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晚,雖然天空飄著細雨,周敏還是決定和閨蜜一起到華貿天地體驗「粵夜惠精彩」文旅嘉年華。她們在現場欣賞了惠州本土特色演出節目,試吃了各種本地美食手信,並為父母買了他們愛吃的觀音閣黑糖和郭師傅月餅。
這場文旅嘉年華在華貿天地連續上演三晚,共設超40個特色攤位,打造了一場融旅遊、文化、手信、美食、文創於一體的夜間集市嘉年華新模式。
近幾年,以華貿天地、水東街、祝屋巷為代表的「城市型、年輕態」的文旅「夜經濟」地標正在惠州快速崛起。未來,惠州將打造以城區為核心、各縣區特色旅遊區為支撐的夜間經濟重點集聚區,提高夜間消費便利度和活躍度,共同打響文旅「夜經濟」品牌。
文旅嘉年華帶熱集市經濟
夜色瀰漫,華燈初上,人間煙火氣開始升騰,市民的夜生活開始了。
「平時經常和閨蜜來華貿,吃完晚飯後,逛逛街或者看一場電影,一個晚上就過去了。」周敏說,刷朋友圈看到華貿天地有手信展和非遺演出,就算下雨也要過來體驗一下,在她看來,不少惠州特色活動都很有意思,尤其是龍門非遺節目《舞火狗》讓人驚豔。
周敏經常光顧的華貿天地位於惠州城市中心,自2011年開業以來成為市民夜間餐飲、購物、觀影的首選地之一,2018年升級為國家3A級景區,諸多外地遊客慕名前來打卡。
上周末,「粵夜惠精彩」文旅嘉年華在這裡連續上演三晚,設置網紅打卡點、文創娛樂、手信展銷、互動體驗等滿足市民夜生活的業態及場景。除了精彩的樂隊演出和非遺展示外,現場還設有超40個特色攤位,市民可現場試吃、購買惠州手信50強產品。
「以前不知道,惠州原來有這麼多本地美食和手信產品,試吃了一下感覺還不錯,有小時候的味道。」周敏說,以後朋友來惠州玩就好辦了,把惠州手信50強清單列出來,帶他們吃麻陂肉丸、釀春、阿嫲叫、黃金酥丸,買郭師傅月餅、南源樓月餅、博羅涼果、觀音閣黑糖。
記者在現場留意到,文旅嘉年華現場還匯集了酒店、精品民宿、優質的旅遊產品和實惠的旅遊路線,供市民遊客參考選擇。不少市民在現場體驗博羅紅腳艾艾灸、酥醪山人艾餈製作、龍門農民畫衍生品創作和客家古法藍染圍巾等項目。
惠州市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文旅嘉年華是一次全新的嘗試,內容豐富多元的夜生活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將點亮惠州城市中心的「夜經濟」,進一步激發惠州城市的活力。
事實上,為刺激城市消費、提振商圈氛圍,華貿天地積極探索「夜經濟」發展模式,今年暑假期間結合「市集經濟」啟動了一場「夏夜遊園會」,延長夜間營業時間。
負一層華貿廣場至9號街中逾50家店鋪延時營業至24時,現場設有「夏樂進行曲」樂隊演出、「靈感研究所」文創分享沙龍、「拾趣樂園」遊戲區、「自由新青年」潮玩區等,通過「夜市+演出+遊戲」活動模式,讓市民在享受市集熱鬧的同時,體驗「遨」夜的酷爽。
夜間消費延伸至各個領域
與華貿天地一江之隔的惠州西湖,因蘇東坡而得名並揚名於世。近年來,一場場流光溢彩、燈景交融、煙火氣繚繞的西湖花燈點亮了西湖的夜。西湖花燈已經連辦十三屆,成為惠州一張夜遊名片。2019年燈展期間,惠州西湖景區共接待遊客205萬人次,夜間觀燈達124.6萬人次。
從「夜市橋邊火」到「千燈夜市喧」,西湖花燈是惠州早期布局「夜經濟」生態、重構城市另一種美的縮影。目前,惠州「夜經濟」仍處於起步階段,由早期夜市、KTV、商場等傳統業態,逐步向涵蓋「食、遊、購、娛、體、展、演」等在內的多元化消費業態轉變,以順應市民由商品消費向服務消費升級的趨勢。以華貿中心、水東街、祝屋巷為代表的一批「城市型、年輕態」文旅夜經濟地標正在快速崛起。
位於橋東的水東街是一條極具惠州古城文化特色的騎樓街,見證了惠州古代、近代商業的興起和多元文化的交融,幾經興衰沉浮,於2019年元旦重新開市營業。如今,水東街不僅成為惠州文旅新地標,更是惠州上班族享受夜生活的好去處。
8月20日下午,水東街各街巷的店鋪開始熱鬧起來,工作人員忙裡忙外,打掃衛生、廚房備貨,為即將到來的客流做好充足準備。過了6時,附近的人流開始增多,除了周邊居民來「放風」外,不少上班族也相約過來品嘗美食。目前,水東街已引進水東茶樓、大龍火鍋、凱撒餐吧等比較大的餐飲店,沿街也有燒烤、炸雞、麻辣串等地方特色美食。
「水東街的夜經濟,準確來說是從晚上8點開始的。」水東街餐酒吧COMMUNE樓面主管程冷說,「我們的客流高峰一般在晚上8點至12點,很多客人帶著朋友來這兒點一杯酒,一坐就是一個晚上。」與COMMUNE不同的是,深受年輕人喜歡的HOUSE電影劇場晚上9時開場,直到凌晨4時結束。因為惠州僅此一家電音劇場,HOUSE基本每天都是滿場的狀態。
作為水東街項目的運營方,奧動文化旅遊投資(惠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華磊介紹,水東街一期商業建築面積41661平方米,70%左右的店鋪已完成招商,商業布局主要以品牌酒吧、電競文化、主題餐飲等夜間消費業態為主。
陳華磊介紹,目前水東街已有HOUSE、COMMUNE等4家酒吧正在營業中,另有8家風格不同、體量不一的酒吧將陸續進駐,預計10月中下旬全部實現營業,將打造成集清吧、嗨吧、餐吧等各色酒吧於一體的特色酒吧街。
水東街之外,惠州環西湖周邊還形成了4條「夜經濟」消費街區,分別是下角祝屋巷文旅街區、惠州商業步行街、濱江路休閒街區和惠沙堤一路酒吧街。
除了餐飲、購物和娛樂消費,惠州的夜間消費已經延伸到文旅體各個領域,文體場館也開始在「夜經濟」的舞臺上唱主角。今年下半年,惠州文化藝術中心將推出第二屆大劇院藝術節,包括中國新話劇巔峰之作《白鹿原》、陳佩斯、楊立新主演的話劇《戲臺》、經典話劇《雷雨》在內的26部31場劇目,將陸續與惠州觀眾見面。值得一提的是,31場劇目上演時間均在晚上,讓惠州「夜經濟」越來越有文化味。
文化旅遊夜經濟品牌計劃即將啟動
據商務部城市居民消費習慣調查報告顯示,中國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大型購物中心每天18時至22時消費額佔比超過全天的1/2,「夜經濟」已成為城市消費的「新藍海」。
「夜經濟」帶來的是幸福生活的煙火氣,呈現的是城市文化的獨特底蘊。「半城山色半城湖」的惠州,不僅有著南方古韻裡的詩情與畫意,更有著粵港澳大灣區的熱情和兼容,目前已成為珠三角遊客熱衷的出遊地。
街頭巷口吃個串兒,購物商場「買買買」,文化場館看一看,惠州夜經濟既舒暢了市民遊客的身心,也讓消費暖流、經濟熱度陸續回升。
數據顯示,惠州文旅復甦指數排名廣東前列,暑期全國100個旅遊熱門目的地排行中,惠州位居廣東省前列,酒店等過夜旅遊產品銷售居全省第三。受濱海旅遊帶動,6月、7月過夜遊的遊客人數比去年同期實現30%以上增長。
遊客過夜率的上漲,說明惠州已經形成一批有品質的濱海過夜旅遊產品,旅遊夜間經濟日益興旺,讓遊客留下來、住下來,享受這裡的夜生活。
在餐飲、購物與燈光秀之外,如何給市民遊客營造更加多元化、差異化的夜間消費場景,或將成為城市競爭的一條新賽道。
惠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鍾亮介紹,在國家構建「雙循環經濟發展格局」的戰略背景下,文旅融合發展迎來了新機遇。惠州正謀劃夜遊惠州一系列活動,目的在於積極發展戶外經濟、夜間經濟、體驗經濟,打造夜集、夜購、夜遊、夜秀主題活動,激活消費增長點,提升城市活力,為「雙循環」注入新動能。
接下來,惠州將啟動文化旅遊夜經濟品牌計劃,打造以城區為核心、各縣區特色旅遊區為支撐的夜間經濟重點集聚區,提高夜間消費便利度和活躍度,共同打響「夜經濟」品牌。
記者了解到,惠州將推動文創「夜經濟」消費帶發展,充分利用兩湖兩江,以橋東濱江片區「夜經濟」為示範點,發展特色餐飲、咖啡廳、酒吧、深夜書店和特色民宿等適合夜間消費的餐飲休閒業態,以電子音樂、潮流派對等多元文化彰顯包容的城市氣質。此外,探索組建「夜經濟」優選商家聯盟,推出惠州全域旅遊優選商家聯盟「優」計劃,實施一套文旅消費優選商家識別系統,搭建優選商家平臺,豐富夜遊、夜食、夜購、夜演、夜娛、夜宿「六夜」業態。
南方日報記者 糜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