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香古色的金龍飯店內,賓朋滿座,歡聲笑語。
「我愛中國,一直盼望有機會去中國學習。」比利時魯汶大學漢學系三年級學生培琳興奮地對本報記者說。
8月24日下午,中國駐比利時使館教育處在布魯塞爾為即將赴華留學的69名比利時學子舉行歡送會,他們都榮獲了中國政府獎學金,培琳就是其中幸運的一員。
2010年,培琳在中國旅行了3個月。「北京讓我終生難忘,那裡高樓林立,非常現代化,歷史悠久、文化獨特。」回國後培琳報考了漢語系。
15歲的德沃?林賽是此行最年輕的留學生。儘管還只能說簡單的「你好」、「再見」,但她精通另一種中國語彙「桌球」。
「她是比利時目前最優秀的青少年選手之一,獲得過全國錦標賽第三名,很有天賦,訓練非常刻苦。」談起林賽,中國著名旅比教練王大勇讚不絕口。林賽已跟隨王大勇訓練了一年,水平大漲。
「但要有質的飛躍,必須跟更多高手過招。」王大勇說,在中國使館的推薦下,林賽將赴北京體育大學桌球系深造一年。「以後,我將半天訓練,半天學習中文。」林賽決心以打球的毅力學習中文。而王大勇正積極聯繫以前的老隊友老同行,「希望老朋友們多給林賽一些關照指點,多給她開點兒小灶兒。」
會場上,一對甜蜜的情侶格外引人注目。
男生是來自中國廣東的徐穗宏,女生是一位美麗的比利時姑娘,有個好聽的中文名字,林苡晴。兩人都就讀於魯汶大學,已相戀兩年。
「我將去上海交通大學學習。在這個國際大都市可以感受到東西方文化的融合。」林苡晴的中文已非常流利,她希望未來能留在中國從事中比貿易工作。談及為何愛上一位中國小夥兒,林苡晴有些羞澀地說「他很體貼,也很幽默,總能令我開懷大笑。」
已獲得碩士學位的徐穗宏將一同前往上海,既可陪伴女友,也將開創自己的事業。這對異國情侶將在中國展開一段嶄新的人生歷程。
中國駐比利時使館教育參贊陶洪建對本報記者說,截止到8月中旬的統計,今年比利時赴華留學人員已達到445人,其中很多是自費留學生。
陶洪建還介紹,2013年來到中國的外國留學人員達到35.65萬,其中3.33萬人享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自歐洲的赴華留學生數量比2012年增長了13%。「到中國留學成了比利時、歐洲學子的新時尚,在他們眼裡中國是一扇機會之窗。」
剛從中國學成歸來的艾梅在歡送會上和大家分享了她在青島的學習、生活。「這一年,我不僅提高了漢語水平,更看到了一個快速發展的中國。在中國的每一天都是那麼神奇,這份獨特的經歷是我人生的寶貴財富。」她說自己良好的中文以及留學經歷有助於她找到理想的工作,「開啟更美好的人生。」
魯汶大學漢學系教授戴卡琳女士對記者說,隨著中歐經貿往來的日益緊密,學習漢語的比利時學子越來越多,「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
陶洪建說,目前在比漢學教育發展態勢良好,雙方在布魯塞爾、魯汶、列日、布魯日建立了4所孔子學院,魯汶大學、根特大學、布魯塞爾高等翻譯學院漢語系報考人數逐年遞增,比利時還有40所中小學、40多所成人學校提供中文課程,「開展漢語教育的機構基本覆蓋了比利時全境。」
「祝同學們在中國學有所成,萬事如意。」 歡送會後,大家久久不願離去,熱烈話別,真摯祝福。學生、老師、家長們紛紛舉起的手機、相機親密合影留念,將夢想成真的美好時刻永遠珍藏。
(人民網布魯塞爾8月2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