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記》,開得太大。如果不是成龍父母的故事,還值得拍嗎?值得,其實沒有不值得拍的故事,只有拍得不好的故事。是嗎?如果故事太簡單太單薄,要拍成大格局的影片,還是極為考驗功夫,這就是開得太大的意思。
《三城記》,一個簡單愛情故事。一男( 阿龍劉青雲飾) 一女( 月榮湯唯飾) 在戰亂中失去了各自另一半,各自帶著兩個孩子,命運讓他們相愛編織第二春,偏偏生於戰亂,離離合合,正如宣傳海報所言——安徽相愛、上海別離、香港等待。講完。
《三城記》這個名字已見製作人野心,然而簡單故事套在大時代裡,那些大場面則顯得太虛和沒必要,戰亂饑荒片段拍得很認真,大堆臨時演員填滿了畫面,毫不馬虎,開場那條魚骨也很有心思,問題在於辛苦經營的歷史宏大背景,最後只襯託出幾句對白——我等你。
老實說:雷聲大雨點小,稍稍浪費。
同樣的製作班底,張婉婷羅啟銳拍過《歲月神偷》,其成功在於夠小品,既然是小人物的故事,那就用一條街交代好了,那些歷史背景,其實不用大場面,大家還是能感受到當中的味道,若要像《三城記》空襲死人走難等大場面煞有介事,則要想出什麼有氣勢的情節來襯託,例如男女主角曾經身處什麼歷史大事件,這個部份要虛構,不知會否破壞了「忠於現實」的原則。若然保留純粹是一對小情人的故事,則以較細的場面來處理,理應更好。
是因為成龍的關係嗎?畢竟是大人物,但其父母卻名不經傳,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因此很尷尬吧?但,說到底,《三城記》最致命的還是無法拍出個人感情,《歲月神偷》滿滿都是羅啟銳對早逝哥哥的思想,《秋天的童話》是兩人美國留學的回憶,即使是《玻璃之城》也有兩人在港大的點滴,至於《三城記》,則是別人的故事,製作人如何投放更多個人感情,將情節改編成更可觀,我想,現實中大概也有不少限制。
《三城記》並非不好看,只是對黃金組合有期望,加上製作團隊早在三年前已到內地實地籌備,如此多功夫拍出來的作品,場面可觀,故事卻不夠好看??怎麼形容好呢?大概就像看著大好演員劉青雲,卻要用上配音,看著聲畫不同的口形,錯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