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時差少女S 心理0時差
後臺有朋友留言問:一個人要談幾次戀愛才足夠成熟?
這讓我想起大學時,一個好朋友跟她初戀男友分手了,她一直責怪那個男生不夠成熟,不會照顧人。
後來有個男生追她,我問她覺得對方怎麼樣?
她說:「挺好的,他談過幾次戀愛,比較成熟。」
我當時很詫異,原來 「談過幾次戀愛」 竟是優勢,她說:「有些能力是談過幾次戀愛才能學會的,第一次談戀愛,男生基本都不會體諒女孩子,不會照顧人;但是經過幾番調教,他就懂得女生生氣是什麼原因,更懂得怎麼理解、體諒對方。」
似乎沒毛病。
後來他們在一起了。
過了半年,還是分手了。朋友發了一條朋友圈:
第一次,發現問題,不改
第二次,發現問題,不改
第三次,發現問題,不改
多少次,都沒用
這讓我想起《奇葩說》裡顏如晶的一段話:「高考 5 次的人,不算什麼學霸,戀愛也一樣。一個成熟的人談戀愛,他的戀愛會很成熟;一個不成熟的人談戀愛,戀愛只會讓他偏執。」
01
什麼是成熟?
回到最開始那個問題,或許尋找答案之前,首先得明白什麼是成熟?
在心理學中,對於愛情的成熟被稱為情感成熟(Emotional Maturity),這一概念最初是心理學家 Dean 提出的,他提出了一系列情感成熟應有的表現,其中這幾個是必不可少的:
有主見
情感上有安全感
能扛得住適當的壓力
表達憤怒的方式是 「無害」 的
有責任心,而不是常推卸責任
關心他人的需要,而不是處處自我為中心
能跟別人有效溝通
自律
那麼,是不是多談幾次戀愛的人,更容易獲得這些能力呢?
知乎上有一個很熱門的話題:
下面留言中大家給了上千個答案。大概畫風如此:
1、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努力可能會延長一段時間,但最終仍然不是你的。
2、分手後了就別再挽留,沒結果的。
3、最認真對待感情的人,往往受傷最厲害。
4、開始時別把對方想得太好,分開時也別把對方想得太壞。
……
直到出現這一句話,人們才恍然大悟:
「談的愛情次數多,經驗就足,但對於戀愛沒多大幫助。對於分手後舔砥傷口倒是管用。」
可能談戀愛次數越多,越會處理分手後的情緒、越能接受 「不合適的,就不要勉強」 這個道理;
但是對於 「如何愛一個人,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 這些問題,並不是多幾個前任就能調教會的。
因為換一個人,也需要從頭開始:了解對方的需要、認識彼此的差異、接納這些差異、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學會理解對方的 「話外音」……
很多研究表明,情感成熟跟自己從小的家庭環境關係很大,如果父母本身情感成熟和穩定,孩子則更有可能是一個成熟的人。
但同時,情感成熟也不完全由原生家庭決定,它也可以在成年之後的人際關係中鍛鍊形成。
與其說是 「成熟」,不如說是 「成長」。
只要足夠好學,當下的這段戀愛,足夠讓你成長為一個成熟的人。
02
如何在一段感情中自我成長?
或許我們在問 「談幾次戀愛才夠」 時,我們的真心話是:怎麼談了那麼多次,還是不懂如何愛一個人?
不斷吵架、分手、換情人…… 就是覺得現在這個不夠好,而我要找到我的 Mr. Right。
但心理學家告訴你:
相信 「命中注定」 的人,更容易在感情中停留在幼稚階段,因為他們總是在等一個完美的另一半,而不是試圖改變自己,從而錯過了一次次幸福。
而那些相信 「真愛是可以通過努力經營出來」 的人,更容易找到真愛。
此時的你,不管有多少過去,從當下這段關係開始,讓自己學會成熟。
那該如何改變呢?
自我分化(Differentiation of Self)或許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它包括兩個方面:
1. 將自我和他人分開來;
2. 將理性和感性分開來;
你是否常常面臨以下困境呢?
另一半覺得你胖?你就自怨自艾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對方要求你要換工作,你就不管自己喜不喜歡,換了再說;
一點小事你就會深陷情緒,覺得對方一點都不愛自己,覺得自己沒人要;
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從小到大所有人生選擇都是別人幫你做的;
如果是的話,那你可能沒有很好地做到 「自我分化」。
人際關係上,你常常不知覺就被對方牽著鼻子走;內心裡,你的理性完全被情緒支配了,一旦情緒上來,大腦就失靈、無法思考;
你要做的,就是嘗試慢慢把下面這兩個圈分開。
從糾纏不清和迷失自我,走向獨立而又享受的親密關係:
這些具體的做法,或許可以試試:
1. 給自己獨處的時間,多體會自己給自己帶來快樂的感覺;
2. 穩定地認識自己,而不是通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來認識自己;
每個月寫一段對自己的評價,也可以用一些 「積極」 的形容詞去描繪:
我雖然很情緒化,但感情豐富也許並不是壞事;
別人很喜歡跟我聊天
3. 儘量學會自己做決定,可以尋求對方意見,但是不要盲目聽任何人的意見;
同時,你也可以慢慢把理性和感情兩個圈分開:
從 「理性被感性完全控制」 ,走向 「無論任何時候,都可以理性思考」:
4. 多多體會自己的思考和感受過程:
「我的感覺是什麼?」
「我想要什麼?」
5. 學會把自己的感受清晰地、理性地表達出來,而不僅僅是發洩情緒
例如,某一天約會對方遲到了,並且沒有很誠懇地表示歉意。
以往你可能會大發脾氣,質問對方:「你怎麼可以這樣,你根本一點都不在乎我。」
而現在你可以想想,我為什麼這麼生氣,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你可以說:「我很難過,你剛剛讓我感覺到被冷落了,我很希望能夠被在乎。」
你會發現,一個在自我分化中成長的人,正是走向了 Dean 所說的情感成熟。
再次對照一下這8點,是不是正好呢?
有主見
情感上有安全感
能扛得住適當的壓力
表達憤怒的方式是 「無害」 的
有責任心,而不是常推卸責任
關心他人的需要,而不是處處自我為中心
能跟別人有效溝通
自律
03
如果註定要分手,又該如何成長?
當然有些時候,遇到的 「教練」 確實太不合拍了,你想成長也成長不了,還常常被拉下水。
如果實在不合適,那分手就意味著失敗嗎?
當然不是,不僅僅愛一個人可以讓你成熟,分手同樣可以讓我們成長,甚至可以說你多學了一門課。
面對分手,這些研究結論或許可以對你有啟發:
1. 最佳的分手策略,是 「公開」
心理學家觀察了各種各樣的分手方式,發現一共存在 5 種分手策略:
1.開誠布公:「我們分手吧,我覺得**方面不合適」
2.關係降級:「我們做回好朋友吧!」
3.積極口吻:「你沒錯,是我配不上你。」
4.操縱對方:「我喜歡上別人了……」
5.不告而別:……
很多時候,我們不忍心傷害對方,都不敢用第一種方法。
為了減少痛苦,我們想著用各種方法來彌補,藉口越說越多:「做好朋友」、「先分開一陣子試試」、「是我不夠好」……
但研究發現,這些方式看似 「柔和」,實際上傷害是最持久的。
而在這麼多種策略種,最有利於從分手中恢復過來的,便是 「開誠布公」 策略。
這種方式看似直接,其實給雙方的傷害和壓力都是最小的。
兩個人坐下來好好談談,把矛盾講清楚,該離開的時候就瀟灑一些。這門功課,終究是逃不過,不如逼自己一把,讓彼此都儘快成長。
2. 肯定前任的好,反而更容易讓你走出來
這似乎有點違反常理,因為每次身邊好友分手,我們都會跟她一起 「罵前任」。
我們覺得,那個人越渣,我們越容易走出來。
但波恩大學的 Imhoff 和 Banse 卻發現,當我們表面上罵前任各種不好,內心卻深藏著對方的好時,對自己的傷害是最大的,也越難從失戀的痛苦中走出來。
因為罵對方渣,也意味著你在否定過去所有的美好,否定自己真實的付出。
相反,如果我們願意客觀地肯定前任的付出,肯定過去的美好,反而可以緩解哀傷,更快地恢復。
「雖然不能一起走下去,但謝謝你給我一段美好的回憶,陪我成長。」
寫在最後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時差大叔的名言:
「你不要追求一個 360° 連火鍋口味都一樣的靈魂伴侶,你追求一段美好的、舒服的、包容的、有成長性的愛情,那個對的人自然會追著和你跑。」
- The End -
References / 少女參考的文獻資料:
[1] Dean, D. G. (1966). Emotional maturity and marital adjustment.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454-457.
[2] Skowron, E. A., & Friedlander, M. L. (1998).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Inventory: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validation.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45(3), 235.
[3] Knee, C. R., & Petty, K. N. (2013). Implicit theories of relationships: Destiny and growth belief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lose relationships, 183-198.
[4] Banks, S. , Altendorf, D. , Greene, J.&Cody, M. (1987) An examination of relationship disengagement: Perceptions, breakup strategies and outcomes, Western Journal of SpeechCommunication, 51:1,19-41.
[5] Imhoff, R., & Banse, R. (2011). Implicit and explicit attitudes toward ex‐partners differentially predict breakup adjustment. Personal Relationships,18(3), 427-438.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多談幾次戀愛,就會更成熟嗎?| 不要高估前任的 「調教」》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