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北京豐臺區市場監管局、豐臺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公告,新發地市場從業人員及環境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新發地市場董事長張玉璽接受採訪表示,相關部門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
並且,新發地市場45名從業人員咽拭子陽性;新發地市場發現40件環境陽性樣本。
這一消息讓三文魚一時間引發各方熱議。
隨著而來的信息是,北京主要商超企業超市發、物美、家樂福都已連夜下架全部三文魚。
圖:北京日報
那麼
北京疫情是否與
進口三文魚有關呢?
聽聽看專家怎麼說
↓↓↓
三文魚本身作為病毒載體的可能性非常小
對於新發地市場發現的40件環境陽性樣本來源,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說:「有的來自三文魚案板,有的不是。」
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醫學教授金冬雁告訴記者:
海鮮不太可能作為一種傳染源,因為魚類作為低等生物,魚類病毒傳染給人的情況幾乎沒有發生過。而且現在沒有證據表明病毒能夠在魚身上複製,也就是說三文魚本身作為病毒載體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就目前的信息來看,現在發生在北京新發地農貿市場的傳染,可能是人傳人,只是還未找到那個來源,這在世界各地都是多見的。但如果真的還存在從動物傳染給人,那就非常危險,應該立即高度警惕,因為中國這麼大的地方,不知道是在什麼條件下它就還會發生動物到人的傳播。
原江蘇省疾控中心主任汪華告訴記者:
發生這樣的疫情並不意外,出現這些所謂無症狀感染者,說明肯定有傳染源,現在進口海產品是否被汙染也還沒有弄清楚,還需要進一步調查。不過他強調,在全球疫情仍在持續的大環境下,國內突然出現感染者也是正常的,關鍵是要及時監測到。這方面北京做得很快,而且現在後續的追蹤、檢測都能跟上,能篩查出來就是好事。
三文魚應無罪,但暫時不要生吃
「新冠病毒的宿主為哺乳類動物,三文魚和海鮮不是新冠病毒的宿主,不會感染病毒,體內不會潛伏新冠病毒。但是表面可能會因為環境而存在病毒。」一位病毒學家對記者表示。
該專家表示,由於進化距離太遠,在人肺的病毒一般不會傳染給魚類,魚類鰓上的病毒也不可能傳染到人。還有一個重要的地方,魚類是變溫動物,人類是恆溫動物,病毒要穿行在不同溫度的動物中很不容易,目前全世界還沒有發現人類與魚類共患的病毒疾病。
不過,由於目前不知道三文魚等海鮮類產品上的病毒到底來自何方,所以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鍾凱博士建議:暫時不要生吃三文魚。
同時,鍾凱建議,重點還是強調個人防護,外出採買戴口罩,處理食物前後要洗手。三文魚攜帶病毒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應該還是被人汙染的,傳染的途徑很可能依然是黏膜接觸,比如揉眼睛、摳鼻子之類。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防護指南》中也提到:禽、肉、蛋要充分煮熟後食用。
武漢新冠肺炎爆發地是華南海鮮市場,
北京此次本土疫情爆發地也為海鮮市場,
海鮮市場為何成為新冠疫情爆發地?
「
「現有研究來看,華南海鮮市場並不能確定為新冠源頭,在華南海鮮市場之前,也有一些病例,只是華南海鮮市場一下子集中發病病例較多。北京這次新增本土病例有相似的地方。」
華科同濟醫院感染科一名不願具名的醫生分析,海鮮市場的潮溼環境利於病毒存活,加上海鮮大都要求低溫儲存,低溫也適於新冠病毒的生存,使得海鮮市場環境內病毒存活時間比其他地方時間長,傳染人的機率也更大。
「此外,市場內人員聚集、人多且雜,基數大,所以感染人群可能較多。」該醫生認為,而海鮮市場人員比常人接觸生鮮的概率大,如果生鮮上有新冠病毒,被傳染的可能性也比普通人更大。
「有報導稱,三文魚案板上發現新冠病毒,反向推理傳播鏈,進口三文魚可能攜帶新冠病毒。」該醫生分析,不能排除是三文魚攜帶著新冠病毒跨境來到中國,病毒又接觸了海鮮市場工作人員,找到了人體宿主,又導致人與人的進一步傳播。現有物流高速便捷,進口海鮮從海外到國內,為了保證新鮮,運輸時間有的在一天之內。
3月9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免疫與呼吸系統疾病中心、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國際頂尖科研機構的聯合團隊在Medrxiv發表預印文章,專門研究了新冠病毒在氣溶膠及材料表面的生存能力。實驗結果顯示,在正常的空氣溼度及溫度條件下——
新冠病毒至少能在銅表面存活4個小時,在紙板上存活24小時,在聚丙烯塑料和不鏽鋼表面的存活時間更長,達到72小時。而在溼度更高的氣溶膠的環境中,新冠病毒同樣能夠存活3個小時以上。
不過,該醫生認為,新冠病毒這種新的病毒傳播途徑、存活時間等情況都目前還沒有定論,還需要等進一步的科學研究,也不能因噎廢食不吃海鮮、肉製品,或者關閉所有無關海鮮市場。
來源:北京日報、中國新聞網、第一財經
中國新聞周刊、健康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責任編輯:郭啟迪
審核: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