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組織籲海洋垃圾所涉品牌企業減塑,專家:不能靠企業自律

2020-12-19 澎湃新聞

海邊沙灘的垃圾裡,隱藏著多少「品牌」?

2018年,上海仁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下稱「仁渡海洋」)志願者在中國海岸線上的24個沙灘撿了71197件垃圾,多為不可回收的塑料垃圾,其中2504件尚可辨別出「品牌」,共涉及數百個品牌。其中221件垃圾涉及康師傅,數量排在榜首,其後是娃哈哈、怡寶、農夫山泉、可口可樂、統一、伊利、旺旺、景田、蒙牛等品牌。

上述數據來自仁渡海洋近日發布的《海灘垃圾品牌監測報告2018》(下稱「報告」)。

該《報告》發布後,7家環保組織公開倡議,呼籲在本次監測結果中被識別出的海洋垃圾涉及的品牌企業採取減塑行動。

仁渡海洋創始人劉永龍9月26日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海灘垃圾的產生,首要責任在消費者,但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來說,呼籲企業行動或許更為有效。

澎湃新聞就此聯繫了康師傅、娃哈哈、伊利、蒙牛等數家企業採訪,截至發稿前未獲回應。可口可樂公關人員9月26日回應澎湃新聞稱,該公司已在去年提出了「全球可持續包裝願景」,到2025年,可口可樂系統將在全球範圍使用100%可回收的包裝材料。

「直接呼籲企業,這是寄希望於其能夠『自律』,但『自律』有時起不到效果——尤其是在只通過某幾個大企業做這件事時。」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蔣建國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坦言,須從政府、法律層面「控塑減塑」,予以強制約束。

沙灘垃圾涉及數百個品牌,零食飲料類居多

仁渡海洋2007年起便關注海灘垃圾問題,並發起「守護海岸線——科研監測」項目,建立全國海灘垃圾監測網。劉永龍介紹,2018年4月仁渡海洋第一次發布海洋垃圾品牌監測報告,包含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的數據;今年9月21日第二次發布的報告,屬於2018年監測數據。對比顯示,兩年監測結果近似。

根據報告內容,2018年,沿著中國海岸線,從天津、煙臺一路南下至廣西北海,仁渡海洋選擇了24個海灘作為監測點。志願者們避開了大量遊客活動及環衛定期清潔的商業海灘,以便準確反映海漂垃圾的構成。

在這些海灘上,志願者全年監測到71197件垃圾,其中大多難以識別出品牌,僅有2504件能被識別,約佔總數的3.51%。最終,記錄在冊的品牌共有627個,其中近一半為零食食品類品牌,其後依次為酒水飲料類、生活日用品類及其他品牌。

上述所有品牌中,涉及康師傅的垃圾最多,有221件,娃哈哈和怡寶緊隨其後,分別為149件、145件。前十榜單中,還有農夫山泉、可口可樂、統一、伊利、旺旺、景田和蒙牛等品牌。據志願者統計,被識別出品牌的垃圾,大多為塑料飲料瓶和塑料包裝等包裝物。

「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一次性包裝物受到了消費者認可,且是生產商的普遍選擇。」《報告》認為,這也反映出,消費者與企業如果改善消費習慣、材料選擇和產品設計,少用塑料,拒絕「用完即丟」,「還大海以潔淨並不遙遠」。

值得注意的是,志願者在部分監測點發現了「部分外文品牌的垃圾」,包括浮標、飲料包裝以及日用品包裝等等,或是隨著洋流和潮汐移動漂流至中國海灘。仁渡海洋將其作為一種「警示」:海洋垃圾已是國際化甚至全球化的環境問題。

「首要責任人是消費者,找企業或更有效」

9月23日,仁渡海洋《報告》發布不久,「擺脫塑縛行動」等多家環保組織公開倡議,呼籲在本次監測結果中被識別出的海洋垃圾品牌企業採取減塑行動,包括積極公布具體可行的減塑計劃,回收價值低的塑料包裝,投資開發可重複使用的包裝或新的產品交付模式,等等。

談及向相關企業公開「喊話」的初衷,「擺脫塑縛行動」負責人鄭雪稱,海灘垃圾是消費者亂扔或是未被管理好而產生的,這是大多數企業的論調,但在環保組織看來,仁渡海洋撿出來的垃圾,大多本是不可回收的。

根據上述《報告》,被監測到的海灘垃圾中,近80%的垃圾為不可回收的塑料垃圾,如塑膠袋、塑料膜和碎發泡塑料等包裝物。鄭雪認為,企業在源頭設計時,就應考慮到所選材料在全生命周期中所造成的環境影響,比如產品被消費後的「包裝處理」問題。

對此,劉永龍頗為贊同。「誰是造成垃圾失控的首要責任人?答案很清楚,是消費者。」他說,「但從解決垃圾問題的角度來說,找誰會更容易、有效?或許是企業。」

在劉永龍看來,企業可做的事很多。比如,在原材料的選擇、產品的設計環節,企業便能給予有效回應,減少塑料使用,即便垃圾流落環境中也不會造成較大的環境汙染;而在銷售環節,可以建立包裝物的回收系統。

「再往下,則是做好『消費者教育』,比如產品包裝、廣告上有無相關提示、是否足夠明顯——這些相對簡單的事情,企業有沒有做到位?」劉永龍稱,即便「自發前往海灘撿撿垃圾」也行,至少是一種行動。

對垃圾品牌監測報告,環保圈和商業圈態度不一

環保組織的「呼籲」,涉及的大部分企業尚未明確響應。「擺脫塑縛行動」在其微博發出倡議信時,曾@了一些相關品牌的官方帳號,但未得到對方回復。「困難在於,我們無法得到正面回應。」鄭雪坦言。

而在劉永龍看來,對於「品牌監測報告」,環保圈和商業圈的態度截然不同。「對方或許覺得,報告存在敵意。」劉永龍提及,在首次撰寫《報告》過程中,仁渡海洋曾和榜單前十中的一家品牌有過一次「非正式交流」,期望雙方能在品牌監測的基礎上一起行動,但對方提出,「終止品牌監測才是合作的基礎」。

「他們的反應非常激烈,甚至有些憤怒。這屬於其『職務行為』,我能夠理解,但那不是我所期望的反饋。」在某些場合,劉永龍也會收穫一些積極回應,「經坦誠交流後,有企業會表態,一起幹點什麼。」

澎湃新聞近日聯繫了上述榜單中的多家品牌採訪。部分企業公關人員在收到採訪信息稱「晚些(或明天)回復」,次日又稱,「還是不作回應了吧」。

9月29日上午,澎湃新聞聯繫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採訪,該公司總機值班人員稱其無法對此事置評,會將記者聯繫方式分別轉至零食和飲料事業群品牌公關部門。截至發稿,澎湃新聞尚未收到對方回應。

目前,僅有可口可樂公關人員正面向澎湃新聞回應稱,關注到了相關報導,該品牌已在可持續包裝上有所作為,做了一些再生塑料製品,並對公眾宣揚循環經濟理念。

公開報導顯示,2018年,可口可樂公司提出了「天下無廢」願景,目標包括:到2025年,可口可樂系統在全球範圍使用100%可回收的包裝材料;到 2030年,全球範圍內實現公司銷售產品包裝的等量回收和再利用。

「在中國,可口可樂正與政府、環保組織、社區和商業夥伴展開溝通與合作,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可持續包裝解決方案。」可口可樂公關人員表示。

據鄭雪觀察,目前在減塑方面有動作的,「主要還是國際企業」,而鮮有國內企業對此明確表態。「(國際企業)會制定一些減塑計劃,最終執行得怎麼樣,還有待觀察。」鄭雪說。

專家:「控塑」不能僅靠企業自律,須強制執行

「(環保組織)直接呼籲企業自律,但自律有時候起不到效果。目前來看,只通過幾家大企業做這件事(減塑),成效不大。」 9月28日,對於「海灘垃圾品牌監測」一事,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蔣建國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稱,環保組織「入手點或許有問題」。

蔣建國認為,公益組織統計出來的品牌,其垃圾僅佔海灘垃圾的少數,而「大部分的垃圾查不到來源」。據其介紹,日常生活中常被使用的塑料有兩種,一種是硬塑料,比如瓶子,一種是軟塑料,比如塑膠袋、塑料薄膜、農業上使用的地膜。不同的塑料,其危害程度、回收利用的價值和方式都不一樣。」

「控塑減塑是很複雜的事,必須要從政府及法律層面予以強制約束,減少塑料的使用。」他舉例稱,十多年前,國家就頒布過「限塑令」,這麼多年過去,電子商務平臺發展迅猛,外賣、快遞等進入日常生活,塑料製品的使用更為頻繁。

《經濟觀察報》今年6月報導稱,數據顯示,僅2017年,國內快遞包裝塑膠袋用量約80億個,三大外賣平臺每天外賣訂單量超過2000萬單,如果每單僅使用一個塑膠袋,年使用塑膠袋就超過70億個。專家認為,「限塑令」施行效果低於預期,原因包括「替代產品較少,塑料限制範疇小,監管力度不大,政策配套不足」等。

「加大力度限制塑膠袋、地膜等超薄塑料產品的生產,這是為當務之急。」蔣建國認為,這類產品易破碎,無回收價值,但市場需求很大,「小作坊」就能生產,政府難以監管。「對於電子商務平臺,不僅要有標準,還要有懲罰,讓依賦在上面的商家感受到痛。」

澎湃新聞注意到,國家「限塑令」外,已有地方探索「全面禁塑令」。今年5月,海南省生態環境廳發布《海南經濟特區禁止生產銷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條例(徵求意見稿)》,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兩個月後,該條例草案送審稿再次公開徵求意見,進展頗快。而在海南之前,吉林省、河南濮陽南樂縣也有類似動作。

政府、法律層面「硬性規定」外,蔣建國建議,應加快研發替代產品。「塑料很便宜、很結實、很輕,優點頗多。不能因為環境保護,就將生活打回原始狀態。拿什麼去替代它?很難。」蔣建國提及,目前流行一些生物塑料可降解技術,但還不夠成熟。「普通塑料製品在環境中,不降解還好,但加入生物催化劑或其他添加物後,變成塑料微粒,並未完全生物降解,危害更大。」

與海灘垃圾打了多年交道的劉永龍坦承,目前看來,「控塑減塑」依然任重道遠,「對我們這些跳在河裡面遊泳的人來說,只有一個立場,就是繼續遊下去,將來或許會有改變。」

相關焦點

  • 環保組織籲海洋垃圾所涉品牌減塑 專家:不能靠自律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環保組織籲海洋垃圾所涉品牌企業減塑,專家:不能靠企業自律海邊沙灘的垃圾裡,隱藏著多少「品牌」?上述數據來自仁渡海洋近日發布的《海灘垃圾品牌監測報告2018》(下稱「報告」)。該《報告》發布後,7家環保組織公開倡議,呼籲在本次監測結果中被識別出的海洋垃圾涉及的品牌企業採取減塑行動。
  • 國內快消企業的減塑行動,表現如何?
    當談到塑料汙染,我們常常指的是因一次性塑料用品過度使用以及不能妥當處理所造成的汙染問題。而一次性塑料作為商品,解決這種商品所做造成的汙染問題,生產和使用一次性塑料的企業的參與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在塑料汙染的嚴峻情況下,企業如何通過品牌監測推動塑料汙染的治理?
  • "減塑等於保護海洋,我們需要你加入"《海灘垃圾品牌監測報告(2017...
    4月17日,「福特汽車環保獎」組委會攜手曾經兩次獲得「福特汽車環保獎」的獲獎組織——上海仁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下簡稱「仁渡」)在北京聯合發布《海灘垃圾品牌監測報告(2017)》。
  • 「「限塑減塑」專欄」韓國「減塑」再加力度,民眾企業合力齊響應...
    然而,整體環保成績優異的韓國,也面臨各種環境問題的困擾。韓國環境部發布的數據顯示,韓國2017年塑料製品的再利用率僅為34.4%。韓國環保專家分析稱,回收的塑料垃圾被轉移到處理機構後,卻因部分沾染異物、質量降低等原因,無法被再次利用,最終大部分塑料垃圾只能走向被銷毀的命運。此外,韓國三面環海,更需直接應對海洋汙染問題。據統計,韓國每年產生的海洋垃圾約達7萬噸。
  • 民生智庫 | 韓國「減塑」再加力度,民眾企業合力齊響應
    然而,整體環保成績優異的韓國,也面臨各種環境問題的困擾。韓國環境部發布的數據顯示,韓國2017年塑料製品的再利用率僅為34.4%。韓國環保專家分析稱,回收的塑料垃圾被轉移到處理機構後,卻因部分沾染異物、質量降低等原因,無法被再次利用,最終大部分塑料垃圾只能走向被銷毀的命運。此外,韓國三面環海,更需直接應對海洋汙染問題。
  • 「減塑等於保護海洋,我們需要你加入」 《海灘垃圾品牌監測報告...
    「減塑等於保護海洋,我們需要你加入」 《海灘垃圾品牌監測報告(2017)》在京發布 2018-04-19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王心怡 (2018年4月17日,北京)「福特汽車環保獎」組委會攜手曾經兩次獲得「福特汽車環保獎」的獲獎組織——上海仁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下簡稱「仁渡」)在北京聯合發布《海灘垃圾品牌監測報告
  • 41城9000個社區 這家公司加速環保「減塑」行動
    「限塑令」頒布後,國內企業紛紛加速行動。今年11月,小黃狗環保科技就聯合了德國環保品牌福納絲在全國41座城市推進「零廢棄」減塑行動。據統計,活動期間共回收了超過10萬公斤塑料用品。圖為孩子們參加「零廢棄」活動,學習垃圾分類,拿到獎品  「零廢棄行動」倡議,過「減塑」生活
  • 你的品牌還在使用塑料包裝嗎?看國際品牌如何「減塑」
    其中,三大國際美容個護集團歐萊雅、聯合利華、寶潔把包裝「減塑」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嘗試各種創新方案,包括生物基塑料回收技術、環保材料替代方案、循環包裝配送等 ——《華麗志》本文將對這些努力進行詳細解讀,希望給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的時尚品牌與企業帶來啟發。
  • 快遞物流環保減塑,為何會說企業只會停留在表面?
    在雙十一過去,雙十二即將來臨的時候,減塑這一個話題又再次被人們談起,大量的快遞為人們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創造了大量的塑料垃圾。根據相關的研究資料表明,相關的塑料分子已經在深海的魚類之中有發現,而通過食物循環這些深海魚類會進入人的身體,同時相關的塑料對於自然環境也造成了極大的危害,物流環保減塑,也就再一次被人提起,可是個人認為,這一個依然跟以往一樣,依然會停留在表面,這是因為有以下幾個因素來決定的
  • 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連續第三年被評最大汙染者 企業「減塑」還有...
    財聯社(北京,記者 楊澤世)訊,近日,環保組織Break Free From Plastic稱,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和雀巢已連續第三年被評為全球最大的塑料汙染企業,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最新報告顯示,這些公司在解決塑料汙染危機方面
  • 酒店環保行動:減塑、減少浪費,崇尚自然
    近日,雅高酒店集團可降解減塑方案,致力於停止使用客用一次性塑料製品;養雲安縵正式宣布加入「可持續旅行聯盟」(Sustainable Travel Alliance),致力讓旅遊與環保互益同行。雅高酒店集團推出可降解減塑方案2020年12月2日,雅高集團減塑行動啟動儀式在上海虹橋新華聯索菲特大酒店舉行,宣布在大中華區率先推出環保解決方案,採用可再生生物降解材料製品取代客房洗浴用品的塑料包裝。這一項目是雅高集團全球承諾的一部分,旨在減少環境影響,致力於積極可持續的待客之道。
  • 「減塑」不減速,海洋更健康
    此次活動以「健康∙你∙我∙海洋」為主題,由山姆會員商店、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和海洋管理委員會(MSC)共同主辦,旨在通過建設綠色供應鏈,優先採購MSC認證的野生捕撈海產品,及推行「減塑」包裝,向市場和消費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綠色可持續海產品解決方案,深入踐行海洋保護、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 中英環保專家齊聚「不塑之約」論壇 探討塑料的影響與解決方案
    1月13日下午,英國駐武漢總領事館聯合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長江科學院,在全球水夥伴(中國長江)的大力支持下,共同舉辦以『塑料-全球新挑戰:影響與解決方案』為主題的『不塑之約』論壇。英國駐華大使館經濟與貿易政策公使銜參贊戴寧西與武漢市副市長劉子清出席會議並發言,希望雙方在減塑領域進一步加深合作。來自英國和湖北武漢的多位塑料汙染研究領域的學者和專家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並探討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產品的先進管理經驗和高品質塑料垃圾回收利用的創新技術。逾百名來自政府及科研單位、環保機構、企業的代表參與本次論壇,積極與專家們進行深入交流。
  • 海洋垃圾也威脅人類健康 上海科普大講壇熱議「加速減塑」
    鄭瑩瑩 攝中新網上海6月22日電(鄭瑩瑩)一隻信天翁幼鳥孤獨地躺在海灘上,它的屍骸早已高度腐爛,但在胃的位置,打火機、塑膠袋、瓶蓋、一次性紙杯等等塑料垃圾卻依然清晰可辨。這一觸目驚心的場景是美國攝影藝術家克裡斯 · 喬登2015年在中途島所拍攝到的真實畫面,也是展覽《塑料紀:信天翁的輓歌》的緣起。結合正在上海科技館舉行的藝術科普展《塑料紀∶信天翁的輓歌》,上海科普大講壇第124講「加速減塑,你準備好了嗎?」
  • 抓實抓細減塑目標任務 引領綠色生活新風尚
    商務部門正在積極落實固廢法要求,研究制定商品零售和電商外賣等企業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的年度報告制度,指導集貿市場建立購物袋的集中購銷制度。工業和信息化部門正在組織開展可降解材料關鍵產品攻關,推動可降解材料產業化發展。住建部門正在結合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加大塑料廢棄物的分類收集處置,指導已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城市統籌做好減塑工作。
  • 我國2600餘家「可降解材料」企業助力減「塑」行動
    6月30日,麥當勞中國宣布將在食品包裝上進一步減塑,6月30日起北上廣深近千家餐廳的堂食及外帶率先停用塑料吸管。此前,星巴克曾宣布2020年前全球所有門店將全面停用塑料吸管,而喜茶等飲料品牌也開始和塑料吸管說「拜拜」。
  • 減塑環保,從我做起!
    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來自上海的陳鶴途(左)和四川的黎子琳(右)登上大會舞臺,力挺環保,呼籲保護大熊貓。作為為數不多的小代表,我希望自己的心聲被更多人聽到,我倡議大家一起減塑環保,關注綠色生活。  在準備演講的日子裡,我的內心五味雜陳。我有時候十分興奮,因為我真的來到了傳說中的聯合國舞臺,並且作為發言人可以把我對減塑環保的理解分享給更多的人,有時候我也十分忐忑,擔心自己準備得不夠充分,在舞臺上會緊張。
  • 減塑日 一起來做「少塑派」
    來源:臺海網眾所周知,塑料在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土壤、海洋、生物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減少塑料製品的使用已經成為全球共識。我國緊跟全球塑料汙染治理的步伐,2020年進一步升級「減塑」相關政策。
  • 「限塑減塑」專欄 | 海洋塑料碎片數目驚人
    此外,BBC指出,一些環保組織報告稱,自從疫情爆發後,口罩成為了全球必備的防疫物資,因此人類使用口罩的頻率也跟著暴增,一次性口罩已經成為塑料垃圾中最常見的物品之一。近期就有一名環保人士公開自己在海上撿垃圾的驚人畫面,其中顯示了人類亂丟棄包括口罩和手套在內的防疫物資,甚至引發塑料汙染的問題。
  • 凝聚共識的加法做足 減塑減汙的減法做實
    永輝超市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這場全民『減塑』行動中,我們將繼續履行好責任。目前永輝超市門店配備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和環保購物袋,並鼓勵消費者自備購物袋、購物籃,使用布袋、紙袋等環保用品進行購物。」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尋找相關替代品,積極參與到「減塑」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