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1.78米體重僅88斤
記憶力嚴重受損住進醫院
喝酒害的!
對於部分人來說,喝酒只是一種怡情的方式。「喝酒助興」在很多場合都少不了酒。吃飯、聚會、唱歌、看球賽等酒都是必備品。飲酒雖是一種常態,但酒喝多了會上癮,久而久之,就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38歲的瀏陽人劉先生就是一名十足的酒痴,已經有20多年的酒齡了。但最近劉先生卻出事了,喝酒把自己喝進了醫院,被確診患上了韋尼克氏腦病。目前正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接受治療。
記者在瀏陽市中醫醫院急診科了解到,像劉先生這種嚴重的酒精性腦病的患者還是比較少。但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卻很多。「僅春節期間,我們急診科就收治了100多例較為嚴重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醫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張偉介紹道。
瀏陽日報記者潘思榮
20年喝酒成癮患病後分不清東南西北
劉先生的妻子李女士稱,原來丈夫的體重有130多斤。
但後來劉先生酒量越來越大,每日1斤高度白酒,甚至早晨一起床就要喝上1杯白酒。
李女士說,喝醉以後最麻煩的是無法控制自身的行為,有時候跌傷,導致工作無法繼續。
喝酒過度給劉先生的家庭生活也帶來影響。
2011年開始,劉先生性格也變了。一些雞毛蒜皮小事就能讓他吵上一架,還經常性的敏感多疑。
李女士說,2014年,劉先生被診斷為「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胃病」,醫生說再也不能喝酒了。
但讓她沒想到的是丈夫在家戒酒一天就出問題了。「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李女士說,當時趕緊將他送入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治療,被診斷為「繼發性癲癇」「酒精中毒性腦病」,經過治療後病情好轉出院。
然而,酒癮難根除。一次劉先生和李女士爭吵後,酒癮又發作了,回到惡性飲酒狀態。
這導致他的身體急劇惡化,今年1月24日,劉先生開始出現雙下肢無力麻木、言語含糊不清等症狀。
後來,他開始分不清東南西北,甚至出現大小便失禁、記憶力嚴重損害等情況。2月3日,家人帶其到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救治。
現在,他的情況有所好轉,但仍需進一步接受治療。
只有三四成患者戒酒成功
「自從戒酒後,臉色都好看多了,身體也健康了,沒啥毛病。」許桂珍看著自己的老伴張英保開心得說道。
張英保老人今年已經68歲,今年是他成功戒酒的第18個年頭。回憶起自己的戒酒經歷,張英保老人搖搖頭「幸好堅持過來了」,一句雲淡風輕的話,確實需要無比大的勇氣以及堅毅的自制力。
張英保年輕時,每天下班都會約朋友喝酒。「後來酒癮漸大,酒成了每天的必需品,不喝酒他就根本睡不著覺。」當時,許桂珍看到張英保這樣,就叫家人朋友都看住他,讓他少喝酒。
「可就算有人幫忙看著,他每天還是要偷偷喝七八兩白酒,要是沒人看不知道要喝多少。」許桂珍說,老伴酒癮特別大,家人朋友都幫他戒酒,可一直沒成功。
就在18年前的一個春節,張英保因喝酒引發家庭矛盾。因喝酒誤事,引發矛盾不是一次兩次了。意識到這一點,張英保下定決心戒酒。剛開始的幾天還能夠撐過來,時間久一點,張英保就受不了了,抓癢撓心的難受。後來,在他家人的幫助下,酒癮犯了的時候,就強迫他喝水,幸好張英保意志堅定,經過一年半的時間,成功戒斷了酒癮,現在是滴酒不沾。
「完全戒除酒癮,不僅需要從身體上治療,還要進行心理幹預,酒癮患者,只有30%-40%的人能夠戒斷酒癮。」張偉說除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嗜酒成癮者本人堅強的意志也很關鍵,每年約有三四成的患者戒酒成功。
小貼士
愛喝酒和染上酒癮有何區別?
1.酒癮往往體現為「無強制性喝酒」,也就是別人沒有逼迫,但自己會不自覺地喝酒。
2.有酒癮的人,當中斷喝酒時,身體和心理都會出現戒斷反應,比如手抖、心慌、意識不清等。
3.酒量越來越大,耐受性增加,也是酒癮症狀之一。還有種患者,有段時間非常愛喝,但過段時間又變得滴酒不沾,這樣經常反覆,對身體傷害更大,且易被忽視。
4.出現衝動性覓酒行為:明明知道飲酒已經導致軀體問題、精神症狀,而且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仍不顧一切去找酒喝。
5.不飲酒出現戒斷症狀:酒依賴患者中斷喝酒時,身體和心理都會出現戒斷反應,譬如手抖、心慌、焦慮、煩躁等等;如果出現「晨飲」現象,即早晨起床需要空腹飲酒,否則會出現心慌、手抖、冷汗等症狀,基本上可以診斷「酒依賴」。
6.間發性酒狂類型的患者,這類患者表現為一段時間非常愛喝酒,但過了一段時間,又變得滴酒不沾,這樣經常反覆,對身體傷害更大,且易被忽視。
如何戒斷酒癮
脫癮治療+心理治療
「對於酒中毒病人的幹預治療,需要通過酒中毒者個人改變對酒危害的認知,達到自主控制來完成。若早期幹預有效,人格改變少,預後就好。只有酒中毒者主動意識到並加以克制,才能有望根治。」
張偉說,目前對於酒精中毒成癮患者的治療,主要採用「脫癮治療+心理治療」的方式。「酒中毒病人戒斷後需及時處置,否則會出現『震顫譫妄』症狀,臨床表現為胃腸功能紊亂、意識不清、幻視幻聽、大小便失禁、亂抓亂摸等,嚴重者甚至死亡。」
病人在突然戒酒之後,會出現煩躁、出汗、四肢發抖、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等戒斷反應,後續進行的就是對病人戒斷反應的控制及對症支持治療。待病人戒斷症狀消失,完成了生理上的脫癮治療之後,開始轉入心理治療。通過心理治療,改變病人的認知行為模式,對於戒酒治療更有意義,更能有效地控制飲酒。
認識誤區
1.喝酒臉紅者不會上癮?
「一個喝了酒之後臉會紅的人,不會上癮。」很多人會這樣認為。張偉介紹說,一個人是否會成為嗜酒成癮者,沒有一定。
喝酒時人體中的乙醛脫氫酶起很大的作用,個體差異很大。而乙醛脫氫酶含量的多少,有一定家族遺傳性。酒精進入人體後會迅速轉化成乙醛。乙醛脫氫酶越多,乙醛分解成乙酸就越快。身體中乙醛脫氫酶少的人,乙醛分解成乙酸就差。
乙醛蓄積,表現出喝酒後容易臉紅、煩躁、噁心、嘔吐。身體中乙醛脫氫酶多的人,喝酒後往往「臉不變色心不跳」,喝下去的酒很快就在乙醛脫氫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乙酸,乙酸再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也容易成為生活中的「大酒量」者,如果自己不加以控制,很容易發展成為嗜酒成癮者。
2.每天飲點酒對身體有好處?
很多人潛意識裡面認為,飲少量的酒可預防心血管疾病,對身體是有好處的。但一星期內飲酒超過5天,均屬於危險性飲酒。一小時內肝臟只能轉換9ml左右的乙醇,飲酒還需要慢慢飲,喝猛酒對肝臟的損傷特別大。大多數急性酒中毒者,肝臟損傷都比較嚴重。飲酒過量,將會影響腦神經功能,對肝、腎、心臟都會有損傷。張偉建議,最好是不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