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燒肉,存在於各大菜系的大眾菜餚,倍受人們喜愛,經久不衰。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紅燒肉能經受住時間、潮流、人類口味變化的多重考驗,成為餐桌上少不了的佳品!
詩人的鼎力推送
提起紅燒肉,就不得不提把紅燒肉捧紅的蘇東坡。
以他名字命名,並響徹大江南北的東坡肉,說到底就是紅燒肉。「黃州好豬肉,價錢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從蘇東坡的一首《食豬肉》,不難看出蘇老先生對紅燒肉的喜愛已經到了「每日早來打一碗」的地步,並且還準確把握住了紅燒肉「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的烹製要點!
紅燒肉具體的起源地點和時間無法考證,但它登上歷史舞臺,正是因為蘇東坡的努力。從此紅燒肉便從尋常百姓的飯碗裡逐漸走進了文人墨客、達官顯貴的餐桌。
偉人的舌尖最愛
在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師範學習期間,當時學校每周六改善夥食就是做紅燒肉。從那時起毛主席就愛上了這道菜。
後來毛主席吃的菜裡一般不放醬油,這樣也就我發展出了毛氏紅燒肉,又稱毛家紅燒肉。
毛主席還曾說過,吃紅燒肉是補腦子的。
享譽世界實力派
西餐、印度菜、韓國菜、日式料理,外國菜餚更像我國區分的菜系一樣,有明顯的口味偏好和鮮明特點。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就是口味並不被大部分人接受,各有各的「粉絲」。
中國菜,菜品繁多,口味多樣,更是有不少菜品工藝複雜,手法精細。不僅被世界各國友人品嘗後受到喜愛,更收穫了不少掌聲和讚譽。
但是幾乎沒有哪道菜能像紅燒肉這樣,用最普通的食材,做出最普通的外形,受到最廣大的熱愛。網上也流傳著大量的外國人品嘗紅燒肉之後滿足之際透露出驚嘆的新聞甚至視頻。
不走背景流,不走偶像流,力壓各國獨特的風味,在中國菜裡脫穎而出,紅燒肉純憑實力,享譽世界。
不接受任何挑戰
紅燒肉的做法不斷得到借鑑和演變,逐漸演變出了紅燒排骨、紅燒魚等菜品,也受到了不少人的喜愛。但終究蓋不過紅燒肉的肥而不膩,粑而不爛,香甜鬆軟,入口即化。
還有不少版本的紅燒肉中加入了各種配菜,但最終的味道還是不改本色,人們對紅燒肉的追求也始終離不開齊本色。紅燒肉裡的配菜可有可無,不像其他的菜裡如果沒有配菜就會減少口感的層次感和味道的層次感。
我是紅燒肉,我不接受任何挑戰。
引發對家的想像
紅燒肉的外形和口感,都能讓人得到一種身體和心靈上極大滿足。暖暖的色調,軟糯的口感,豐盈的味道,吃到嘴巴裡那種溫潤滿足的感覺,只有吃媽媽做的飯才能得到。
家是每個人心中的軟肋,紅燒肉正是用它獨特的魅力,通過對人們身體和神經的刺激,引發並滿足了人們對家的想像。這可能也正是人們不分國界,不分年齡,都對紅燒肉情有獨鐘的原因。
紅燒肉雖然不是高檔食材所烹,沒有高端精緻的外形,用不到高檔的餐具,也不需要用高雅的方式去品嘗,但它是民族文化積澱的產物,是美食界真正的無冕之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