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牛在我國農村非常普遍,很多人應該有印象,以前養牛主要是用來代替勞動力在田間耕作,隨著科技和社會的發展,農村耕牛逐漸退出人們的生活中,各種機械出現在農業發展中,不過養牛在我國並沒有退出歷史舞臺,反而養牛形成了規模飼養方式,並一步步和一些發達國家並進。我國是人口大國,對於牛肉需求也比較大,伴隨著近些年牛價上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考慮養牛來創業。
2019年根據市場來看,活牛交易量與2年前相比大幅提升,像內蒙、吉林、新疆等地交易市場,雖然小牛價格比較高,但是來往的客商還是比較多,因為牛價比較高很多新手和農戶都感覺能「大撈一筆」,但不少養牛網友給筆者留言表示自己的牛卻賣不出去呢?其實這也是目前我國農產品一個常見現象,價格雖高但也會遭遇滯銷的問題,那麼「有價無市」的原因究竟出在哪裡呢?筆者也給大家簡單來總結下。
1、跟風養殖,忽略了市場
很多人在問筆者養牛的問題的時候,常常問的是養牛賺錢嗎,很少有人問市場怎麼樣,很多人比較注重利潤,對於什麼叫市場往往會忽略,比如有的人自認為當地縣城就是一個市場,對於其他地方的市場根本不了解,有些人感覺別人養牛賺錢了,自己也就跟著養,但殊不知別人付出了多少,目前很多家庭養牛戶還局限於當地市場,但是這種小市場和大市場之間存在的差價非常大,有時候因為當地市場養牛的比較少,連銷售都比較困難,但是很多人卻過於依賴當地市場銷售,一旦當地沒人要,只能默默等待,卻忽視了外地市場需求比較大,所以這個問題養牛戶一定要注意。
2、不懂得多元化發展
我國在推廣養殖業發展同時,一再強調農戶要多元化發展,這裡說的多元化發展並非是產業鏈條,而是通過養殖尋求更多的謀生之道,比方說,目前你的牛一時半會無人收購,活牛市場並不好,但你可以找一個屠宰場來加工,或者自己屠宰,另外一旦遇到錯過出欄時機,那麼完全可以找市場經紀人來合作,他們手裡渠道比較多,他們一般不會像販子一樣壓價,銷售渠道多元化這一點非常重要。
3、壓欄等價心理太重
很多農戶看到今年的牛價比較好,所以都有些惜售的心理,但是卻不知道你不願意賣不捨得賣而別人想賣的多地是,筆者在內蒙曾走訪過很多農戶,只要你給的價格不滿意,基本很多農戶都不願和你多交談,買賣活牛本身就是談價談價,不談怎麼來的價呢?有時候不是真的「有價無市」,而是很多農戶就是感覺沒有達到理想的價位,但農戶要試想下,如果你不見好就收,那麼肯定還要等待,這期間你家的牛還要吃飼料,每天成本也比較大,這等價不知道是一天還是一個月,這樣綜合算下來即便你等來合理的價格,可能成本已經拿走你很多利潤。
4、牛膘情太差
在農村,很多家庭養牛戶平時都不捨得喂,因為牛吃的比較多,成本比較大,平時都是寧願給點粗料也不願多給精料,看著肚子吃得挺大以為吃飽了,實則是草包肚子(這是禽畜行業用語),根本就長不了膘,你膘情不好別人自然不願意買,現在牛價都比較透明,別人買回去大老遠肯定還要「掉秤」,即便你再便宜,別人買回去也擔心賠錢,所以平時在飼養的時候除了合理搭配飼料配方,另外牛的膘情好也非常重要。
關於養牛戶遭遇的「有價無市」問題,筆者也曾說過多次,但原因也不止這一點,養好牛是其次,另外要學會找銷售渠道,現在農產品滯銷問題越來越嚴重,你不宣傳別人怎麼知道你賣牛呢?把眼光看得更長遠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