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種大豆還是種玉米?這個表態傳遞出積極信號

2021-01-07 農通社

2020年以來,國際糧食市場風雲變化,國內糧食價格受到波動,「金玉米」「金豆豆」攪動糧食市場,部分地區出現搶購玉米、大豆現象,這引發了社會的焦慮與不安。確保糧價穩定,首先要穩定糧食生產。

那麼,2021年,究竟是種大豆還是種玉米?

讓我們首先來看下政策導向。

據新華社1月3日消息,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農業農村系統已立下「軍令狀」,務必確保全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000億斤以上,並力爭穩中有增。具體說,就是要做到「兩穩一增」。

——穩口糧,確保口糧絕對安全,南方雙季稻2020年擴種的面積不能減少,同時要提高單產;黃淮海和西北地區小麥麵積要力爭有所恢復。——穩大豆,繼續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力爭面積穩定在1.4億畝以上,提高單產和品質,確保用於豆製品等的食用大豆國內自給。——增玉米,重點擴大東北地區和黃淮海地區玉米面積。

除了穩定稻穀、小麥這兩種口糧生產外,穩大豆和增玉米已經擺上了全年播種計劃表,導向可謂十分明確。

此前,有關專家預測,2020年玉米價格上漲增加了農民種糧收益,提高了農民種植的積極性,預計2021年玉米種植面積將會大幅增加,但是作為爭地作物,此勢必會擠壓大豆種植面積,引發新一輪種植結構調整——也就是擔心大豆種植受到壓縮。如今來看,農業農村主官顯然希望經過這兩年大豆振興計劃恢復上來的大豆生產能保持穩定。

統計部門數據顯示,2020年,受大豆振興計劃政策帶動,大豆播種面積1.48億畝,比上年增加825萬畝,增長5.9%。玉米種植面積約6.19億畝,較上年基本持平;玉米產量5213億斤,比上年減少2億斤。

根據此數據相比較,在確保2021年玉米單產穩中有升的同時,顯然玉米種植面積將必然面臨增加。具體增加的地區也基本鎖定:重點擴大東北地區和黃淮海地區玉米面積。事實上,這兩個地區也是我國玉米、大豆傳統的主產區。

為確保上述糧食的「兩穩一增」,在去年年底,唐仁健在談學習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時透露,糧食生產方面,確保每個省份播種面積只增不減。 「農業農村部2021年將繼續向各地下達糧食麵積、產量指標。」 這給各地農業種植結構調整設置了硬槓槓,那就是首先要保糧食生產。同時,「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的表態,這也給東北玉米、大豆生產吃了「定心丸」。考慮東北一些地區常將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作為調節玉米、大豆兩者種植增減的工具,因此,在增玉米的背景下,2021年玉米生產者補貼可望略有提升。

限於我國耕地資源有限,不可能大幅增加耕地面積用於種植大豆。這兩年在擴種大豆時,主要來源於東北地區種植結構調整,減少玉米種植,改種大豆。而隨著玉米生產增加的信號,是否會給大豆生產帶來壓力,還有待觀察。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2020年國內玉米價格一直處於漲勢,被稱為國內玉米的「黃金年」。但隨著玉米以及替代品進口的大幅增加,特別是2020年進口已首次突破玉米進口配額;庫存稻穀和小麥替代玉米也是可供選擇的調控方案。玉米短缺問題事實上並非不可解決的問題。此或許也預示著玉米生產也存在潛在風險。

相關焦點

  • 來年種玉米還是種大豆?得深思……
    2016年隨著國家取消玉米的臨儲政策,玉米價格轉為市場化運行,自此往後,國家不斷採取調結構、去庫存等一系列措施。比如調減東北鐮刀灣地區的玉米種植面積,同時加大對大豆的價格補貼,使得部分地區的玉米改種大豆,因為從價格及需求等情況來看,種大豆比種玉米來得更加划算。
  • 玉米和大豆的博弈,種大豆不種玉米,明年玉米價格會比今年還高?
    中國儘管是全球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一年產6.6億噸,但每年還需要進口一億噸糧食,其中副糧大豆的進口量為9000萬噸左右。 為了能彌補大豆市場的尷尬局面,我國也制定了「大豆振興計劃」,2020年種植面積預計在1.4億畝,到2029年種植面積將會在1.74億畝。為了鼓勵農民種植大豆,國家也給出了「生產者補助」,相比玉米要高出200元,從而帶動了大豆面積的增加。
  • 玉米、大豆、水稻,2017到底種什麼?
    所以,儘管今年國家為拉近糧食種植利潤差下調了稻穀的保護價,種植水稻還是有帳可算的,2017年水稻可以放心種。玉米篇說起玉米,相信很多種玉米種植戶還沒有從2016年玉米低價的慘痛中走出陰影,一轉眼又到了春耕種地的抉擇時期,能旱改水的田地都去想辦法了,不能改的,要種什麼?很多農友發信息問村村聯盟小編,不想改,還種玉米能不能行,玉米到2017年秋能不能漲得起來?
  • 種大豆還是玉米?謹防「爭地」現象發生
    比如調減東北鐮刀灣地區的玉米種植面積,同時加大對大豆的價格補貼,使得部分地區的玉米改種大豆,因為從價格及需求等情況來看,種大豆比種玉米來得更加划算。後期由於中美貿易爭端,我國緊接提出大豆振興計劃,通過提高落實種植者補貼擴大大豆播種面積。從而,出現了大豆播種面積由降反升的上漲趨勢,6年來大豆播種面積,在最低點682.74公頃上增加了303.93萬公頃,相當於2015年的近二分之一。
  • 大豆玉米套種的注意事項
    大豆玉米套種的注意事項一、適時播種,合理密植:春大豆以3月中下旬播種為宜;玉米比大豆抗寒耐溼,可提前幾天播種育苗,或先浸種催芽後再與大豆同期播種。雜交晚稻威優6號,可在6月12日前後播種。合理密植除株行距的配置外,還包括大豆、玉米間作行比的配置。春大豆間玉米的方式目前主要有兩種,即廂邊間作和帶狀間作。廂邊間作是在大豆廂邊各種一行玉米。它要求3.33米開廂,廂中種10行大豆,大豆株行距為20釐米30釐米,每穴留苗4株;玉米株行距為20釐米×30釐米,每穴留苗1株。帶狀間作是在大豆廂邊各種2行玉米,廂中種4行大豆,形成4比4的帶狀結構。
  • 農民新福利:3項補貼開始下發,種玉米大豆可領,每畝幾百元!
    其實,種地農民每年可以領的補貼,遠遠不止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這一項,還有很多種。現在正值秋收,種玉米、大豆這些莊稼的農民,還可以領取以下3種補貼,有的地方已經開始發放。
  • 中國批准進口3種轉基因產品 為大豆和玉米種子
    杜邦先鋒公司22日對外宣布,其收到中國政府正式通知,Plenish轉基因大豆獲得中國頒布的安全證書,允許進口杜邦先鋒這個轉基因大豆。  Plenish大豆又稱高油大豆,這種大豆也能夠產生多出75% 的油酸且完全不含反式脂肪。
  • 2018年玉米改種花生 大豆 棉花可行嗎?收益怎麼樣?
    特別是對於一種種植玉米的朋友來說,2018年會感到一些迷茫,自從這兩年,取消最低收購價以來,玉米價格一直不是很理想,再加上國家對於玉米種植面積縮減的調控,到底要種植什麼一些人毫無頭緒。本篇文章,小幫手給大家簡單分析下,2018年,種植大豆、花生和棉花怎麼樣?
  • 玉米碎了多少農人心!今年還種玉米麼?
    玉米直補終於來了》很火,但看了半天,也沒看出什麼,倒是看明白了一件事,農民手裡還囤著大量的玉米,但玉米價格下降這是不可逆轉的,即便有了玉米直補,也彌補不了無數農民的心碎! 1玉米由收儲改直補確定性大大增強。其實,不管是收儲還是直補,根本無法改變玉米價格下行的趨勢。
  • 糧農豐收的煩惱:玉米臨儲價下調 明年還種不種玉米?
    今年玉米臨儲價格首次下調,糧農面臨豐收的煩惱。記者走進吉林敦化調查——  明年還種不種玉米  ■ 國內外價格倒掛、庫存積壓,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勢在必行  ■ 政策調整,應統籌兼顧各方的利益,讓玉米價格逐步回歸市場  一望無際的玉米地裡,收割機隆隆作響。眼下,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敦化市收穫的景象一如往年。
  • 小麥收割後,種豆子還是玉米呢?2020降水可能偏多
    小麥收割後,接茬種什麼大家可能已經想好了,湖北人民一般會選擇種植黃豆或者玉米。如果地少,種植芝麻也是個不錯的選擇。芝麻不好收割,如果大面積種植,玉米和大豆是比較好的選擇,那麼2020年種大豆好還是玉米好呢?
  • 江蘇農民不愛種大豆?專家呼籲:種高蛋白大豆回報高又實惠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大豆振興計劃。農業專家認為,江蘇要以此為契機,擴大優質大豆的種植面積,振興江蘇大豆產業。   江蘇大豆種植規模直線下滑   提到我國的大豆主產區,首先會想到東北和華北地區。
  • 農業部:歐盟日本不禁轉基因 「轉基因玉米大豆致癌」被科學證偽
    比如說:色彩鮮豔的聖女果、小黃瓜、甜玉米都是轉基因食品;再比如:歐洲對轉基因「零容忍」,歐盟、日本都不吃轉基因;更讓人恐慌的是這個:法國教授用轉基因玉米餵食大鼠,產生腫瘤! 那麼,關於轉基因的真實情況究竟是什麼?農業部有何最新表態呢?
  • 經濟效益: 改種大豆 有帳可算
    作為一名農民,種什麼作物,種多少,要算經濟帳,考慮是否合算。  關於種植大豆的產量、收入和利潤,鄄城縣舊城鎮王莊村村民張法才算了一筆帳。2015年,他種了5畝大豆,畝產500多斤。按照每畝500斤,市場價格每斤2元計算,總收入1000元。每畝投入的成本,種子、肥料、農藥90元,滅茬15元、播種15元、收穫35元,上述成本合計大約160元。
  • 玉米大豆炒作太猛了
    列寧曾說過,糧食是「貨幣的貨幣」,糧食價格的上漲,必然快速傳遞到中下遊食品加工企業,推高食品價格和飼料價格,增大了通貨膨脹的壓力。資金推波助瀾造就了大豆市場的這一輪瘋狂行情,無論是現貨市場大量資金的囤貨,還是期貨市場大量多頭資金的推漲,都是大豆市場歷史性行情的推動者。據相關大豆貿易企業透露,儘管今年農戶惜售,但現階段農戶手中餘糧不足三成,很多外圍資金開始入市大量囤貨。另有傳聞稱綏化有大資金囤了10億元的大豆。
  • 疫情當前,今年玉米、小麥、水稻和大豆價格會上漲嗎?看完懂了!
    水稻、玉米和小麥是我們國家三大主糧,而大豆是我們國家最重要的糧油原料,可以說玉米、大豆、水稻和小麥的供給直接關係到我們每一個居民的飯碗。是對於我們農民朋友來說,現在春耕在即,必須要了解今年大豆、水稻、小麥和玉米的行情走勢,才有可能做出最優的選擇,畢竟搞農業不是做慈善。那麼今年大豆、玉米、小麥和水稻價格到底怎麼樣呢?
  • 東北玉米開稱價預估1600/噸大豆3400元/噸今年的糧價又涼涼了
    今年是我們預測糧食價格最累的一年,尤其是玉米和大豆的價格。好了咱們閒話少說直接上乾貨,我們先來說一下影響大豆 玉米價格下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第二,非洲豬瘟在菲律賓以及日本相繼爆發菲律賓和日本非洲豬瘟的爆發,對於世界玉米和大豆的影響都是巨大的。我們前一段時間看到日本接盤美國玉米的新聞鋪天蓋地,這次非洲豬瘟戰火重燃日本怎麼吞下這麼多的玉米?或者說這些過量的玉米對於市場的價格影響有多大,我們雖然無法判斷具體的價格影響,但是玉米需求萎縮是必然的。
  • 吉林實行大豆玉米輪作令三方受益 - 新聞中心
    東方網11月16日消息:深秋時節,吉林省農安縣「玉米大王」曹鳳霞偌大的院子裡沒了往年「苞米樓子」林立的壯觀,取而代之的是一堆堆金燦燦的大豆。曹鳳霞樂著說:「我家150畝地清一色種了大豆,都籤了合同,今年不用為苞米賣不出去發愁了。」
  • 2021年種什麼賺錢?玉米?生薑?還是辣椒?預測來了
    2020年是我國農產品的豐收年,不管是糧食作物中的玉米大豆,還是蔬菜產品中的蔥姜蒜,都迎來了大幅度上漲,其中玉米價格更是破天荒的突破了1.5元/斤大關,創歷史新高。既然今年的農作物都這麼賺錢,那麼2021年該種點什麼呢?我們一一分析一下。
  • 玉米調減種企怎麼辦?
    問:新近發布的種植業結構調整五年規劃中,要求調減籽粒型玉米種植面積,就種企而言,如何應對這一調整?其次,要加大對常規水稻和大豆等自交作物的投入力度,充分發揮墾豐種業在常規水稻和大豆方面的研發優勢,研發和推廣更多適合黑龍江省以及東北地區種植的優良自交作物品種。此外,加強在青貯玉米、飼料玉米以及油菜等經濟作物的合作開發,促進農業產業種植結構調整。問:此次的種植業結構調整,對種企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種企在這輪調整中怎麼突出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