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看過原著小說《魔道祖師》的朋友,看到《陳情令》的最後一集,一定有很多困惑。比如魏無羨和藍忘機在雲深不知處,遇到站在規訓石前的聶懷桑,藍忘機看見聶懷桑的反應尚且算是正常,為何魏無羨對聶懷桑說話的語氣有些酸酸的?要說聶懷桑跟魏無羨也是昔日好友,時過境遷物是人非,難道這對昔日好友再也回不到過去了嗎?其實這個問題是小編接到網友私信問的,簡單做了回復以後,小編想還是整理一下,系統成文章發出來,詳細回答這個問題。
有網友認為,聶導千辛萬苦把魏無羨救活,讓他重歸於世,目的就是為了報仇,用獻舍這種術法,如果魏無羨活過來,沒有完成施咒者生前的願望,豈不是要落得個魂飛魄散,比上一世還要慘的下場。可是聶導為了給大哥聶明玦復仇,已經顧不了那麼多了,在聶導的心裡復仇是第一位的,才不會去管他人的死活。
其實針對這一觀點,小編是不能夠認同的。聶懷桑復活魏無羨的確是為了給自己的大哥報仇,但聶懷桑也是真的想要這位昔日好友重生歸來,不是聶懷桑非要選擇強行獻舍這種禁術,實在是沒有辦法的唯一選擇。藍忘機問靈十三載都沒把魏無羨給召喚回來,可見魏無羨對這個世界是多麼厭惡,他壓根就沒想過要回來。除非強行獻舍這種術法,否則想要把魏無羨拉回這個世界何其困難,且這是當時聶懷桑唯一能讓魏無羨回來的辦法,他未必不知道這種禁術的後遺症,也未必不知道魏無羨肯定不願意傷害他人來解捨身咒留下的傷疤。
可怎麼辦呢,這是唯一的選擇,聶懷桑只能先把人強行拽回來再說,至於說解捨身咒的問題,那就聶懷桑自己代勞吧,好在這個解捨身咒也並非一定要求,被施咒者親自動手,哪怕間接完成也算數,莫家莊三口死於兇悍的刀靈,而招來刀靈的是魏無羨發明的招陰旗,聶懷桑只不過把刀靈投放在了招陰旗的作用範圍之內,如此殺死莫家三口的是刀靈,也跟魏無羨的招陰旗有關,莫家三口死,魏無羨捨身咒傷口癒合三道。
魏無羨此人雖然個性跳脫,常常嘴巴也不饒人,但內心卻極為柔軟善良。別說殺人報仇這種事情,以德報怨的事情他做得還少嗎?十六年後面對曾經圍攻要置自己於死地的仙門百家,魏無羨義無反顧以自身為活靶子,救了這些曾經害過自己的人。因此在觀音廟所有真相大白了以後,有藍曦臣這層關係,魏無羨斷斷不可能為了解最後一道捨身咒的傷疤,去殺害金光瑤。聶導也知道是這樣的,所以巧施心計,設計讓藍曦臣刺了金光瑤一劍,其實金光瑤的真正死因並非藍曦臣那一劍,而是後來他跳進聶明玦的棺材,在陰虎符的作用下,跟聶明玦的屍身相鬥而亡,所謂殺人誅心,聶導讓藍曦臣刺了金光瑤一劍,擊碎了金光瑤最後的求生欲望,最後也算間接死於陰虎符之下,那陰虎符雖然是薛洋仿製,但原創卻是魏無羨,因此金光瑤死,最後一道傷疤癒合。
十六年後聶懷桑的大戲落幕,不但為大哥報了仇,而且也算完美救回了魏兄。大仇得報以後,聶懷桑內心忽然覺得空落落的,於是有一日就不自覺走到了雲深不知處的山門前,看到規訓石上的藍家家規。聶懷桑仿佛看到了十六年前,跟魏兄一起上山抓雞下河摸魚的情景,聶懷桑對那些無憂無慮的日子是懷念的,現在一切都結束了,自己作為幕後的大boss也現身了,魏兄還會像以前那般待自己嗎?
在山門前遇到魏兄,這對昔日好友也算是久別重逢,可惜卻沒有了重逢的喜悅,反而有種淡淡的疏離之感。魏無羨看過聶懷桑的手段城府之後,再也沒有辦法像以前那般心無芥蒂跟聶懷桑相處。看著這個昔日自己的小迷弟,現在變成了城府深不可測的聶家宗主,多年的籌劃,多年的隱忍,把所有人都玩弄於股掌之上,就連自己和藍忘機都成了他實現復仇的棋子。面對這樣的聶懷桑,魏無羨內心其實是有些接受不了的,對所有人來說,十六年的時間是真真實實的五千多個日日夜夜,而對魏無羨來說,不過是眼睛一閉一睜的過程,魏無羨覺得怎麼自己睡了一覺醒來,昔日的好友兼小迷弟就成了這般光景?而自己還有一種被他愚弄的錯覺,所以自然口氣不善,略帶酸酸的感覺。
可就像魏無羨自己說的「誰能一輩子是小孩啊?」十六年的時間足夠一個人成長,十六年的時間,藍忘機已經是高山仰止的含光君,後來更是威懾天下的藍仙督,聶懷桑也不再是那個智慧醉心山川風物的少年郎,就連江澄都成了雄霸一方讓人敬仰的一代宗主,只有魏無羨還是當初那個少年郎。
有一句美好的願望叫做「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郎!」魏無羨歪打正著似乎做到了,可是卻有種被世界遺棄了的感覺。似乎人人都在成長,人人都在成熟變化,只有自己還一如當年,是那個跳脫恣意的少年郎,你說在這樣的心態下,魏無羨口氣能不泛酸嗎?
至於說魏無羨跟聶懷桑還能不能回到少年時候的樣子,小編認為很難!長大是一件孤獨的事情,這就是為何我們在現實中,也有這樣的感覺:越長大越孤獨!滄海桑田世事變化,誰也替不了誰,都是在各自的經歷中,離著原本最親近的人越來越遠!但聶導不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至少報了仇,救回魏兄,也算是對年少時期遺憾的一種彌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