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燕窩月餅開創者陳小英:在創新中追求傳承!)
曾留學海外,但鍾情傳統文化;雖接受西方教育,但卻獨具中華兒女敢為天下先的開創精神,這就是陳小英(艾琳)——Amalee(艾瑪琳)燕窩月餅的創始人。
源於燕窩,不止於燕窩
2012年馬來西亞留學歸來後,因對燕窩產業鏈相對熟悉,陳小英女士決心以燕窩為創業方向。創業初期恰逢國內出現血燕事件,整個燕窩產業發展遇阻,但是敢打敢拼的她始終堅信燕窩功效及大健康產業的前景,且隨著消費升級和信息化發展,燕窩必將成為大眾普遍接受的營養補充品。於是,陳小英女士在行業寒冬時期迎難而上,也就是這份堅守,才有了後來燕窩月餅的創新變革。
愈挫愈勇,開創燕窩月餅新類目
作為滋補佳品,燕窩一直以來都以營養品的形式出現,但由於傳統分銷渠道流通成本較高,燕窩經過層層渠道到達終端消費者手中時,已經成為普通群體望而卻步的「天價」高端消費品。與此同時,燕窩行業的高額利潤、經銷渠道的良莠不齊,為假燕窩提供了溫床,並引發了「血燕事件」,引發了消費者的信任危機。
陳小英女士認為,燕窩行業亟需改變,不僅要進行銷售渠道升級,還要深耕燕窩產業的深加工領域,進一步開拓產業下遊,提升行業規模與效益。而燕窩作為美食的一種,如果能與傳統美食相結合,不僅能夠打開目前燕窩銷售的困局,而且還能對傳統美食進行創新和傳承。
經過多方了解和考察,陳小英女士決定以月餅作為切入點,在她看來,「月餅不僅擁有極大的節日需求,而且形式等方面也與燕窩較為搭配。」在經過大量調查並請教多位老字號月餅製作人,明確燕窩與月餅融合的可行性後,陳小英女士組建研發團隊,投身於燕窩月餅的研發。經過前後數百次口味調整,燕窩月餅初步成型,但燕窩的保鮮、質量問題成為又一難關。為更好地實現燕窩保鮮、防止黴菌變質,並保留其中的營養成分,陳小英女士與研發團隊又耗時三個月,進行多次實驗。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之後,陳小英女士終於成功解鎖燕窩月餅的核心製作技術——燕窩夾心控水技術,能夠將燕窩水分控幹至均衡狀態,實現高純度單晶糖的配比。在不添加任何防腐劑的情況下,應用這一技術的艾瑪琳燕窩月餅保鮮時長遠遠超過同類產品,且口感始終如一,開創了燕窩月餅的行業先河。
創新傳承,革新月餅行業市場
月餅作為一種傳統美食,不僅能滿足人們的味蕾,更是一種文化符號,是傳統文化傳承與復興的載體。如果月餅還停留在過去的口味和包裝,很容易受到新時代年輕人的漠視。如何讓月餅這種漸漸走出年輕人視野的傳統小食與時俱進,重新擔當文化載體的大任是艾瑪琳燕窩月餅不斷突破技術難關的的精神依託。
陳小英女士表示,多年的海外留學生活,讓她對祖國的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為後人留下一些什麼。因此,陳小英女士在開創燕窩月餅的同時,也為月餅行業市場帶來了一系列革新。例如,與時俱進,採用現代審美設計月餅禮盒和包裝;月餅餅皮的革新,以更細膩的御黃酥皮、桃山皮實現美味健康。
穩紮穩打,匠心打造高品質燕窩月餅
自進入市場以來,原材獨特、口味新穎的艾瑪琳燕窩月餅受到了年輕消費群體的廣泛關注與認可。2019年在陳小英女士的帶領下,艾瑪琳燕窩月餅銷售額突破50萬盒,銷量近1.5億。成功以燕窩月餅打開行業市場後,大量模仿者、山寨者隨之出現,以劣質燕窩抹黑行業。面對層出不窮的跟風和模仿,陳小英女士始終堅信,與其浮誇宣傳,不如做好技術創新和質量把控,用心做好產品,以口碑見證實力。
2020年,艾瑪琳燕窩月餅推出國潮設計,陳小英女士以更加嚴格的態度親自把控生產、包裝、運輸等每一個細節。她多次親赴生產車間,參與口味調整和技術研發,經過數十次調整後,月餅中的燕窩保鮮度更高,口感更佳。同時,陳小英女士仍不忘關注月餅包裝,不惜人力成本,進行手工裱花,細心點綴雕琢每一個細節,並親自跑遍深圳多家印刷廠,優先原漿紙、浮雕激凸工藝,將不老松、龍、鳳凰、牡丹等中華元素融入包裝。
從最初因了解而入行,到如今為傳承為創新,陳小英女士用拼搏、堅持、創新的企業家精神,為中國月餅行業與燕窩行業帶來了活力與新生。創新源於對傳統文化的守護和傳承,革新則彰顯出陳小英女士的匠心與巧思。作為敢想敢做的創業者,陳小英女士表示,未來將積極創新,把握消費者需求與行業發展機遇,以艾瑪琳燕窩月餅為契機,在創新中傳承發展,努力打造「源於燕窩,不只於燕窩」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