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宇宙中最小「太陽」,只有土星大小,億萬年後仍在發光

2020-12-19 兔斯基聊科學

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恆星。它為我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它對於我們來講非常的重要。在古代人們經常說「天無二日,民無二王」把太陽放在了至高無上的位置上,甚至當作神靈來崇拜。

天上真的只有一個太陽嗎?天上當然只有一個太陽,太陽是距離我們最近的那顆恆星的名字嘛。不過在宇宙中和太陽一樣的自己能夠發光發熱的恆星卻有無數個。就拿銀河系來說吧,銀河系中就有大約1500億到4000億顆恆星。我們在夜空中看到的星星絕大多數都是恆星。它們是遙遠的「太陽」。

太陽

恆星都是非常大的。就拿太陽來講,它的直徑是地球的109倍,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然而太陽在恆星家族中並不是最大的。在宇宙中有不少恆星比太陽大了許多倍。例如,夜晚星空中最明亮的恆星天狼星的就比太陽大。天狼星的質量是太陽的2倍,體積是太陽的5倍。而位於獵戶座的參宿四體積更大,它大約有7億個太陽那麼大。目前科學家發現的體積最大的恆星叫做盾牌座UY。它足足有45億個太陽那麼大。而目前人類已知的質量最大的恆星叫做R136a1。它的質量大約是太陽的265倍。

質量最大的恆星R136a1

然而在宇宙中還有一些恆星卻比太陽小很多。例如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就是一顆比太陽小的恆星。比鄰星距離地球只有4.22光年,但是我們無法用肉眼看到它。原因就在於它太小了。比鄰星的直徑只有太陽的七分之一,質量是太陽的八分之一。

太陽和比鄰星

雖然比鄰星這麼小,但是在宇宙中還有比它還要小的恆星。2014年,科學家在距離地球大約40光年的宇宙中發現了一顆恆星。這顆恆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質量最小的恆星。這顆恆星編號為2MASS J0523-1403,簡稱J0523。

這顆小恆星J0523有多小呢?科學家發現這顆恆星的質量只有太陽的7.21%,木星質量的77倍。科學家發現恆星J0523後也是欣喜若狂,因為恆星J0523的質量很可能就是恆星質量的下限。它可能就是宇宙中最小的「太陽」。

最小恆星J0523

恆星為什麼會發光呢?原因在於氫元素在恆星的內部發生著核聚變反應的過程中釋放出了大量的光子,這些光子衝出恆星內部散播到宇宙中,就成了我們看到的光。

而恆星內部要發生核聚變反應需要的極高的溫度和壓。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內部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壓力相當於地球大氣壓的3000億倍。而導致恆星內部高溫高壓的根本原因就是恆星的質量。科學家認為宇宙中的一個天體要引發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其質量就要達到太陽質量的7%。這大約是70個木星的質量。而恆星J0523的質量正好位於科學家計算的這個下線上。

太陽的內部結構

所以科學家認為恆星J0523極有可能就是宇宙中最小的「太陽」了。如果一個天體的質量在比它小就是一顆「失敗的恆星」褐矮星了。聊到這裡我們也就清楚了為什麼木星不會成為一顆恆星?因為在太陽系中木星已經沒有可能再讓自己的質量增加70倍了。

有意思的是,J0523的質量是木星的77倍,它的直徑卻只有大約125000公裡。它只有土星大小。這說明這顆J0523這顆小太陽非常的「結實」。這是因為這顆恆星的溫度不高,核心物質沒有因為高溫而膨脹,而是處於一種被壓得很實的簡併態。

恆星J0523

恆星J0523表面溫度只有2200攝氏度左右,還不到太陽表面溫度的一半。它的亮度只有太陽的1/8000。別看J0523又小又暗淡,它可是宇宙中名副其實的「壽星」。恆星的質量越小恆星的生命就越長。像R136a1這樣的大質量恆星大多很「短命」,它們只有數千萬年的生命周期。而小一些的太陽能夠存在大約100億年的時間。而恆星J0523這樣的小質量恆星內部的氫燃燒速度非常緩慢,它們可以在宇宙中存在數萬億年!

在太陽熄滅千百億年後,這顆小小的恆星依然在宇宙中快樂地發著紅色的光芒。它是宇宙中最後熄滅的恆星。

相關焦點

  • 土星周圍的「圓環」是什麼?
    這幅圖片就是土星,土星周圍的「圓環」被稱為土星環,伽利略是第一個發現土星星環的科學家,當時他還把土星環稱作了土星的「耳朵」。1655年荷蘭科學家惠更斯用更高級的天文望遠鏡仔細觀察了土星周圍,發現被伽利略稱為的「耳朵」是土星的環狀系統漂亮至極。圖形星環之所以那麼漂亮是因為在暗黃褐色的宇宙映襯下,土星環閃著來自太陽的光芒所以顯得格外的耀眼美麗,其實土星與木星一樣同樣是氣態星球,大氣的成分是有氫氣,其中還漂浮著氨和水形成的冰晶雲。
  • 它是太陽系中公認的最美麗的行星,神秘的土星
    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土星是公認的最美麗的行星。它的表面呈淡淡的橘黃色,赤道上空有一個發光的環圍繞著,好像戴了一頂高貴典雅的帽子。土星繞太陽一圈大約需要29年半才能完成,但自轉速度較快,自周期短,大概只需要10個多小時。由於它自轉速度快,產生的離心力大,導致它的外形偏扁。
  • 美麗的土星,太陽系第二大行星,是帶環行星中最美麗的一個
    當你仔細再看,這顆星星帶的項圈其實是一圈明亮的光環,這顆星星不是普通的星,它是太陽系裡最美麗的星一—土星。土星在五星中排位第五,它的古稱是填星或鎮星。馬王堆帛書《五星佔》中寫道:「中央土,其神上為填星」。土星在天空的運動是五星中最慢的一個,29.5年才繞太陽轉一圈,由於古代以為「歲鎮行一宿,二十八歲而周」,故名鎮星。
  • 科學家發現最大黑洞,質量是太陽的340億倍,一天能吃一個太陽!
    在科學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很多著名的科學家,他們對於宇宙也存在自己的看法,黑洞一直是多位科學家極力驗證的存在,比如愛因斯坦和霍金。直到2019年,人類首次拍攝到了黑洞照片,才驗證了它的存在。除了這個黑洞外,科學家還曾發現了另外一個黑洞,質量抵得上340億個太陽。
  • 宇宙中最小的黑洞有多大?真實大小無法估計,比你想的要小得多
    黑洞是宇宙中即神秘又危險的天體。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提到,宇宙中存在一個質量極大,引力也非常大的天體,並最終被證實存在。從那以後,科學家就開始了對黑洞的研究。目前人類說觀測到的最大的黑洞名為SDSS J140821.67+025733.2,質量達到了太陽的1960億倍,是之前人類所記錄最大黑洞的6倍。這次的發現更是驗證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黑洞可以很大,同樣黑洞也可以很小。人類目前為止觀察到的最小的黑洞是一顆名為XTE J1650-500的黑洞,它的直徑只有24千米,質量僅僅只有太陽的3.8倍。
  • 宇宙是如何運行的?宇宙是在三大法則的規則下不斷變化的
    宇宙中恆星的燃料總有耗盡的那一天,可能是數萬億年後,但那一天遲早會來。恆星消亡時宇宙又回到黑暗時代。也許黑暗過了相當長的時間,新的大爆炸又開始了,新的宇宙又誕生了。宇宙誕生了大爆炸,爆炸發生在140億前的一瞬間。從那一瞬間起,宇宙誕生了,能量轉變物質,出現了恆星,萬物,乃至水和生命。我們的過去、現在、未來都產生在大爆炸那一瞬間。
  • 甚至能夠讓科學家感到困惑的13個太空發現
    我們所處的浩瀚宇宙充滿了科學家和天文學家正在研究和試圖解開的謎團。然而,總有一些現象和物體是無法被清楚地解釋的,並且由於奇怪的性質可能導致科學界發生了革命性變化。這一次,V哥就將為你帶來:甚至能夠讓科學家感到困惑的13個太空發現。
  • 太陽「燃燒」是假象,科學家:宇宙是真空的,達不到燃燒的條件
    地球已經誕生了45.7億年了,而我們人類也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太陽一直以來都是非常神聖的,古人類對太陽是非常神化的,對它有很多的傳說。20歲的時候,有一些科學家們就提出了一些新的見解,說明太陽並不是一個燃燒的物體,甚至就可以說,太陽從一開始到現在就從來沒有燃燒過,而是造成了一種燃燒的假象。這種說法也對,因為在宇宙當中,環境是一個真空的,所以說就根本不可能存在氧氣。那麼在地球上,讓一個物體燃燒的話,沒有氧氣是根本做不到的。
  • 科學家發現宇宙最古老的恆星
    一顆編號為HD140283的恆星,它的年齡達到了驚人的144.6億年,是已知最古老的恆星,因此它也獲得了一個名字「瑪土撒拉星」瑪土撒拉星是聖經中最長壽的人,而在目前主流的宇宙模型中,國外科學家推測,宇宙的年齡大約為138億年,那這顆瑪土撒拉星怎麼可能比宇宙還要古老呢?
  • 宇宙那麼大,為什麼科學家們沒有找到有生命的星球吶?
    關於宇宙的演化、宇宙的起源、宇宙的結局,科學家們提出過很多猜想,目前主流科學認為宇宙誕生於138.2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經過漫長時間的超光速碰撞,現在的可觀測宇宙直徑已經達到了930億光年。據科學家估計,不可觀測宇宙直徑範圍現在至少達到23萬億光年,而一光年對於人類來說就是天文數字了。由此可以看出來宇宙是真的很大,大到難以想像。而人類生活的地球只是太陽系內的一顆普通恆星,整個太陽系的大小如果把奧爾特雲當作是邊界的話,那麼直徑在2-3光年。而太陽僅僅是銀河系兩千多億顆恆星之一,而銀河系又是宇宙中2萬億個星系之一,這個數據是難以想像的。
  • 宇宙已知最大行星有45萬個地球大,可是科學家發現它還在變大
    科學家們是這樣定義的。首先行星必須是圍繞著恆星旋轉的天體。第二,行星要有足夠的質量來是自己保持一個球體形狀。第三點,行星必須能夠清除軌道附近區域,公轉軌道範圍內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體。科學家們對行星這樣定義後,在太陽系中同時符合這三個條件的天體就只有八個了。也就是我們現在提到的太陽系八大行星。
  • 宇宙中的「天堂」和「地獄」,科學家發現2顆最特別的行星!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到過一則關於NASA拍攝到「上帝之城」的消息,據說是NASA的望遠鏡在觀測宇宙的時候,意外的在黑暗中發現了一座漂浮在宇宙中的城市,當時很多人都認為,那裡就是傳說中的「天堂」,相信上面存在著宇宙中的超級文明。
  • 宇宙當中最大星系已被發現,大小或許是銀河系的20倍!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科幻宇宙,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宇宙當中最大星系已被發現,大小或許是銀河系的20倍。科學家經過觀測以後,得到了一組驚人的數據,結果在銀河系裡面是有4000億顆恆星,這就意味著在銀河系裡面可能有4000億個像太陽那樣的恆星系統,或許在這些恆星系統裡面,也會有著和人類一樣的文明。這就表明銀河系之大並非浪得虛名,那麼銀河繫到底有多大呢?小編了解到的答案是10萬光年,這個距離按照人類當下的飛船速度,可能人類十輩子都很難能飛出銀河系。
  • 太陽在宇宙中的10顆恆星鄰居,人類憑藉肉眼卻只能看到3顆
    那麼在銀河系中哪些恆星就在太陽的附近是太陽在宇宙中的鄰居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太陽在宇宙中的鄰居有哪些吧?我們如果以目前最快的朱諾號木星探測器的速度每小時264000公裡飛往比鄰星的話,得需要大約17000年的時間才能到達那裡呢!比鄰星雖然是太陽在宇宙中最近的鄰居,但是它是一顆暗淡的紅矮星。我們人類是無法用肉眼直接觀察到它。
  • 宇宙最大天體被發現,質量是地球的2萬萬億倍,體積是太陽的2億億倍
    每天我們都能夠從東方看到一個圓盤形狀的天體徐徐升起來, 這個天體就是我們的太陽。從地球上看,太陽只有圓盤大小,但是太陽實際大小要遠遠比這個圓盤大很多。根據科學家們計算,太陽可以裝下一百三十萬個地球、一千多個木星,是一顆相對巨大的恆星,而我們生活的星球地球卻很小,如果拿著同樣比例大小的地球和太陽進行對比,通過調整,你會發現地球在太陽照片上的大小只有一個像素而已,可是就是只有像素那麼大的地球卻生活著70多億人類和數以百億計的動物。
  • 「第九顆行星」發現關鍵證據,太陽也受到影響,會是原初黑洞嗎?
    現在我們都知道,太陽系中有8顆行星。冥王星於1930年發現,被列為行星。不過到了後來,科學家陸續在柯伊伯帶和離散盤中發現了質量和體積都比它大的天體,所以科學界一致認為,行星劃分的標準有必要重新定義,冥王星就這樣變成了矮行星,不再列入行星分類。
  • 盾牌座UY有50億個太陽大,把它放到比鄰星那兒,在地球上看會怎樣
    據科學家統計,我們通過肉眼直接能夠看到的星星大約有6000顆。這些星星絕大多數是恆星。這些恆星之所以能夠被我們看到主要因為它們距離地球比較近並且發光能力比較強。而這些肉眼可見的恆星中大約90%的恆星距離地球1100光年之內,其中大約75%的恆星距離地球500光年之內。
  • 宇宙裡真的會有三體文明嗎?不好意思
    令人震驚的是,就在2012年,天文學家竟然發現了在半人馬座α星系統很可能有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圍繞著其中的B星公轉。不過遺憾的是,據計算,這顆行星上一年的周期僅有3天多,這說明該行星的公轉軌道離它的「太陽」距離十分近,就像是我們水星的「超級沸騰」版,根本不可能有生命存在。這個三體系統為什麼如此穩定、並沒有小說所描述的那樣混亂呢?
  • 科學家在水星和金星軌道發現塵埃環,或將改變人類對太陽系的認知
    太陽系最為壯觀的塵埃環是土星的土星環,是太陽系最為壯觀的一道景色,土星環的規模非常龐大,而且其中的天體數量並不小,它已經不是我們認知的塵埃環,而是行星環。相對於土星的行星環,其它行星雖然也有一些小天體碎片圍繞運行,可如果不是近距離觀測,是很難發現這些塵埃環的。
  • 對宇宙大小的認識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從自身居住的附近地區到地球,到行星,到太陽,再到太陽系……宇宙的空間正隨著人們的認識而逐漸變大。在18世紀的人們眼裡,宇宙的大小還只局限於太陽系。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地球不是太陽系的中心,太陽才是太陽系的中心,而太陽也只是天空中數以億計的恆星中的一顆。於是人們心目中的宇宙開始逐漸拓展到了銀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