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09年光明乳業推出莫斯利安之後,伊利股份和蒙牛乳業便分別推出安慕希和純甄,從而進入常溫酸奶市場;但是,2013年底上市的安慕希,依託伊利股份強大的渠道優勢,得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全面鋪市,並迅速成為中國常溫酸奶市場的「霸主」。
《五穀財經》注意到,12月10日,伊利股份旗下經銷商在朋友圈中轉了「安慕希銷售突破200億元,憑實力驕傲!」的信息。
對此,《五穀財經》向伊利股份有關人士進行諮詢,得到回覆:「安慕希銷售確實已經突破200億元了!」
截至目前,國內外乳企紛紛在華推出常溫酸奶,品牌數量在100個以上,並催生了不少「超級大單品」,比如伊利股份旗下安慕希、蒙牛乳業旗下純甄、光明乳業旗下莫斯利安和君樂寶乳業旗下開啡爾。
不過,從公開資料來看,伊利股份旗下安慕希仍是中國常溫酸奶行業收入規模最大的單品,並遠超競爭對手。
作為「後來者」的安慕希,為何能夠在常溫酸奶行業之中「一枝獨秀」,並在收入上「力壓」常溫酸奶的鼻祖莫斯利安?
東北證券在研報中表示,在渠道銷售上伊利股份採用多級分銷模式,公司承擔更多的區域營銷工作以及渠道管理工作,銷售人數所需較多;雖然需要長時間的耕耘渠道,前期成本較高,但對渠道擁有較強的掌控力,可使渠道下沉,這有助於「新品」以最快的速度實現全國市場的鋪貨和陳列。
凱度調研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伊利股份的常溫液態類乳品的市場滲透率為83.9%,比上年同期提升了2.7個百分點,其在三、四線城市的滲透率為86.2%,比上年同期提升2.3個百分點。
實際上,一家成功的快消企業既要有超級大單品,也還要有可能成為「超級大單品」的新品儲備。
因為大單品可以用來體現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企業成為細分市場龍頭,是形成強勢品牌和強勢企業的基礎,比如飛天茅臺、紅牛飲料、六個核桃和安慕希等等。
據悉,伊利股份率先在中國乳製品行業中啟動了「超級大單品」發展戰略,從而打造出了安慕希、金領冠、金典等一系列「超級大單品」。
基於此,蒙牛乳業、光明乳業、君樂寶乳業、新乳業等國內外乳企紛紛進行「效仿」,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數據顯示,2011-2018年,我國常溫酸奶市場銷售額從15億元增長到311億元,2018年市場增速在11.9%左右。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等第三方觀察人士指出,由於常溫酸奶不受銷售半徑限制,不需要冷鏈運輸、銷售、儲存,貨架期長,攜帶、飲用安全便捷,這些優點是低溫酸奶所無法比擬的;常溫酸奶的出現使消費者拓展了酸奶的視野,增加了可選的品類,可以更加自主的根據需要選擇適合的產品。
據悉,在一些發達國家,儘管冷鏈建設已經很完善,但常溫酸奶仍佔有一定市場份額;因此常溫酸奶必將長期存在,並在中國乳製品行業中佔有一席之地。
「隨著常溫酸奶的推出,其以低溫酸奶的營養和口感以及常溫奶的銷售便利性迅速普及,酸奶真正做到農村鄉鎮的下沉是由常溫酸奶完成的。」一位關注食品飲料行業的證券從業人士告訴《五穀財經》,在冷鏈條件成熟的一線城市,低溫酸奶則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在二三線及其以下城市,常溫酸奶仍是主流產品,因此,發展空間依然較大。
中金公司在研報中表示,儘管乳製品行業整體增長有所趨緩,但低線城市及村鎮仍有待滲透空間,且產品結構升級,比如常溫酸奶,將驅動伊利股份等龍頭乳企的盈利能力持續改善。
機構認為,我國常溫酸奶的市場規模將繼續擴大,增長將來自四個方面,一是隨著各類乳品企業在常溫酸奶市場上投入的加大、渠道的下沉、渠道鋪貨率的提升,原有產品將在存量市場上獲得增長;二是近年來常溫酸奶的口味有較大變化,口味的豐富性將吸引更多消費者進行嘗試性購買,比如伊利股份旗下安慕希推出藍莓、香草、黃桃燕麥等多種口味;三是常溫酸奶的消費場景將更加全面,禮品消費、家庭消費、即時消費等場景下的產品類型將更多;四是包裝形式的多元化將擴大產品的消費群體,比如蒙牛乳業旗下純甄推出紅西柚口味小蠻腰,再比如伊利股份旗下安慕希推出的高端暢飲系列,採用便攜瓶裝,讓消費者隨時隨地即可飲用,從而打破了傳統常溫酸奶的產品形態。
根據凱度的品牌足跡報告,通過高端常溫酸奶等品類拓展以及在下線城市的迅速擴張,伊利股份的消費者規模和購買次數提升明顯,自從2015年開始,便超過康師傅成為中國消費者選擇最多的品牌,且近年來繼續蟬聯第一,並在消費者觸及次數,滲透率和購買頻次方面均列第一。
目前一二線城市乳製品人均消費量已接近飽和狀態,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地區的消費升級將貢獻主要的乳品消費量增長,而在「小城鎮」市場上,包括乳製品在內的快消產品依然還是「渠道為王、品牌為輔」的發展模式。
凱度調研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伊利股份的直控村級網點近60.8萬家,較上年提升了14.7%左右。
在太平洋證券等機構看來,伊利股份專注渠道擴展與下沉,並將銷售網點全面覆蓋國內市場,從而推動伊利股份旗下產品在國內市場的滲透能力繼續增強,渠道份額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