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糖尿病肥胖通風 糖攝入多如同慢性自殺

2020-12-23 青島新聞網

麗玲健康視點

我認識一男孩,從小到大特別喜歡喝可樂,什麼時候看見他,手裡都捧著可樂瓶子,他每天幾乎把可樂當水飲用。孩子是奶奶照看,奶奶對甜食的危害不甚了解,又寵溺孫子,一路由著孫子任性。這個孩子可以說我是看著他長大的,從小到大一直偏胖,性格開朗,也愛學習。但是,不到30歲,悲劇發生了,他患上了糖尿病,而且因為飲食不節制,各種糖尿病併發症連續發生,套用一句話,現在他不是去醫院,就是在去醫院的路上。本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小夥子,就是因為從小的一個飲食習慣,讓他的人生之路疾病纏繞。 

網上有一個流行詞叫「自律」,這個詞要求孩子是不可能的,要求的是家長,家長幫助孩子建立自律意識,有責任為孩子的未來種下健康因子,而不是埋下健康隱患。 

很顯然,這個孩子長期過量飲用可樂,間接地攝入糖分過多。「糖」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呢?有人形容,糖是萬病之源。這不是危言聳聽,世界衛生組織曾調查了23個國家的人口死亡原因,得出結論:嗜糖之害,甚於吸菸。而且長期嗜高糖食物的人,他們的平均壽命比正常飲食的人,要縮短10-20年。因此,人們不要過多接觸甜蜜食品,遠離「糖衣炮彈」的傷害。 

青少年患痛風的背後也與攝糖過多有關聯 

我去醫院內分泌代謝科採訪時,醫生告訴我,現在痛風和糖尿病低齡化趨勢明顯,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現在的孩子攝入糖過量了。過量的糖容易導致人體內源性尿酸的形成,而尿酸過高,則會引起痛風。大量喝甜飲料的人,痛風的發生率比不喝甜飲料的人要高出120倍。所以,現在有小孩子發生痛風,也不要覺得驚訝,長期飲料喝多了真的會患上痛風。 

碳酸飲料含糖量多,過多飲用容易導致肥胖。肥胖會導致代謝系統紊亂,常喝碳酸飲料還會給腎臟帶來很大的負擔,這也是引起糖尿病的隱患之一。 

提醒

我們對糖尿病並不陌生,身邊總是會有得糖尿病的例子。人的體內有一個血糖控制系統,血糖指的就是血液中的含糖量。當食物進入身體時,糖會分解成葡萄糖並進入血液變成血糖。升高的血糖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並降低血糖濃度。當血糖控制系統存在問題時,血糖沒有得到有效控制,並且一直在相對較高的水平上,就演變成了糖尿病。醫學界達成共識的是,長時間吃甜食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多餘的糖轉化成脂肪給身體帶來很多不利 

糖吃多以後會超過人體能量需求,葡萄糖是人體能量來源的最重要因素,第二大因素是脂肪,第三是蛋白質。過多進食糖的壞處如下: 

1.如果糖吃多以後,人體不能消耗、不能利用,會把糖轉化成脂肪,給身體帶來很多不利因素,如血管粥樣硬化、高血壓、心臟病等;

2.蛀牙:因糖分對牙齒有一定的損傷; 

3.胃炎:酸性物質吃得過多,對胃黏膜形成一定損傷,胃黏膜的保護會減弱; 

4.骨折:糖吃多以後引起骨質破壞; 

5.糖吃多以後會像吸毒一樣形成依賴,產生身體、心理依賴; 

6.皮膚病:引起疥瘡; 

7.降低人體免疫力; 

8.增加胰島負擔,進而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提醒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發布,首次提及控制糖分攝入。新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參考了2015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首次建議「控糖」。提出對添加糖攝入量進行限制,每日不超過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內。添加糖是指在食物的烹調、加工過程中添加進去的單糖、雙糖或糖醇等,主要來源是含糖飲料、糕點及一些加糖的菜餚,攝入過量的添加糖類會增加齲齒、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25克糖,可能我們不知道大約是多少,打個比方,喝一瓶330毫升的可樂,大約有35克的糖,喝一瓶430毫升的果汁,約45克的糖,幾塊甜餅乾約10克……這只是你日常飲食的一小部分,如果把糖的攝入量都匯總的話,遠遠超過50克。所以,我們每天在不知不覺中,糖量已超標,而且被我們忽視。 

少鹽少油,控糖限酒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出,培養清淡飲食習慣,少吃高鹽和油炸食品。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g,每天烹調油25~30g。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攝入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每日反式脂肪酸攝入量不超過2g。足量飲水,成年人每天7-8杯 (1500-1700ml),提倡飲用白開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兒童少年、孕婦、乳母不應飲酒。成人如飲酒,男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g,女性不超過15g。 

美國權威專家在《自然》雜誌上公開提出:糖就像菸草和酒精一樣,是一種有潛在危害且容易上癮的物質,攝入多了如同慢性自殺。 

提醒

「糖」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糖指各種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有甜味的糖和沒有甜味的澱粉;狹義的糖則指精製後的食糖,如紅、白糖及飲料加工中常用的糖漿。幾乎所有甜味食品中,都含有大量用白糖或糖漿做成的甜味劑。 

營養科醫生主張用天然食物代替人工糖。水果和水果乾中也有糖分,但不在控糖的範圍內,但這也並不代表可以隨意吃。建議水果的攝入量是每天200-350克。我認識一位老人,她很喜歡喝甜粥,平時粥裡放一些葡萄乾,而不是白砂糖,這不僅能滿足甜甜的口感,而且還能攝入鈣、鉀、鐵、鎂、磷以及膳食纖維。 

對於一些喜歡吃甜點、餅乾、零食、飲料的人來說,每天攝入100克以上的白糖是很普遍的。人們常吃的甜食中,一大勺果醬約含糖15克,3小塊巧克力約含糖9克,1隻蛋卷冰激凌約含糖10克,如果不加注意,50克糖的數量限制非常容易突破的。 

相關焦點

  • 糖尿病與肥胖
    肥胖症是指機體脂肪總含量過多和/或局部含量增多及分布異常,是由遺傳和環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導致的慢性代謝性疾病。肥胖的診斷標準:減輕體重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糖和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減重3%~5%,即能產生血糖、HbA1C、血壓、三醯甘油(triglyceride,TG)均顯著降低等具有臨床意義的健康獲益,並且提高生活質量。在一定範圍內,減重越多,獲益越大。肥胖與糖尿病存在的其他代謝異常協同作用可進一步加劇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
  • 攝入糖過量有哪些危害?
    今天,走進大型超市,你會發現:幾乎80%以上的食物裡都含有糖。從1980年開始,世界各國的肥胖率,幾乎無一例外都在上升。如果僅僅是超重和肥胖,並不算一件多可怕的事,可怕的是它對我們身體內部的器官、臟器造成極大的危害!
  • 國人吃糖超標 每天攝入多少糖最佳
    但我國2008年的調查顯示,每個中國人每天差不多要吃50克糖,相當於12茶勺,也高於6茶勺的標準。紅燒肉、糖醋排骨、魚香肉絲等家常菜裡就含有大量糖,就連一勺番茄醬中都有4克左右的白砂糖,肉乾、肉脯中也含有大量糖,再加上日益西化的飲食習慣,食物中的「隱形糖」越來越多,糖的攝入量也就越來越高,如果不有意識地控制,很有可能像美國人看齊(美國人均日攝入量為22茶勺)。
  • 適當攝入糖不會令人肥胖
    肥胖與吃糖並無直接關係,那些因肥胖而導致的健康問題,都是由於攝入了過多的熱量和缺乏鍛鍊造成的。   糖業協會主席兼執行董事安德魯-布魯斯科認為,通過很多大規模、綜合性的回顧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吃糖不是肥胖的主要原因,也不是其他現代生活方式病的主要原因。
  • 吃這4種食物就是慢性自殺?看看危害到底有多少
    慢性自殺通常在自己不能察覺的過程中,危害了健康、縮短了壽命,並且在這過程能夠中還帶來了身體上與精神上的痛苦。有人說吃這4種食物等於是慢性自殺,那麼來看看這些食物的危害有多少吧!  黃油,並且是人造黃油  真正的黃油是什麼呢?
  • 你口中的糖——是致癌物!
    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2012年3月17日美國權威專家在《自然》雜誌上公開提出:糖就像菸草和酒精一樣,是一種有潛在危害且容易上癮的物質,攝入多了等於慢性自殺。那麼,糖能致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 肥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肥胖型糖尿病減肥後,糖尿病能好嗎?
    肥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兩者間能直接劃等嗎?糖尿病作為我國目前最常見的一類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危害是十分巨大的,在我國的患病人群已經超過了一個億。肥胖型糖尿病遺傳嗎?二型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遺傳,環境和免疫的因素,遺傳的話是,一個多基因的遺傳,沒有明顯的主效基因,只有多基因的多重效應引起的一個遺傳的趨向。所以說二型糖尿病是有遺傳性的,總的來說不管是一型糖尿病還是二型糖尿病,它都有一定的遺傳傾向。
  • 喝水過少也可導致糖尿病 糖友需注意這些
    原標題:喝水過少也可導致糖尿病 糖友需注意這些   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組以慢性高血糖為共同特徵的代謝性疾病群。國外稱之為「隱形殺手」,長期的高血糖對身體造成極大的摧殘,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
  • 攝入適量糖對糖尿病無害 - 糖尿病治療專題專區 - 生物谷
    生物谷報導:糖尿病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綜合症,通常分為I型和II型糖尿病,而其中以II型糖尿病常見。通常,醫生常常建議II型糖尿病患者少吃糖。但是近年來,這種傳統的建議受到了一些研究人員的質疑。這些研究人員人物,攝入適量的糖對糖尿病患者是安全的。
  • 糖吃多了就會得糖尿病?為什麼我不喜歡吃甜的,也得到了糖尿病?
    吃糖不能直接導致糖尿病從我們前面的講解,你可以發現,糖尿病與吃糖沒有必然的關係,不是因果關係,也就是說,吃糖不是糖尿病發病的直接原因。但是,如果大量攝入糖分,遠遠超過身體所需要的,那麼糖就會轉變為脂肪,你就會變胖。
  • 糖攝入過多的危害
    在該指導方針中,肥胖指數(BMI)在正常範圍內(18.5-25)的成年人,為預防疾病,每日白砂糖攝入量應當控制在每天6小勺(約25克)、總能量5%以下。  會導致齲齒  經常吃糖又不及時漱口,極易患齲齒(蛀牙)及多種口腔疾病。牙齒和口腔疾病會給我們進食帶來很多的困擾。  引起厭食  過多食用甜食,使血糖升高,抑制了食慾,依賴的甜的味道。
  • 糖尿病與糖的攝取量有關嗎?是不是糖吃得越多越容易得糖尿病?
    一、糖攝入量的多少與糖尿病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糖吃得越多,越容易得糖尿病的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目前認為,1型糖尿病是由於免疫系統缺陷,胰島無法產生胰島素導致體內胰島素不足引起的;2型糖尿病是由於發生胰島素抵抗,導致體內的胰島素無法正常發揮作用引起的。
  • 「慢性自殺」排行榜,不吃早餐上榜,第1名男生再舒服也要「忍」!
    網上有一個段子,晚上十二點後睡覺等於慢性自殺,不吃早餐等於慢性自殺,經常燒烤等於慢性自殺,手機24小時開機等於慢性自殺,缺乏鍛鍊等於慢性自殺。很多人自嘲:我一天啥都沒幹,光自殺了!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確實有的事情就相當於在慢性自殺了。你知道嗎?「慢性自殺」排行榜,不吃早餐上榜,第1名男生再舒服也要「忍」!
  • 吃糖太多的危害 及吃糖與肥胖糖尿病的關係
    我們常說的糖,主要是指帶有甜味的單糖和雙糖。添加糖類的過多攝入非常容易導致飲食總熱量超標,引起肥胖,肥胖本身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並且添加糖類除了熱量,基本不含其他營養物質。糖類在體內吸收很快,並且攝入量很難控制,容易超標,例如一瓶可樂250大卡的熱量(含有大約50克糖)一下子喝進去,一天的添加糖攝入量就幾乎超標了。
  • 「慢性自殺」排行榜,不吃早餐排第3,第一名80%男生「難以抗拒」
    2014年9月4日,世界衛生組織發表了首份全球預防自殺報告《預防自殺:一項全球要務》,該報告顯示,全球每年有80多萬人死於自殺,即約每40秒鐘死去一人。與精神因素或者疾病因素導致的自殺相比,有很多生活中隱藏的慢性自殺風險卻被很多人忽略,以前社會,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簡單卻有規律。食用的也是無公害的食品。
  • 「慢性自殺」排行榜,不吃早餐僅排第2,第一名男生多半「戒不掉」
    網上有句話說:「晚上十二點後睡覺等於慢性自殺!」讓很多熬夜人開啟自嘲模式「那、我一天可不就在自殺嘛!」 這可不僅僅是一個段子,很多人還不知道,其實不止是熬夜,生活中還有很多慢性自殺的兇手!以下就是小編就為大家「逮捕」的四大兇手,切記切記,務必遠離!
  • 糖尿病的「陷阱」與對應的幹預措施|糖尿病|甜味劑|胰島素|陷阱|糖...
    一、食用糖食用糖又被稱為「食糖」,主要包括白砂糖、紅糖、冰糖等及其衍生品。其中,冰糖、白砂糖、黑砂糖等,這些糖都以蔗糖為最主要成分。儘管研究表明糖的攝入量與糖尿病的形成沒有直接關係,但由於糖尿病主要是由於胰島功能不良或受損所導致,在攝入食糖後,極易吸收的糖分會引起血糖的迅速升高,加重胰島的負擔。
  • 為什麼說吃錯晚飯等於慢性自殺?晚飯到底該怎麼吃?很多人做錯了
    一日三餐是人們維持身體健康的基礎,科學的食用三餐可以促進健康,一旦吃錯了,吃了不該吃的,很容易給身體惹來大麻煩,尤其是晚餐,有很多人吃錯了,說吃錯晚餐等於慢性自殺並不是誇張的說法,晚飯到底該怎麼吃?吃什麼好?很多人做錯了,希望你注意。
  • 惡性腫瘤——糖尿病的另一個「慢性併發症」
    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分為大血管併發症和微血管併發症,前者包括心梗、腦梗、腦出血、腎動脈狹窄、下肢動脈狹窄閉塞等,後者包括糖尿病腎病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糖尿病的大血管併發症縮短生命,而糖尿病的微血管併發症降低生命質量。
  • 糖尿病併發症主要有5類!哪些食物有助於控糖?想吃甜的怎麼辦?
    「三多一少」,也就是俗稱的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體重減少,其實糖尿病在出現三多一少的情況時,往往已經發病有一定時間了,甚至有些人在出現併發症後才會發覺自己患上了糖尿病,這時候才慌了神,原來以為只是簡單的小症狀,沒想到居然能夠影響到身體臟器,那麼,糖尿病真正可怕的地方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