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自己的婚姻生活,朱琳覺得「雞肋」二字最合適不過。
「雞肋婚姻」,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沒有糟糕到離婚的地步,卻也沒有了愛情的甜蜜。
無話可說
「老公,我今天好累的。你怎麼樣呀?唉,好想你哦。」
同房間的同事小李在跟老公煲電話粥,朱琳拿好手機和房卡默默走出房間。
出差的第四天,老公陳濤只給她打過一個電話,還是為了問家裡的燃氣卡放在哪裡了。
朱琳不禁回想,她和陳濤剛結婚的時候,有小李他們那麼膩歪嗎?仔細想想,似乎是沒有的。
但不能否認的是,他們也曾真真切切地愛過。又或者說現在也是愛著的,只是沒有那麼深了。
當初濃烈的愛情,在歷經了17年的婚姻生活之後,已經褪去了它原本的激情,平靜的猶如一潭死水。
兒子在家的時候,他們圍繞著兒子這個紐帶,還有些話題可聊。
自從去年兒子住校以後,他們兩個的話是越來越少,有時候一天下來都說不了10句話。
陳濤在公司跟同事侃天侃地,回到家就跟啞巴了一樣。朱琳常常懷疑,他是不是在進家門前,把嘴巴丟在了門外。
當她特別興奮地跟陳濤分享一件事情時,轉頭卻看到對方埋頭玩手機,對她所說的話題「嗯嗯啊啊」的敷衍著,壓根沒往心裡去。
那感覺就像是被人當頭澆了一盆涼水,一直冷到心裡。久而久之,朱琳也就不願意上趕著沒臉了。
沒有要求
有人說,多數中年夫妻都是大矛盾沒有,小矛盾不斷。
在朱琳看來,有時候無架可吵,比吵架更嚴重。因為那代表著,對方壓根不願意跟你浪費口舌,連吵架都覺得心累。
那感覺就好比是,陳濤坐在她旁邊放了個屁。她默默挪開,連一句抱怨的話都懶得說。
連指責都沒有,那讚美就更不敢奢望了。
朱琳以前每天操持家務、洗衣做飯、送孩子上學……在陳濤眼裡都是理所當然的,得不到任何一絲感謝。
有一次,朱琳氣得大哭,跟陳濤抱怨自己的辛苦。陳濤只是默默遞上紙巾,靜靜地看著她撒潑。
因為他知道,抱怨歸抱怨,大哭一場以後,朱琳還是會認命地繼續操勞。
當一段婚姻,平淡到沒有任何波瀾,對另一半沒有任何要求時,其實也就意味著對婚姻生活沒有了期待。
沒有儀式感
結婚17年,朱琳和陳濤的結婚紀念日,從一開始的買花約會,到後來的口頭問候,再到如今的直接忽視。
陳濤常說,「都老夫老妻了,弄這些花裡胡哨的幹什麼?既不當吃也不當喝『』。
當男人的「現實」和女人的「浪漫」碰撞到一起,註定是一場雞同鴨講的對話。
有一年,朱琳難得說服了陳濤,出門過結婚紀念日。
那天,她特意穿了新買的裙子,化了淡妝。兩個人在商場裡逛了一圈,最後從超市裡買回了幾塊刷碗布。
越是平淡的婚姻生活,越是需要儀式感。
想起陳濤,朱琳的心裡沒有一絲波瀾。他沒有做過特別出格的事情,卻也沒有特別值得說的優點。
兩個人如今的婚姻生活,就好像是湊在一起過日子。
要說離婚吧,彼此之間還有感情;不離婚吧,兩個人在一起的每一分鐘都像是煎熬。
朱琳對此很是糾結,不知道該如何抉擇。
寫在最後:
雞肋婚姻,到底該不該離婚?
當你糾結於這個問題時,就證明你們之間一定有著某種牽絆。
這個牽絆,有可能是感情、孩子、親情。亦或者是,人到中年不願意做出承受婚姻的大變動。
對此,蘇蘇的想法是「勸和不勸離」。
只要沒有原則性的問題,「雞肋婚姻」其實還可以「搶救」一下。
第一,學會溝通。
夫妻之間最重要的就是溝通。無話可說,就要學會製造話題。
可以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也可以去嘗試新的目標,一起健身、遛狗、看電影、旅行等等。
第二,善於發現對方的優點。
有人曾說,「愛情是盲目的,婚姻卻給它安了一雙眼睛」。
戀愛時看到的往往是對方的優點,結婚後才會發現那些被忽略的缺點。
如果,婚姻中只看得到對方的不足,那麼面臨的必然是爭吵。要學會發現對方身上的閃光點,有時候「雞肋」老公也沒有那麼雞肋。
第三,學會讚美和感恩。
一段長久的婚姻,需要雙方各盡所能,共同經營。
不要把對方的付出當作是理所當然。適當的伸以援手、讚美,會讓你們的感情迅速升溫。
第四,製造驚喜,生活需要儀式感。
「雞肋婚姻」之所以讓人覺得煎熬,就是因為它一成不變,沒有任何驚喜。
一段索然無味的婚姻,要想讓它恢復往日的甜蜜,就需要不斷地注入新鮮活力。
必要的驚喜和節日儀式感,就是讓愛情保鮮的秘訣之一。
當你發現自己的婚姻愈發雞肋,請不要坐以待斃,因為那樣只會讓情況更加糟糕。
掌握方法主動出擊,「雞肋」也可以煲出鮮美的湯。
朋友們,你們身邊是否有類似情況?對此,你有什麼建議?歡迎評論區留言。
用心看世界,用筆寫人生。大家好,我是@蘇琊看世界,喜歡我就點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