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正值社區商業趨勢下的轉型之年。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網際網路居家智能生活受到大眾追捧,社區生鮮店、社區團購項目等多種商業形態也發展地更加迅速,網際網路+生鮮產品的小型社區生鮮業態慢慢盛行起來。「最後一公裡」催生出的社區商業新模式成為了新的風口。
社區生鮮店不斷擴張
對於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做飯是一大難題。工作忙,沒時間去菜場,買了菜不會做,這已經成為年輕人們的常態,因此大多數年輕人都以點外賣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而外賣因為質量和價格等因素,也讓它不能成為長久的消費模式。此外,不具備地域優勢的小區,在基礎設施不完善的情況下,常常與大眾農貿市場的距離較遠,購買平價蔬菜成為居民日常生活的難題。
於是,從日常生活必備品中,商家們看到了商機。市場的需求催生了新模式的更迭,社區生鮮超市就這樣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首選。通常社區生鮮店都在小區樓下或5-10分鐘路程的地方,下班回家的路上可以順便買個菜或者其它生鮮食品;其次,社區生鮮超市可以營業時間的調節性強;社區生鮮超市的商品,包裝精美,品相好,滿足了年輕人對食材安全的需求。另外,加上今年因為疫情影響,也讓無接觸消費的社區生鮮超市引領了潮流。。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起,包括沃爾瑪、永輝等國內外商超巨頭都在國內市場進社區開「生鮮小店」,永輝mini2019年就已進京,盒馬mini於2020年7月初在北京和平裡和黃寺大街店同時開出了兩家店,並宣布實現整體盈利。
「網際網路+菜籃子」自主售賣,開啟社區生鮮的新方式
隨著社區生鮮行業的入局者增多,技術產品的創新和迭代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關鍵。
而結合如今提倡的「打造智能社區生活,綠色居家生活」理念的智能生鮮櫃,便成為探索社區生鮮新探爪。
「我們現在下樓,就能直接買到新鮮蔬菜和水果了,購買的食物也有質量保證,很方便的。」 近日來,長沙市天心區榮盛花語書苑小區的居民率先體驗了無人智能生鮮櫃帶來的買菜便捷體驗。8月9日上午,記者看到長沙市天心區榮盛花語書苑小區居民樓下,不少居民圍觀在小區新擺放的湖南軒子揚智能生鮮專櫃前,專櫃內放在生鮮冷凍食品、新鮮蔬菜水果、糧油蛋奶等食材,數民業主掃描柜上的二維碼,開櫃取菜,感應系統自動稱重;關上櫃門後,買菜錢直接從下載好的「採驛」APP錢包中扣除……
軒子揚智能生鮮櫃設置在小區的入口處的居民樓下。從外觀來看,這個智能櫃與快遞櫃非常相像,由多組柜子組成,每組櫃門上貼著一個二維碼和操作指南,上方還有當天食材價格的顯示屏;所有櫃門均是透明的,五顏六色的蔬菜、水果清晰可見。粗略估算,內部容積910升的柜子裡共配置了近百種多種果蔬、豬肉等食材,各品類單價或者限時促銷活動均在「採驛」app首頁可以查詢,一目了然。
據了解,這是湖南軒子揚智能生鮮櫃在社區的首次亮相,其全天24小時提供服務,打通了「菜籃子配送最後100米」,讓居民不出社區就能買到新鮮的果蔬。當天,在現場一名小區業主按照操作指南,先下載「採驛」app,通過「採驛」掃碼開門,取出西紅柿、茄子等蔬菜,關上櫃門,手機頁面顯示「支付成功!西紅柿單價3.5元/斤,重量0.652斤,小計2.28元;茄子……」。從掃描到完成支付,僅用10秒鐘時間。「打開櫃門後,我們可以隨意自取蔬菜和水果,質量也有保證。」小區居民黃女士說,周邊超市距離小區1000多米,她抱著孩子走過去也不太方便,買完菜還得排隊結帳,「而這個智能櫃就跟自個兒家冰箱一樣方便,隨時可以下樓來採購。」
沒有經過稱重,智能櫃怎麼算出一個商品的價格呢?「這個柜子安裝著重力感應系統,採用重力感應技術計量稱重,技術誤差<0.3克,不會短斤缺兩。能夠識別異常消費行為,當客戶放入異物或套利時,迅速凍結帳戶,制止不良消費行為。。」湖南軒子揚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文翔介紹,智能櫃具有自動溫控功能,可自動為果蔬保鮮。關於生鮮櫃裡的貨物更新,項目負責人黃慧表示,每天21點後,當天未售完商品將開始進行階梯式特價促銷。而凌晨0點到2點,則會有工作人員進行貨品上新,以確保第二天的銷售。張文祥還說,目前已經在長沙4個小區開展了智能生鮮專櫃服務,力爭3年內在湖南鋪設湖南軒子揚智能生鮮專櫃10萬臺。
可見,智能生鮮櫃,是繼快遞櫃進社區後,無人零售業態在社區商業的又一探索。「它的出現並非偶然,而是新零售、無人經濟、大物流結合下的必然產物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生活節奏加快、「二孩」政策放開,這種新的無人零售業態有望成為一種新的社區商業模式,解決更多消費者的「菜籃子」需求。
無人零售向社區蔓延,成為新的社區商業趨勢
社區一直是零售商爭相掘金的重要場景,也是眾多商家一直在探索的商業領域。在無人零售實現辦公室化後,因為這次疫情的影響,也成功入駐社區,加上生鮮產品的配置,讓這個消費模式更加貼近當下的居民生活。而面積小、移動靈活的生鮮智能貨櫃便是這個模式下的新產物,它不僅便民,還可較好地補位到一些商業不平衡的社區。
「下班後,一般不會進大超市買菜,即使裡面東西全,你想想啊,停車、進超市、挑選、稱重、付錢,一系列動作下來,半個小時過去了,回到家再做飯,就太晚了。」家住長沙荷花園小區家園白領上班族曹女士在接受瀟湘晨報記者採訪時坦言,「所以我會選擇小區裡的生鮮櫃。」
對此,在零售業觀察評論人王利陽看來,社區消費市場的規模是數萬億,有無人貨櫃智能零售終端設備的公司,未來必然都會嘗試進入社區新零售領域。可以看到,疫情催化了生鮮智能貨櫃新的機遇,這一業務近期得到了較快發展,也讓生鮮智能貨櫃企業看到社區生鮮的發展方向。
然而不少從業者也看出其中的關鍵,生鮮智能貨櫃是社區生鮮數位化的一種嘗試。這就需要社區生鮮要在生鮮智能貨櫃下足功夫:第一要有較好的冷鏈技術,第二,資金要充足,因為生鮮智能貨櫃的投入就得不少錢。不過,能解決消費者取貨不及時、渴求配送效率的問題是一個很大進步,生鮮智能貨櫃在最後一公裡的處理上顯得稍有優勢,在未來或許有更好的運營模式出現,不過,能儘可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是企業所要考慮的重要目標,這是新消費提出的新要求。
此外,艾媒諮詢分析師表示,解決「最後一公裡」的購物問題,使服務更便捷、個性化、多樣化,以及市場細分等因素促成了社區生鮮商業的發展,在此過程經營良好的連鎖品牌獲資本青睞,已有的生鮮電商品牌也開始積極擴展線下業務爭奪市場。
瀟湘晨報記者姚方媛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