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陶之萃——藝術器物展

2020-12-28 網易時尚

|展覽信息|

藝術家:杜沁芬、顧鼎之、姬舟、金生花、孫奕周、譚紅宇、王琪、魏華、吳俊文、嶽立志、周松

策展人:李聽塵

展期:2016年07月09日——2016年08月08日

時間:每天 10:00 - 22:00

地點:廣州市越秀區恤孤院路9號 逵園藝術館


|前言|

BY/李聽塵

繼2015年的「春」藝術器物展後,逵園藝術館再次迎來了一批廣州陶藝界的中青年藝術家和他們的優秀作品。今年的展出以「萃」為主題,取其春意盎然,人才薈萃之意。本次參展的十一位藝術家,皆為感覺敏銳、手法豐富、不拘傳統、勇於探索的陶藝實踐者,他們帶來的數十件陶藝作品極佳地詮釋了當代陶藝發展在創作思路和藝術風格上多元和開放的趨勢。

陶,以其靈動而多變的材料特質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正在當代藝術領域中進行著表現形式與藝術精神的蛻變 。無論在造型、配釉抑或燒制等工藝流程中,各種對於可變因素的創新嘗試都給陶土帶來了獨特的形式質感。本次參展作品除了展示出藝術家對創作媒介透徹的理解和基於材質特性的思考運用,也探尋了實用性與裝飾性和諧相融的各種可能性。這種藝術精神與創新手法的卓越結合使得作品主題超越了材質自身的功能需求與具象表達的審美情趣。

本次展覽希望通過精選出不同主題與風格的陶藝作品,呈現陶作為一種全面的創作媒介所能駕馭的藝術表達的複雜性,從而啟發觀眾用開放的視覺來探索陶土、陶器與陶藝超越其自身具象表達的媒介屬性,發掘大自然中代表生命孕育的泥土經過水與火的洗禮後釋放出來的無限潛質,並親身體會當代陶藝中實用與裝飾、唯美性與表現性、具象與抽象的相得益彰,彼倡此和的多元狀態。

|藝術家簡介|

杜沁芬

2007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2011年保送攻讀中國美術學院陶藝系研究生,2014年至今任教於廣州美術學院。

曾參加第二屆中國當代陶藝大展,亞洲現代陶藝交流展,嘉德二十四期拍賣展,中國第三屆新秀陶藝家作品雙年展,中國首屆當代陶藝大展,日本金澤21美術館亞洲現代新陶藝展,山東省美術館界尚——當代實驗陶藝展,浙江省美術館美術報藝術節陶藝專場,土耳其地中海大學展覽館ISCAEE國際陶藝教育年會交流展,杭州博物館禪茶一味——生活品質展等展覽。

2015年獲第十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銀獎。作品被山東省博物館、中國美術學院、陝西富平陶藝村博物館、北京當代藝術館、土耳其東地中海大學美術館、日本愛知縣陶瓷博物館等收藏。


杜沁芬 Du Qinfen 《不器-鬥 Vessel of Denial-Dou》德化瓷、紙纖維 Blanc de Chine and paper fiber 50x50x50cm 2014

顧鼎之

2005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陶瓷藝術系,獲學士學位,2008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裝飾藝術系,獲碩士學位,2008年至今任教於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2013年創辦逸之首飾工作室。

曾參加廣東省高校陶藝作品學院展,「微」展,第八屆中國當代青年陶藝家作品雙年展,亞洲現代陶藝新世代交流展,三國演義——2008中日韓現代陶藝新世代交流展,異化——廣東當代陶藝試驗展,廣東省首屆當代陶藝展,亞洲時尚首飾及配飾展,2014中國黃金珠寶原創首飾作品展。


顧鼎之 Gu Dingzhi《大肚杯 Rounding Bottom Cup》紫銅、銀 Copper and silver 9x9x10cm 2016

姬舟

2000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獲學士學位,2004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裝飾藝術系裝飾雕塑專業,獲碩士學位,2005年成為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2010年至今任教於廣州美術學院建築藝術設計學院陳設藝術教研組。

曾參加首屆廣東新青年藝術大展,第十屆全國美展,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成立五十周年美術作品展,06星河特展,2005全省體育美展,2008奧運景觀雕塑大賽,首屆廣東雕塑大展。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成立五十周年美術作品展,廣東美術館「四面八方--實力派青年雕塑家系列作品展」,第六屆中國現代手工藝學院展,第七屆中國現代手工藝學院展,東亞當代陶藝交流展,東莞嶺南美術館「跡象——廣東當代雕塑邀請展」,廣東省美術作品展覽及2014第八屆中國現代手工藝學院展等展覽,浮雕作品《五世達賴見順治帝》、《文成公主進藏》入選2012大同國際壁畫雙年展,成品安裝在拉薩市布達拉宮珍寶館大堂。

作品被廣東美術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莞城美術館、嶺南美術館以及現代資訊傳播有限公司總裁邵忠先生等收藏。


姬舟Ji Zhou《方器 Square Ware》細陶 Fine clay 22x22x18cm 2014

金生花

出生於韓國,2003年畢業於韓國弘益大學美術大學陶藝系,獲學士與碩士學位,2006年畢業於中國清華大學設計藝術學陶瓷專業,獲碩士學位,現於韓國弘益大學美術大學設計工藝系攻讀博士,並擔任廣州美術學院建築學院陶藝專業外國高級專家教授。

曾在韓國、廣州、佛山等地舉辦個人作品展。曾參加韓國清州世界陶藝展,第五屆中國當代青年陶藝家作品雙年展,中韓當代陶藝交流展,中國當代陶藝展,西安美術館當代陶藝展,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景德鎮當代國際陶藝展,日本番地愛知縣陶瓷資料館亞洲現代陶藝新世代交流展,上海多倫美術館「海市蜃樓—遊牧的絲綢之路實驗」國際當代陶藝展,第九屆當代陶瓷雙年展,中國當代青年陶藝家作品雙年展等展覽。

作品被韓國酒博物館、韓國大田書博物館、韓國hyang-lim,han美術館、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廣東石灣當代陶瓷美術館、廣東石灣博物館、武漢美術館、廣州紅磚廠高居中心等收藏。


金生花 Kim Saeng Hwa《面和面-花器 Surface Series-Flower Vessel》陶 Ceramic 10x10x20cm 2015

孫奕周

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陶瓷藝術設計專業,2012年與自由陶藝人陳妃五一同創辦方土陶瓷藝術品牌。現任教於廣州美術學院。

2014年作品《遇與欲》獲首屆廣東省高校陶藝學院展教師組一等獎,作品《城牆》參展第八屆中國現代手工藝展。


孫亦周 Sun Yizhou《茶器三 Tea Vessel No.3》陶 Ceramic 8x10x12cm 2016

譚紅宇

1995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獲學士學位,1998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學院裝飾藝術設計系,獲碩士學位,現為廣州美術學院裝飾藝術設計系碩士研究生導師,陶藝/工藝/陳設藝術設計專業板塊負責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IAC)會員。

曾參加西班牙建築與空間中的陶瓷雙年展,義大利第十五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平行展——共享•再生,香港第六屆深圳•香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第十屆上海雙年展,臺灣新域——東亞當代陶藝交流展,日本國際陶藝教育交流展,韓國2010亞洲現代陶藝新世代交流展。

陶藝作品《族群1》獲廣東省當代陶藝展金獎。作品被廣東美術館、廣州大劇院、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扉藝廊及東京藝術大學收藏。


譚紅宇 Tan Hongyu《匯 Gathering》氧化焰1230℃ Oxidizing Flameof 1230℃ 100x55x28cm 2014

王琪 

1998年畢業於北京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陶瓷藝術設計專業,2001至2007年留學德國,畢業於KOBLENZ陶瓷與玻璃藝術學院陶瓷藝術專業,獲得自由陶瓷藝術FH DIPLOM,隨後進入HALLE藝術學院,繼續陶瓷藝術學習。2007年至今任教於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陶瓷藝術設計教研室。

已於廣州舉辦過兩次陶藝個展,並在德國、荷蘭、羅馬尼亞、韓國、臺灣參加過多個陶藝聯展,多件作品被德國萊比錫格拉西博物館和私人藏家收藏。


王琪 Wang Qi《器皿 Vessel》陶泥、釉料1230℃ Clay and glaze at 1230℃ 38x31x21cm 2013

魏華

1989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現任廣州美術學院壁畫工作室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陶藝委員會秘書長,石灣陶藝學會會長,石灣當代美術館館長。

曾參加2011年「海市蜃樓——遊牧的絲綢之路實驗」國際當代陶藝展,2010年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陶藝展,第六屆中國當代青年陶藝家作品雙年展,中國動力——2009中國國際雕塑年鑑展,首屆紐約亞洲當代藝術展等。

多件作品被廣東省美術館、紐約時代美術館、挪威博物館、韓國博物館、韓國中央大學美術館收藏。


魏華 Wei Hua《公仔磚-德化印象 Figurine Tile-Impression of Dehua》德化瓷 Blanc de Chine 30x6x16cm 2014

吳俊文

佛山石灣人,2002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2004年任Reebok CDC(南中國開發中心)設計主管,2006年任安踏功能鞋類設計部門主管,2007年建立+D team 設計團隊,2009年成立積極生活貿易有限公司並建立marmiulous美妙樂事生活設計品牌至今。


吳俊文 Wu Junwen《嗡嗡嗡 Humming》陶 Ceramic 22x12x12cm 2016

嶽立志

2014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現代手工藝陶瓷與玻璃專業,畢業後於導師陸斌教授個人工作室人擔任助理,2015年至今任教於廣州美術學院陶瓷實驗室。

獲首屆江蘇文化創意設計大賽銅獎,首屆全國大學生陶藝作品競賽入圍獎。


嶽立志 Yue Lizhi《疊線器物 Vessel of Alternating Method》紫砂陶 Purple Clay 30x15cm 2016

周松

2006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2006至2010年任教於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基礎部,2011年至今任教於廣州美術學院建築藝術設計學院。

曾於廣州扉藝廊舉辦「澎——朱芳瓊、周松陶樂工作室第一回展」,於廣州太古匯舉辦「城市·泥土·聲響——陶器聲音裝置展」,作品《陶鼓與陶低音音箱》獲首屆廣東當代陶藝大展銀獎,作品《高士》獲廣東省高校陶藝學院展一等獎。


周松 Zhou Song《斷水流 Fault Currents》陶 Ceramic 28x28x10cm 2013

本文來源:網易藝術 責任編輯:尹培佩_NQ4750

相關焦點

  • 嘉裡看展丨印紋硬陶詮釋泥與火的藝術
    印紋硬陶是瓷器的鼻祖嗎?它對中國瓷器的出現究竟產生了怎樣巨大的影響?1月9日,由嘉興博物館和蕭山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陶瓷之間—蕭山博物館藏古陶瓷精品展」在嘉興博物館二樓禾韻展廳正式開展,讓人忍不住前往一探究竟,尋找答案。據悉,本次展覽精選蕭山博物館藏90件古陶瓷,時間跨度從春秋戰國到南朝時期,涉及印紋陶、原始瓷、青瓷等。
  • 紫氣東來——明清近現代紫砂藝術大師精品展在北京金寶匯隆重舉辦
    《紫氣東來——明清近現代紫砂藝術大師精品展》在北京金寶匯隆重舉辦5月23日下午3時,人們翹首期盼已久的中國紫砂藝術稀世珍品展——《紫氣東來——明清近現代紫砂藝術大師精品展》,在北京位於經濟文化中心地帶的東單金寶匯購物中心隆重開幕。
  • 開啟美學生活新方式,走進鬧市中的日本手作器物空間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隨著西方現代藝術的介入,西方的「當代陶藝」觀念對中國陶瓷藝術,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陶藝」的概念也一度成為了陶瓷藝術界的新時尚田子坊後門旁有這樣一個現代化日本手作器物空間,你可以看到白色靜物臺上鮮明個性的手作器物,這裡會舉辦各種陶藝家的手作器具展,無需預約便能買到自己心儀的陶瓷和部分展覽作品,甚至可以在店內點上一杯手衝咖啡,
  • 「絲路長·宴四方」中國飲食器物設計文化展巴黎開幕
    人民網巴黎5月5日電(記者 王遠)當地時間4日晚, 「絲路長·宴四方」中國飲食器物設計文化展在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開幕,展出300餘件功能各異、材質豐富、工藝獨特的餐飲器具設計作品,吸引百餘名法中藝術愛好者出席。
  • 我做陶器58年,從生活用陶到藝術陶器,傳承祖國非遺我高興
    在這58年中,我堅持用先人們5000年前的最傳統的方法制陶,由製作瓦盆、瓦甕、瓦罐等生活用陶,轉向製作仿古陶器、藝術陶器。這些年來,我制陶無數,在用最傳統的方法制陶中,我找到了我的人生價值,我高興、我快樂。張全福口述,筆者整理,部分照片由張全福提供。我的家鄉就在山西省萬泉村,我制陶的地方和荊村遺址只隔著一道溝。
  • 言の展訊 | coznap*言YAN BOOKS:捷克立體主義家具及器物小展
    我們很高興能於本周五(7月31日)下午16:00和coznap共同為大家帶來捷克立體主義家具及器物小展。捷克立體主義家具及器物小展在立體主義運動中,摺紙瓷器也很受矚目,它們來自一位專注於捷克藝術的工作者Jirí Hlusicka。摺紙杯,顧名思義,它的造型來源於日本的摺紙藝術。
  • 坭興陶會是下一個紫砂陶嗎?
    近幾年,坭興陶呈現量價齊升態勢,收藏群體擴展到廣州、深圳、成都、北京等地,特別是最近幾年獲得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證、又入駐上海世博會後,坭興陶名聲與日俱增,喜歡坭興陶的藏家也越來越多。    現場    黎昌權的四大美人瓶,30000元/套    8月17日至28日,坭興陶2013精品展在廣州市藝苑大廈省工藝美術展覽廳舉行。
  • 景德鎮當代陶瓷藝術作品展在海口開展
    王子謙 攝中新網海口12月19日電 (記者 王子謙)「陶瓷中國—景德鎮當代陶瓷藝術作品展」19日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展,共展出來自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20餘位當代優秀陶瓷藝術家所創的130件陶瓷作品。這些作品以多元的陶瓷藝術形式、技藝、精神內核,呈現了當下景德鎮陶瓷藝術旺盛的生命力。圖為參觀者欣賞瓷板畫。
  • 2020國際陶瓷藝術大展在麗水龍泉開展
    原標題:2020國際陶瓷藝術大展 在龍泉開展 近日,2020國際陶瓷藝術大展在麗水龍泉正式拉開帷幕,展覽匯集了德國、韓國、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多名藝術家的3000餘件作品。每一件作品都獨具匠心,每一項體驗都各具特色,是一場不可多得的文化盛宴。
  • 古陶收藏家路東之:收藏是條文化孤旅
    [內容速覽]綜合表現古陶文明博物館藏品的大型畫冊——《問陶之旅:古陶文明博物館的藏品掇英》也將於今年年內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路東之從中學時代開始痴迷傳統文化和古代器物,1996年博物館批准成立的那天是他35歲生日。博物館從展覽理念到展示語言都是路東之的個性表達。除了館藏文物專題系列展覽,他還將個人創作的多種藝術語言的美術作品陳展其中,為博物館增添了不少情趣。   在談到目前的關注點時,路東之說:「我們把力量儘可能用在藏品的擴充上,目的是建立儘量完整、權威的古陶文明收藏與研究體系。」
  • 「叩刀.問陶.言墨」陶都展至月杪
    圖:汪凱刻字作品《平安是福》\受訪者供圖  【大公報訊】記者陳旻報導:「叩刀.問陶.言墨」藝術作品巡迴展現於江蘇宜興太平天國王府舉行,展至五月三十一日,展出汪凱、孫建平
  • 東京老牌甜品店YOKU MOKU以畢卡索陶作展打造奇幻療愈藝文空間
    位在東京青山的老牌甜品店YOKU MOKU,在最嚴峻的2020年,也開設專屬博物館,特別選在畢卡索生日10月25開幕,開幕特展當然也要順應館長長藤澤俊康對畢卡索愛,拿出收藏的大量畢卡索陶作,包含種碗、壺、盤、碟器皿,可以看到畢卡索從畫延伸到陶藝,在不同媒材上的藝術創作形式。
  • 為何有人對柴燒藝術一生執著
    為何有人對柴燒藝術一生執著,柴燒藝術獨特的審美意象,給使用者和觀者帶來不同的聯想,柴燒是一種充滿情感的藝術表現。柴燒源於我們的生活,取自然陶土,捏土成型,經過熊熊烈火的錘鍊,從無形到有形,符合道家的思想精髓:「道法自然,大道無為」,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 「陶」與「瓷」——嵊州這兩對夫妻堅持著對藝術的執守
    「陶」「瓷」二字經常在一起出現,也是我們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一個詞語。陶與瓷,都是火與土的交融所產生的藝術,但兩者之間無論是原料還是燒制溫度、器皿風格、用途都有所不同。有兩對夫妻,分別以「陶」與「瓷」為話題,堅持著對藝術的執守。從越風美校到越風窯北直街到底,555號上坡,越風美校舊址。
  • 寧波老外灘畢卡索藝術大展完美落幕
    自2020年8月29日至11月29日,位於寧波老外灘北岸藝術中心畢卡索藝術大展一直備受矚目,如此高規格世界頂級藝術大師IP的商業藝術大展是否能夠引起寧波市民的文化消費熱情?是否有人願意花60元門票買單?
  • 古器物暨中國書畫特展亮相敬和空間,展現古代藝術之美
    ■明 冒襄銘侯方域贈阮元藏鬱林石硯山" 初見—— 2020 敬和古器物暨中國書畫特展 "11 月 27 日在 1984 創意園敬和空間舉辦,展出多件重磅藏品,包括《十七世紀扎那巴扎爾造銅鎏金金剛薩埵坐像》《清白玉釋迦牟尼佛坐像》《明冒襄銘侯方域贈阮元藏鬱林石硯山
  • 「青出於藍」特展海南開幕 千年青花瓷煥發科技新活力
    張茜翼 攝   中新網海口11月5日電 (記者 張茜翼)「一帶一路」科技文化展之「青出於藍——青花瓷的起源、發展與交流」特展5日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展,展出50餘件自唐代至民國時期反映青花瓷技術、文化、藝術特徵的代表文物,多角度地詮釋青花瓷的發展脈絡、藝術鑑賞、文化內涵、制瓷工藝、科學鑑定方法等。
  • 你知道怎樣辨別青銅器是用陶範法鑄成的嗎?
    陶範法鑄造器物所顯露的特徵,凡是用陶範法鑄成的青銅器,一般有以下幾個痕跡可尋(1)範痕(也稱鑄痕)器物鑄造時,範與範之1司的接合處再嚴密,也會有縫隙,銅液會從細窄的縫隙間溢出,冷卻後即留下扉茬,此為範痕。
  • 100419坭興陶入選世博會產品
    受裴石民老師的啟蒙教育,精於淘練紫砂原泥、精於古陶古雕收藏、精於創作以民俗文化為內涵的砂壺陶藝。2006年12月十件作品被中南海紫光閣國禮中心收藏。2008年11月,應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邀請,在「從洛桑到北京」第五屆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上舉辦崔龍喜紫砂藝術作品展。2009年創作《喜慶壺》並被選為東協博覽會國家領導人指定茶具,其01號作品被東協博覽會組委會永久收藏。
  • 古典與現代對話 德化陶瓷(柴燒)藝術交流展開幕
    >本報訊 (記者 陳士奇/文 通訊員 王雙季 李宏圖/圖)11月9日上午,世界瓷都·德化陶瓷(柴燒)藝術交流展在德化縣洞上陶藝村開幕,來自國內外的陶瓷藝術家代表以及相關行業代表等100多人參加了此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