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輝玉蘊——南京出土宋明金銀器展」開展 展現王公貴族日常生活

2020-12-23 華聲在線

金玉滿堂,不忘高潔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鄧曉麗 韓珺

2018年12月28日,長沙博物館新館開放三周年年度大展「金輝玉蘊——南京出土宋明金銀器展」開展。展覽分為珠搖翠舞、奢雅器用、吉錢壓勝3個單元,120件(套)南京市博物總館館藏的金銀玉器精品,有很大一部分出自墓主明確的紀年墓葬中。南京市博物總館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研究員邵磊說,它們不僅是宋、明兩代工藝美術研究的珍貴實物資料,也為我們了解那個時代王公貴族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想像空間。

餐具是銀器 宋明兩代商品經濟發達

「宋明兩代商品經濟的發展,帶動了金銀器製造業的興盛。南京作為兩宋時期東南地區的經濟重鎮、明初京師之所在,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是我國金銀玉器生產的重要基地和消費中心。」邵磊說,本次展覽展示的文物代表了當時我國金銀器製作技藝的最高水準。

金冠、嵌寶石金頭面、刻花金釵、刻秋葵紋六瓣形銀盤、銀筷、金碗、雙耳金杯……進入展廳,各種金銀首飾、餐具閃閃發光。金銀玉器體量較小,長沙博物館特意在展櫃玻璃上設計了扇形、圓形等形狀的觀看口,方便觀眾集中視線,獨立觀察每一件展品。

「宋代商品經濟發達,金銀器和人的身份地位的聯繫不如漢、唐兩代緊密。尤其是在北宋和南宋的首都,甚至出現了普及化的傾向。」邵磊說,有文獻明確記載,普通的飯店中,用來盛放飯菜和酒的用具都是銀器,加起來重達兩三百兩。

出土於南京江寧將軍山沐斌夫人梅氏墓的一套嵌寶石金頭面是本次展覽的明星展品。

明代女子追求插戴滿盈不露發的裝飾風格,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簪、釵插戴組合,稱之為頭面。沐斌是明朝開國功臣沐英之孫,襲封黔國公,梅氏是沐斌的側室夫人。梅氏墓的這套頭面共有6件,形制各異,每件均鑲嵌紅、藍寶石,華美異常。

邵磊說,這樣的頭飾在明代早期只有冊封為誥命夫人的女子才有資格獲得,在出席皇帝的生日宴等重大場合搭配禮服佩戴。但到了明代中後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有錢人想追求政治上的地位,很多沒有高貴身份但家庭富裕的女子也穿戴華美的衣服首飾。由於形成了風氣,朝廷也不好責怪。

宋明人富貴不忘高潔品質

新中國成立以來,考古工作者在南京地區發現了宋、明兩代許多名門望族、王公貴族和開國功臣的家族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貴的金銀玉器。本次展覽,明代開國功臣徐達、沐英家族等的墓葬出土文物都有呈現。

「論數量和質量,經考古發掘的明代開國功臣的墓葬出土的金銀玉器,沐英的沐氏家族遠遠超過其他人。在他們的墓葬中,鑲嵌寶石、玉器的黃金飾品尤其多。」邵磊分析,這是因為明朝初年,朱元璋平定了雲南,並將其直接納入了國家版圖。沐英被派鎮守雲南,世代擁有實職。雲南周邊寶石玉器資源豐富,沐氏家族近水樓臺先得月。

「不過,在明代,玉帶才能反映墓主人的身份,黃金寶石只能代表比較富有。」邵磊介紹,宋、明兩代,用帶板裝飾的革帶是區分官員官階等級的重要標誌。玉帶是明代官服的重要組成部分,用以區分品秩,昭明身份。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金、銀、玉材質的器皿大量進入富庶人家的日常生活中,但是總體上,人們仍不忘高潔的品德。

宋代以銀制器居多,風格柔和含蓄、清麗自然。明代金器、玉器明顯增多,在呈現出後世富麗堂皇之氣的同時,亦兼有前代的清新古樸之風。

展覽中,一對明代的金戒指上刻有「耕讀漁樵圖」,展現了傳統士大夫的理想:在朝為官,致仕(退休)後回鄉耕田。它反映了明代清明的社會風氣。宋代貴族及富庶人家墓葬中出土的動物形玉飾琢工細緻,造型清雅,注重寫實,充滿生活氣息和世俗情趣,反映了時人「君子比德於玉」的價值觀和追求恬淡素淨的審美趣味。

相關焦點

  • 簪釵花鈿鎖雲鬢—明代江西藩王墓出土頭飾賞析
    ,便主要是社會上層,特別是朝廷和皇族享用的高檔物品,是其地位和財富的象徵;同時,又作為一種特殊工藝,金銀器的雕飾與加工,既與上流時尚審美意趣密切相關,也是皇家和貴族需求的反映。其金銀器製作一改唐宋以來或豐滿富麗、生機勃勃,或清秀典雅,意趣恬淡風格,而越來越趨於華麗、濃豔,宮廷氣息愈來愈濃厚。而且工藝高超,造型奇巧,採用錘打、焊接、鏤雕、塹刻、掐絲、累絲、鑲嵌等多種技法。特別是累絲工藝、鑲嵌工藝在明代發展到了極致。這些特點在明代江西藩王出土的金銀首飾中都得以表現。1368 年,朱元璋結束了元末以來的戰亂,建立了大明王朝。
  • 四川彭州夢華錄:宋代金銀器第一窖藏白描
    四川彭州博物館藏有迄今最大的宋代金銀器窯藏。透過這些珍貴的金銀器,宋人的奢華精緻生活,重現於世。寶物的主人為何將它們埋入地下? 隨著更多的窖藏被發現,讓今人窺探到南宋末年戰爭的殘酷性遠遠超出了當時老百姓樸素的一廂情願。
  • ...西漢瑪瑙珠、六朝青瓷扁壺……足不出戶看遍2019年南京考古出土...
    金陵瑰寶 | 西漢瑪瑙珠、六朝青瓷扁壺……足不出戶看遍2019年南京考古出土的精品!2019年度精品文物展」將在南京六朝博物館開展。墓葬時代集中於兩漢,另有部分六朝墓及少量宋墓和明清墓。其中,漢墓類型多樣,包括土坑木槨墓、磚室墓、磚木混合墓,是兩漢時期墓葬形制發展演變的縮影。出土器物共計1000餘件,以陶器、青瓷器、銅器等為主,反映了南京孫吳建都前人類活動和物質文化面貌。出土於江寧區江寧街道六朝早期墓葬,口徑4.8、底徑19.2、高28釐米。
  • 法門寺國寶,唐代金銀器,世界最早的陀螺儀,比歐洲早10個世紀
    【銀鎏金碗】唐朝經濟的高度發達,使得金銀器成為當時重要的工藝製品之一,西安何家村唐代金銀器窖藏的發現,就說明了金銀製品在唐代士紳商賈中的大量流行。唐亡後,唐代金銀器的影響一直延續,尤其是明清皇室和貴族墓葬中,金銀器的出土數量眾多。【素麵銀香爐並碗盞】即使素麵,依然不失華貴。金銀器是我國古代文物中的珍品,因其質地貴重極為稀少。
  • 春秋時期銀開始被利用,貴族崇尚金銀器物,刺激了金銀製造業發展
    春秋時期銀開始被利用,貴族崇尚金銀器物,刺激了金銀製造業發展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泛濫的金銀生活用具。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變革帶來了生產、生活領域的重大變化。銀開始被利用,再加上王公顯貴日益崇尚以金銀裝飾的器物,刺激了金銀製造業的發展。這一時期金銀器已由裝飾性配件轉為實用性配件,獨立器件大量出現,器物種類用途廣泛,製造工藝和造型藝術也達到了新的高度。考古出土顯示,春秋戰國時期金銀器分布區域明顯擴大。從金銀器藝術特色和製作工藝來看,南北方金銀器風格迥異,差異較大;中原地區與匈奴少數民族地區的風格也迥然不同。
  • 明清金銀器製作空前發展,技藝集前朝之大成,採用多種複合工藝
    明清金銀器製作空前發展,明朝在內廷設銀作局,清朝養心殿造辦處專門為宮廷製作金銀器,以供皇族享用。金銀器技藝集前朝之大成,一件器物往往採用多種複合工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美、嫻熟程度。金銀器風格日趨華麗濃豔,宮廷氣息濃厚,講究裝飾藝術,器形雍容華貴,寶石鑲嵌色彩斑斕,龍鳳圖案尤為盛行,象徵著皇家的高貴與權勢,形成了明清時期獨特的金銀器風格。
  • 唐蕃古道上的金銀器和絲織品
    因此,從歷史上「高原絲路」的形成來審視吐蕃王朝的文化創造,這是我們今天講座所涉及的吐蕃金銀器和絲綢文物的一個大的歷史背景。金銀器上的文化印記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歷史上獨具特色的唐代吐蕃金銀器。在講述唐蕃古道上出土的金銀器之前,我想先帶大家讀幾段資料。
  • 這個展覽帶你了解古人焚香茗茶的精緻慢生活
    杭州網訊 8月14日,浙江省博物館原創展覽「長物為伴——宋明文人之雅致生活」在武林館區拉開帷幕,展覽通過珍貴文物勾勒出古代文人雅致的生活狀態,通過大量輔助資料折射士大夫們的精神與志趣,生動立體地為觀眾呈現宋明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日常
  • 栩栩如生的浮雕、流光溢彩的金鑲寶,到深博看明代西南土司的社會生活
    11月27日,深圳博物館聯合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綿陽市博物館、平武報恩寺博物館舉辦的「土司遺珍——四川平武明代土司家族文物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開幕,本次展覽分「以享以祀 事亡如存」「金昭玉粹 雍容華美」兩個部分,主要展出平武明代土司王璽家族墓與薛繼賢夫婦墓出土的精品文物共243件(組),包括石刻、金銀、
  • 《江淮之子——周恩來與淮安、南京圖片史料展》開展儀式在周恩來...
    中國江蘇網4月19日淮安訊(賈同宇 武曉青)為了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20周年,全面展現周恩來在淮安和南京生活和戰鬥的經歷,4月18日上午,由江蘇省檔案局、南京市檔案局、南京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南京市博物總館、中共淮安區委、淮安區人民政府、周恩來紀念地管理局、淮安市檔案局主辦,周恩來紀念館
  • 戊戌狗年生肖文化展8日首博開展(組圖)
    「瑞犬望春風——戊戌狗年生肖文化展」將於2月8日開展(李政葳/攝)  光明網北京2月6日電(記者 李政葳)記者5日下午從首都博物館獲悉,「瑞犬望春風——戊戌狗年生肖文化展」將於2018年2月8日至3月18日在首博開展。
  • 《晉中市出土帶鉤藝術展》在河北省邯鄲市開展
    由晉中市博物館和榆次區文物所共同主辦的《束帶矜莊、犀比玎璫——晉中市出土帶鉤藝術展》,於12月1日在河北省邯鄲市博物館開展。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2月8日。此次展覽是晉中市博物館與邯鄲市博物館的首次合作,旨在加強館際間的文化交流,共同探索我國傳統工藝和歷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之路。
  • 宋冬、隋建國與蕭昱參與金鷹美術館開幕展
    大型群展「全景:世界的因緣際會」目前正於南京金鷹美術館展出中。該展作為金鷹美術館的開幕展,是一個跨年度的項目,大體量的空間展示和城市景觀遙相呼應。「生活在世界中的人,在周遭現有的條件下不斷創造世界,它們或者是現實,或者是夢。人在諸多世界中風塵僕僕,一個都不能放棄。實際上,在藝術世界中,藝術家也都是現實主義者,積極地造夢,偶爾開開小差。
  • 名城盛宴:朝天宮五大展覽全方位呈現南京絲路記憶
    藝術展以深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助推絲路文化交流與合作為主旨,重點圍繞南京非遺傳承和手工藝創新進行設計、展示和展演,由藝術裝置展和南京博物院既有展覽兩部分組成,分為藝術裝置《宮影》、藝術裝置《浮閣》、「絲脈之光」首飾藝術展、「雲裳簪影」宋、明服飾精品展、「玉堂佳器」館藏精品展、「龍蟠虎踞」南京城市史展五大板塊。
  • 明朝首飾:定陵出土的萬曆皇后分心雕刻人物栩栩如生,華美至極!
    今天小編繼續為您介紹中國古代那些美輪美奐的金銀首飾,明代出土文物眾多,其中貴族婦女們的首飾極其華美,可以說每一件小巧的首飾都是當時工匠們心血凝固的藝術品!鑲寶石人物金分心下圖所示的是明代的一件金鑲寶石花卉挑心,出土於蘄州鎮雨湖村王宣明墓,長19釐米 、花頭直徑6.7釐米,「挑心」和分心一樣是明代婦女狄髻頭面中的一部分,多插在髮髻頂部
  • 西晉遺珍:朱滸分享煎藥廟墓地考古成果展及其他
    西晉遺珍 煎藥廟墓地考古成果展及其他 經細緻調查、勘探、發掘,該墓地共發現9座西晉時期貴族墓葬,是目前所見全國唯一沒有被盜掘過的西晉墓群。 由於煎藥廟墓地保存完整,未受盜擾,隨葬品擺放位置明確,出土了金銀器、銅器、鐵器、瓷器、玻璃器、漆器、石器、鸚鵡螺、玳瑁等隨葬品300餘件。
  • 「大人」在古代有三層意思 曾用來稱呼王公貴族
    「大人」在古代有三層意思 曾用來稱呼王公貴族 2015-04-21 10:03:30  「時光機」專欄發了近40篇,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但還有一種現象沒有碰過,就是逢官叫「大人」。沒碰的原因不是它沒錯,而是它基本上都是錯的,但凡出現總有可商榷之處,槽點太多就沒法吐了。
  • 「九層妖塔」原型古墓出土大量金銀器 2年前曾被盜
    經過近3年的發掘,這座大墓已出土各類文物1000多件。近日,考古人員又有了重要發現,特別出土了大量精美金銀器,這也顯示了墓主人身份的高貴。據悉,在前兩年發掘的基礎上,考古人員今年重點對墓礦和墓室進行了清理。工作人員在墓道及甬道發現大量隨葬物品,其中包括綠松石、金箔、鑲嵌綠松石的金象、彩繪人形墓牌、金包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