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更聰明一點,畢竟聰明的孩子學習會更輕鬆,將來的社會競爭力也會更強,更容易擁有相對幸福而又成功的生活。
其實孩子聰不聰明,從他們剛出生的時候就能看出一些端倪,這聽起來似乎有些難以置信,但有的寶寶真的是從娘胎裡就自帶聰明信號,通過此部位的靈活度,媽媽們就能夠觀察判斷一二。
新生兒出生後,醫院會對他們進行阿氏評分,也就是對他們的健康指標狀況做出最初步的評判,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肌張力。
肌張力的測評其實就是看新生兒手握拳頭的能力,他們的手掌能張開多大,決定著他們肌張力的具體測評分數是多少。
肌張力蘊含著寶寶頭腦發育的小秘密
肌張力分數等於寶寶聰明與否
我們身體、四肢的所有活動,都是受大腦的控制,而我們手部是整個身體最活躍的部分。
這是因為在手掌上遍布著很多的神經元,通過接收大腦的指令,做出滿足我們日常需要的各種細緻精細的動作。
所以新生兒的手指頭越靈活,說明他們的大腦發育越完善。
現在很多和孩子有關的教育機構都會開設手腦結合課程,這雖然有一些噱頭的嫌疑,但是卻也說明了手指精細程度和大腦發育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
在對寶寶進行肌張力測試的時候,醫護人員主要會測評寶寶的手指間對外界的刺激是否有條件性反射,伸直彎曲能夠做到各種程度,遇到疼痛時能不能立刻有敏感的反應。
如果寶寶在這些方面都表現得比較出色,那麼不僅說明他們的四肢靈活性較強,同時也代表他們的大腦更為聰明。
既然如此,是不是代表寶寶的肌張力越強,他們就一定越聰明嗎?
其實凡事都是過猶不及,適當的肌張力當然對寶寶的大腦發育有好處,但是如果過度,肌張力超前,不符合他們自身的年齡段發展。
那麼他們的運動靈活度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有可能導致腦部損傷,出現缺氧、腦癱等嚴重的不良後果。
當然,如果肌張力落後,寶寶的手掌幾乎沒有一點力氣,摸上去也軟綿綿的,甚至連拳頭都無法握緊。
那麼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視,很有可能他們的大腦發育存在著一些隱患,需要及時檢查以便有針對性的治療。
只有靈活適中的肌張力,才代表著寶寶的大腦發育足夠好,代表著他們有可能會是聰明的孩子。
如何讓寶寶更聰明?
1)、為寶寶營造一個輕鬆有愛的環境
無論是什麼年齡段,人們對於快樂都有一種本能的感知,即便他們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潛意識裡也會受到快樂氛圍的感染,這對於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人格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在這樣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他們對身邊的一切都會充滿著興趣,也有著充分自主選擇的空間,所以更會自發主動的學習,自然也會更聰明。
2)、儘可能對寶寶進行音樂訓練
音樂能夠刺激寶寶的聽覺系統,有利於他們的神經發育和情感培養,這也是很多孕婦在懷孕期間對寶寶進行音樂胎教的原因。
當然在音樂的選擇上父母一定要注意,儘量選擇平和柔軟的音樂,這樣更有利於寶寶接受。
3)、嘗試多和寶寶交流
父母在養育孩子的問題上,應該承擔同樣多的責任。現在很多家庭都把寶寶交由媽媽帶,平時和寶寶交流最多的也是媽媽。
但是寶寶也渴望同其他人交流,所以作為父親,必須參與到寶寶的教育中來。
這樣才能激起寶寶的交流欲望,鍛鍊他們的交流能力,自然會讓寶寶的大腦更為活躍,變得更聰明。
4)、引導寶寶多表達自己的情感
在寶寶的語言功能還未發育完善時,父母可以通過寶寶的肢體語言讀懂寶寶的內心。
當寶寶有了語言能力,能夠簡單地表達出自己的需求時,父母便要多引導寶寶說出他們對周邊事物的感受。
哪怕寶寶表述的並不完整,語言並不流暢,父母也要保證充足的耐心,這樣才能激發寶寶的語言表達欲望,讓他們感受到語言的魅力。
孩子們有著他們自己的成長發育規律,父母只能引導,卻不能拔苗助長。
即便在他們剛出生時,肌張力表現得不夠好,父母也不用過於擔心,畢竟後天的培養也非常重要。
不過如果寶寶的肌張力能夠做到靈活協調,那麼父母當然應該開心,因為他們有可能真的很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