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香誘人的醪糟雞蛋
四川新聞網瀘州10月28日訊(周超文 陶文斯 記者 嶽東)「九月九,釀甜醪糟;重陽蒸酒,香甜可口。」每年到了九月九重陽節前後,在瀘州鄉村,很多農家都以糯米蒸製醪糟酒,以慶祝重陽節的到來,用以招待來家中的貴客,這種民間習俗已經沿襲了數百年。
10月28日,記者來到瀘州市納溪區棉花坡鎮高洞村71歲的留守老人韓進先家中,見證了「重陽蒸製醪糟酒」的全過程。
灑冷水加酒麴攪拌糯米飯
韓進先老人告訴記者,用糯米蒸釀醪糟酒,需在前一天晚上將糯米用熱水泡在木盆裡達8—10個小時,第二天一大早,用筲箕將泡好的糯米用泉水淘洗乾淨,直到淘出的水不再混濁為止。然後,才將糯米水分瀝乾倒入甑子裡,在灶膛裡架上木材燒火蒸。
經過一個多小時糯米蒸好後,把糯米從甑子倒在洗淨備好的筲箕或簸箕裡,將糯米攤開儘快變涼。在糯米不燙手時,再噴灑涼水並將之攪拌,弄溼就行了。須注意的是,為了保證釀出的醪糟酒醇香甘甜,在攪拌的同時,需將之前備好並捻成了細末的酒麴均勻地拌入糯米飯中,反覆翻攪,20克酒麴粉末可釀10斤糯米。在攪拌均勻後,再將糯米飯盛入缸缽或瓷盆中壓平實,並在壓平的糯米飯中央再用手壓個小窩,撒上2、3克酒麴粉末,這一壇醪糟酒製作工序就算大功告成了。
然後,用蓋子將缸缽或瓷盆蓋得嚴嚴實實,放入避風的木櫃裡,再用棉被捂起來讓它們發酵。3—4天後揭開棉被,縷縷醉人的醪糟清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脾。煮食醪糟時,只需舀上半碗或一碗加水放些少量薑片煮沸,美味極了;如果在加水煮醪糟時放入切成小塊的黃粑或雞蛋,無論是黃粑還是雞蛋,吃起來都是另一番風味。整個煮醪糟的過程一點糖都不用放,因為酒麴粉已經有糖了。
韓進先介紹,用這種傳統工藝蒸釀出來的醪糟很香很甜,但酒精度數不到10度。在過去生活物資匱乏的年代,一壇奇香誘人的好醪糟,平日裡主人是捨不得煮來吃的,待貴客到來時,方拿出來招待客人。一壇香甜的醪糟,既彰顯對客人的尊敬,也是主人持家有方的象徵。
「而之所以要選擇在重陽節前後釀蒸醪糟,在於重陽風起,溫差適宜,是釀米酒的最佳時令,適宜存放。一般說來,重陽節前後蒸製的醪糟,加入冰糖存放於玻璃罐子,放上一年半載不但不變質,其色、香、味更佳!」韓進先老人笑呵呵地解釋說。
如今,在納溪鄉村,這聲狀具備的醪糟酒隨著客人們的四處傳誦,九九重陽蒸釀醪糟的習俗早已享譽山外,並一代代傳承了下來。而吃過納溪醪糟酒的人們每每言及,心中都會募然升騰起一股欲忘不能、欲吃還休的衝動,舌尖也情不自禁地在嘴裡打起轉轉來!(納溪區委宣傳部供圖)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