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2020-12-16 杭州網

浙江日報訊 10月29日,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推進會在德清縣舉行,會上發布了「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2018年8月,農業農村部和浙江省共同籤署了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合作協議,浙江省成為全國唯一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

為了當好「示範生」,浙江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鄉村振興工作體系、推進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創新實踐,各地湧現一批有思路、有打法、帶動效應強的浙江經驗,形成了「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十大模式」不僅涵蓋了平原、山區、海島等創建模式,還提煉了能人帶動、產村融合、鄉村治理、數字經濟等帶動模式。本報對「鄉村振興十大模式」中的部分案例予以節選刊登,以饗讀者。

空間集聚:

全域規劃,一處美更要全域美

在浙江,美麗鄉村建設告別「單打獨鬥」,突出規劃引領,用「各美其美」打造個體,用「美美與共」連線成片,秀山麗水與村落人家交相輝映,美麗鄉村建設正走向全域規劃、全域提升。

衢州:山水為憑串起詩畫鄉村風光帶

2019年,衢州啟動「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建設,總面積1000平方公裡,形成3條風光帶、6大樣板區、18個特色點、18組美麗鄉村群的總體格局。這條從衢州全市層面規劃統籌的鄉村振興示範帶,挖掘沿線特色,形成整體優勢,實現統一規劃、整體推進。

桐廬:勾畫「富春山居新圖」

作為全省村域規劃「多規合一」試點,桐廬以「特色產業帶」為單位編制縣級規劃,改變了傳統的縣鄉村三級規劃體系的固化模式,古風民俗帶、生態養生帶、產業風情帶、詩畫山水帶、運動休閒帶這5條特色產業帶錯位化、特色化發展。桐廬堅持規劃引領,構建覆蓋全縣、統籌兼顧的美麗鄉村規劃體系,全域化、整體性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

綠色崛起:

呵護環境,生態美更要產業興

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精心呵護綠水青山,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實現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好生活有機融合。

安吉餘村:15年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安吉餘村,15年來大念「山水經」,關停礦山、關閉工廠、修復環境,發展鄉村旅遊,已成為國家4A級景區,280戶農戶散落在4.86平方公裡的青山綠水間,生活在圖畫中,如世外桃源。

浦江:「沉睡」的生態資本醒了

浦江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膽魄,在全省打響「五水共治」第一槍。近年來,該縣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為抓手,做足生態文章,推進轉型發展,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洞頭:藍色海灣「黃沙」變「金沙」

溫州市洞頭區東屏街道東岙村的海灣沙灘修復後,兩年來該村旅遊業呈現爆發式增長,民宿從13家崛起為64家,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增長100%。

產村融合:

顏值變產值,一時美更要持久美

堅持顏值和產值一起抓,統籌布局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產業發展,既做靚美麗「面子」,又做實產業「裡子」,推動從「一時美」邁向「持久美」,激蕩產業興、村莊美、農民富的強勁律動。

安吉魯家村:「三變」帶來了「三級跳」

2011年以前,安吉魯家村村集體年收入不足2萬元。通過建立整體鄉村經營機制,魯家村在進行美麗鄉村建設的同時,瞄準家庭農場培育,實施了全國首個家庭農場集聚區和示範區建設,並以此為核心,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2019年底,魯家村農民人均收入達4.27萬元,村級集體資產2.9億元。

瑞安曹村鎮:萬畝農田「種」出美麗經濟

在天井垟萬畝良田間,一座現代化建築吸引眼球,艾米鄉村振興展廳演繹著瑞安曹村鎮傳統種植業的「智變故事」。曹村鎮艾米田園綜合體發展有限公司以生態水稻為核心,致力於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國家級生態農業科技特色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項目。每逢節假日,曹村鎮「水陸空」三棲旅遊日均客流量達到5000餘人次。

品牌引領:

區域公用品牌,促銷售更要增效益

堅持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核心競爭力,帶動區域農產品板塊式、差異化發展,提升全域產品形象價值,撬動鄉村產業提質增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衢州:「三衢味」香飄九州

自從G20杭州峰會上一炮走紅,衢州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三衢味」成了浙江省打造美麗大花園、振興鄉村產業的標誌品牌。柯城柑橘、江山獼猴桃、開化清水魚、常山胡柚……這些產業通過「三衢味」的聚合作用,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農產品溢價銷售。

麗水:「山」系品牌築託花園鄉村

近年來,麗水市逐步構建以山地特色為內核的「山」系產業體系,目前已創建精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麗水山耕」、農家樂民宿區域公用品牌「麗水山居」、鄉村旅遊區域公用品牌「麗水山景」等,有力推動了鄉村經濟加快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2019年,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31元,同比增長10.1%。

數字賦能:

「最強大腦」,美鄉村更要智鄉村

加快物聯網、地理信息、智能設備等現代信息技術與鄉村生產生活的全面深度融合,為鄉村裝上「最強大腦」,用信息化架設鄉村更美好的未來。

德清五四村:探索「數字鄉村一張圖」

2019年9月,德清縣阜溪街道五四村在浙江省率先探索「一圖全面感知」鄉村數位化治理平臺。一張疊加各部門17個圖層232類數據的五四數字鄉村底圖,如同村莊裡的「智慧大腦」,鄉村旅遊和集體經濟發展不斷提檔升級。五四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51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超5萬元。

遂昌:農產品「觸網」迸發鄉村新活力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麗水市遂昌縣,農村人口居住極為分散。2013年成立首家縣域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藉助「趕街」網上平臺,為小農戶解決農產品銷售難問題。據不完全統計,遂昌縣去年僅土豬肉銷售額便達到43.53萬元,戶均增收4000餘元,而網紅特產長粽的銷售額更是突破5000萬元。

文化深耕:

以文化人,面子美更要「裡子」美

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挖鄉土文化內涵,繁榮興盛農村文化,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充分喚醒村民的鄉愁記憶,不斷滿足農民對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提升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為鄉村發展注入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寧海葛家村:「藝術家駐村」與農民同頻共振

2019年開春,寧海縣葛家村啟動「藝術家駐村」行動,探索了一條與農民融合設計鄉村的藝術振興之路。據統計,葛家村村民建設了40多個共享空間,創作了300多件藝術品,但投入僅60多萬元,這個村子2019年前11個月接待了3萬多名遊客,僅民宿收入就同比增長了3倍。

江山大陳村:村歌文化凝聚「精氣神」

近年來,江山市大陳鄉大陳村以「黨建+文化」為發展總引擎,藉助村歌文化帶來的疊加效應,全力打造農旅融合、主客共享的美麗鄉村,推動文化和經濟融合發展。

要素激活:

改革創新,讓資源要素「動」起來

通過改革打通要素流動通道,讓資源要素「動」起來、沉睡資產「活」起來、外來資本「引」進來、新產業新業態「融」起來,形成「人、地、錢」的良性循環和高度集成。

紹興:讓閒置農房成為撬動鄉土活力的新支點

2018年,紹興市在全國率先探索出一條閒置農房激活利用的新路子,成為該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抓手。目前,該市累計引進2965個開發建設項目,激活15839幢閒置農房共308.29萬平方米,帶動農民就業20594人。

溫嶺石塘鎮:老石屋變成「東海好望角」動力源

溫嶺市石塘鎮依山傍海,被譽為「東海好望角」。自2014年以來,石塘鎮通過石屋元素、石屋文化有機嫁接旅遊業態,引導石屋旅遊民宿發展,實現了石屋的保護和增值。

資源盤活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紅利。被譽為「畫中鎮」的石塘鎮2019年接待各地遊客約230萬人,實現旅遊收入約3.5億元。

能人帶動:

「兩進兩回」,託起美麗家園新夢想

近年來,浙江大力實施「兩進兩回」行動,助力廣大青年、鄉賢更好回村創業,讓能人成為產業發展領頭雁、村莊建設築夢人、鄉村治理推動者,託起美麗幸福家園新夢想。

樂清下山頭村:村企共建打造「有趣村莊」

樂清市大荊鎮下山頭村4年前創新「村企共建」模式,通過村黨支部與鄉賢企業結對共建、組織共商、項目共創、難題共解、服務共推、資源共享,走向村集體經濟、村民收入和企業利潤「三豐收」,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從4年前的10萬元增加到如今的206萬元。

黃巖烏巖頭村:「布袋教授」與古村的復興實踐

台州市黃巖區寧溪鎮烏巖頭村在俗稱「布袋教授」的同濟大學楊貴慶教授團隊的指導下,以「民國印象、藝術村落、慢生活區」為主題,開展村內古建築修繕、周邊環境整治提升。去年,烏巖頭村將村集體6間房子出租,為村集體增加經營性收入8萬元。

片區聯動:

抱團發展,一村富更要村村富

突出跨村聯合、連片提升,變單打獨鬥為集約共建、變各自為政為優勢互補,共享優勢資源,推動一村富走向村村富,一處美變成一片美。

淳安下姜村:聯合體抱團「綠富美」

近年來,淳安縣下姜村,聯合周邊31個行政村,施行組織共強、規劃共繪、平臺共建、資源共享、產業共興和品牌共塑,共同打造鄉村振興聯合體。2019年,大下姜32個村實現村集體經濟總收入2076.9萬元、經營性收入931.3萬元,有31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20萬元以上。

奉化滕頭村:片區聯動共繪五村新圖景

5年來,奉化區滕頭區域黨建聯合體通過「五聯五促」,把7個村擰成一股繩,實現區域內經濟發展、規劃建設、公共服務、黨的建設等各項事業聯動推進。

四治融合:

共建共享,全力打造鄉村善治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鄉村善治。突出黨建引領,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強保障、以德治揚正氣、以智治提效能,讓和美生態鑄魂鄉村。

桐鄉越豐村:從「三治」到「四治」的鄉村治理躍遷

嘉興市桐鄉市越豐村在2013年啟動「自治、法治、德治」建設工作試點的基礎上,探索「自治理村、法治護村、德治潤村、智治管村」的鄉村治理經驗,走出了一條鄉村社會治理創新實踐之路。

岱山東沙鎮:「四治融合」讓漁港小鎮美起來

岱山縣東沙鎮成立網格理事會,組建村級調解員隊伍,開發「平安通」APP客戶端,實現村級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推動自治、德治、法治、智治「四治融合」。

進入新時代,鄉村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浙江將擔當起「三地一窗口」的重要使命,體系化、系統化推進全省鄉村振興,譜寫更加絢麗多彩的新藍圖。

相關焦點

  • 浙江遂昌發布《未來鄉村建設導則》
    明日鄉居田園夢浙江遂昌發布《未來鄉村建設導則》本報訊 (張 律 記者曹吉根)依山傍水的鄉居生活、生態和諧的鄉村發展、現代版的「田園鄉村夢」……在標準化建設下,理想的「未來鄉村」將成為可能。前不久,浙江省遂昌縣農業農村局聯合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共同研製的《未來鄉村建設導則》正式亮相,為未來鄉村落地執行提供了可量化的具體實施路徑。此次發布的《未來鄉村建設導則》共10個章節,包含總則、生態宜居、產業振興、公共服務、鄉村善治、鄉風文明、未來展望7部分,重點明確了建設方向,不僅立足遂昌經驗、凸顯特色,還做到了著眼未來、注重改革創新。
  • 浙江常山:特色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浙江常山:特色產業賦能鄉村振興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劉青)「常山胡柚碩果滿枝,常山油茶香飄四溢。」浙江常山縣緊盯特色農產品,致力產業培育,拉長的產業鏈不僅富了常山百姓,也成為該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抓手。除了胡柚,作為浙江省油茶重點產區,全縣油茶種植面積28萬畝,常年油茶籽產量達6000噸,油茶產業總產值達12億元,種植總面積和產量均位列浙江首位。不僅如此,常山還通過打造國家油茶公園、常山油茶產業園、油茶博覽園,建設油茶特色園區、建立全國油茶交易中心等,全縣「油+遊」收入年均達到1.2億元,實現從出「油」到出「遊」的轉變。
  • 昌邑市龍池鎮入選「2018中國鄉村振興先鋒榜十大榜樣」
    先鋒聚偉力 共探振興路從無路中闖出新路,於艱難處求得發展,「先鋒」之謂也。自2018年起,農民日報啟動 「2018中國鄉村振興先鋒榜」宣傳推介活動,吹響了全國鄉村振興先鋒典型的集結號。2018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中國鄉村振興先鋒榜」的創立,對於樹立鄉村振興典型、為其他地區開展鄉村振興實踐提供有益借鑑、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等,無疑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 山東發布首批鄉村振興主題銀行卡
    □記者 李鐵 報導  本報沂南訊 6月27日,中國農業銀行山東省分行聯合中國銀聯山東分公司在沂南縣發布山東省首批鄉村振興主題銀行卡。  鄉村振興主題銀行卡的發布旨在響應中央鄉村振興戰略精神,貫徹落實人民銀行等五部委聯合發布的《關於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有關要求,為涉農生產的支付結算、資金信貸、信息服務等需求提供解決方案。  據了解,鄉村振興主題銀行卡是在人民銀行指導下,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聯共同推出的特色銀行卡產品,主要面向農戶、專業大戶和農業合作社負責人等涉農經濟主體發行。
  • 山東省首張鄉村振興主題銀行卡發布
    人民網臨沂6月27日電 6月27日,中國農業銀行山東省分行聯合中國銀聯山東分公司在臨沂市沂南縣發布山東省首批鄉村振興主題卡。鄉村振興主題卡的發布旨在響應中央鄉村振興戰略精神,貫徹落實人民銀行等五部委聯合發布的《關於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有關要求,為涉農生產的支付結算、資金信貸、信息服務等需求提供解決方案。 鄉村振興主題卡是在中國人民銀行指導下,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聯共同推出的特色銀行卡產品,主要面向農戶、專業大戶和農業合作社負責人等涉農經濟主體發行。
  • 培養鄉村振興本土人才 浙江是怎麼做的?
    而在浙江,2018年培訓農村實用人才18萬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萬人,3人獲「全國百名傑出新型職業農民」;率先開展新型職業農民高級職稱評定,已評定104名。  那麼,這些高素質的新型農民都是如何培養出來的,看看各地都有哪些高招?開展技能培訓
  • 鄉村振興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暨浙商鄉村振興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成功...
    浙江省浙商經濟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鄭仁春為論壇致辭,向與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並希望通過這次會議可以凝心聚力、集思廣益、合作創新,推動浙江鄉村振興產業實現突破發展。國務 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宏觀部原副部長孟春以PPP模式助推鄉村全面振興為主題發表講話。
  • 大花園建設是浙江踐行鄉村振興戰略重要行動
    鄉村振興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國家戰略,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實現。大花園是浙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的重大戰略,是自然生態與人文環境的結合體、現代都市與田園鄉村的融合體、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匯體,是現代化浙江的普遍形態和底色。
  • 浙江青田:打響稻魚共生系統金名片 助力鄉村振興
    浙江青田:打響稻魚共生系統金名片 助力鄉村振興 2020年09月24日 09:58   來源:新華網
  • 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 關於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確保農村...
    、城鄉融合先行者和鄉村振興排頭兵。完善風險發布機制,加強信息收集、分析、發布、反饋閉環管理。  2.嚴守農村生態保護紅線。嚴格保護2398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和81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新建高標準農田50萬畝,提標改造糧食生產功能區50萬畝。做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完成山塘綜合整治300座,圩區治理20萬畝。
  • 青島市出臺鄉村振興新方案 聚焦鄉村「五個振興」攻堅克難、協同作戰
    為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優化戰役路徑,市委於2020年10月26日出臺實施了《青島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五大突破、十大行動」方案(2020-2022年)》(以下簡稱《方案》)。《方案》結合實際,系統梳理了未來一個時期青島市鄉村振興面臨的主要任務,提出了五大突破方向和十項重點行動,這是青島市今後實施鄉村振興攻勢的重要抓手。
  • 非遺融入鄉村振興的「山東模式」
    徐州香包針棒產品每天銷售破萬元,魯渝扶貧工坊所有貨款全部投入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再生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目光放在非遺在助力脫貧攻堅方面的獨特優勢和在促進鄉村振興、服務社會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上。 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保護傳承工作走在全國前列,近年來,在做好非遺保護工作的同時,山東省積極推動非遺融入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取得了顯著成效。
  • 浙江常山:爭當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排頭兵
    原標題:浙江常山:爭當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排頭兵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草「一盤棋」統籌,人產景村鎮「一體化」開發工作思路,聚焦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全力創建全國綠色發展的試驗區、全面建設美麗大花園的「會客廳」,爭當全面實現鄉村振興的排頭兵。
  • 泰安銀行「鄉村振興卡」發布
    □記者 曹儒峰 通訊員 陳燕 報導本報泰安訊 7月17日,泰安銀行鄉村振興卡發布暨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新泰舉行,活動現場發布泰安銀行精心打造的鄉村振興主題金融產品
  •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 發布時間:2018年08月16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從「美麗鄉村」到「鄉村振興」的升級,鄉村建設開啟了新徵程。鄉村振興,既要「塑形」,又要「鑄魂」。新時代鄉村,既要有「好看外形」、更要有「內涵靈魂」。今年3月,《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一篇《四輪驅動興蒼南》的文章引發了社會各界對鄉村振興「蒼南模式」的探討。蒼南把山的特色和海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走出了一條既塑「風景」也造「風情」獨特發展道路。
  • 鄉村振興「山東模式」領跑全國
    來源:中國經營報鄉村振興「山東模式」領跑全國本報記者/顏世龍/濰坊報導「以後不能再說混不好就回農村種地的話,因為現在的農村農業已經是高科技化了。」伴隨鄉村產業振興的同時,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齊頭並進,「五個振興」正在山東蝶變。《中國經營報》記者走訪中發現,在能人治村、產業興村、資本活村的整體帶動下,山東鄉村振興樣板正被不斷推廣。
  • 特別報導|追夢新徵程——睢縣鄉村振興考察團赴浙江、上海考察學習...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決策,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衝鋒號已經吹響、催人奮進,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睢縣今後的路怎麼走?
  • 浙江溫州:「兩帶一園」成果發布 「甌越鮮風」香飄農博
    圖集11月20日,在剛剛開幕的2020浙江農業博覽會上,溫州代表團舉辦了溫州鄉村振興「兩帶一園」建設成果發布會和「甌越鮮風」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推介會。在溫州鄉村振興「兩帶一園」建設成果發布會上,溫州發布了《溫州西部生態休閒產業帶發展報告》、溫州市鄉村振興十大模式案例、溫州西部生態休閒產業帶十大精品旅遊線路、2020年度溫州市十大「最美田園」、2020年度溫州市十大示範精品民宿等內容。
  • 浙江傳媒學院:紅色舞劇賦能鄉村振興
    當柔軟舞姿與悅耳歌聲在鄉村文化禮堂交匯,現代舞劇與紅色文化在禮堂呈現,諸暨市楓橋鎮楓源村——這座作為「楓橋經驗」發源地的村莊,再次讓人們感受到了它的魅力。
  • 上海農商銀行鄉村振興主題卡發布
    本網訊 記者周軒千報導 2019年9月26日,在以「迎國慶·慶豐收·美賢城」為主題的奉賢區農業農村委員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慶典活動上,上海農商銀行聯合中國銀聯正式發布了「鄉村振興主題卡」。  該卡為有效拓展農村普惠金融而研發,具備借貸合一的功能,以「惠及『三農』」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