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不少消費者說:自己買的蜂蜜,放一段時間就沉澱了,看起來就像白糖。覺得自己買到假蜂蜜了。
遇到不少消費者說:自己買蜂蜜,不敢買結晶的,原因是:結晶看起來像白糖,怪怪的,過不去心理那道坎。
這次一位養蜂人又遇到了這種情況,他是這麼回答客戶的
以下是消費者和一位蜂農的記錄:
成功的給客戶進行了簡單而正確的講解,恭喜這位客戶她買到純天然蜂蜜回家。
點擊:「天然蜂蜜才結晶,這是事實。」查看蜂蜜結晶原因詳細介紹。
為什麼消費者會出現這種不太願意接受蜂蜜有結晶的心理呢?
主要是平常接觸蜂蜜造成的固定思維誤區,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1、超市裡面的蜂蜜很少結晶
超市,入駐需要嚴格的條件,特別是食品類;食品監督局監管嚴格,進超市手續要全面,產品要經過嚴格的檢測;在銷售的過程中還會進行不定期的檢查。所以在超市買東西是最安全,這已經獲得了我們廣大消費者的普遍認可。自然超市的東西非常具有說服力。
所以超市的蜂蜜是我們消費者衡量蜂蜜的一個最多參照點。
而超市蜂蜜的蜂蜜很少有結晶的。
超市蜂蜜不結晶是正常的嗎?詳情點擊:「純天然蜂蜜和超市蜂蜜的區別,真相驚人」。
裡面有超市蜂蜜為什麼很少有結晶的具體原因介紹。
2、很多蜂農說蜂蜜不結晶
大部分蜂農都會說:自己所採集的蜂蜜會結晶的。但是還是有相當一部分養蜂人說,他採集的蜂蜜從來不結晶。這樣也就會造成一部分消費者對蜂蜜的認識是蜂蜜正常不應該結晶。
那麼,這些養蜂人說的對嗎?
很嚴肅地給出答案:養蜂人說自己蜂蜜不結晶這個說法是片面的,他們只看到了蜂蜜一個時期的狀態,對蜂蜜還沒有完全了解。
養蜂人進入這個片面認識有以下原因:
1、蜂蜜種類繁多,有極易結晶的,有極難結晶的。而這些說蜂蜜不結晶的養蜂人往往採集的多為極難結晶的蜂蜜品種。比如洋槐蜜,結晶速度就非常慢,有的時候甚至放上半年都不會結晶。只有具備了全面的環境條件才會出現結晶現象。也許,還沒等到那一刻,他的蜂蜜早已銷售一空,自然認為蜂蜜是不結晶的。
2、蜂蜜儲存在不易結晶的環境下。蜂蜜需要在一定的溫度下才會開始結晶,經研究表明環境溫度在13度到14度是最容易結晶的。如果把不易結晶的蜂蜜品种放在不易結晶的溫度下,自然很難看到蜂蜜結晶的那一刻。
生活中就出現好多這種相互矛盾的例子:比如」棗花蜜,龍眼蜜「都是屬於不易結晶的品種;可偏偏兩個養蜂人卻對同一種蜂蜜結不結晶這一說發生了爭執,一個說棗花蜜肯定結晶,一個說他的棗花蜜從來都不結晶。
其實,他們都沒錯,錯在他們生活在兩個不同的環境。
3、媒體宣傳大多用不結晶的圖片
宣傳,靠的的是博人眼球,刺激人的購買慾;如果用的圖片讓人看到沒有任何消費欲望,誰會用那種圖?
電商購物中很多人說買到的產品和宣傳圖片有差距,這就是其中的道理。
不僅僅是蜂蜜,其他所有產品宣傳都是這樣。靠美圖,要美工ps出誘人的蜂蜜圖片才是最好的宣傳用圖。
如下圖:
(美圖)
(結晶實拍圖)
當我需要為自己的蜂蜜做宣傳,你讓我選下面這個實拍圖,那我還宣傳個錘子啊;哪個銷量大的商家宣傳海報中會見到這種「劣質」的宣傳用圖?
以上就是為什麼大多消費者對蜂蜜結晶有疙瘩,獲取信息的途徑和真實的信息不對稱,才會造成這些誤區。加上蜂蜜蜂種繁多,營養成分有一百多種,同一種蜂蜜變化都極為複雜;這樣消費者更加沒有固定的鑑別參照體了。
沒辦法,自然永遠不受人為控制,蜂蜜永遠不會像工業品那樣給我們消費者一個標準的參考件。
希望此文能讓廣大蜂蜜愛好者更全面的了解蜂蜜,熟悉蜂蜜。蜂蜜結晶是應有的常態,如果一瓶蜂蜜放了多年,換了無數環境,還不結晶,那就不正常了。
蜂蜜結晶不影響蜂蜜營養,如果想還原液態狀,建議在40-50度左右水溫下隔水化開。口感會比開始稍微有一點點差別,畢竟剛採集的新鮮蜂蜜口感才最好,營養價值才會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