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琳琳報導
連日來,帶頭「下館子」,為餐飲行業站臺,似乎正成為眼下黨政領導幹部的「新時尚」。
多地黨政幹部帶頭消費
據媒體報導,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日前去了人們耳熟能詳的南京大牌檔,吃的是全國聞名的鴨血粉絲湯。
浙江省嘉興市委書記張兵,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徐淼,市政協副主席、市委秘書長敖考權在南門頭吃的則是大包子、餛飩、燒餅等,邊吃邊誇:「好吃!」「物美價廉!」
海南省儋州市委書記袁光平更是前往該市夏日國際商業廣場購買衣服和鞋子,同時在該廣場冷飲區購買一杯冷飲。此外,在鼎尚時代廣場,袁光平還在儋州扶貧農產品體驗館購買「4隻雞、4箱地瓜、20斤紅米和1箱南瓜」。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宣部、財政部、商務部等23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持續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全面營造放心消費環境。此外,在疫情防控期間,全國多地已發出倡議,鼓勵幹部職工帶頭進飯店就餐、進商場購物。
為提振民眾消費信心,助力餐飲企業渡過難關。記者注意到,甘肅省倡議領導幹部帶頭下館子:每周消費不低於200元,鼓勵幹部職工及親屬帶頭「吃喝」。
天津餐飲協會會長李家津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黨政幹部帶頭「下館子」主要是助力餐飲企業加快復工復產步伐,提振人民群眾消費信心。餐飲是城市活力的體現,更是經濟增長的支撐,領導幹部帶頭消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振當地消費信心;同時也加強餐飲經營者信心,為當地經濟有序有力恢復提供動力。
中研普華研究員劉恆輝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認為,領導幹部帶頭「下館子」,是政府部門助企暖企的具體行動,對幫助當地餐飲企業維持日常經營,助力企業度過艱難期具有積極作用;對持續穩定消費預期具有良好的示範作用,有利於消費者恢復日常生活節奏,放心、大膽消費。
「消費作為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劉恆輝告訴記者,領導幹部帶頭消費,就是要搶進度促發展,通過積極開展外賣配送、打包外帶等「無接觸式」銷售模式,創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在疫情結束前推動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為經濟有序恢復提供強大的動力。
餐飲業需求進一步釋放
新冠疫情以來,居民外出頻率大幅降低,具備一定出行和聚眾屬性的服務型消費受到的衝擊最為直接,餐飲行業就是其中之一。
調查顯示,近七成受訪餐飲企業關閉全部門店,疫情期間,僅有9.6%的受訪企業門店營業率達到8成,18.1%營業率不足3成,累計69.1%的企業在疫情期間全部暫停門店經營。
根據恆大研究院估算,2020年餐飲行業零售額僅在春節7天內就會有5000億元的損失,可謂損失慘重。
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後,人們將恢復正常的生活節奏,社交、線下消費及服務將恢復正常,餐飲行業也迎來一波報復性消費機遇。
記者了解到,復工第一周,上海人消費了3.6萬單生煎訂單;到了復工第四周,上海消費者消費了超過6.2萬單生煎訂單,單量增長1.76倍,且三拼生煎訂單比去年12月正常一周增加了1.7倍。另外,在第四周,上海奶茶要求大杯、超大杯的訂單比去年12月正常一周增加了3.4倍。
除此之外,復工第一天,甘肅蘭州一家烤串店座無虛席,當天賣出了6000串烤肉,更有顧客站著吃了40串近2斤肉。
浙江杭州某大廈商場開業的第一天,5個小時就拿下了1100萬元的銷售額。
3月初,山東濰坊一家烤肉店復工,顧客打電話直接「來一本兒」,意思就是整本菜單全點一遍。經確認無誤後,3個店員忙活了3個小時搞定這一大單,老闆親自開車送貨上門。顧客表示,這頓外賣花了1200元,家裡8個人一頓沒吃完。
3月12日,海底撈火鍋85家餐廳恢復營業,大部分恢復營業的餐廳出現了顧客爆滿的情況。
心理專家認為,這類型消費在心理學上屬於過度補償的心理機制。長時間的自我壓抑之後,為了滿足內在的某種心理平衡,就會在接下來的一個階段裡,過度地自我彌補。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餐飲業放開後,以新生代為主的年輕人,更有可能出現報復性消費。疫情期間,對於年輕消費群體來說早已「憋瘋」,他們早就想外出消費了。不過,受疫情影響,可能會使相當一部分人群收入及預期收入明顯降低;可能還是會有相當一部分人群,一段時間內整體消費能力有所降低,同時伴隨著消費信心不足。
多舉措幫扶行業恢復經營
其實,我國並不是第一次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非典」時期,餐企同樣遭受重創,但2003年中國仍然實現了9%的GDP增長。
有業內人士表示,疫情來臨,餐飲業通常是最早受到影響,但也是最早贏得紅利的一類企業。某種程度上說,今年餐飲業不是沒有錢賺,而是賺錢的時機在今年分布的不那麼均勻,也許上半年少賺的錢會在下半年補回來。
對此,劉恆輝表示,餐企應痛定思痛,要重視食品安全,嚴把供應鏈。對進貨渠道進一步嚴格管控,加強關鍵食材的全程可追溯,提升供應鏈管理能力和信息化應用程度,提升餐企的食安抗風險能力。畢竟對食客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就是對社會負責。
同時,要迎合新的消費心態,推出新服務。另外,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下,餐飲企業可以通過智能科技開展線上點餐、到店即食,智慧餐廳、未來餐廳、無人餐廳等新模式開展營業;在獲客方面,餐飲企業可以整合使用網際網路工具,通過公眾號、微信群等新媒體擴大企業知名度進而深入了解粉絲,積累客戶。此外,為進一步提升餐飲業業績,劉恆輝指出,餐飲企業還需,積極構建新型外賣體系、打造餐飲爆款、加強餐飲供應鏈管控、對接資本進行規模化擴張。
「因為受疫情影響,餐飲業人力成本、食材成本都在上漲,加之未營業時的店面租金和營業後的水、電、燃氣,及新增的防疫物資費用,餐飲企業要承擔的確實不少。」李家津建議,中央到地方給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若干扶持政策和條款都需適當延遲。必要時,政府還需啟用部分商業發展基金來鼓勵市場發展,共同把當地餐飲額做上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