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大部分都是普通人,都是規規矩矩的,一步一步的前進。3歲上幼兒園,6歲上小學,12歲上初中,15歲上高中,18歲上大學,之後畢業出來工作,一步一個腳印。
但總是一些人特立獨行,智商奇高,比如田曉菲的經歷讓人感嘆:真是一個天才少女。
1971年出生的田曉菲父母是報社的職工,所以她從小就耳濡目染,非常喜歡讀書寫字,加上父母的大力支持,5歲的田曉菲就已經出版了自己的詩集,想想不少詩人都是過了30多歲才有自己的詩集,她比別人早了二十多年。
幸運的是,她並不是那種小時小小大時未必的孩子,一直穩定都保持著這種水準,13歲的時候就被北京大學破格錄取,到了北大校園學習。
北京大學是全中國有名的學府,那裡可以說是高手如林,全國高手的集中營。
但是田曉菲年齡雖小,名氣卻不小,在大三時,剛好遇到北大校慶,16歲的她寫下《13歲的記憶》表達了自己對學校的知遇之恩。
文章一經發表,文採讓人感嘆,之後文章被中學語文課本選用。
按說這樣一個天才,北大畢業在國內也會有很好的發展,那眼光遠大的她卻不滿足也自己的現狀,於是飛到太平洋彼岸,再到布拉斯加-林肯大學、哈佛大學進行深造。
沒想到在美國哈佛大學遇到了自己的真愛。
真愛叫:史蒂芬-歐文,從小愛好中名古詩詞,給自己起了一個中文名叫做宇文所安。在哈佛任教剛好是田曉菲的導師。
宇文所安已經50多歲了,沉浸在對中國詩詞的研究中,特別喜歡漢唐的文化,因為一直沉浸在研究中,也沒有結婚。
沒想到在50多歲時碰上了這個中國的天才少女田曉菲,在做師生的過程中慢慢喜歡上了她。
當田曉菲哈佛畢業之後,宇文所安還一直和她聯繫,之後還策劃了一場旅行,對田曉菲進行表白。想想一個從小愛詩書的文科女孩,是非常感性的。加上自己也傾慕導師的才氣。兩人的戀情也受到了家裡人的反對,但是宇文所安是田曉菲心之所系,兩人還是衝破種種困難在一起了。
到了1999年28歲的天才少女田曉菲和53歲的宇文所安結婚了,嫁給一個比自己大25歲的大叔。田曉菲也起了一個名字叫宇文秋水。
結婚後曉菲並沒有甘心做家庭主婦,兩人夫唱婦隨,宇文所安在哈佛教書也出了不少關於古詩詞的作品,而老婆田曉菲卻成了宇文所安的一本活字典。
田曉菲在2006年成了哈佛大學的教授,是哈佛大學東亞系最年輕的正教授。之後也出了不少作品。
中英文專著《塵幾錄:陶淵明與手抄本文化研究》(獲2006年度美國CHOICE傑出學術著作獎)、《烽火與流星:蕭梁王朝的文學與文化》《神遊:早期中古時代與十九世紀中國的行旅寫作》《赤壁之戟:建安與三國》《秋水堂論金瓶梅》《留白:秋水堂文化隨筆》等。中英文譯著包括《他山的石頭記:宇文所安自選集》《微蟲世界:一部太平天國的回憶錄》(獲美國亞洲研究協會首屆「韓南翻譯獎」)等,並參與撰寫《劍橋中國文學史》《牛津中國現代文學手冊》,合編《牛津中國古典文學手冊(公元前1000—900年)》《現代中國新文學史》並執筆其中部分章節
她的中國詩詞賞析也很受到哈佛學生們的歡迎,因為兩個人都醉心於研究文學,所以一直也沒有生孩子。
現在田曉菲已經近50歲了,不知是遺傳還是因為研究太累了,近照看到頭髮已經花白,但是還是活躍於中國的詩詞界中。也經常受邀參加很多講座。
而不少網友對于田曉菲這樣一個天才,卻遠嫁美國,而且是嫁一個比自己大這麼多的老公,並且也隨老公入了美國國籍,國家白培養你了,父母白養你了。
還有網友說:嫁這麼老的一個外國老公,都是想攀高枝。
當然也有網友表示理解,作為一個文科生,骨子裡就是有浪漫主義的文學家,碰到了自己志趣相投而且文學造詣不比自己低的導師,真是難能可貴。
婚姻本來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父母和孩子之間本來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別離,生兒育女也不是為了養老,只是自己的一個選擇。而孩子最終在哪裡生活,和誰結婚父母也不應該幹涉過多,而網友更沒有資格說。
首先田曉菲,如果不嫁給自己的導師,可能這樣一個天才少女,找不到合適的人,就自己一生醉心於文學不結婚也不一定。
現在的父母也沒幾個是和孩子一起住的,成年後都是分開住,一般只是過年過節回家吃個飯,有些遠一點的甚至也只是過年回來幾天,而現在交通這麼方便,美國到中國也就是坐一天的飛機,到了田曉菲這個階段,金錢不是最大的問題,而且也會時不時受邀請回國,也是可以看到父母的。
而國家培養了她,她在美國研究中國的古詩詞讓全世界的人們了解到我們中華民族的博大精深,也是對國家做貢獻了,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