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永生?且看俄羅斯未來學家的「壽命逃逸」四步走

2020-12-19 澎湃新聞

原創 時光派研究院 時光派 收錄於話題#聽國際大牛解讀衰老10個

實現永生需要幾步?

在今天推文的主角Alexey Turchin(以下簡稱Alexey)看來,生與死的較量就像一場塔防遊戲,一級防禦失效,下一級防禦迅速跟上,通過多層次全方位的防禦計劃,我們最終可以將死亡徹底攔在生存堡壘之外。

Alexey Turchin,出生於1973年

這位來自莫斯科的70後超人類主義者/未來學家/風險預防專家,有著很多普通人難以理解的行為:日復一日地用錄音錄像設備記錄自己的生活、定期掃描上傳自己的腦部數據、收集並保存指甲的DNA樣本……他對災難風險的關注程度則遠遠超過了興趣愛好的範疇:除了密切跟進一切有概率導致人類滅絕的天災人禍,「如何在月球上備份人類數據」、「宇宙滅亡的可能性」也在Alexey的研究範圍之內。

——如果不是堅定不移地相信永生終將實現,這場個人秀恐怕很難收場。

這個簡陋得和十年前的QQ空間有得一拼的博客網站,曾經是Alexey傳播永生思想的主要陣地

與很多未來學家最大的區別在於,Alexey不僅敢想敢做,有一套能夠自圓其說的完整世界觀,他還筆耕不輟地把自己的想法整理成了一系列題材各異的文章。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所有文章中與時光派主題最為接近的一篇,名為Multilevel Strategy for Personal Immortality(實現永生的多重策略),Alex認為,實現永生需要四步走:

A、使用現有的和研發中的抗衰老技術,儘可能延長壽命;

B、優化並普及人體冷凍技術;

C、發明高級AI技術,通過掃描大腦或收集個人數據重建人類模型,實現數字永生;

D、其他可能的永生形式。

其中,A、B、C是一套環環相扣的策略,核心思想可以用「拖」和「等」二字概括。「拖」指想盡一切辦法延長自己的壽命、冷凍有價值的器官或留下儘可能多的個人數據,「等」即等待超級AI被發明,通過意識上傳或模型重建實現永生。Alexey斷定,實現數字永生不過是早晚問題,但這種超級AI出現的時間,不會早於500年。

計劃D則包含對其他永生形式的暢想,充滿了科幻甚至玄幻色彩,例如超級AI發明時空旅行技術,穿越到過去復活人類;多元宇宙裡本就存在著一個「永生的我」,因此人人都能實現量子永生;更高級的外星文明有朝一日降臨地球,且對復活或複製人類一事感興趣;上帝存在,並復活人類;我們本就不老不死,只是正處於虛擬實境之中……

Alexey Turchin和他的永生路線圖

Alexey著書的過程,和時光派科普的過程恰恰相反:能羅列絕不概括,能造術語絕不說人話。迫於校稿壓力將文章通讀了六七遍的筆者認為,相比作者標榜的「系統性」,讀者最關心的「可行性」,這篇文章更大的價值在於提供了一個特別的觀察視角:一個非科班出身但具有一定知識水平的普通人(作者畢業於莫斯科國立大學,曾學習物理與藝術),憑著興趣和熱情,能對整個抗衰老領域理解到什麼程度?對永生又抱有怎樣的態度?

全文翻譯稿共23000字,此次推文主要節選前言與計劃A的第一部分,這一部分的創作靈感主要來自著名抗衰老學者Aubrey de Grey提出的「壽命逃逸速度」理論:只要抗衰老技術的發展進度超過自然衰老的速度,人類就有希望戰勝衰老,甚至實現永生。為此,每個人不僅需要藉助科技發展的浪潮,成為一名積極對抗衰老的「永生戰士」,還應了解衰老研究的大致進展、學習一定的理論知識、成為抗衰老群體的一員、密切關注人類滅絕的風險……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Ps.本文由復旦遺傳學碩士「聽月」小姐姐翻譯

前言

延長壽命的想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儘管人們提出了幾種可能實現永生的方法,包括人體冷凍、意識上傳和數字永生,但是大多數永生擁護者只支持其中的一種方法,並認為這種方法是最好、最有效的永生方式。

對於我們而言,未來是非常不確定的,我們並不清楚哪種方法將在何時能成功的延長人類壽命。人們很容易過於樂觀或悲觀,我們預測和影響技術進步速度的能力是有限的。

還有一種不確定性是個人層面的,有些人可以自然地活到90歲,但有些人卻會英年早逝。人們現在所處的年齡不同,影響了他們生存到未來的機會。

最後一種不確定性與文明中斷的風險有關,即出現可能會導致大多數人死亡或阻止技術進步的全球性災難。在此,我們應做出一切必要的努力阻止它們發生。

最主要的不確定性因素是人類是否能生存到永生技術被創造的那一天。如果在人類死亡之前,永生技術能夠被創造出來,那麼人類被復活的可能性將大大提高。在這個過程中有兩個指數在相互競爭:一是個人因年齡增長而增加的死亡風險,二是能延長壽命的、並遵循類似摩爾定律的計算機和醫療技術的指數增長。

為了應對這些複雜因素的不確定性,我們建議採取多層次的「死亡預防」計劃。

預防計劃是按實施的先後順序提出的。B計劃開始就意味著A計劃失敗了。但這並不意味著A計劃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好的選擇——對於一些年老的人來說,B計劃和C計劃可能是唯一的選擇。

計劃A:生存至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

1.1

以抗衰老為主要手段達到「長壽逃逸速度」

該計劃的主要思想是藉助科技進步的浪潮,以達到「長壽逃逸速度」(LEV),進而實現永生。奧布裡·德格雷(Aubrey de Grey)將LEV定義為時間每推移一年,長壽研究取得的進展就使得人類平均預期壽命提高超過一年,理論上,這種趨勢將讓我們最終超越死亡。

然而一個人無法使自己的身體不朽,為了使死亡風險等於零並實現永生,我們需要結合大腦數據上傳技術和復活技術,在上傳思維的情況下,復活就只是從備份副本中重建永生的人類。只要文明存在,思維就可以存在。此外,我們還有理由相信文明可以以某種方式在宇宙末日中延續下來。

但就目前而言,衰老是導致死亡最主要的因素,即使在發達國家也能直接或者間接導致95%的死亡率。因此,要實現永生,有兩個主要步驟:

1、防止衰老

2、研發思維上傳技術

為了更好地理解,我們將在接下來的章節中將這兩個步驟分解為更多的小步驟。

1.2

計劃A,個人策略

考慮到所有延壽技術進展速度的不確定性,個人必須使自己處於最佳的生存狀態。

1.2.1 做出積極的決定:成為一名永生戰士

我建議用「永生戰士」來形容這樣的人,他的首要目標是實現永生,並能夠為此來平衡利己和利他行為。也就是說,他不會試圖犧牲他人來延長自己的預期壽命,但他也不會完全忽視自己的需求。他的行為可以用決策理論來理解:如果每個人都是有「瑕疵」的,只嘗試利己主義的生存策略,那麼全球延壽計劃就會因為缺乏合作、存在各種欺騙等而失敗。但是,如果每個人都不關心自己的健康,只幫助別人,那麼集體生存也不會發揮作用。

在成為一名完美的「永生戰士」的道路上存在許多心理障礙,每個嘗試戒菸或每天鍛鍊身體的人都知道這一點。因此,一個永生戰士也應該是理性的,並且應該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永生戰士還應該關注如何防止全球性災難,因為這些災難會終止任何永生的機會。此外,永生戰士最應該關注的是如何防止自己的大腦老化和損傷,因為這將阻礙他採取理性的行動。

1.2.2. 使用現有工具降低死亡率並延緩衰老

永生戰士應在實現永生過程中設定容易實現的小目標。這些小目標包括遠離吸菸、飲酒和暴飲暴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也要注重投資疾病預防,包括定期醫療檢查,控制現有的慢性病(如Ⅱ型糖尿病和高血壓)以及接種疫苗等。

一個永生戰士可以通過安裝一氧化碳探測器、不騎摩託車、晚上走路時穿光反射服以及系好安全帶來計算出他能防止多少次「千分之一的小概率死亡事件」。

在所有這些易實現的小目標達成之後,那一個人的生存概率則主要取決於衰老(和遺傳),因此所有的努力都應該繼續致力於減緩衰老,同時也可以通過遺傳分析來降低個人風險。

現有的可用於減緩衰老的工具包括禁食模擬飲食、運動、熱水浴、跳舞和一些潛在的、總體上安全的抗衰補劑,如維生素D和二甲雙胍(也可以是複方藥劑)。目前,也有很多正處於實驗階段的抗衰補劑(例如雷帕黴素),它們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所以只有當人們在採用風險更大的策略時才應該選擇它們,這將在下文中討論。

衰老可能會對人體的不同系統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需要特殊的血液檢查來決定是否需要進行相關幹預措施,這可以稱為「衰老診斷」。衰老診斷包括一些與預期壽命有關參數的檢測如基因檢測等。

1.2.3. 處於獲得新技術的最佳位置

上述所有已知的延壽方法可能只會增加10-20年的預期壽命,不能保證一定能延長預期壽命,因為生存是一個概率事件。

人們最好的生存機會就是在新的延壽技術(假設風險很低)出現時儘可能早地採用它們。有些因素可以幫助人們優先享用新技術:

知識

——了解衰老研究的進展和大體的科學背景,其中可能還包括使用將在延長壽命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未來的高級人工智慧技術。

創造

——做一個真正致力於研發延壽技術的工作者,這樣將比其他人更了解、更有機會接觸到它們,這意味著可能要成為一個科學或風險投資者。

實驗

——參與臨床實驗。大多數延壽技術在進入市場之前都必須在人體上進行長期的實驗。這些實驗可能延長10年壽命,也可能面臨失敗的風險,甚至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國家

——生活在不同的國家可能會影響人們的預期壽命,例如生活在義大利和西班牙的居民擁有更好的醫療保健手段和更先進的科學技術,因此擁有更長的預期壽命。但移民者的壓力較大,很難將這些優勢轉化為更長的預期壽命。

資金

——富裕的人可以在更好的藥物或新的延壽工具首次出現時就獲得使用權力,而無需等待它們進入大眾市場。一個非常富有的人可能會資助與他健康問題有關的研究領域,或者為尋找最有效的延壽幹預措施提供資金。

會員資格

——成為能接觸到新技術群體中的一員十分重要,這樣能獲得新技術的效果反饋,並且從群體中獲得動力。

生物黑客

——這是通過自我實驗來建立能夠實現永生的個人專屬工具。然而,利用基因技術進行自我實驗存在不可忽視的風險,可能會導致全球性的災難。

個人延壽策略的一個重要部分是防止大腦老化,因為如果大腦老化,其適應變化的能力就會降低,同時會影響其參與測試新的延壽技術的積極性。

1.3

計劃A,技術策略

技術策略是全人類對抗衰老和死亡的策略,主要基於以下假設:如果沒有發生全球性災難或其他意外事件,有效的延壽技術將有90%的可能性在2100年出現,並且該技術將與先進的人工智慧、納米技術和合成生物學相結合。這個假設是樂觀且保守的,因為它排除了某些非常先進的技術在2030年或2050年出現的可能性。

我們還認為,生物技術的進步將消除衰老以外的其他死亡因素,如傳染病。隨著生物技術的進步,全球社會狀況將得到改善,這有助於消除貧困、戰爭、犯罪和自殺等外部死亡因素。因此,我們應當集中精力對抗衰老。

下面討論的技術策略是一組研究方向和實驗。我們希望初步延緩衰老的方法簡單快捷、便宜安全、不需要長期的人體實驗,也儘可能少與監管機構打交道。與之相對應的也將是欠佳的延壽效果。當然,某些意想不到的發現可能會打破這一規律。

步驟1. 初步延緩衰老

初步延緩衰老的方法是指:

a.在動物身上有效果

b.不需要太大的風險和太長的實驗時間就可以應用於人。

c.現在就可以實施

d.主要基於在動物或人類隊列研究中觀察到的經驗,而不是基於對衰老本質的確切理解。

它們的延壽效果表現為預期壽命壽命延長,衰老相關疾病減少。

我們稱這些方法「初步」的原因在於,即使將這些方法的療效全部相加也只能將預期壽命延長不到十年。這是基於衰老的超指數性質(根據Hompertz法則,半衰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從70歲時的「7年「降低到100歲時的「1年」),同時也因為死亡率的顯著降低僅意味著預期壽命的適度增加。一個著名的例子是:如果將癌症完全消除,人類預期總壽命也僅增加3年。

另一個原因是:根據實驗結果,很多不同的延壽療法實際上作用於相同的延壽信號通路,例如mTOR或胰島素樣生長激素信號通路。此外,進化已經優化了人類的生存時間;因此,許多易實現的小策略已經被採用。

接下來,我們將快速概述主要策略。

消除衰老以外的其他死亡風險

在富裕國家中,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擁有更長的預期壽命,因此,他們死於衰老而非其他死亡原因的概率要更高一點。就美國而言,不同的社會群體存活到60歲概率大不相同。例如,黑人男性存活到60歲的可能性只有70%,而白人女性則有95%的概率活到60歲。

避免過早死亡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接種疫苗

-注重衛生

-預防和定期體檢

-保持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

-理性對待自己的健康

-控制慢性病

消除加速衰老的因素

有一些活動和因素似乎能夠加速衰老,包括:

-吸菸

-過度攝入酒精

-肥胖

-消沉的生活方式

-毒癮

-牛奶、果糖、反式脂肪、紅肉

-空氣汙染

-營養毒素

-壓力

-營養缺乏(某些維生素,最重要的是維生素D)

與抗衰老措施相比,消除以上促衰老因素可能對實現永生具有更強的幹預作用。例如,吸菸會減少10年的預期壽命。

有趣的是,其中大多數加速衰老的因素與享樂活動相關。

飲食

有大量關於飲食的研究可能有助於實現永生。一個重要的觀察是:地中海飲食習慣可能與該地區居民的高預期壽命有關,儘管地中海地區的吸菸率很高。

一種可能的解釋是這種飲食中含有大量的橄欖油、魚和綠色蔬菜。葡萄酒中的白藜蘆醇無法解釋其原理:儘管存有各種各樣的誇大宣傳,但是白藜蘆醇本身並不顯示具有延長壽命的效果。

飲食有效性的另一種可能的解釋是人類和一些農業植物的共同進化,它們都對共同生存感興趣。橄欖樹、釀酒葡萄和綠茶就是這種自然壽命延長「共生體」的候選者。

這項研究的另一個方向是「模擬禁食飲食」(FMD),一種周期性/間歇性禁食的飲食方案,用來模擬連續禁食引起的生理變化。

降低熱量攝入是經動物實驗證實的最有效的延長壽命的方法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哥本哈根死亡率的隊列研究也證實了該飲食模式在人類身上也適用。遺憾的是,大多數人因缺乏意志力不能嚴格地執行這一飲食模式,並且長期低熱量攝入也可能導致身體出現健康問題。

體育運動

某些特定的體育運動具有延長壽命的功效。最有效的方法是慢跑、跳舞和其他一些社交運動。根據一項持續21年的縱向研究結果表明,慢跑能夠降低老年跑步者的殘疾和死亡率。

社會活動

擁有家庭、朋友、工作和社交活動可以增加預期壽命。

抗衰補劑

所謂「抗衰補劑」,就是能減緩衰老的藥物,動物實驗可以為潛在的「抗衰補劑」提供線索。

抗衰補劑是最安全的藥物幹預手段。通常它們都是廣為人知的藥物,其安全性已經在其他領域進行過評估。然而,即使是已知的、潛在的抗衰補劑也需要在人體上進行長期的實驗,以證明它們確實能夠降低死亡率並有效地延長預期壽命。

研究最多的抗衰補劑是二甲雙胍和雷帕黴素;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抗衰補劑候選物(從數十到數百)顯示出能夠延長壽命的特性。

科學家們在小鼠身上進行了一項有趣的研究,目的是篩選現有的所有藥物,以期找到能夠延長壽命的藥物。這項研究在21世紀10年代,由Chikunov和Gladishev兩人設計並實施,結果還沒有公布。幾年來,他們已經在老鼠身上測試了大約1000種化合物。

聯用抗衰補劑

一個簡單想法是聯合使用不同的抗衰補劑,以驗證它們在延長壽命方面是否具有協同作用。

但目前已知的抗衰補劑種類眾多,它們之間的組合種類更是多樣:選擇幾種抗衰補劑,選擇哪些抗衰補劑,這都導致實驗方案的不同。對人工智慧、生物標記和抗衰老途徑的恰當理解可能有助於避免這種難題。我們在「人工智慧在延長生命中的應用」一文中對此進行了更深入的討論。

目前最好的組合是雷帕黴素、利福平和尿囊素的聯合使用,這一組合能夠使線蟲的壽命延長近1.5倍。令人驚訝的是,二甲雙胍在這一組合中表現不佳,我們猜測它可能與這些藥物影響相同的信號通路。

毒物興奮效應

毒物興奮效應是指小應激將導致生物體內修復系統的激活。其中一種系統是熱休克蛋白,它在細胞中受到多餘熱量影響後開始修復細胞。修復過度或者修復細胞中的其他損傷能夠使得機體恢復青春。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芬蘭的桑拿能延長壽命。

共生

共生是指年長動物獲取年輕動物血液時重新恢復活力。由彼得·蒂爾資助的加州初創公司專門為年長的客戶提供青少年的血液。

有幾個理論可以解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其中一種理論認為:年輕人的血液中可能存在某些調控因子組合,類似於由4種藥物的組合而成的「山中雞尾酒」,其可以重設表觀遺傳時鐘,並使細胞重新返回到幹細胞狀態。然而,較低濃度的藥物對小鼠有延長壽命的作用,但較高濃度的藥物會導致小鼠死亡。

衰老的生物標誌物

為了有效地證明某些幹預措施確實能夠延長壽命,我們需要在對照組中進行一項為期一生的實驗,這需要長期穩定的條件。這是非常昂貴的,甚至是不可行的,因為人體狀況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完全穩定的條件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此漫長的實驗也意味著他們的結果將無法為當前的人們所用。

為了解決實驗時間過長的問題,衰老的生物標誌物應當被開發,這是預測壽命延長實驗結果的工具。此類生物標誌物最好的指標之一是降低與年齡有關的死亡率。但長期而言,某些幹預措施的效果不一定都是正向的,例如,如果某種激素療法使人感覺更年輕,但在10年後增加了人類患癌風險,這就意味著,這種激素並不是延長壽命的好工具。

目前,科學家們已經在開發不同的生物標記物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例如,一些疾病前的情況,如高血壓、肥胖或動脈內膜-中膜增厚,可以用來評估實驗效果,身體活動量也與死亡率密切相關。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相關性都是好的預測指標,因為其中一些可能只是衰老的副作用,比如白髮,而改變頭髮顏色的幹預手段—比如假髮,對延長壽命沒有任何作用。

以上所有延壽技術療效相加能夠使人的預期壽命延長10年左右。即使是再微小的增加,也意味著數以億計的人能存活至下一個延壽技術的出現,並最終實現永生。

步驟2.深入延緩衰老

第二步的主要思想是通過對衰老機制的深入理解,來開發直接作用於衰老相關分子通路的方法。我們可能並不能理解衰老的完整模型,但是我們可以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分子機制。

以上所說的方法可能不能完全解決衰老問題,但可能會顯著地緩解衰老。通過對單基因進行遺傳改造,線蟲的預期壽命提高了10倍,而小鼠的預期壽命也提高了近2倍。這意味著,如果對人類進行單基因改造,人類的預期壽命可能也能夠增加幾十年(10-50歲)。

如果這些技術在人們使用抗衰補劑組合之後的10年內出現(因為在上文中我們提到,抗衰補劑組合大概可以使人類壽命延長10年),那麼延壽速度將與長壽逃逸速度保持一致,這就意味著,人類實現了真正的永生。

衰老機制的基礎研究

對衰老機理的基礎研究是延緩衰老的必要條件。這不僅包括對潛在的抗衰補劑進行實驗,還包括建立一個完整的生物過程模型。第一個要達到的效果就是找到與衰老相關的新的代謝途徑。然後通過特定的幹預手段來靶向調控這些途徑。

每種關於人類衰老本質的理論都有相應的觀點,即通過幹預便可以延緩衰老。關於衰老有幾十種不同的理論,其中,討論最多的理論和其相應的幹預措施是:

-氧化應激理論-強力抗氧化劑

-程序化衰老理論-找到並關閉程序化衰老相關基因

-海弗利克極限理論-增加端粒酶(同時預防癌症)

-損傷累積理論-增加補償

基因編輯

科學家進行過幾項小鼠實驗,即將基因通過病毒載體傳遞到其他生物體中。目前還不能將基因導入到生物體所有細胞中,但在許多情況下,只改變部分細胞就足夠了。這種實驗顯然是有風險的,因為病毒可能會損傷某些細胞,從而導致生物體發生癌變。

幹細胞替換

當一個人衰老時,只有少數積累了大量損傷的造血幹細胞能存活下來。因此,我們猜想,如果衰老個體的所有造血細胞都被年輕的克隆細胞所替換,那麼衰老個體的整個免疫系統將重新獲得活力,這些細胞克隆可能來自於受贈者本人(在他更年輕的時候冷凍保存)。這個猜想已經在小鼠身上得到了印證。並且,2017年的一項研究也表明,腦幹細胞也可使小鼠重新恢復活力。

個性化醫療

由於衰老是一種損傷積累的過程,這種損傷對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性化醫療是基於個體的大數據來調整治療方案。隨著全基因組測序和各種「組學」技術的普及,個人數據迅速增長。因此,人類需要AI技術來讀取這些數據並找到相關的研究,從而為個體的精準醫療提供建議。

微生物替換

眾所周知,微生物群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並且微生物群的多樣性會歲年齡的增長而降低。微生物群能產生許多重要的維生素和神經遞質前體,甚至可以通過產生諸如信息素之類的信號分子來控制人類行為。

現在,我們有了旨在改善個人微生物群的「糞便移植技術」。也許我們可以使用諸如協同進化之類的工具來創建或發現已經存在的能夠延長人類壽命的微生物群。

清除衰老細胞

小鼠實驗結果表明,清除「非功能性的、不進入凋亡程序的且能產生有毒化學物質的衰老細胞」可以延長老鼠的壽命。Unity Biotechnology 公司正試圖尋找可以刺激這類衰老細胞凋亡的藥物。

細胞外基質重建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細胞外基質的穩定性是是實現自然再生的關鍵。

步驟3. 無懼衰老

當我們擁有完整的對於衰老的理解時,我們可以完全停止衰老的過程。這種理解可能不僅僅是一種理論或分子途徑,而是一種難以相信的、極其複雜的相互作用網絡,這種網絡只能在計算機內部進行建模。

抗衰老疫苗

從理論上講,利用胚胎編輯技術可以創造一個幾乎不衰老的生物體,比如,我們向胚胎中導入許多與延長壽命有關的基因或者是增加像P53這樣的抗癌基因,這種編輯可能類似於一種抗衰老的疫苗,可能會將人類壽命延長几倍。考慮到需要進行動物實驗以及需要獲得監管機構的批准,人類抗衰老疫苗可能還需要幾十年時間。

此外,它似乎不會直接延長現存人類的壽命,但可以為其提供間接的幫助:不老的人類可以用於更好地理解衰老的本質,成為移植細胞、血液或器官的來源,這將使現存的人類重返青春。

細胞重編程療法

幹細胞與基因工程技術結合,可能會成為一種類似於納米機器人的東西。這種納機器人可以使人體由內而外煥發青春與活力。

目前,一個人可以通過接受另一個人的IPS(誘導多能幹細胞)幹細胞來治療肌肉退化,而轉基因幹細胞不能代替IPS細胞。

預防慢性疾病

預防慢性疾病如高血壓、Ⅱ型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將有助於顯著降低死亡率。同時,這些慢性病變可以看作是衰老的一部分。

防止即時死亡因素也將有助於全球預期壽命的增長。這包括預防血栓、有效治療癌症、治癒阿爾茲海默症等。

SENS(研究項目名)

SENS的主要思想是完全控制年齡增長帶來的損傷,包括7個子項目:

https://www.sens.org/research/introduction-to-sens-research

大多數想法基於基因工程,比如將線粒體基因移到細胞核中或刪除端粒酶基因以降低癌症的發病率,另一些想法則需要特殊的酶來清除細胞間和細胞外的有毒物質。

未完待續

|時光派原創出品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人類最長壽命是多少歲?科學家提出「永生計劃」,是否能實現?
    地球上的任何生命都有盡頭,沒有任何人能夠逃脫死亡的命運,對人類來說能夠獲得永生便是延續生命的最高境界。在2012年俄羅斯的科學家就提出了永生計劃,從該計劃問世起便吸引了超百位人的關注,根據目前的數據來看,已經有超過一百人報名參加這項計劃了。
  • 誰決定人類壽命長短?未來能否實現「永生」?科學家說出答案!
    相信大家都有一個共同夢想,希望自己能夠實現長生不老,自古以來無論是將軍帝王還是現在富豪們,都希望通過外界的方式來讓自己實現長生不老,甚至有一位富豪竟然不惜花大價錢,將自己冷凍起來,目的就是希望未來實現永生,可是我們不妨觀看一下人類的進化,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不斷更新換代,可是卻沒有一個人知道人類的祖先究竟是誰
  • 俄羅斯2045永生計劃
    「長生不老」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的夢想,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的壽命也在不斷延長。隨著智能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許多政治家和財團花了大量的錢來探索永生之謎。2011年,俄羅斯媒體大亨德米特裡·伊茨科夫(Дмитрий Ицков)推出了一項令人驚嘆的「俄羅斯2045」計劃,也被稱為「阿凡達計劃」。總之,計劃將人類意識轉移到非生物載體上,從而延長生命,甚至實現「永生」。
  • 探秘人類永生計劃的四個階段,未來學家預言我們都可以「活著」?
    如果按照正常體細胞分裂周期二點四年來計算,我們就不難算出人類壽命的極限約為124到144歲。這樣的設定也就意味著我們從誕生的那一刻起,也許就註定無法永生。然而阻礙永生的困難看起來都是身體上的困難,可是又有誰規定永生一定是身體上的永生呢?
  • 人類能否實現永生?壽命一旦延長後,對人類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可是有一部分人為了實現永生不擇手段。人類可以永生?自古以來很多帝王讓自己實現永生,花費大量的金錢,甚至有很多人在滿足將軍帝王的要求時候不幸死亡。比如秦始皇,為了讓自己實現永生,不惜跨了大半個中國,只是為了尋找長生不老仙藥,最終結果可想而知,沒有一個人能夠逃脫死亡的命運。
  • 人類未來能否實現永生?科學家提出永生計劃,真的可行嗎?
    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有壽命,沒有一個人能夠成功擺脫死亡的到來,對於人類而言,如果有一天能夠順利實現長生不老,自己夢想就圓滿了,可是根據目前人類壽命,超過100歲的人算是長命老人。自從2012年一位科學家提出,人類未來能夠實現永生,並且目前正在開啟這一計劃,很多人聽到這一計劃後紛紛開始報名,據統計目前已經有超過100人參加,這一計劃難道人類真的可以實現永生嗎?永生計劃可行嗎?
  • 俄羅斯富豪的「2045永生計劃」,未來的黑客或會入侵機器人
    那麼隨著機器人到來,黑客在未來有可能黑進人腦系統嗎啊?隨著智能時代的發展,世界都在網際網路化,而要實現這一方面離不開計算機的運行,而且隨著不斷發展,智能機器類也逐漸誕生,像目前無人餐廳,無人超市,無人機等等,都是智能機器的代表,其中機器人也在構建當中,為了早日實現我們的永生計劃,機器人作為其中的一大關鍵環節,自然不可避免。
  • 未來不敢想像,人類生命科學家正在研究永生計劃
    我們列舉幾個研究目前正在進行的方向,一旦這一人類夢想真的實現了,未來世界將會多精彩?人的死亡本質上來說是指意識的消散,但是肉體的老化乃至死亡間接就會導致意識的消散,但如果將人的意識保留下來呢!早在2013年的時候,全世界就已經有超過一百位頂尖權威的科學家加入到這個研究陣營來,當時初步估計在2045年就可實現這項計劃,大概實現方式就是將人類的大腦一直到機器人身上,科學家現在要做的就只有如何將人腦信息重新植入到新的載體,即使肉體消失了,但意識還在。不得不說這項計劃聽起來真的很瘋狂。
  • 永生計劃要將人腦移植給機器人,「虛擬人」是最終實現目標
    人類,作為地球上生物鏈的最頂端,對地球享有絕對的控制權,不過,都說萬事萬物都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類也不例外,從古至今,很多人都因為人類的壽命過於短暫而感到困擾,同時,也正因為人類的壽命影響,所以人類無法飛出太陽系,星際移民、穿越時空、星際旅行等這些,或許也都只是存在於想像之中,畢竟即使人類達到了光速
  • 人類為何難以實現永生?誰控制了人類?如何破解永生之謎?
    地球上除了人類之外,還包含數以萬計生物,生物和生物之間有一個共同點,便是死亡,沒有一個人能逃脫生老病死,宇宙總有一天會走到盡頭,不同生物之間壽命不同,有一些生物的壽命可以長達上百年的時間,有一些生物的生命則非常短暫,人類作為高等生物,壽命在大自然界內只能算是中等水平,不算太短也不是特別長
  • 俄羅斯科學家為獲永生,冒險注射350萬年前的細菌,結果如何
    但這是他們所憂慮的,就是自己的壽命。因為他們希望自己可以承受,享受自己這獨有的一切。而如今普通人也希望自己可以長壽,可以長命百歲,享受更多的生活中的樂趣。但是人即便活得再長,最終也會面臨死亡。但是一些科學家們也開始研究人是否可以永生人,是否可以發展為永生的人。有一個瘋狂俄羅斯科學家為獲永生,冒險注射350萬年前的細菌,結果如何?
  • 霍金預言2045年人類將永生不死,永生計劃能實現嗎?有這三種方法
    古人對於永生的研究,實際上是一種封建迷信。因為在古代科技不發達,所以長生不老也都是痴人說夢。而現在就不同了,如今我們的科技如此發達,想實現永生未必不可能。網上傳得沸沸揚揚的霍金的預言「2045年人類將永生不死」,他認為人類在未來2045年時,已經掌握了能夠讓自身達到永生的技術。
  • 庫茲韋爾預言:2045年之後人類可能實現永生,真的是好事嗎?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賦予生物的規律,即便人類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無法改變自己的壽命長短,如今人類已經進入了科學世界,伴隨著科學出現,越來越多的奧秘逐漸被人類揭開,一位科學家聲稱:預計在2045年人類很有可能實現永生,這對於人類而言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 人類永生計劃提出8年了!4個階段已完成幾個,能實現永生嗎?
    「永生」,至今已過了8年的時間,該計劃實現人類的永生比較特別,相當於是把人類思維移植進機器身體中,以實現長生不老,也就是說人類的思維長存,但是身體做不到,是要進行分離的。當時是一位名叫「德米特裡·伊茨科夫」的俄羅斯人提出的,該人當然也得到了科學家界的支持,但是如今我們看到已經過了8年時間了,似乎永生計劃並沒有像大家想像的,或者期待值較高的情況,並沒有多大的進度一樣,完全在科學界是「杳無音信」的模式。人類可以實現永生嗎?
  • 世間萬物皆有壽命極限,為何沒有事物能獲得永生?
    引言:萬事萬物都會走向終結,為何宇宙內沒有永生事物?實現永生為何如此困難?到底是什麼在與人類、與宇宙萬物對抗?眾所周知,生老病死乃生命常態,不管是人類還是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都無法逃出死亡的怪圈。只是,它們的壽命大都長達幾十甚至幾百幾千億年,人類在有生之年無法感受與觀察到它們的變化罷了。另外,不少人認為黑洞是永生事物,它們數億年如一日不停進食,從未停歇,永遠充滿生機與活力。但是,其實,哪怕強大如黑洞,亦無法實現永生,它也有蒸發的一天。所以,不管是強大的宇宙天體還是渺小的地球生物,都有自己的壽命期限,期限到達,便該退場。
  • 富豪們的永生方式有多狠?
    納稅還有規避的方法,但對富人來說,或許只有通過研究永生,才能避免死亡。所以如何長生不老,青春永駐?於是,有許多富人看準了一家名為Ambrosia的美國初創公司,這家公司在2016年的時候開始提供昂貴的血漿注射服務。
  • 為何人類不能實現永生?因為我們的基因不允許!那能修改基因嗎?
    但是不管人類如何發展,我們都要遵循大自然的發展規律,不管我們如何去發展,我們始終都無法打破自然發展規律對我們的束縛,因此人類是無法實現永生的。歷史上就有很多人想要長生不老,在我國古代秦始皇為了長生不老還專門派人煉長生不老丹,但是這個長生不老丹一直到秦始皇死去都沒有煉成,所以長生不老是不切實際的。
  • 谷歌首席科學家預言 2029年人類將實現永生
    谷歌未來學家、電腦科學家、發明家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日前接受《花花公子》採訪時分享了他對科技發展的想法,以及他對科技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重大變化展開的思考。
  • 燈塔水母可以永生 能否通過基因編輯 讓人類也實現不死
    從古至今,關於長生不老這個話題和關於它的想法,估計就沒有停下來過,但直到現在,也沒有聽說過誰能夠長生不老,最長壽的老人,也最多100歲往上了,說句實話,人類的壽命真的很短,區區百年便只能歸於黃土,相信不僅達官貴人們不甘心,就連普通人也並不甘心只有這麼短的壽命,那有什麼辦法,能讓人類擁有永生的能力嗎
  • 谷歌未來學家預言人類將在2029年實現永生 | 獵雲網
    獵雲註:谷歌首席未來學家雷·庫茲韋爾提出人類將在2029年開始實現永生。人體內被稱為基因的23000個「小程序」可以通過重新編程,到2020年使用納米機器人接管免疫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