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娘胎」裡就帶著聰明信號?此部位的靈活度,藏著發育秘密

2020-12-23 BaBa很忙

每一位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更聰明一點,畢竟聰明的孩子學習會更輕鬆,將來的社會競爭力也會更強,更容易擁有相對幸福而又成功的生活。

其實孩子聰不聰明,從他們剛出生的時候就能看出一些端倪,這聽起來似乎有些難以置信,但有的寶寶真的是從娘胎裡就自帶聰明信號,通過此部位的靈活度,媽媽們就能夠觀察判斷一二。

新生兒出生後,醫院會對他們進行阿氏評分,也就是對他們的健康指標狀況做出最初步的評判,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肌張力。

肌張力的測評其實就是看新生兒手握拳頭的能力,他們的手掌能張開多大,決定著他們肌張力的具體測評分數是多少。

肌張力蘊含著寶寶頭腦發育的小秘密

肌張力分數等於寶寶聰明與否

我們身體、四肢的所有活動,都是受大腦的控制,而我們手部是整個身體最活躍的部分。

這是因為在手掌上遍布著很多的神經元,通過接收大腦的指令,做出滿足我們日常需要的各種細緻精細的動作。

所以新生兒的手指頭越靈活,說明他們的大腦發育越完善。

現在很多和孩子有關的教育機構都會開設手腦結合課程,這雖然有一些噱頭的嫌疑,但是卻也說明了手指精細程度和大腦發育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

在對寶寶進行肌張力測試的時候,醫護人員主要會測評寶寶的手指間對外界的刺激是否有條件性反射,伸直彎曲能夠做到各種程度,遇到疼痛時能不能立刻有敏感的反應。

如果寶寶在這些方面都表現得比較出色,那麼不僅說明他們的四肢靈活性較強,同時也代表他們的大腦更為聰明。

既然如此,是不是代表寶寶的肌張力越強,他們就一定越聰明嗎?

其實凡事都是過猶不及,適當的肌張力當然對寶寶的大腦發育有好處,但是如果過度,肌張力超前,不符合他們自身的年齡段發展。

那麼他們的運動靈活度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有可能導致腦部損傷,出現缺氧、腦癱等嚴重的不良後果。

當然,如果肌張力落後,寶寶的手掌幾乎沒有一點力氣,摸上去也軟綿綿的,甚至連拳頭都無法握緊。

那麼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視,很有可能他們的大腦發育存在著一些隱患,需要及時檢查以便有針對性的治療。

只有靈活適中的肌張力,才代表著寶寶的大腦發育足夠好,代表著他們有可能會是聰明的孩子。

如何讓寶寶更聰明?

1)、為寶寶營造一個輕鬆有愛的環境

無論是什麼年齡段,人們對於快樂都有一種本能的感知,即便他們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潛意識裡也會受到快樂氛圍的感染,這對於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人格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在這樣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他們對身邊的一切都會充滿著興趣,也有著充分自主選擇的空間,所以更會自發主動的學習,自然也會更聰明。

2)、儘可能對寶寶進行音樂訓練

音樂能夠刺激寶寶的聽覺系統,有利於他們的神經發育和情感培養,這也是很多孕婦在懷孕期間對寶寶進行音樂胎教的原因。

當然在音樂的選擇上父母一定要注意,儘量選擇平和柔軟的音樂,這樣更有利於寶寶接受。

3)、嘗試多和寶寶交流

父母在養育孩子的問題上,應該承擔同樣多的責任。現在很多家庭都把寶寶交由媽媽帶,平時和寶寶交流最多的也是媽媽。

但是寶寶也渴望同其他人交流,所以作為父親,必須參與到寶寶的教育中來。

這樣才能激起寶寶的交流欲望,鍛鍊他們的交流能力,自然會讓寶寶的大腦更為活躍,變得更聰明。

4)、引導寶寶多表達自己的情感

在寶寶的語言功能還未發育完善時,父母可以通過寶寶的肢體語言讀懂寶寶的內心。

當寶寶有了語言能力,能夠簡單地表達出自己的需求時,父母便要多引導寶寶說出他們對周邊事物的感受。

哪怕寶寶表述的並不完整,語言並不流暢,父母也要保證充足的耐心,這樣才能激發寶寶的語言表達欲望,讓他們感受到語言的魅力。

孩子們有著他們自己的成長發育規律,父母只能引導,卻不能拔苗助長。

即便在他們剛出生時,肌張力表現得不夠好,父母也不用過於擔心,畢竟後天的培養也非常重要。

不過如果寶寶的肌張力能夠做到靈活協調,那麼父母當然應該開心,因為他們有可能真的很聰明。

相關焦點

  • 科普腳丫裡藏著「發育秘密」,媽媽別搞錯了
    寶寶的腳丫裡藏著「發育秘密」,媽媽要能讀得懂很多媽媽單一認為腳丫就是用來走路的,沒有其他附屬作用,在寶寶大動作發育中雖然作用性很大,但絕對算不上重要,可你知道嗎,孩子的腳丫裡藏著很多發育秘密,若是讀不懂,可能會錯過發育要點。
  • 柔軟堅果麵包,給孩子吃最好,幫助大腦發育,孩子聰明又可愛!
    相信家裡有娃的朋友都比較清楚,小孩子要適量地吃一些堅果,因為堅果裡面含有許多有益大腦發育的營養物質,幫助小孩長智力,大腦聰明又靈活。不過許多朋友都是直接把堅果給孩子吃,不少堅果帶有自己獨特的味道,所以許多孩子都不會接受它們,常常是被迫吃上一點點,不然根本都不會吃,家長們也是頭疼,這個堅果相對其它食物來說價格可不一般,都想著讓孩子多吃點,能夠更聰明可愛。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孩子多吃點堅果呢?不少人想著把它們裹糖,這樣孩子也非常喜歡吃,可吃多了上火呀。
  • 寶寶喜歡「被摸」是身體肌膚的本能需求,這幾個部位越摸越聰明
    同時,撫摸孩子的背部能夠刺激背部的脊髓神經,讓孩子的四肢更加協調和靈活,這也是在鍛鍊孩子的反應能力和行動能力,讓孩子能夠比較靈活,而不是笨重的姿態。  父母撫摸孩子的頭部,其實更多時候是表達對孩子懂得喜愛或者鼓勵,比如孩子在取得好成績時父母會對孩子「摸摸頭」表示鼓勵和認可。  父母經常對孩子「摸摸頭」,表達自己對他們的關心和愛,那麼孩子就能夠接收到來自父母的信號,明白父母對自己的態度、對自己的關注和關愛,這對孩子的精神是一種莫大的鼓勵。
  • 孩子越早走路越聰明?1歲以內寶寶大動作發育對照表,家長請收好
    對此,劉女士詢問了專家的意見,才知道,其實孩子每個階段的發育都是有規律的,1歲以內的寶寶大動作發育也有相應的對照時間,所以過於關注孩子是否早走路是不現實的,很多家長也被一些傳統思想蒙蔽了雙眼,殊不知,強迫孩子過早進行動作的訓練是違背了他們的生長規律。劉女士這才明白,原來不是孩子越早走路越聰明這個事實。
  • 兒科醫生:閒著沒事多摸孩子這3處,聰明發育快,將來對孩子好
    真真是個4歲的小姑娘,天天活蹦亂跳的,問她一些話,每次回答都很搞笑,看起來很聰明,也特別的討人喜歡。特別是當爸媽吵架的時候,真真總是能化解,這也是真真在家裡做的最多的事情。又一次閒談的時候,說起這個事,我就問真真媽媽:「平時給孩子吃啥了,怎麼這麼聰明?」真真媽媽告訴我,家裡就是一般家庭,真沒給孩子吃很多好東西,平時就是給孩子多撫摸。我但是很納悶,趕緊真真媽媽在騙我,撫摸也能讓孩子變聰明?帶著疑惑也看了不少的資料,才知道,這是真的。
  • 挑食、愛發脾氣,別說孩子遺傳誰!這些習慣他在娘胎裡就有了
    沒生寶寶以前,看到人家的孩子乖巧懂事簡直羨慕得不行。暗暗想著,自己有孩子了一定也要這樣人見人愛。結果,10月辛苦卻是生了個「小祖宗」,你說往東他往西、厭食挑食、愛發脾氣、不講衛生……引用某地的俗語「真不如生坨叉燒」!怎麼辦呢?只能慢慢教了!
  • 其實,這病在娘胎裡就已...
    暑假裡,欣欣總是覺得肚子疼,洗澡的時候,還能隱約摸到肚子上有鼓起的包塊。因為疼痛時斷時續,包塊也不是很明顯,剛開始欣欣也沒太在意。直到半個月前,有一次肚子痛得厲害,她這才告訴了父母。媽媽趕緊帶著欣欣到家附近的醫院做了檢查,結果發現,她的兩側卵巢內,各有一個高密度包塊,一側直徑15釐米,另一側直徑8釐米。
  • 高智商兒童的12種「特徵信號」,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要好好培養
    特徵信號六、愛搞惡作劇的孩子如果一個寶寶想要惡作劇,那他肯定要動不少腦筋!家長也不要一直認為孩子太調皮搗蛋,惡作劇的用腦強度說不定超過做家庭作業。而且,在「設計」或準備「材料」時要輕手輕腳,還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進行。
  • 小嬰兒吃手是聰明的表現,智力發育的信號!2歲後吃手再幹預?
    原標題:小嬰兒吃手是聰明的表現,智力發育的信號!2歲後吃手再幹預? 1歲內的小寶寶總喜歡吃手,對此,有些媽媽擔心。其實寶寶一歲內吃手,是口欲期的正常表現,如果家長過分阻止,會造成口欲期的延遲,不利於寶寶的發育。
  • 嬰兒喜歡撕紙是聰明嗎?孩子有三個表現證明比同齡人大腦發育的好
    孩子出生之後,父母們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智商,但是嬰兒太小並不會說話,那麼孩子怎樣才能證明孩子是聰明的。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0-2歲的孩子處於感覺運動階段,也就是孩子的一切感覺都來自於運動。先有運動再有感覺和思維,把這些運動放到孩子的具體發育上就是我們能夠看到的大運動發展和精細運動的發展。尤其是精細運動的複雜程度,和孩子的智商發育有著緊密的關係。
  • 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信號」看得一清二楚,不用等長大
    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她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一位心理方面的教授,善於洞悉青少年的心理,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能夠提出一針見血的見解,為不少父母的育兒問題答疑解惑,讓父母們收穫頗豐。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提出: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不用等孩子長大,孩子手部「信號」能顯示他的智慧程度。
  • 經常撫摸寶寶的4個部位,能促進大腦發育,睡得香甜還聰明!
    初生嬰兒身體機能尚不及大人成熟,免疫能力比較幼兒差,大腦中樞神經系統還待完善,雖然身體上的有些部位要儘量少摸,但有些部位多撫摸,更利於小寶寶長身體,促進大腦中樞神經的發育,有利於建立更密切的親子關係,帶來足夠的安全感,改善睡眠質量。
  • 寶寶聰不聰明,「娘胎」就能看出來,孕媽快來對照3個高智商反應
    執筆:楊十一 編輯:楊十一 定稿:歐陽比文 除了寶寶的健康,很多人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成績。其實想要有一個好成績,還真離不開一個聰明的頭腦。 雖然都說努力比智力重要,但那一瞬間的靈光乍現,卻能讓孩子學得更輕鬆。
  • 寶寶的這些表現說明大腦發育良好,恭喜寶媽寶爸有個聰明寶寶
    我是個愛湊熱鬧的寶媽,小區裡看娃多的地方,我都喜歡帶著我家娃去。有天晚上和老公帶著我家兩歲的娃去公園溜圈,看見小公園的北門角上為了一小堆帶著娃的寶媽。我這湊熱鬧的性子又來了,我拽著不愛湊熱鬧的老公帶著我家娃,又圍了上來。
  • 手指靈活的寶寶更加聰明,為了提高寶寶的智商,你還能做些什麼?
    前幾天去閨蜜家玩,她有一個4個月大的寶寶,孩子的眼睛特別大,非常招人喜愛。我見她給孩子買了很多玩具,還讓孩子試著去抓,笑著對她說「孩子這麼小,只要吃飽不哭就可以」。她對我說,之前她也這麼認為,可是自從去了早教班,聽了一次課就改變這種認識了,老師告訴她孩子的鍛鍊應當從嬰兒開始,這時候正是孩子大腦神經發育的關鍵時期,讓孩子抓東西可以變得更聰明。孩子鍛鍊手指真的有助於提高智力嗎?為什麼說讓孩子練習抓東西可以變得更聰明呢?
  • 兒科醫生:想讓孩子長大聰明,多摸摸孩子這3部位,娃長大會感謝你!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寶貝,堪稱大熊貓,不管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都會把孩子捧在手心,不願孩子受到一點傷害。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比他人聰明,比他人優秀。這當然是人之常情,只是不少父母都不知道如何去照顧孩子,教育孩子,才能讓他們更出眾。
  • 寶寶出生後若有這4個表現,是娃在告訴媽媽:我在娘胎裡過得不錯
    眾所周知,孕檢可以檢查到媽媽肚子裡的寶寶是否健康, 但是在B超看不到的角落,孩子在媽媽肚子裡過得怎麼樣?娃出生後注意這四個表現,代表在娘胎過得很好哦。 而且出生的時候時間也比較短, 大概是因為在娘胎裡過得比較不錯吧,所以生下來看著也還蠻不錯噠。
  • 孩子遊戲時有這些反應,意味孩子大腦發育好,娃以後會越來越聰明
    寶寶的成長過程還是非常快的,很多媽媽感慨,孩子在自己的眨眼之間就長大了。孩子的成長過程真的是非常快的,所以家長要牢牢地把握好寶寶身體發育,智力發育的各個關鍵時期。幼兒期的寶寶是身體發育,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
  • 孩子發育「黃金期」有3個而信號,家長及時抓住,可助孩子長高
    康康家長擔心孩子很難長高,於是就帶著他上醫院檢查了,醫生告訴康康的父母,孩子身高長得慢只是暫時的而已,抓住孩子長高的"黃金期",就可以讓孩子快速長高,不用擔心孩子發育問題。當孩子進入長高的"黃金期",按照醫生教的辦法給孩子調理,一年時間內就可以長高12釐米,而且身體棒,素質好。
  • 孩子長大聰明不聰明,從眼睛就能看出來,有這2個特徵就偷著樂吧
    「美國人類學之父」Franz Boas也認為,「眼睛是靈魂的窗戶,從眼睛裡我們能看到人的才智和意志。」美國神經生物學家大衛·休伯爾在研究中發現,視覺神經捕捉到的信號經中樞神經傳遞到大腦的過程,並非固定不變的,而是不斷迭代、不斷升級的過程,從原始信號逐漸向高級抽象不斷進化,人類的邏輯思維正是由此而來。大衛·休伯爾指出了視覺系統對智力發育的巨大影響,並因此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醫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