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辨別疾病 京醫通
我們周圍的人中,總會有一些人有著貌似不一樣的體質。
耳朵能動
超級能吃
我還能喝
而其中有一些體質,經常會被人懷疑是疾病,比如: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3種所謂的『體質』到底是不是病~
01
一碰就青
不少年輕女性,有時會不經意發現自己腿上、胳膊上有一些瘀青。尤其在夏天,三天兩頭、此起彼伏。
但當事人可能並不記得是何時磕碰的,或僅僅記得有過一些非常輕的磕碰。
一碰就青的體質,是怎麼回事?
1. 瘀青(瘀斑)絕大部分僅出現在下肢、手臂
2. 每塊瘀斑不大,幾天內就有吸收的趨勢,不會擴大範圍
● 如何符合1、2的特徵,則這很可能僅是一種『易發瘀斑』的狀態,注意補充維生素C、K即可並不會影響健康。
3. 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藥物
4. 短時間內淤青範圍擴大、吸收變慢
5. 年幼的時候發生或有家族史
6. 經常牙齦出血、反覆流鼻血或出現血尿、黑便等出血表現
● 如果符合3、4、5、6的特徵,需要及時就診。
醫生一般會先通過抽血檢查,初步判斷是否有凝血功能的障礙,以及潛在患血液疾病或是藥物不良反應的可能,再通過進一步檢查明確病因。
02
手腳冰涼
還有一些女生,經常會手腳冰涼。有時自己的手沒被捂熱,反倒把別人的手捂涼了。
手腳冰涼,是怎麼回事?
1. 受氣溫影響手腳涼,同時沒有麻木、疼痛等其他異常感覺。
● 如何符合1 的特徵,是皮膚對於溫度的變化比較敏感而已。並不是疾病。
2. 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壓力過大、心理過度敏感等導致)
3. 甲狀腺功能減退(簡稱甲減)
4. 營養不良,缺乏鐵、維生素B12等情況
5. 血管疾病如大動脈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雷諾氏病等
● 如果符合2、3、4、5的特徵,則手腳冰涼可能就是病理性的了。
大部分手腳冰涼不是病,當環境氣溫下降,人體的血液會優先供應內臟、軀幹等重要部位來保溫。
此時手腳中的血液就相對會少,再加上手腳距離軀幹最遠,溫度也就流失得最快。也就會變得相對涼一些。
平時多做運動,注意保暖即可。有意願的話也可以去中醫科就診按照中醫理論調理。
03
超愛出汗
超愛出汗的人,也是一種常見的『體質』。有時氣溫只是稍有上升,就足以讓他大汗漓淋了。
不同的人,愛出汗的部位也不同:
手腳掌愛出汗
腋窩愛出汗
胸背愛出汗
頭臉愛出汗
● 大部分愛出汗的人,和手腳冰涼的人一樣,是一種身體調節體溫的正常生理現象,只不過有些人對於溫度變化更敏感而已。
以下症狀需要留意:
1. 出汗部位對稱
2. 會影響到日常生活、社交等
3. 每周發生至少1次
4. 25歲之前發病
5. 有多汗症的家族病史
● 如果局部多汗現象持續超過6個月,沒有其他疾病(如甲亢、帕金森病、某些感染等),且符合以上特點中的至少2項,則就屬於是多汗症了。
專家提示:防止出汗過多我們可以選擇透氣的衣物、鞋襪,必要時使用止汗劑。而如果屬於多汗症的疾病,則建議醫院皮膚科就診治療。
總之,雖然這些所謂的『體質』大多不是病,大部分並不需要擔心。
而一少部分可能有疾病隱患的人,則最好去醫院看一看,不要讓疾病真正影響我們的生活。
本文為「京醫通」原創,如有內容轉載,請標明來源
審稿專家:趙宇 宣武醫院 皮膚性病科 副主任醫師
原標題:《一碰就青、手腳冰涼、超愛出汗,這3種體質是怎麼回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