歲嫁給54歲將軍,她33年懷了16個孩子,去世後葬在八寶山公墓
    曾經有位女子在17歲時嫁給54歲將軍,婚後33年生下16個孩子,去世後兩人都葬在八寶山公墓。老夫少妻這對夫婦分別是將軍程潛和妻子郭翼青。程潛少年時就讀於嶽麓私塾,後來為救國救民他投筆從戎。早期曾參加過同盟會,中華民國成立後任湖南軍事廳長。
  • 八寶山人民公墓倡導生態安葬 建議民眾減少食物祭祀
    &nbsp&nbsp&nbsp&nbsp八寶山人民公墓業務科長 張存榮&nbsp&nbsp&nbsp&nbsp上面有一個景觀式的花盆,在牆體裡可以放兩份骨灰,由公墓提供專用的骨灰罐,不用骨灰盒,安葬以後上面擺放專用的花盆,裡面公墓提供塑料的絹花,如果家屬需要用,也可以自行更換成鮮花。
  • 北京八寶山公墓:中國規格最高公墓,看看都有哪些人安葬在這
    周所周知,在古代當人去世一般都是挖造墓穴進行埋葬,建造墓地,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規格。這不僅僅是他們去世後居所,同樣也是身份的象徵,也方便後人寄託哀思。同樣,在現在,我們依然保留去世以後修建墓地的傳統,一方面是為了家人寄託思念,表達尊敬,還有一部分是為了追念先人,不忘使命。
  • 圖4骨灰放在八寶山;圖7小妾美得驚心動魄!
    圖4骨灰放在八寶山;圖7小妾美得驚心動魄! 一直以來大家對清朝皇室的認識,都是通過歷史書和影視作品,而更多的還是當下比較流行的清宮劇。在電視劇中裡面的王爺、皇帝個個帥氣逼人、器宇軒昂,但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就和小編一起看一下真實的清朝王爺貝勒到底是什麼樣子吧!
  • 北京八寶山公墓中,誰的墓被人祭拜最多?特殊的81號墓葬著誰?
    古往今來,中國人對於陵墓的選擇都是非常講究的,一般好的陵墓都是處於靠山的位置,四周還有流水環繞,因此國人的墓碑骨灰大都安放在山清水秀的地方,生者在哀思之時也可前去祭拜。普通人對此都是如此的講究,那麼烈士的長眠之所也更當如此。
  • 八寶山生態墓園建成半年來已安葬百人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記者林苗苗)記者從北京市民政局了解到,去年8月建成的八寶山革命公墓生態墓園目前已安葬約百人,還有200多位家屬等待清明節後第二批選擇。  八寶山革命公墓是中國聲名最著、規格建制最高的園林式公墓,相關負責人介紹,生態墓園將安葬融於園林景觀之中,減少了石材加工,突出生態化、藝術化,體現人文特色和自然特色,,單個墓穴面積均為0.48平米,綠化面積在3平米以內。  據了解,北京33家經營性公墓均因地制宜推出了樹葬、花葬、草坪葬、立體葬等綠色生態安葬方式。
  • 今年北京新增骨灰免費自然葬 長青園骨灰林基地為定點單位
    2017年3月22日訊,記者在昨天下午召開的2017年北京市清明節群眾祭掃服務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清明節群眾祭掃活動的高峰將從本周六拉開帷幕,長青園骨灰林基地將作為骨灰免費自然葬定點服務單位。祭掃活動高峰將延續到4月4日,全市祭掃人數將會突破400萬人次左右,其中八寶山地區祭掃人數將超過40萬人次,昌平區祭掃人數將超過90萬人次。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介紹,今年,本市將實行骨灰免費自然葬新措施。骨灰自然葬是指使用可降解容器或者直接將骨灰藏納土中,安葬區域以植樹、植花、植草等生態自然進行美化,不建墓基、墓碑和硬質墓穴的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
  • 17歲年輕女孩嫁54歲省長,33年連生16胎,去世後被葬入八寶山
    1900年就讀於長沙的嶽麓書院,不過當時正是八國聯軍的侵華時期,程潛深知祖國的未來掌握在這一批人的手中。而在1907年,程潛赴日留學,正式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回國後直接擔任湖南省綏靖公署主任的高位,在程潛的帶領下,湖南乃至湖北等地區都安然無恙,一片太平。
  • 葬在八寶山需要什麼條件?他46歲病逝,墓地是八寶山最大
    眾所周知,在眾多公墓之中八寶山革命公墓的規格是最高的,能葬入八寶山是對一個人一生的肯定,也是一份榮譽,自然八寶山不是想葬就能葬進去的,葬入八寶山是需要一定條件的。其實自從明朝其八寶山就是一個具體特殊功能的地方,八寶山之所以取名「八寶山」,是因為山上有礦產,入白灰、白土等8中建築材料,所以當時人們將其命名為「八寶山」。
  • 八寶山革命公墓:國家一級公墓,哪些人去世後才有資格安葬在這裡
    那麼究竟哪些人去世後,能夠葬入八寶山革命公墓呢?那處佔地300多平方米,被稱為「八寶山第一墓」中埋藏的又是何人呢? 時間回到1949年,這一年對所有中國人來說,都是無比重要的一年。
  • 安防機器人亮相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2019年4月4日上午,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辦清明節開放日活動。安防機器人亮相。這是一臺名為「安巡士」的機器人,外型酷似一個小坦克,底部安裝有履帶,身高1米左右,「雙眼」安在頭頂,可實現360度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