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兩個小時去東莞,只為練習跑步;在比賽前拉練,從晚上8點跑到凌晨3點;開車到高明雲湧林場繞著林場騎車;在海裡遊泳邊遊邊吐,遊完3公裡,又完成100公裡的騎車和越野跑。這些「瘋狂」的事,就發生在三個痴迷「鐵人三項」的女醫生身上。
梁紅偉拉開辦公室抽屜,從裡面抓出一摞獎牌。「家裡放不下了,放了一部分在辦公室。」獎牌一共14枚,她說,這只是一小部分,裡面有馬拉松比賽、「鐵人三項」比賽的各種獎牌紀念牌。
所謂「鐵人三項」,是在一定時間內完成規定距離的遊泳、騎車和馬拉松三個項目。規格不同,總公裡數也不同。鐵人三項也是奧運會的項目之一,其標準規格是51.5公裡。而梁紅偉指的是另外一個規格的比賽,70 .3公裡,全程下來差不多需要5-6小時。
梁紅偉其實是廣東省人民醫院南海醫院IC U的一名醫生。同她一起的還有另外兩個同事,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陳媛飛和消毒供應室的護士長宣鋒,而三人不僅在同一家醫院,還年齡相仿,都是40多歲。相同的興趣,使得三人組成了「鐵人三項的小團體」。這個「鐵三角」組團去比賽,有時候也結伴去拉練。最瘋狂的時候,為了練馬拉松,早上5點鐘起床開2小時車到東莞松山湖,繞湖跑一圈,下午5點左右跑完再開 回 來 。因此,三個人自嘲是「瘋子」。
梁紅偉
首次比賽抽筋卡在車上
梁紅偉最初「入坑」鐵人三項,是一次在電視上看到了三水舉辦的鐵人三項比賽。「我之前一直有運動,跑馬拉松,遊泳,在電視上看到這個比賽後,就覺得我也可以。」至此,梁紅偉才知道原來鐵人三項並非像自己之前想的是鉛球之類的運動。
相對於馬拉松來說,「鐵人三項」會有門檻,首先需要會遊泳,其次,還需要一定的裝備。「鐵三其中一項是騎車,比賽時也是需要自己帶車過去,所以首先要買一臺公路自行車。」梁紅偉說,她最難忘的是第一次參加比賽。當時是2013年參加梅州鐵人三項比賽。「第一次去參加,所以很多都不懂。」梁紅偉說,遊完泳後,開始騎車,而當時有一個大坡,接觸公路自行車沒多久的她,還不是太會騎,沒騎多久腿就開始抽筋。「我就趕緊叫人幫我拉伸。」梁紅偉說由於「鐵人三項」需要從遊泳換項到騎車,而且是在短時間內實現,調動的肌肉群不同,身體需要適應。「一下適應不過來,就抽筋了。」沒騎多久,又開始雙腳抽筋,卡在自行車上下不來。「我趕緊叫人幫我拉伸。」梁紅偉說,工作人員擔心地勸她,別比賽了。「我就和他們說,我是醫生,不用擔心我,我可以堅持。」最後,她在規定時間裡堅持完成了所有比賽。
自己訓練一段時間後,原本是運動達人的她對「鐵人三項」,簡直到了瘋狂痴迷的地步。2014年從成都參加鐵人三項比賽回來後,因為一次羽毛球比賽,她受傷了,韌帶斷裂,做了半月板手術。手術後,3個月,她便開始遊泳,半年後她已經開始跑馬拉松。「普通人恢復至少要2年,她太瘋狂了,半年後就開始跑馬拉松。」同為「鐵友」的宣鋒指著梁紅偉笑著說「簡直就是瘋子。」
每天5點鐘起床,遊泳或者騎車一個小時,然後上班,下班後,梁紅偉會繼續到健身房舉鐵。「我沒有什麼其他愛好,也不喜歡逛街,我已經六年沒逛過街了。」梁紅偉自嘲地說,感覺自己不像個女人。一有時間,她就會去跑步、遊泳、健身、騎車。在健身房裡,她的漂亮的肌肉引得一起健身的人都以為她是教練。「健身房還叫我去當健身教練,我說我沒時間。」為了能經常練習,她還買了騎行臺在家裡練習騎車。「在城市裡練習騎車不好找場地,外面路上車太多,比較危險,所以一般玩鐵人三項的都會自己買騎行臺。」每天早上,如果不去遊泳,梁紅偉就在家裡練騎車。「騎行臺和一個軟體聯在一起,通過電腦設置可以控制、強度、速度、坡度等。」
梁紅偉每年用於參加比賽的交通、住宿等費用加上訓練,器械裝備等費用,大概在2萬-3萬元左右。「每年大概去參加1-2次比賽。」除了參加鐵人三項外,她也是各種馬拉松的常客,廣馬、珠海半程馬拉松、清遠馬拉松。有時候,沒有抽到籤,她們就組團參加「醫師跑者」。經她的「坑蒙拐騙」,宣鋒和陳媛飛也開始著迷「鐵人三項」。
宣鋒
瘋狂夜跑嚇到保安
在玩鐵人三項之前,宣鋒也是個運動達人,經常跑馬拉松,一次摔傷後,梁紅偉建議她學遊泳來康復。「我以前也特別害怕水,但是摔傷後,其他的鍛鍊都沒法進行,而遊泳是最好的運動。」於是,她痛下決心學會遊泳。開始下水時,她會找泳池裡看起來遊得最好的,然後跟著那個人學。不久,她便學會了。自此,走上了漫漫「鐵人」路。2015年,宣鋒參加了4次「鐵人三項」的比賽,先後去了四個城市威海、河南、東莞、韶關參加比賽。「那時是玩鐵人三項的第一年,特別瘋狂。」
威海的第一次「鐵人三項」比賽讓她記憶猶新。「威海是海濱城市,所以當時"鐵人三項"比賽第一項遊泳是在海裡遊。」那天風很大,海浪翻滾,宣鋒說她一下去就開始暈浪,一路遊一路吐,幾乎將胃掏空了。「當時救援的船就在旁邊,只要舉手他們就會把你拉上去,但是想著一舉手,就要"關門"(棄賽)。宣鋒咬著牙堅持下來。遊完後,上岸覺得整個人都虛弱不堪,但是休息幾分鐘後,她仍然騎車衝了出去。「有一段路是上坡路,大概有1600米,簡直就是魔鬼賽道。」宣鋒幾乎都騎不上去了。「可能比賽的時候情緒會比較亢奮,最後還是完成比賽了。」宣鋒說,第二次威海鐵人三項比賽她的戰績是取得了第五名,還收穫了800元獎金。「第二次就好一些,但還是吐了,一路遊一路吐。跟在我後面的人就比較慘。」
去年,宣鋒還參加了超馬比賽,在西樵山一直跑了一夜,最後還拿了獎。「可能我們經常上夜班,所以那天晚上都比較清醒。」宣鋒說,比賽前,有一天晚上她去拉練,在映月湖公園跑步,從晚上8點開始跑,一直跑到凌晨3點。「一圈圈地跑,保安嚇壞了,跟在我後面跑,一邊跑一邊說靚女這麼晚了,你還跑不安全呀。」宣鋒坦言,喜歡跑步是因為可以釋放壓力。「我心情好的時候跑步,心情不好也跑,跑完就輕鬆了。」宣鋒的運動時間一般都會安排在晚上下班後。「偶爾早上跑步遊泳,一般都是晚上下班後練。」她最瘋狂的一次是抽籤抽到了北馬比賽的名額。「我提前去了北京旅遊,出發前就感冒了,有點發燒。」比賽前一晚,宣鋒退燒了。「其實不應該去的,但是我覺得放棄有點可惜,專程跑來北京參加比賽,而且抽籤也比較難。」宣鋒說,當時心想著,慢慢跑不舒服就停下。「後來還是跑完了,但是跑完後就覺得頭痛,可能當天中暑了。」
陳媛飛
一遍遍抽筋仍完成比賽
這個女子「鐵三角」團體中,陳媛飛算是最後一個「入坑」的。「在沒有玩鐵人三項前,平時有鍛鍊,會騎車遊泳。」陳媛飛說,最初只是參加馬拉松,每天晚上都去跑一個小時。後來在梁紅偉的「誘惑」下慢慢開始嘗試「鐵人三項」。
「我第一次參加鐵人三項是在東莞的比賽。」陳媛飛說,當時騎車完成後還有1個多小時,但到後面跑馬拉松時,就開始不停地抽筋。「跑一會兒抽一下,然後拉伸一下再跑,跑跑停停,不過最終還是完成了比賽。」梁紅偉爆料說,陳媛飛一家都是運動達人。「她老公,最早開始玩鐵人三項,而且玩得很好。她兒子,也很厲害。」梁紅偉說,有一年珠海半程馬拉松比賽,陳媛飛的兒子當時只有12歲,也去了。「本來幫他報的是5公裡,並且安排了人在終點接他,結果他跑完後覺得不過癮,自己跑到了10公裡。」陳媛飛說,到10公裡終點後迷路了。「出動好多人找他,還報了警。」
陳媛飛後來備孕生二胎,懷孕後前四個月都在堅持遊泳和跑步。「前幾天才剛休產假回來,準備要復出了。」這個鐵三角的團體都已經報名了廣馬。
共同感受
這項運動會上癮,有益身心
事實上,三人也時不時組團去陳媛飛的老家從化訓練。「從化有個流溪河公園,可以去跑步遊泳,甚至帶著單車踩踩車。」梁紅偉說,「鐵人三項」的比賽中,一般遊泳項目都是在河裡、湖裡或者海裡的,所以偶爾要去訓練。「基礎性技術還是在遊泳池練習。」此外騎車的項目是騎公路車,所以在比賽前,她們也會在野外練習控車。「有時候去高明雲湧林場,人少車少,騎一大圈大概100多公裡。」梁紅偉說,三人基本上都是自己訓練,在網上找教材視頻,買書等;此外她們也加入了G D先鋒鐵人聚樂部。「聚樂部裡有好多高手,有些技術問題都會請教,相互學習,有時候也組織團練」。
說到玩「鐵人三項」,三人笑著說,感受最大的就是,身體狀態比較好,而且訓練和比賽的過程都是挑戰自己的過程。「前幾天大學同學聚會,看到其他同學都有中年人的傾向,大腹便便了,但我自己從後面看,至少還可以假扮個少女。」梁紅偉哈哈大笑著說。
「每次比賽都比較興奮,拿不拿獎都無所謂。比賽的過程中會有快崩潰的時候,那時候會覺得自討苦吃,但是一過終點線,一切煎熬和痛苦都沒有了。」梁紅偉解釋說,「鐵人」的意義就在於挑戰自己。「比賽有時候是6-7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堅持完成後甚至會把自己感動。有時候,比賽前預計自己需要7個小時完成,但是事實上,只花了6個半小時。那時候就覺得自己好厲害。」
而這個業餘愛好,也間接地幫助到了她的工作。「因為經常鍛鍊我的體能比較好,一般人心外按壓只能堅持幾分鐘,我可以堅持10分鐘,甚至有時候堅持半小時。」梁紅偉說。而且運動會讓人上癮,如今對於她們三人來說,哪天不去跑步、鍛鍊就會覺得內疚。「如果比賽要取得好成績就一定要鍛鍊,不鍛鍊肯定不行。」梁紅偉說,而同時她也非常注重飲食的搭配。「我幾乎不怎麼吃深加工的食品,比如早餐會吃番薯、雞蛋和玉米,從來不吃煎炸的食品。」
「運動超過一定強度,身體就會分泌內啡肽,刺激大腦分泌類似於興奮感的東西,從而使人上癮。而這種興奮是對人身體有益的。」陳媛飛坦言,跑馬拉松以及玩鐵人三項,會讓人心情變好,並且精神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