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被西夏王妃咬死在床上?六徵西夏的血海深仇

2020-12-16 今夜風塵

提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他氣貫長虹的戎馬生涯中,誰也想不到他會與小小的西夏王國產生難解難分、生死相關的聯繫。歷史上,成吉思汗帶領蒙古鐵騎摧毀了西夏王國,他自己卻在6次徵討西夏、即將大獲全勝之時,於歸程中在西夏境內的薩裡川命歸黃泉。那麼,西夏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封建王朝?成吉思汗為何要六徵西夏?

党項建西夏

1038年至1227年間,在中國的西北部,有一個與宋、遼(金)三足鼎立的少數民族王國――大夏封建王朝,因其疆域主要包括今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的部分地區,地處我國西北部,所以,歷史上稱之為「西夏」。

西夏是公元11世紀至13世紀以古代羌族的一支――党項族為主體,包括部分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少數民族封建割據政權。如果從公元881年拓跋思恭在今陝西北部建立夏州政權算起,至1227年被成吉思汗滅亡為止,西夏王國曾有347年的悠久歷史;如果從1038年李元昊稱帝正式建立西夏王朝算起,也有189年的歷史。

党項族是如何發展壯大起來的呢?據史料記載,党項族原來居住在今四川、西藏、青海等省的交界地區,佔據的區域「東至松州,西接葉護,南界春桑,北鄰吐渾,有地三千餘裡」。他們以姓氏作為部落名稱,過著「不知嫁穡,土無五穀」的原始遊牧部落生活。唐朝初年,逐漸向今甘肅東部、陝西北部一帶遷徒。唐朝末年,定居在夏州(今陝西橫山縣西)一帶的党項族平夏部,參加了唐朝對黃巢農民起義軍的鎮壓,其酋長拓跋思恭被封為定難軍節度使,爵號夏國公。從此以後,逐漸形成為一支強大的地方割據勢力。宋朝初,党項貴族李繼遷(拓跋恩恭後裔)附遼抗宋,遼國封其為西平王。1002年,李繼遷攻佔今寧夏靈武市西南的靈州為西平府,並因其「北控河朔,南引慶涼,據諸路上遊,扼守西陲要害,且百姓習華風,尚禮好學」等諸多優勢,就此定都於西平,繼續擴大自己的勢力,為西夏建國奠定初步基礎。之後,李繼遷之子李德明將都城由靈州遷到懷遠鎮(今寧夏銀川市),改名興州。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即位,自號「嵬名」,自稱「吾祖」(即可汗之意),並升興州為府,定名興慶府,後改稱中興府。1038年,元昊正式稱帝,建立西夏王朝。在嵬名仁孝統治的54年中,西夏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到了頂峰。

蒙古汗目的崛起

13世紀初,蒙古部乞顏酋長鐵木真以傑出的軍事才能,擊敗了西起阿爾泰山、東至興安嶺,南起陰山北麓、北至貝加爾湖的漠北草原各遊牧部落,於1206年創建了蒙古汗國,結束了漠北數百年的分裂歷史。

剛剛建立起來的蒙古汗國,規模不大,國力也不強,遠不如臨近的金國和花刺子模國,甚至不如西夏和西遼。尤其是強大的金國的存在,對蒙古汗國的生存與發展有著直接的威脅。金國長期以來對蒙古部實行「減丁」政策,曾經殺害過成吉思汗的曾祖――蒙古部的首領俺巴孩汗。因而,成吉思汗與金國有著刻骨的世仇之恨,滅金之志早已有之,但這時蒙古汗國的國力較弱,需要進一步壯大自己,否則,隨時都有被金國扼殺在搖籃裡的危險。為了進一步鞏固和壯大自己的汗國勢力,為滅金創造有利條件,成吉思汗首先向臨近的還未能降服的國家、部落派遣使者招諭、勸降,以便發動一次擴張疆域的戰爭。

西夏與金國相比較,只有城塞防守而無長城之防護,這對蒙古騎兵來講毫無繞道避險之處,更無遭受遲滯之虞。由於西夏國地處金源邊堡長城西端,先徵服西夏之後,可以從長城西端和西夏東境之間隙進攻金國,這樣既避開長城之防,又保障了側翼安全,一舉兩得。先滅西夏,可以從西邊對金實施戰略包圍,砍斷金國的右臂;可以獲取大量財物以增強實力;可以求實踐而練兵,提高軍隊戰鬥力。故此,從1205年到1227年,成吉思汗先後6次對西夏進行了長期的徵戰。

六徵西夏

成吉思汗徵滅西夏前後經歷23年,時間延續如此之久,並非蒙古軍無力徵服西夏,而是在此期間,他徵服和統一了境外諸部落。南攻北伐,東徵西討,滅國四十。在此轉戰南北的長期而激烈的戰鬥過程中,可以說,成吉思汗無暇顧及西夏之事,更無全力進攻西夏的可能,只有從西域還軍後才能騰出手來進攻西夏。另一方面,西夏始終不甘心臣服於蒙古汗國,每當蒙古軍出兵攻打時,在力不能支的情況下,則無奈求和歸降,一旦勢力有所恢復,形勢對自己有利和有機可乘時,就「禮意漸疏,消極納貢」,「陰結外援,蓄異圖」。在23年的戰爭中,西夏毀約反叛多次,因而蒙古也用兵多次,由於西夏的偽降,使情況更加複雜化,形成了一打就降、一撤就叛的局面。加之蒙古軍遠徵歐、亞的廣大地區,無法儘早地解決西夏問題,這就是成吉思汗徵滅西夏的戰爭為何用時較長的根本原因。

成吉思汗第一次攻打西夏的主要目的是劫掠物資、攫取經濟利益。因此,採取了淺嘗輒止的策略,攻克力吉裡寨(今中衛縣)後迅速撤回,但擴張的企圖顯而易見。1207年,成吉思汗第二次出兵西夏,攻克兀剌海城,在夏境擄掠數月,因糧草不濟而退兵。1209年3月,成吉思汗親率大軍,再攻西夏。在賀蘭山中段的克夷門遭到夏軍重創,蒙古軍傷亡慘重p相持兩個月以後,蒙古大軍還是包圍了中興府。夏國主親自上城督戰,守城將士拼死防禦。兩個月後,蒙軍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趁天降大雨、河水暴漲之機,引水淹城。中興府被圍困達一月之久,城中居民淹死者無數。後來,城牆坍塌,決堤的河水四溢,蒙古軍隊也受到洪水的淹溺,在萬般無奈之時,借夏主納女求和之機,順水推舟,同意退兵議和。1218年12月、1224年9月,成吉思汗又兩次調集兵力伐夏,西夏兩位圜主遵頊、德旺雖調兵遣將拼死抵抗,皆因軍事實力過於懸殊而屢戰屢敗,以請降遣人質作為條件,換取蒙古軍退兵。此間,西夏軍隊廣大將士誓死保衛自己的疆土,打過不少勝仗,給蒙軍以沉重打擊,一度極大地鼓舞了西夏軍民的鬥志。但是,就蒙夏之間整個戰局而言,還是以西夏王國盡失西域的河、瓜、甘、肅、涼諸州而告終。

1226年,成吉思汗西徵勝利後,藉口西夏遲遲不納人質,以65歲高齡親率大軍第六次攻打西夏。在搶佔黃河九渡、攻克應理城後,兵分兩路向西夏都城挺進。11月,成吉思汗親率大軍圍攻靈州,夏末主派遣大將率10萬大軍緊急赴援,途中被蒙古軍隊擊敗。已廢太子德任率領固守靈州的夏兵與蒙古軍隊進行死戰,戰鬥激烈的程度為蒙夏作戰以來所少見。最後因夏兵傷亡慘重而失敗,靈州失陷。成吉思汗對西夏軍民的拼死抵抗十分惱火,於12月命令蒙古軍隊攻克鹽州,並派兵四處搜索,燒殺搶掠,夏民「免者百無一二,白骨蔽野」。

大汗逝去,西夏亡

1227年1月,成吉思汗留一部分兵力繼續圍攻中興府,自己帶領大部分軍隊渡黃河進攻積石州,以徹底卡斷夏軍後路。夏軍日夜在都城堅守、抵抗。多次打退蒙軍的進攻。5月,成吉思汗回師隆德,因天氣炎熱,在六盤山避暑休整,派人前往中興府諭降。6月,西夏境內發生強烈地震,房屋倒塌,瘟疫流行。被蒙古軍隊圍困達半年之久的中興府,糧盡援絕,軍民多患病,已失去了抵抗能力。西夏末主走投無路,只得派遣使節告諭成吉思汗,請求寬限一個月獻城投降。7月,成吉思汗在六盤山區的清水(今甘肅清水縣)西江得重病,病中立下遺囑:死後暫秘不發喪,待夏主獻城投降時,將他與中興府內所有兵民統統殺掉。成吉思汗太熟悉西夏的一貫作風,20多年的交手使他再也不會相信西夏的「改邪歸正」。不久,末主投降蒙古,蒙軍帶著末主及幾位夏將行至薩裡川時,成吉思汗病亡。為了防止夏主生變,蒙古軍隊遵照成吉思汗的遺囑,將夏末主等殺死,並一舉蕩平中興府。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最後隕落在與小國西夏的徵戰途中,可見,西夏對於成吉思汗來說是有著不解之緣的。成吉思汗6次攻打西夏的戰爭也成為蒙古帝國戰爭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孫赫 )

根據明太祖朱元璋稱帝當年,也就是公元1368年的年底下詔編修的《元史》記載,公元1227年,即宋理宗寶慶三年,成吉思汗之死很明了,病重不治:「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於薩裡川啥老徒之行宮。」

明朝一代名臣宋濂在《元史》中,僅僅用了二十個字,就交代清了一代天驕駕崩的過程。但是文字看似言簡意賅,而實則語焉不詳,因此後世一直想弄個明白,成吉思汗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歷來有幾種說法:說法一:墜馬後被馬踩而死;說法二:被刺;說法三:被雷劈死。說法四:被窩闊臺毒死。另外,還要一種傳說:

據說,成吉思汗的死與被俘的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有關。在蒙古民間傳,成吉思汗的軍隊進攻西夏的過程中,兵士俘虜到了很漂亮的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進獻給成吉思汗。就在陪寑首夜,集家仇國恨於一身的王妃在陪寑當天夜裡,借行房時成吉思汗正在興頭之機,將他的下部要害處給咬掉了,頓時血流如注。這位西夏王妃就刺殺了放鬆警惕性的成吉思汗

相關焦點

  • 成吉思汗是在和西夏王妃睡覺時被咬死的嗎?
    成吉思汗是世界歷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從蒙古一個小部落起家,經過幾十年的四處徵戰,最終建立了橫跨亞歐大陸的蒙古帝國。1227年,成吉思汗在徵伐西夏的時候突然去世,享年66歲。成吉思汗的突然離世留給了後人許多猜疑。雖然在遠徵西夏時,成吉思汗年歲已高。
  • 成吉思汗到底怎麼死的?猜測:成吉思汗可能是被西夏王妃咬死的?
    古代帝王當中有許多都是雷厲風行之人,他們處理朝政的手段,以及對待邊疆鄰國的手段頗有智慧與才能,而且都是奉行「快字訣」,就像秦始皇,漢武帝,成吉思汗等幾位帝王,尤其成吉思汗真的是中國少有的霸氣皇帝,他一生當中可謂是氣貫長虹、戎馬一生,他就用自己的鐵蹄徵服了大大小小很多個民族,也讓中國的版圖擴大到空前遼闊的領域
  • 成吉思汗死因成謎,西夏王妃嫌疑最大?
    成吉思汗是歷史上一個有勇有謀的儲君,也是一個非常富有傳奇色彩的帝君。成吉思汗的一生徵戰無數,他的鐵騎大軍曾是何等風光。幾百年過去了,關於這個帝君的陵寢埋葬在哪始終是個謎。成吉思汗劇照在蒙古鄂爾多斯草原上,有一座蒙古式的宮殿,這裡就是被稱為「成吉思汗陵」的地方。雖然叫做「成吉思汗陵」,但是裡邊並沒有成吉思汗的靈體。
  • 成吉思汗神秘死亡背後的秘密,被西夏王妃直接咬掉命根身亡?
    對於帝國的開拓者,對於成吉思汗的死亡也有很大的爭論,今天我們認真的探討下,成吉思汗死亡背後的秘密。翻遍了幾乎所有的歷史資料,關於成吉思汗的死亡大致有五種說法,其中這些死亡原因中,很大一部分都與西夏國有關。第一種說法就是成吉思汗在徵戰的過程中,不幸從馬背上掉了下來,並且造成了身體的嚴重損傷,而這個時候成吉思汗正在攻打西夏國,為了穩定軍心,成吉思汗決定繼續徵戰。
  •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駕崩原因令人臉紅,疑似被西夏王妃咬斷身體
    由此可見當時戰爭的慘烈狀況,成吉思汗這麼對待西夏百姓,也為他自己帶來了隱患,畢竟仇恨埋在心底總有會爆發的可能。成吉思汗駕崩原因關於成吉思汗駕崩的原因,歷史上眾說紛紜,由於當時成吉思汗駕崩的時候是秘密,所以留下的史料很多都是猜測。
  • 與全球上千萬人有血緣的成吉思汗,被西夏王妃咬掉「播種機」而死
    被稱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給後世留下的諸多謎團,吊足了無數人的胃口。其中,最具魅力的歷史懸念都是與死有關:一是怎麼死的?二是死了葬哪?這裡,先說怎麼死的。依明太祖朱元璋稱帝當年(公元1368年)年底即下詔篡修的《元史》記載,成吉思汗之死很明了,病重不治。
  • 西夏人長得什麼樣?女人漂亮得讓人驚嘆,迷倒成吉思汗?
    公元1227年,西夏末主李睍投降蒙古汗國,成吉思汗此時已死,但密不發喪,以免西夏反悔。李睍投降後,窩闊臺大汗按照成吉思汗遺囑將其殺掉,西夏皇族党項族被滅。西夏滅亡。隨後,一部分西夏人逃出,生活在了今天寧夏的周邊地區,甚至更遠的地方,有說在四川、西藏、河南、河北等地,也有說去大西南的,甚至還說全國其他一些地方。西夏人「唐古特」是一個蒙古語詞彙,出自《蒙古秘史》。
  • 咬死成吉思汗的西夏王妃叫額乃幹?和丈夫把大量珍寶藏在了青海?
    ,輕易上不去。古堡之所以叫「多傑華古堡」,是因為「多傑華」是西夏末代皇帝李睍的名字。李睍,藏文稱多傑華,意為「金剛的居所」。他是 西夏神宗李遵頊之孫,西夏獻宗李德旺之侄,清平郡王之子。1227年春,蒙古軍進圍都城中興府,他堅守半年後,因城中糧食用盡,軍民大批得病,又遭強烈地震,城中宮室都被震塌,只得於農曆六月向成吉思汗奉上祖傳金佛和金銀財寶請降。
  • 成吉思汗死因探秘
    他先後發動了對金、花拉子模、西夏的戰爭。然而在徵討西夏的過程中,突然傳出成吉思汗暴病身亡。但史書並無記載成吉思汗的病史,身體是健康的,那麼成績思汗是正常死亡嗎?他到底是怎麼死的?這個問題引起了許多人的興趣。正因為死得突然,後世有很多猜想。第一,被咬死說。成吉思汗的軍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西夏皇帝聽說成吉思汗親率大軍徵討西夏,驚恐萬分。
  • 成吉思汗之死有哪些傳說?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
    但,文字看似言簡意賅,實則語焉不詳,因此後世一直弄個明白,成吉思汗到底怎麼死的;蒙古民間傳說,成吉思汗被西夏王妃咬掉生殖器而死是怎麼一回事。 其在遊記中記敘的成吉思汗的死因:在進攻西夏時圍攻太津(吉州,古要塞)時,膝部不幸中了西夏兵士射來的毒箭。結果可想而知,毒箭攻心,傷勢益重,一病不起。但民間另有傳說,成吉思汗是「中毒」而死,但卻不是中了西夏兵士的毒箭,而是讓被俘虜的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下了毒,當時這位西夏王妃乘陪寑之機行事的。
  • 成吉思汗去世後,西夏公主為何要自斷一臂
    成吉思汗去世後,西夏公主為何要自斷一臂 | 文 三隻眼讀史成吉思汗徵服西夏後,西夏王被迫獻女香狸公主察合給成吉思汗求和,成吉思汗得到香狸公主後,老夫少妻,因此格外寵愛。香狸公主到了這種地步,也就安心侍奉成吉思汗了。
  • 成吉思汗撤兵時,為何能娶到西夏美麗的公主?英雄失敗,氣勢不減
    成吉思汗攻打西夏失敗,撤兵時,為何還能將非常美麗的西夏公主帶走?這就是成吉思汗的高明之處,他不是擄走,而是西夏皇帝李安全主動獻給他。這個說法有點牽強,李安全也是無奈之舉,因為成吉思汗開口了,一定要他將自己的寶貝女兒嫁給他。
  • 西夏與蒙古硬抗22年,為何歷史沒有記載?全因成吉思汗死的太屈辱
    說起西夏,想必許多人是通過電視劇才知道有這麼一個國家。在歷史上,雖說,西夏並不如同時期的宋、遼、金知名,但是,在後來的二十四史中,同時期的朝代皆被編冊成史,唯獨西夏沒有入選,這實在令人有些詫異,難道古人覺得西夏可有可無?又或者是另有原因?
  • 成吉思汗用了22年才消滅的西夏,為何卻在二十四史中毫無地位?
    文|佳文當我們翻開中國傳統的二十四史時會發現沒有一部《西夏史》,這是為什麼呢?是本身就是無關緊要還是另有隱情值得思索,在我看來——西夏的歷史之所以在歷史上被抹去,是因為蒙古人曾在西夏手中吃過虧。整合了原來分散的遊牧部落的蒙古帝國迅速開始對南方的西夏進行討伐,但這場戰爭持續的時間超出了成吉思汗的想像。蒙古大軍消滅西夏整整用了22年,這是他們橫掃歐亞大陸遭遇的最頑強抵抗,連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都中了西夏人的毒箭。
  • 西夏到底做錯了什麼?
    (圖)李元昊今天的我們翻開浩如煙海的《二十四史》典籍,《宋史》和《遼史》以及《金史》赫然在目,但唯獨沒有西夏的國史。歷史上有關西夏的記載只是被附在《宋史》、《遼史》和《金史》 後面,以幾篇《夏國傳》做了簡略的記述。那麼問題來了,宋遼夏三方之一的西夏為什麼沒有單獨的國史?
  • 《天龍八部》中的西夏王朝,在歷史上是如何消失的?
    西夏王朝位置圖金滅遼宋後,西夏的東北與南都與金朝相鄰。西夏南部和西部是吐蕃諸部、黃頭回鶻與西州回鶻相鄰。國內三分之二以上是沙漠地形,水源以黃河與山上雪水形成的地下水為主。當成吉思汗確立了南下攻掠金朝的戰略目標後,西夏恰居蒙古之南,金朝之西,但當時的西夏為金朝附庸,又與克烈、乃蠻等部素有往來,它的戰略地位和軍事動向對成吉思汗的事業至關重要。
  •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戎馬一生徵途暴斃,死因之謎解析
    1206年在斡難河源頭召開大會,被蒙古貴族、諸王和群臣上尊號「成吉思汗」,正式登基成為大蒙古國皇帝,建立大蒙古帝國。又多次對外發動戰爭,徵服了大片土地,版圖最大時期面積超過4400萬。東面到達了東海和日本海,西面到達了黑海和地中海,南面達到了波斯灣,北面達到了西伯利亞,完成了橫跨歐亞大陸的宏圖大志。
  • 西夏被滅國後,西夏党項人都去哪了?
    1225年,成吉思汗在完成了對花剌子模(位於今烏茲別克斯坦及土庫曼斯坦)的徵討後,決定親自率軍攻打西夏。討伐的理由是西夏曾拒絕成吉思汗提出的要求,協助蒙古人出兵西徵。
  • 成吉思汗的真正死因,難怪史書不記載,原因讓人難以置信
    年輕時,成吉思汗體會到了生活的溫暖,知道只有不堅強才被挨打。所以當成吉思汗成年後,他開始了自己的徵服之路。成吉思汗發動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爭,徵服了720多個部落,建立了古代史上最大的帝國。1970年出版的《世界通史》中提到,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有一個政權橫跨亞洲和歐洲。
  • 成吉思汗的後宮,大都是死敵妻女,成吉思汗難道不怕遭暗殺嗎
    成吉思汗發動對西夏的第三次徵討(前後共進行了五次)的時候,當時在位的李安全投降,並反叛金國,依附蒙古,並把有西夏第一美女之稱的女兒李嵬名送給成吉思汗。但是後來,成吉思汗在西徵前後,又兩次發動了對西夏的徵討。在第五次徵討西夏(也就是最後滅亡西夏的那次戰爭)的時候,西夏公主李嵬名埋怨成吉思汗不守承諾,謀害成吉思汗,並跳黃河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