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季已結下了果實,來自四川大學華西男2舍110寢室的六個男生,全體為自己的大學生活交上了滿意的答卷。
六人斬獲了包括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名校的15個offer。
其中還有一位酷愛哲學的學霸也正在為出國做準備。
這六位妥妥的學霸,不僅是一個宿舍的室友,也是來自四川大學「華西生物國重創新班」的同班同學。他們說:「大學四年,努力充實自己才算不浪費時間。」6個室友已有5個保研至國內高校,還有一位與想要留學的小夥伴一樣,正在準備出國留學途中。
由俊鵬:「儒雅的學者」,留學準備中
四川大學優秀畢業生,輔修哲學。專業排名年級前20%,目前在為出國深造做準備。
對藥學知識的熱愛和對實驗操作的渴望,讓110的男生們聚集到了川大 「華西生物國重創新班」藥學專業。
面對「有沒有想過十年之後你們是什麼樣呢?」這個問題,六個人不約而同地笑了。「大家應該都很棒,說不定都有人成為了博士、博士後、教授……希望那時鵬鵬(由俊鵬)已經從彼岸歸來。」
張沛東:「快樂源泉」兼美食家
國家獎學金得主,四川省優秀畢業生;以共一作身份在Molecular Cancer(IF=10.679)上發表論文一篇。
保研經歷:獲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所、浙江大學、上海藥物研究所、國家納米中心、四川大學保研資格,選擇川大深造。
陳智偉:大家的「學習榜樣」
國家獎學金得主,四川大學優秀畢業生。
保研經歷:獲得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協和藥物所浙江大學藥學院保研資格,選擇中科院深造。
趙款:「不羈的靈魂」
國家獎學金得主。
保研經歷:獲得北京大學、國家納米中心、上海交通大學、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的保研資格,選擇北大直博。
鄭清泉:愛情學業雙豐收的旅拍家
保研經歷:篤定留在川大,只參加了川大的保研面試。
周瑜:責任感「爆棚」的寢室長
帶領團隊獲得「2018年Gideas全國大學生基因應用創意大賽」全國第一名、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第一屆全國大學生化工原理實驗大賽一等獎等獎項,四川大學優秀畢業生。
保研經歷:獲上海交通大學和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所保研資格,選擇上交深造。
看到上面的神仙宿舍,你是不是也很羨慕呀,留學生在外留學時,面對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如何能和室友相處的很好呢,與室友相處好的好才會帶著更好的心情去學習。
01
提前了解你的室友
提前了解寄宿家庭或室友的相關信息,如飲食習慣、宗教信仰等,這樣既可避免觸犯禁忌,也可以省去不必要的麻煩。
02
性格不同
與中國含蓄的為人處世哲學不同,老外的思維有時候直接得讓人哭笑不得。特別是年輕人之間的相處,如果你做了老外不喜歡的事情,他們通常會比較直接地說出來。這對於習慣以委婉的方式表達自己不愉快的中國人來說,有時候的確會覺得備受打擊。其實,只要事先了解老外的文化特性,做足心理準備,在面對他們的」有話就說」時,就不會被壞情緒困擾了。
03
飲食習慣
國外的飲食主要以冷食為主,烹飪時間一般不長。特別是大學生,更喜歡速食類的半成品。但是中國學生慣於煎炒烹炸,使用廚房的時間就會相對長一些。飄在異國他鄉,做一餐家鄉飯菜以慰思鄉之苦,這是人之常情。你可以提前向外國室友介紹一下中國菜的製作特點,讓他們了解你使用廚房的時間比他們長並不是故意要多佔用公共資源。
04
中國菜
不是所有外國人都喜歡吃中國菜。例如,可能你送食物給外國友人吃,他們會直接拒絕,這時不必覺得受打擊,參照他們對待中藥的態度就可以理解。很多老外認為中醫是巫醫,草根樹葉和各種古怪蟲子怎麼可能治病呢?遇到這種情況,大家一笑而過即可。世界的有趣就在於人與人的千差萬別,才能創造出精彩紛呈的文明。要不,咱們幹嘛千裡迢迢跑到異鄉來開闊眼界呢!記住,包容、承受能力始終是應對文化差異的利器。
05
文化差異/生活習慣先溝通
也許你已經有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預見,已經事先了解了一定的當地文化。但是別忘了國外是一個大熔爐,你的室友也許是美國人,更有可能是來自於英國,衣索比亞等等,所以你提前做的功課的實用性微乎其微,和未知室友之間的文化差異幾乎是不能避免的。
我們知道就算語言再不同,一個微笑就能融化隔閡;無論兩者之間的文化差異有多大,尊重這個詞一定要做好,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行為。不要隨便在其他人面前,評價室友。你畢竟只是看到她的一方面,你不了解她的全部,眼見有些時候都不一定為實,更何況你們也並沒有相處多久。還有無論何時,都不要以嘲笑對方的生活方式或暴露對方的隱私為樂趣,有些時候,換位思考真的很重要。
06
異性朋友
經常可以看到朋友圈中有留學生吐糟作風開放的外國室友——經常帶對象回宿舍。遇到這樣的情況,那你一定要和室友好好溝通。在帶異性朋友回來前應該先和你溝通,並且,能不能留下來過夜這個問題上也要協商好。
07
宿舍衛生
同一屋簷下,同一個寢室不免會遇到打掃衛生的最開始的時候,可能默認成誰有空誰來打掃,但是一段時間過去之後你會發現為什麼一直都是我一個人在打掃?為什麼室友似乎從來不幫忙?一旦有了這樣的心態和抱怨,兩者之間的隔閡就會越來越大。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在最開始的時候不明確分配好呢?比如一周一三五我來打掃,二四六由室友負責,周末兩個人一起。要是有特殊情況,可以不用打掃或者拜託對方幫忙,但是一定要提前告訴對方,同時之後需要額外多出來一天盡到打掃的責任。
來源:部分內容與圖片來源於人民日報
記者:程潤
監製:李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