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水育是過度宣傳 專家:3月齡以下幼兒應避免遊泳

2020-12-23 金臺資訊

不久前,湖南株洲一名剛滿月的嬰兒在家人監護下,使用脖圈遊泳窒息身亡。無獨有偶,浙江溫州一家嬰遊館發生意外事件,嬰兒在遊泳時側翻並從遊泳圈裡掉了下去,溺水掙扎數分鐘才被發現,所幸孩子經過積極搶救後得以生還。

隨著水育項目開展得如火如荼,遊泳早已成為嬰幼兒的「時尚」運動,然而接二連三的意外事件敲響了警鐘。專家提醒,遊泳只是一項普通運動,應理性看待商家的過度吹捧,以安全和孩子意願為先,不應盲目跟風。

現場

家長不敢「離池半步」

「來寶寶,咱們左手一下右手一下往前划船好不好……」下午五點半,九龍山附近的一家嬰兒遊泳館裡,王蕊一邊拿著手機拍攝,一邊招呼著泳池裡的女兒小萌。泳池旁,小萌爸爸用手扶著孩子的遊泳圈寸步不離。

小萌已經兩歲半,今天是第一次來上遊泳體驗課。共同上課的還有另外兩個年紀差不多的孩子,他們的家長也在泳池旁時刻緊盯著。三個寶寶正在遊泳館老師招呼下做一些划水動作,或完成一些水面上的小遊戲。

傍晚時段並不是客流高峰,周末上午,一些嬰遊館顯得更加熱鬧。周日上午十點,小屯路附近一家嬰遊館內,六個年齡不同的孩子正在泳池裡玩鬧。小寶寶用的是趴式遊泳圈,大一些的則會用套在手臂上的臂圈。泳池邊站著許多家長和員工,館內熱氣開得很足,有的家長頭上直冒汗,還在不斷跟自家孩子互動。

據嬰遊館館長介紹,因為來遊泳的孩子比較多,必須提前預約時間,每個時段最多接待六組家長和孩子。館內除了員工會時刻照看外,也會要求每個孩子至少有一名家長在旁看護。記者在南二環附近一家水上世界看到,即便是有教練帶領,在大水池中真正開始學遊泳的幼兒園階段孩子,家長也會守在池邊,饒有興致地拍攝孩子踢水、憋氣等畫面。

較之偶發的溺水事件,家長們普遍更為關注水質問題。在記者走訪的多家嬰遊館中,工作人員大多表示館內「每天都會換水」,一家遊泳館甚至稱每天會換兩次水。如果家長確實在意水不乾淨,建議「可以一早來,肯定是新換的水。」

質疑

「領先一步」只能聽聽

安全方面有家長和員工在旁看護,鮮少出現問題;水質方面,也很難靠肉眼分辨,家長只能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信任態度。不過,對於店員推薦辦卡時聲稱的遊泳有助於孩子神經系統快速發育、大大提前運動發育、增長智力和抵抗力,讓寶寶「領先一步」等說辭,家長們大多表示,「聽聽算了,就是宣傳手段吧」。

王蕊告訴記者,選擇讓女兒小萌學遊泳,主要是因為此前沒給她報過任何早教和運動班。「想著快上幼兒園了,應該提前報個班讓她適應適應,想來想去,就遊泳對報班的年齡限制低一些。」

至於遊泳的好處,王蕊倒沒有特別在意。「如果有什麼好處,任何運動形式都有,並不一定是遊泳才行。」在她看來,嬰兒遊泳這項活動興起的時間還不長,機構所聲稱的各種「特殊」好處,既沒有實驗數據支撐,也沒有個人實例來佐證。「像我身邊報過嬰兒遊泳的,最多也就遊一兩年,能看出什麼效果來?」

「我覺得別想那麼多有用沒用的,就是當玩兒。」一位帶外孫來遊泳的姥姥表示,只要水質乾淨,孩子不得病,在水裡玩得開心,就沒有別的要求了。「現在天冷,有時候遇上霧霾,不好在外面溜達。他還不會走路,去商場還是遊樂場也玩不了什麼。」

擔憂

「學藝」不成反增抗拒

雖然店員表示理論上新生兒肚臍長好就可以遊泳,但在嬰遊館很少能見到一兩個月的「超小寶寶」。王蕊稱,自己身邊朋友有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帶來遊泳的,但她並不贊同。「小寶寶抵抗力比較差,如果水不太乾淨可能會生病。最重要的是孩子沒到一定年齡,沒法表達感受,如果哭鬧了,你不知道他是害怕還是不喜歡。」

「我們剛過百天的時候體驗過一次,說實話有點後悔。」雖然女兒笑笑已經三歲,笑笑媽媽回想當時帶她遊泳的經歷,記憶依然清晰。「買的團購券,用的是脖圈,內側鋪了一層毛巾,單獨放在一個類似洗衣機大小的玻璃水池裡,放下去的時候我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而放進水池後,笑笑媽媽從側面看到,孩子並不似想像中開始歡快地撲騰,而是手腳老實垂放,一動也不動。店員解釋可能因為孩子接觸不到池壁,會有點緊張。「後來我牽著她的小手,算是在池子裡『泡』了10分鐘,但覺得她可能並不享受,也沒達到鍛鍊目的,更不知道脖圈勒不勒。」

而在個別家長看來,嬰遊館還有一個很需要關注的問題,就是教練的專業性。劉晨的孩子小曼今年兩歲,早在小曼三個月時,劉晨就報了遊泳課。一開始,小曼在水裡玩得很開心,但隨著教練布置的活動越來越難,她出現了牴觸情緒,甚至一說到上課就會大哭。此後劉晨就沒再帶小曼去上遊泳課,至今手裡還剩下十幾個課時。

「其實我就是帶孩子來玩的,但教練總想教出點效果,弄出各種花樣,到頭來孩子反倒接受不了。」回想起來,劉晨認為是教練不懂寶寶的心理,也不懂家長的心理。「還不如當初報一個『陸地』上的早教班,等孩子大些再去接觸遊泳,也不知道孩子以後敢不敢再學遊泳了。」

建議

嬰幼兒遊泳尚無標準

據了解,嬰幼兒遊泳目前屬於新興行業,泳池的水溫、遊泳時間、服務流程以及泳池的消毒等,尚無統一行業標準。擅長兒科方向的全科醫生姚彌認為,嬰幼兒遊泳從醫學角度來看,並不存在什麼問題,不過要看水的質量和乾淨程度。當然不遊泳,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目前沒有比較高質量的科學研究能夠證實遊泳比其他運動更有好處,或者遊泳有什麼壞處。如果要說有什麼壞處的話,最明顯的肯定就是因為接觸造成的感染,各種病毒或細菌的傳播。」

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新生兒監護室主任姜舟,在短視頻平臺發布視頻稱,應禁止三個月以內的嬰幼兒以任何形式進行遊泳。「三個月以內的寶寶,因為骨骼肌肉沒發育完全,尤其頭套式遊泳圈,可能導致椎骨受壓與肌肉韌帶損傷的問題,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缺氧窒息。孩子成長不在一朝一夕,揠苗助長只會適得其反。」

至於商家宣稱遊泳能夠促進孩子動作協調、變得聰明強壯等「額外」好處,姚彌稱沒有嚴謹的證據能給予支持,「孩子的大腦發育到每個階段自己就會開啟,醫學上,如果的確出現肌肉、神經或者大腦發育問題,一般推薦的也是康復理療,不會推薦遊泳,因為一旦窒息問題更大。」

姚彌建議,家長應以平常心看待遊泳,不必賦予太多期望,也不要去跟風。重點看孩子是否有興趣,玩耍的時候注意安全。「好比踢足球,能鍛鍊體魄,增加免疫力,增加肌肉力量,但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北京晚報記者 魏婧 莫凡)

相關焦點

  • 專家:應禁止3個月內嬰幼兒遊泳
    隨著水育項目開展得如火如荼,遊泳早已成為嬰幼兒的「時尚」運動,然而接二連三的意外事件敲響了警鐘。專家提醒,遊泳只是一項普通運動,應理性看待商家的過度吹捧,以安全和孩子意願為先,不盲目跟風。不過,對於店員推薦辦卡時聲稱的遊泳有助於孩子神經系統快速發育、大大提前運動發育、增長智力和抵抗力,讓寶寶「領先一步」等說辭,家長們大多表示,「聽聽算了,就是宣傳手段吧」。王蕊告訴記者,選擇讓女兒小萌學遊泳,主要是因為此前沒給她報過任何早教和運動班。「想著快上幼兒園了,應該提前報個班讓她適應適應,想來想去,就遊泳對報班的年齡限制低一些。」
  • 黑龍江18月齡患兒被查出結石,與過度攝入鈣和維生素C有關
    黑龍江18月齡患兒被查出結石,與過度攝入鈣和維生素C有關 新華社哈爾濱
  • 我國7-12月齡嬰兒兩成貧血 添加含鐵輔食預防缺鐵
    而數據顯示,我國7~12月齡的嬰幼兒缺鐵性貧血發病率高達20.8%,科學合理地添加輔食是長期預防嬰幼兒缺鐵的可靠措施。  12月12日,中國營養學會發布了《7-24月齡嬰幼兒餵養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 6-12月齡注意,嬰幼兒第一次發燒,多半是「幼兒急疹」
    很多媽媽發現,寶寶出生後的前幾個月抵抗力非常好,只要父母小心一些,一般都不會感冒生病;到了6個月以後,寶寶添加了輔食,學會了翻身坐立,每天都會進行適量的運動,按理說他們會更健康,但是反而開始感冒生病了,而且隨著月齡增加,這種情況會頻繁出現。為什麼會這樣呢?
  • 《0-36月齡鄉鎮嬰幼兒餵養和育兒方式調查》發布
    我國鄉鎮0-36月齡嬰幼兒中,普遍存在母乳餵養率低,乳製品攝入不足兩大問題,這是近日在廣州發布的《0-36月齡鄉鎮嬰幼兒餵養和育兒方式調查》顯示的結果。
  • 幼兒急疹退燒藥的正確使用
    幼兒急疹及如何用藥頻繁的被提及,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的學習一下。什麼是幼兒急疹?幼兒急疹,也叫做嬰兒玫瑰疹、第六病和三日熱,多發生在小於2歲的嬰幼兒,高峰是7月-1歲嬰兒;通常由人類皰疹病毒6型(HHV-6)引起,是典型的病毒感染性疾病,通常是由唾液傳播。
  • 遊泳可戴隱形眼鏡、嬰幼兒遊泳好處多?你可能錯了
    對此,有專家認為,「遊泳眼睛紅是因水裡尿液過多」的說法是錯的。正常生理狀態下的尿液是無菌也沒有刺激性的,何況是少量尿液稀釋在泳池大量的水中,理論上講完全不可能造成任何刺激。氯胺才是遊泳後眼睛發紅的根本原因。
  • 6月齡至3歲嬰幼兒可接種EV71疫苗
    即日起,家長可帶本市6月齡至3歲嬰幼兒到各疫苗接種點,預約和接種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EV71疫苗是人類腸道病毒的一種,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是導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體。
  • 流感季馬上「到貨」6月齡以下寶寶如何防護?
    流感季馬上「到貨」,目前在內地上市的流感疫苗,6月齡以下小寶寶都不能接種。那有什麼辦法防護呢?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主任吳婕翎建議,對於6個月以下寶寶,提倡家中的大人、其他適齡孩子都打流感疫苗;即將到來的中秋國慶聚會、百日宴等人群聚集場合也要儘量少去;萬一家中有人感冒,注意做好隔離。此外,6個月齡以下孩子還有一種疫苗可以選擇。
  • 嬰幼兒輔食怎麼吃?國家衛健委發布指南:12月齡內不宜添加鹽、糖及...
    每經編輯:胡玲國家衛健委近日發布《嬰幼兒輔食添加營養指南》推薦性衛生行業標準。 該指南對健康足月出生的滿6月至24月齡嬰幼兒輔食添加原則及輔食製作要求,做出了詳細規定和營養指導。具體來說,嬰幼兒輔食添加時間應為純母乳餵養到6月齡,且在孩子健康時添加輔食。嬰幼兒進餐時間應逐漸與家人一日三餐時間一致。同時,繼續母乳,建議母乳餵養到2歲及以上。輔食種類種類由單一到多樣,每次只添加一種新的食物,添加量由少到多。每引入一種新的食物應適應3天至5天,觀察孩子是否出現嘔吐、腹瀉、皮疹等不良反應,適應一種食物後再添加其他新的食物。
  • 六步讀懂嬰幼兒配方乳粉標籤
    一款好的、適合嬰幼兒個體成長的奶粉,既有營養又好吸收,讓寶寶吃了身體強健、茁壯成長。然而,面對市場上琳琅滿目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不知該如何挑選。對此,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共同開展的食品安全消費提示項目,邀請業界權威專家給予了科學的解答。消費者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可通過以下幾個步驟來讀懂乳粉標籤。
  • 2020中國嬰幼兒配方食品乳鐵蛋白和益生菌含量評測報告發布
    10月14日,中國消費者報社、中國烹飪協會關心下一代營養膳食指導委員會、北京保護健康協會聯合發布《2020中國嬰幼兒配方食品乳鐵蛋白和益生菌含量評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旨在通過客觀、精細化的評估市場中的嬰幼兒配方食品,為消費者提供詳實可信的參考,從而引導其合理消費。
  • 三歲以下嬰幼兒食品禁加糖
    7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調查報告稱,其於2016年至2017年間,抽檢了英國、丹麥和西班牙市面上的嬰兒食品,在檢測過程中發現,部分生產商在食品中加入了果蓉等以增加糖分。若經常食用這些食品,會給嬰兒造成齲齒、肥胖等多種健康傷害,建議禁止生產商在3歲以下嬰幼兒食品中添加糖。        此次限糖行動並非首次。
  • 3歲以下嬰幼兒可託幼了
    記者從廣州市越秀區獲悉,目前越秀區率先在全市試點嬰幼兒託育服務,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依託專業機構,向轄內常住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提供服務,1-3歲全天託幼服務初期提供25個公益學位,學費按照市場標準7.5折計算(實收3178元/月),每名嬰幼兒就讀時限為6個月。之後將視情況逐步擴充至50個學位。
  • 萌卡多多兒童水育樂園,帶給孩子樂趣多多
    孩子的啟蒙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家長朋友們要做好正確的引導,既要讓孩子們的童年過得開心,無憂無慮,又能夠在玩耍中學到各種各樣的知識,萌卡多多兒童水育樂園就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好的寓教於樂環境,讓孩子與父母們感受最幸福的親子時光。
  • 7-24月齡寶寶奶量和輔食比例,怎樣合理安排?居民膳食指南這樣說
    7~24月齡嬰兒輔食原則7~12月齡嬰兒所需能量約1/3~1/2來自輔食,13-24月齡幼兒約1/2-2/3的能量來自輔食,嬰幼兒來自輔食的鐵更高達99%。因而嬰兒最先添加的輔食應該是富鐵的高能量食物,如強化鐵的嬰兒米粉、肉泥等。
  • 愛寶寶 家長就要會看乳粉標籤 做選購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行家裡手
    嬰幼兒配方乳粉是以乳類及乳蛋白製品(乳基)和/或大豆及大豆蛋白製品(豆基)為主要原料,加入適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或其他成分,僅用物理方法生產加工製成的粉狀產品。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結合業內資深專家的意見,通過媒體提醒家長,以下幾個步驟讀懂乳粉標籤,家長們都能成為選購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行家裡手。
  • Dutch lady子母發布「0-36月齡鄉鎮嬰幼兒餵養和育兒方式」調查結果
    近日,荷蘭皇家菲仕蘭旗下Dutch Lady子母品牌在廣州對外發布了該品牌於去年發起,歷時半年完成的《0-36月齡鄉鎮嬰幼兒餵養和育兒方式調查》的結果。Dutch Lady子母希望此次調查能幫助全社會全面了解中國鄉鎮的餵養和育兒現狀,聯合社會各界力量幫助鄉鎮家庭普及科學的育兒餵養知識。
  • 《2020中國嬰幼兒配方食品乳鐵蛋白和益生菌含量評測報告》發布
    專家提醒消費者:活菌數量和菌株種類是含益生菌嬰幼兒配方奶粉選擇的關鍵。國標規定: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所含活性益生菌數應大於等於106CFU/g(ml),同時應選擇國家批准嬰幼兒配方奶粉中可添加的菌種,消費者在選擇時應著重留意。
  • 4月起 河南將對嬰幼兒和兒童化妝品進行專項整治
    4月16日,大河網政務記者從河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了解到,河南印發《河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嬰幼兒和兒童化妝品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將加強嬰幼兒和兒童化妝品(以下稱兒童化妝品)監督管理工作,規範生產經營行為,切實保障化妝品質量安全,營造有利於嬰幼兒和兒童身心健康安全的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