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南山區打石一路雲科技大廈53樓樓頂北望,陽臺山層巒疊翠,西麗湖波光粼粼,大學城花木繁茂;南眺深圳灣畔,華潤等公司總部雲集,蛇口港百舸爭流。一個世界級創新之都、現代化宜居之城、國際化魅力灣區正闊步走來。
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發表重要講話。「南山區是打響中國改革開放第一聲炮響的地方。南山區的發展始終與國家戰略高度契合,與時代浪潮同頻共振。」南山區委書記曾湃近日接受讀特記者專訪表示,新時代賦予新使命,南山區正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的更精彩篇章。
曾湃
關於率先創新探索智慧財產權證券化
讓「知識」變「資本」 助力科技企業騰飛
記者:四十多年前,中國改革開放的「開山第一炮」在南山蛇口響起。如今,南山已成為深圳的經濟大區、科技強區、創新高地。一周前,南山智慧財產權證券化產品正式在深交所掛牌交易。南山為何率先推進這項創新舉措?
曾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著眼於建設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多推動創造型、引領型改革。南山區5G資產證券化產品就是落實總書記講話的最新舉措。這個國內首個5G資產證券化專場為輕資產科技型企業創新性地打通了智慧財產權融資通路。目的就是讓「知識」變「資本」,助力轄區科技企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南山區作為全市創新資源最為集聚的區域之一,要扛起新擔當,拿出新作為。未來,我們還將繼續結合產業發展的趨勢、結合南山實際,幫助更多擁有智慧財產權的企業實現融資。我們也將牢記使命,以敢闖敢試的勇氣、敢為人先的精神,率先闖出一條符合國情、面向未來的創新發展之路。
關於科技創新
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城區發展主戰略
記者: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提出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南山作為深圳的科技強區和創新高地,在未來的科技創新發展中,將採取哪些具體措施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推動創新?
曾湃:從一定意義上講,全國科技創新看深圳,深圳科技創新看南山。我們旗幟鮮明地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城區發展的主戰略,致力打造「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王偉中書記在南山調研時,要求我們要對標國際一流,堅持高標準規劃、集約發展。創新是南山的底色,下一步要重點加快推進西麗湖國際科教城、西麗高鐵新城、深圳灣CBD等戰略示範工程,努力讓基礎研究強起來,讓創新生態優起來;要在關鍵領域,集合精銳力量,作出戰略性安排;要大力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集中攻克一批核心技術的「卡脖子」問題,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上實現創新發展。
南山科技創新主要體現在「四個更加突出」:一是更加突出基礎研究。南山作為全市科技創新資源最集聚的地方,更要有擔當作為。我們瞄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重點謀劃和建設了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整合優勢資源、做好服務,打造鵬城實驗室創新生態,助力破解核心關鍵技術「卡脖子」難題。
二是更加突出人才引領。人才是推動南山創新發展的核心支撐。我們將繼續推進「領航人才計劃」,聚焦「國際化、市場化」兩個方面,強化頂層設計,實施更開放更有效的區域人才政策,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在南山紮根發展。
三是更加突出金融支持。我們建立「南山科技金融在線平臺」,在全市率先推出孵化貸等豐富的科技金融產品,促進金融與科技創新精準對接,全方位支撐科技企業融資需求。同時,還通過智慧財產權證券化等一系列舉措,為優質企業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
四是更加突出創新生態。在行政服務方面,目前南山已經實現了所有區級事項「一次跑」,159個事項實現「秒批」,數量在全市排名第一;在空間保障方面,針對潛在創業者及初創型企業,提供創客空間供創新創業者進行思想碰撞、平臺研究、實驗論證,實施大孵化器戰略,讓創新的種子發芽成長。
關於大沙河變化
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
記者:大沙河目前已經成為了網紅打卡地,幾年前這裡還是一條臭水河。這條河的變化體現南山在高質量發展方面有哪些成就?
曾湃:這條河折射出南山高質量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強調,要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南山接近一半的財政支出,都花在科教文衛和生態項目上,南山區要成為生產、生活、生態完美結合的城區,給人民群眾的生活帶來滿滿的幸福感與獲得感,大家過上美好的生活,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關於企業發展壯大
營造公平開放透明、利於創新創業環境
記者:南山轄區有騰訊、中興、研祥、邁瑞、順豐、海能達等一批知名企業,現有170餘家上市企業紮根在南山區。南山區企業發展壯大的密碼是什麼?
曾湃:政府對企業有求必應、無事不擾,企業在市場公平競爭、優勝劣汰,是南山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決定性因素。以上市企業為例,目前南山已培育上市企業171家,現有上市企業177家。這充分說明南山是企業上市的沃土。
一是有市場優勢。南山是科技強區,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4000家。目前南山擬上市備案企業99家中,超70%為先進位造業及科技型企業。VC/PE機構集聚效應突出,南山區共有VC/PE機構近2000家,數量約佔深圳市80%。南山區企業獲融資能力及融資渠道相對其他地區,更有機遇優勢。
濱海大道及南山區航拍圖。
二是有合作優勢。南山與深交所建立了聯席機制,資源共享,今年就聯合走訪了百餘家企業,通過政府政策宣講、深交所解答上市審核疑點難點,聯合對企業進行上市輔導,解決企業上市進程中存在的實際困難。
三是有服務優勢。南山率先成立企業上市培育工程領導小組,建立擬上市企業備案登記服務制度,在南山區行政服務大廳設立「上市企業服務辦公室」,成立南山區資本市場協會,這些提供培育及上市後高質量發展等「一攬子」服務。
關於人才
走緊緊依靠人才、充分用好人才的發展之路
記者:11月1日是深圳第四個「人才日」,也是深圳人才公園開園三周年紀念日。在深圳全市人才歡慶時刻,南山區也有大動作,派發了人才服務大禮包。目前,南山各類人才擁有量穩居全市第一。南山是怎樣讓這些人才都選擇集聚於此的?
曾湃:目前,南山有37名全職院士,佔全市77%,全區經認定的海內外高層次人才超過8000人。在站博士後3407名,佔全市的88%。此外,還有博士1萬餘人,「海歸」學子超過6萬餘人,各類人才擁有量穩居全市第一。
人才選擇集聚南山,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有載體,為人才發展提供平臺。全區擁有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9所高等院校和中科院先進院、鵬城實驗室等眾多科研院所,國高企業超過4000家,高水平科研載體集群效應明顯,智園、智谷、智城等「智」系立體化產業空間加快聚合成型。目前,全區共建有9個諾獎級實驗室,國家級、省市級各類創新載體1348個,佔比超過全市的50%。
二是有政策,為引進人才保駕護航。我們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不遺餘力地讓人才「引得進、用得好、留得住」。2016年,南山區出臺實施人才發展「領航計劃」,設立了5億元的領航天使基金,構建具有南山特色的人才政策創新體系。「領航計劃」實施以來,對人才工作直接投入資金約20億元,累計支持4000多個人才項目。
三是有保障,為人才解除後顧之憂。通過成立區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打造「一站式」人才綜合服務平臺,為高層次人才提供子女入學、醫療保健、住房保障、金融信貸等精細化、個性化服務2萬餘人次。加大人才安居工程投入力度,累計向企業補租超7.5萬套人才住房,配租實物房8500餘套,有效緩解人才住房壓力。創建南山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開展獵頭、測評、諮詢、創業輔導、流程外包等業務,構建了較為完整的人力資源服務產業鏈。
四是有環境,營造重才愛才用才的氛圍。實行區領導聯繫服務院士專家制度,開通「院士建議直通車」。建成深圳人才公園,這是全國首個以人才為主題的高品質市政公園,重點展示名人風採,傳播人才文化。
未來願景
全力做好六個「堅持」 全面打造「南山樣板」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重要講話,為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改革開放再出發擘畫了宏偉藍圖,指明了前進方向。南山區委書記曾湃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南山作為打響改革開放第一聲開山炮的地方,作為全市發展大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在國家戰略滋養下成長起來的經濟大區、科技強區,要在系統學習、深入謀劃、全面落實的過程中推動總書記重要思想在南山落地生根、結出碩果,全面打造南山標準、南山樣板。
南山區要堅持聚焦重點、攻克難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率先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南山有巨大的資源優勢,主抓手就是西麗湖國際科教城、鵬城國家實驗室,要整合優勢、做好服務,重點聚焦產業集聚、生態塑造,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搭建全過程、全方位、多層次的科技支撐服務體系。同時,通過部省市共建平臺,進一步探索在建設運行經費、制度先行先試、事項審批、空間保障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吸引整合全球創新資源,開展跨學科、大協作和高強度的協同創新。
南山區要堅持敢闖敢試、敢為人先,以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全新實踐帶動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在推進3大戰略工程過程中,遇到土地整備等許多問題都是前所未有的,每項工作都必須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找辦法;要克服畏難情緒,聚焦重大改革事項,做精做實做深,做出南山標準、南山樣板。
南山區要堅持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銳意開拓全面擴大開放,加快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要立足於「國內國際雙循環」這個新發展格局,堅持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並重,發揮在工業體系、生產能力、產業配套等方面優勢,不斷擴大內需,暢通國內大循環,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同時,兼顧當前與長遠,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南山區要堅持問題導向、多措並舉,創新思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積極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區現代化治理新路。一方面,通過「塊數據+網格化」,建立健全統一的地址基礎庫,讓每一棟建築物、每一間房屋都有唯一的「身份證號碼」,將人口、企業和事件等信息落入到地址基礎庫裡,實現數據互聯互通,讓管理更智能、更有效率。另一方面,要調動廣大社會組織、居民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形成合力。
南山區要堅持做足優勢、補齊短板,真抓實幹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發展格局。近年來,南山區堅持發展為民、發展惠民,公共服務水平取得了較大進步,但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均需要下大力氣把就業、教育、醫療、社保、住房、養老、食品安全、生態環境、社會治安等問題解決好。
南山區要堅持主動參與、合作共贏,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增強重要引擎功能。南山在整個大灣區中綜合優勢最佳,應該主動參與、強化擔當,要多為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擔當作為。如南山與前海、香港在現代服務業方面合作,有優勢、有需求、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加強與港澳創新資源協同配合方面,香港有國際化一流高校,創新資源密集等。
發展成就
南山:三十而立再出發 先行示範當尖兵
灣區風來,潮湧南山。
南山,是深圳、香港兩座城市的起源,1700年前,東晉時期設立東官郡和寶安縣,郡治、縣治均在南頭古城,是嶺南沿海地區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是中國古代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對外貿易的集散地、「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南頭·赤灣絲路歷史文化古蹟,是「廣東十大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地理坐標」。
南山,是中國改革開放第一聲炮響發生地。從「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到「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南山發出的這兩個時代最強音,始終激勵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徵途上奮進。
特區四十載,南山建區三十年。南山一代一代的奮鬥者、追夢人,始終踏著時代的鼓點,走在時代最前列。從蛇口工業區到國家高新區、從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到粵港澳大灣區,南山始終與國家戰略高度契合,與時代浪潮同頻共振,以敢為人先的使命屹立浪潮之巔。
30年篳路藍縷,砥礪奮進,南山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走出一條從灘涂蠔田到樓宇林立、從城市邊緣到中心城區的蝶變之路,譜寫出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因改革開放而強的精彩故事。
1979年,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工業區——蛇口工業區橫空出世,創造舉世矚目的「蛇口模式」,拉開了中國改革的時代大幕。1990年,國務院正式批覆南頭區和蛇口區合併,成立南山區。從此,南山區肩負為改革開放探路先行重任,掀開發展新篇章。
從1996年到2011年, 深圳市委、市政府搶抓機遇,貫徹落實國家「科教興國」戰略,在南山布局國家高新區,華為、中興、騰訊、邁瑞等一大批高科技企業雲集,夯實了南山成為中國創新創業高地的堅實基礎,開啟了科技創新的蛻變之路;開建深圳虛擬大學園開園、深圳大學城,奠定了南山區成為深圳高等教育重鎮、科技創新源頭的地位;開通深圳灣口岸,打開了口岸經濟大門,深圳發展重心開始向南山西移;海岸城、南山圖書館、深圳灣體育中心等地標性建築建成,南山成為深圳中心城區。
從2012年黨的十八大以來,新時代的南山,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努力在新時代走在前列,在新徵程中勇當尖兵,全力建設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深入推進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深圳灣CBD、西麗高鐵新城三大戰略工程,深入實施深圳灣文化走廊、蛇口國際海洋城、南山創新大道三大示範工程,共同組成新時代雙區驅動「3+3」戰略示範工程,為南山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30年來,南山始終在服務國家戰略中搶抓發展機遇。從深圳國家高新區,到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再到現在的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南山發展始終與國家戰略高度契合,與時代浪潮同頻共振。
30年來,南山在優化產業結構中贏得發展先機。從過去勞動密集型的「三來一補」「貼牌代工」「前店後廠」,到高新技術產業,再到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在每一個時代產業發展的浪潮中,南山都踏準了節奏,成為時代的弄潮兒、引領者。
30年來,南山在城區功能定位調整中厚植髮展潛力。從最早的深圳市產業配套區、輕汙染工業區和能源基地,到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現代物流、文化旅遊、教育科研「四大基地」,再到現在的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始終以前瞻的城區定位引領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走出一條越來越寬廣的高質量發展道路:GDP從1990年建區時的78億元到2019年突破6000億,增長超過78倍,以1/10左右的人口和土地產出了超全市1/5的GDP,連續7年穩居廣東區(縣)第一!現有上市企業170多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4000家,被譽為「中國最具矽谷氣質城區」。
內容來源:讀特 深圳衛視
作者:王慧瓊 陳斯 楊浩翰
黃濤 何嘉琪 王濤 支丙然 楊誠 陳楠
如需轉載,請註明以上內容
發布廳推薦
發布廳邀請您關注「i深圳」
「i深圳」app二維碼
「i深圳」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權威訪談|南山區委書記曾湃:以創新驅動作為主戰略 緊緊依靠人才 充分用好人才》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