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種了黃芪,我家就徹底脫貧了!」山西省忻州市五寨縣東坪村村民吳萬生說:「光種黃芪,我去年就掙了4萬元。」
五寨縣地處高原丘陵區,有豐富的野生中藥材資源和得天獨厚的中藥材種植地理優勢。「目前五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每年均保持在5萬畝左右,主要中藥材種類有30多個,其中黃芪、黨參、甘草等為當地優勢品種。每畝純收入可達1800元以上。」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派駐五寨縣的幹部,董雲龍在五寨當副縣長的兩年多時間裡,為打開當地黃芪銷路費了不少心血。
近幾年,我國中藥材種植規模迅速擴大,但隨之而來的產業鏈和基礎設施配套不足等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很多中藥材產業僅僅局限於種植環節,產地初加工、倉儲、飲片生產、物流等產業鏈環節缺失,造成中藥材附加值低,影響農民收入。
「以五寨縣黃芪為例,5斤黃芪鮮貨可以賣15元,晾曬成乾貨之後可賣到23元,產地初加工之後可賣到28元,加工成飲片之後可賣到33元,產業鏈越長附加值越高。」董雲龍告訴記者,基礎設施不完善制約了五寨中藥材產業的發展。「農民一種了之,忽視了對晾曬場地、倉儲、物流等設施的建設,嚴重影響收入。」
為了帶領大家致富,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五寨縣開始注重規模化集中連片種植中藥材,發展具有一定規模的種植企業和合作社;打造晉西北中藥健康產業孵化園,扶持中藥材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做大做強,進一步擴大規模。「目前五寨縣有中藥材種植生產企業和專業合作社12家,規模種植大戶11個。」董雲龍說。
在晉西北中藥健康產業孵化園,佔地35畝的園區內,配備了中藥材晾曬場、初加工車間、中轉庫和商品庫。「以前,收來的黃芪只能露天堆放,等人來收的時候差不多已經壞了一半。現在,建好了倉庫,完善了設施設備,黃芪賣上了好價錢。」五寨縣道地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社長劉俊希說,藉助孵化園,2019年五寨縣道地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僅人工種植黃芪的產值就達到900多萬元。
據董雲龍介紹,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19年捐助900萬元建成的晉西北中藥健康產業孵化園目前已有3個企業和7個合作社入駐。孵化園中藥材年初加工及儲藏能力為2000噸,每年可消化1萬畝中藥材。
「目前,依託五寨縣道地藥材種植基礎,中國中藥山西華邈藥業飲片產業園已開工建設,將建成年產1000噸飲片能力的車間。預計在2021年10月份之前通過良好生產規範(GMP)認證開始投入生產。」山西華邈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明麗告訴記者,飲片車間建成後,將形成完整中藥材產業鏈,提高中藥產業產值,增加農民收入和政府稅收,吸納勞動力就業。
「目前我們已與4家中藥企業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多家大型中醫醫院在我縣建設定製藥園。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拓寬銷售渠道,發展電子商務,解決種植戶的後顧之憂。」董雲龍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祝君壁)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