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20: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開欄語
由中共長春市委宣傳部主辦的「魅力長春人·長春好故事」講述活動總決賽於12月9日圓滿落幕,但長春好故事的講述與傳播並未結束。作為「全面小康·魅力之都」系列活動之一,本次活動是一次多領域、多切口、多角度展示長春形象,分享長春魅力的盛宴。即日起,我們將推出「魅力長春人·長春好故事」系列報導,邀您共同聆聽這些動人的長春好故事。
講述人:
長春市雙陽區衛生健康局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科負責人 張立楠
她講述的是雙陽區奢嶺街道馬場村一位名叫李華靚的農民,受政策之惠走進大學校園,畢業後回到家鄉,帶領鄉親致富,通過辦合作社,創辦電商公司整合農村特色產品,把網絡新技術應用到農業領域,打造研學旅遊、觀光採摘等獨具特色的產業基地等方法,建起稻花飄香、環境優美,家家有副業、社屯有產業,宜居、宜遊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故事。
【附講述稿全文】
夢想在希望的田野上
他是農民,從廣袤的田野走來,肩挑著東山的日頭西山的月,和歲月一起成長;他是職業農民,從萬畝鴨田的稻花香裡走來,追逐著蛙聲一片,和夥伴一起奮鬥;他是新時代的農民企業家,從晟華集團的園區走來,背負著鄉親們的希望,和夢想一起奔跑!
他就是李華靚,他是咱們黑土地上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高中沒畢業就輟學到城市裡打工。都市的繁華歷歷在目,每當回到農村,看到鄉親們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卻還是滿眼的蕭條、貧窮,心底的那份不甘便日益強烈,不能一輩子這樣,那時的他就立志要改變命運!
恰逢2007年,吉林省委組織部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項目,他如願步入大學校園。在那裡,他如饑似渴地學習了很多農業知識。畢業後,雖然有機會留在城市,但他卻毅然決然地回到了農村,用他的話說:「我是農民的兒子,我的根、我的父老鄉親都在農村,我要為他們做點什麼。」帶著這份責任他回到了家鄉雙陽區奢嶺街道馬場村,帶領鄉親致富,為家鄉的繁榮發光發熱。
傳統的農業種植,規模小、效益低,創辦合作社成為他的第一個創業目標。想創業,資金是難題。他就動員父親把七萬元的養老錢都拿了出來,可還是杯水車薪,於是他走家串戶動員,這期間有親屬的不理解,有鄉親們的不信任,但這些都沒有阻擋住他創業的決心。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東拼西湊、銀行貸款,終於籌集到了140萬元起動資金,晟華農民專業合作社於2008年5月正式成立。經過幾年不懈的打拼,合作社從最初的股東4戶、52人發展到現有股東40多戶、成員300餘人,固定資產達到3000多萬元,平均每公頃為農戶增加收入6000多元。
合作社成功了,但這並不是他的最終目標。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所以他決定朝著總書記提出的「五大振興」的目標前進!
接下來,他又創辦了晟華電商服務有限公司,整合了雙陽區134個行政村的特色產品,完成了與中國扶貧產業基地的對接。開展了「VR+農業」網絡新技術,應用到農業領域勢必會引領農業發展的新風潮。建立「稻香園」文化旅遊黨建基地,發起和實施了「萬畝鴨田生態水稻定製體驗農場」項目,可供研學旅遊、觀光採摘等,是獨具特色的旅遊勝地。
未來五年,他要把馬場村打造成為稻花飄香、環境優美,家家有副業、社屯有產業,宜居、宜遊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幾年來,他先後獲得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全國十佳農民」「全國百姓學習之星」「全國文明家庭」等榮譽稱號,並成功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四十年的風雨歷程,四十年的悲辛歡樂,他的初心未改,他的使命在肩,執著信念,執著夢想,他要在農村這一片希望的田野上繼續唱響創業之歌,書寫新時代的幸福,鋪就一幅鄉村振興的巨幕畫卷!
記者:趙娟
攝影:孫建一 石天蛟
視頻製作:朱嵩瑋、夏青
原標題:《魅力長春人·長春好故事 | 夢想在希望的田野上》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