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道德之於個人、之於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黨校領導幹部作為治國理政主體中的「關鍵少數」,更應嚴以崇德修身,在實踐中樹德立範,把做人與做官統一起來,引領社會形成良好風尚。
一、深刻認識嚴以修身的歷史淵源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提出從政者要「正己」,為達到「正己」而要求「克己」。「正己」是要求端正自己,而「克己」則是克制自我不符合道德規範的各種慾念和行為,以符合「仁」和「禮」的要求,而且要「勿終食之間違仁」,即任何時候都要符合高尚的道德要求。孔子提出要「非禮勿聽、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即一言一行都要符合社會規範,要求可謂很嚴格。不僅如此,孔子還強調「為仁由己」的道德主體實踐自覺,彰顯「君子人格」魅力,凸顯社會擔當,升華個體的生命境界。從某種意義上講,「為仁由己」「捨我其誰」的儒家人文精神乃是「修身」與「為政」的融合,「學問」與「事功」的融合,「修己」與「安人」的融合。塑造出儒家惠施於民,匡世濟眾的為政觀;重義輕利,公而忘私的義利觀;盡職盡責,嚴於律己的職責觀;重名輕身,富貴如浮雲的富貴觀;以精神生活充實與否論苦樂的價值觀和死生有命、捨生取義的生死觀。正因為如此,儒家精神「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追求成為中華民族世代的道德根基。
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形成了嚴以修身的優良傳統。土地革命時期,「鐵」的紀律就是從嚴修身的充分體現。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餘部上井岡山時,在荊竹山雷打石立下「行動聽指揮,打土豪籌款子要歸公,不拿老百姓一個紅薯」的三項紀律,後來發展成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共產黨人嚴以修身的事實,三項紀律就是非仁勿行、非禮勿動。在艱苦的革命鬥爭中,老一輩革命家和紅軍戰士自覺嚴以修身,毛澤東、朱德與戰士一起去挑糧,蘇區幹部自帶乾糧去辦公。紅軍長徵後,江西蘇維埃主席劉啟輝留在根據地保管著蘇維埃留下的價值萬元的黃金,在極度艱難困苦的條件下,不動用毫克,而靠乞討度日,被稱為「腰纏萬貫的討米人」。這些都是共產黨人嚴以修身的典範。
回顧歷史,在中華文明的星空裡,有著無數「嚴以修身」的代表人物,古有孔子、範仲淹、王陽明,近有周恩來、焦裕祿、谷文昌,他們的感人事跡鞭策和砥礪著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成為踐行「三嚴三實」的好幹部。「三嚴三實」體現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要求,是黨員幹部的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三嚴三實」根植於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治國理政基礎;「三嚴三實」的根本在於嚴以修身,在做人做事中樹德立範,與傳統的修身相比,今天黨員領導幹部的「修身」更富進步意義和時代內涵。
二、切實增強嚴以修身的戰略定力
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古人云:「士有百行,以德為首。」德乃立身之本,道德品行是衡量領導幹部做人為政的首要標準。可以說,領導幹部的道德操守和品行修養絕不是個人小事,而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成敗的大事。修身就是要把樹德放在首位。修身不僅是怡情養性,更是一種道德建樹;不僅是個人情懷,更是一種政治風範。當前,我們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客觀地看,世情國情黨性變化導致的新矛盾和新問題,亟待我們主動適應新形勢、新常態,切實增強嚴以修身的緊迫感、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積極踐行「嚴以修身」的題中之義。
黨校,既有黨的特色,更有校的特點。校者,學校也。應該有教師和學生,否則不能為校。黨校者,那就是共產黨的學校,是共產黨人讀書學習的地方。《黨校工作條例》規定,黨校是黨委直接領導下的黨的重要部門,是幹部培訓的主陣地,黨性鍛鍊的大熔爐,黨委決策的思想庫,擔當的使命莊嚴而又神聖。作為黨校領導幹部,既有一般教師的個性,更有其共性。特殊的教育培訓對象決定了其職能和作用,他決不是簡單的知識傳導,也不是複雜的學歷應試教育,他應當是黨的思想理論與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者和解讀者,擔負著理論傳承和創新的任務,是學以致用和理論聯繫實際的先行者,肩負的職責艱巨而又光榮。只有不斷強化自身修養、勤於自省、慎獨慎微,不斷完善人品操行,不斷提升人生境界,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才能堪當黨校教師稱號。否則,面對學員,既講不清是什麼,也說不明為什麼,更找不到做什麼;你的講解很蒼白,你的文章很無味,你的理論很不通;你的言行很散漫,你的作風很飄浮,你的人品很差,等等,如果是這樣,那就太悲哀、太危險了。
既然走上了黨校教師崗位,又是黨校領導幹部,那就要時時處處樹師德、立師範,從像一位老師成為是一名老師。「像」是指形,「是」則指神,只有形神皆備,才是一名真正的教師。每當學員叫你一聲「老師」,心底應該有感應,是自信、是沉重。也只有學高為師與德高為範在自己身上得到充分轉化,完成從「像」到「是」的過程,形神兼備,心裡才會有底氣,從而增強修身的戰略定力。
三、嚴以修身貴在樹德立範
黨校領導幹部踐行「三嚴三實」要求,結合實際的最大公約數,應當是踐行黨校教師內在要求的最大值,做到崇德、修身、立範,做到忠誠、乾淨、擔當,才能在協調推動「四個全面」戰略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做出貢獻。
(一)強化黨性修養,扼守清貧坐住「冷板凳」
為什麼黨校是黨性鍛鍊的大熔爐呢?如果黨校是熔爐,那老師就是燒爐的「匠」。如果沒有真本事、硬功夫,這爐肯定燒不好,成不了功。只有加強自身修煉,先把自己「百鍊成鋼」。正如習總書記所講:「打鐵還需自身硬。」換句話說,「燒爐還需真功夫」。真功夫從哪裡來,最好是從學習中來,通過學習強黨性,增添黨性修好身,修身聚力能擔當。黨校教師,搞科研教學,既需要博學,更需要寧靜,有人戲稱:坐冷板凳。這不假,這是規律,有誰在治學的道路上心猿意馬、凱歌高奏取得了成功?歷史上、現實中的例子很多。總之,黨校教師就是要有積極健康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自己,做實理論武裝,把握正確方向,講政治、守紀律、守規矩,強化黨性修養,做到「貧賤不能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板凳坐得十年冷,煉就科研教學「好功夫」,為市委政府決策提供針對性強、有深度、接地氣、有參考價值的科研、諮詢及論證成果,切實發揮好「諮政議政」的智庫作用。
(二)堅定理想信念,敢於擔當站穩「大講臺」
站穩講臺是黨校教師的基本功、必修課,是體現勇於擔當的主戰場。事實上,講好黨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非一番徹骨寒,哪得梅花撲鼻香。一堂好課程要耗費教師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所謂「十年磨一劍」就說明了這個道理。而這耗時費力的活,沒有人生的定力是辦不到、做不好的。這定力應該來自個人信念的執著與堅定,它與把握時代要求、跟隨改革步伐密不可分,它與嚴以修身、忠誠乾淨擔當密不可分。黨校教師要在教學培訓中行為示範,讓黨員幹部知道應當信仰什麼、敬畏什麼、崇尚什麼、反對什麼、怎樣做人、如何用權,不斷提升教學培訓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充分發揮理論支撐和思想引領作用。習總書記講,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之「鈣」。充分表明黨校教師平凡中的偉大,艱苦裡的光榮,黨校教師應當滿懷自信,飽含對黨的赤誠與真情,傾心盡力站好黨校「大講臺」,講出自信與風彩。
(三)提升道德境界,樹德立範丹心鑄師魂
說來易,做好難。黨校不僅是「紙上談兵」的課堂,更是理論聯繫實際與實踐檢驗真理的戰場。黨校領導幹部的任務艱巨而又複雜,面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利益多元,訴求多元,各種思潮激蕩,各類矛盾交織,各種聲音混雜,這就需要明辨是非,樹正氣祛邪氣,站在黨的立場,宣講黨的聲音,與黨同向同心。每個教師都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自覺抵制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侵蝕,帶頭恪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居上而不驕,為下而不悖」,「樂德而忘賤,樂道而忘貧」,秉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做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模範,以自身的行動傳播正能量,樹好黨校教師的師德,立好黨校教師的師範,用一片丹心,鑄就「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師魂。(作者系中共巴中市委黨校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