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產後調理院》這部豆瓣評分高達8.6的韓國喜劇,由衷地想說一聲,母親真的是辛苦了。
該劇講述了四十不惑的職業女性、高齡產婦等女性的生育以及產後調理院(月子中心)適應過程。這部作品從生育、哺乳、婚姻、職場等多方面,讓觀眾們看到了女性變成母親後的變化。人們往往期待孩子陪伴左右,但是在迎接孩子到來前,你是否做好了迎接一個新生命的準備?
正如劇中42歲的高齡產婦吳賢珍(嚴志媛 飾),她是職場上的精英,但作為一個媽媽的經驗值幾乎為零。她將要臨產卻還在忙於工作,對身為職場女強人的她來說,可謂是盡職盡責,在現實當中,孕育生命其實和具體的職場工作,沒有不可兼得的衝突。
而該劇也很真實的將女性的四個生產階段展現了出來:
屈辱期——灌腸、剃毛、實習生現場學習
禽獸期——開指之痛,醫生時不時的檢查開了幾指
無痛天國期——打了無痛針後,暫時得到了一段時間的休息
發狂派對期——雖然打了無痛針,但在真正生產的時候還是痛的無法忍受
然而,就算經歷了這些痛苦,但當看到孩子的那一瞬間,前面所受的都得到了寬慰。
這對生產過程的真實記錄,雖然讓還沒有生育的女性產生了一定的恐懼,但這卻也能讓她們對是否生育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擁有了更自主的選擇權;同時,也讓所有的男性們看到女性有多麼的不容易,為生育付出了多少,犧牲了多少,才能懂得如何去珍惜體諒自己的妻子。
而當女主生產完,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寶寶的身上,無暇顧及女主的需求時,難免讓人心酸。這時,往往是女性最脆弱的時候,家人的關心是最重要的,然女主的婆婆卻只關注孩子,直到女主的媽媽來了,說了一句「這個世界哪裡有什麼順產,我的女兒是在經歷生死」,也恰恰是這一句話,讓女強人吳賢珍落下了眼淚。
而重頭戲是在進入調理院之後,在這裡,各個年齡段、各個階層的產後寶媽們聚集在一起。而且在這裡具有鮮明的「階層」劃分,親身餵母乳直至孩子不在需求時的媽媽,被認為是「一等媽媽」,位於「一等車廂」;而第一胎、沒有奶水、年紀大、經驗不總、職場女性的媽媽們,則被認為是最末等,位於「末尾車廂」。
而作為調理院裡的「一等媽媽」的恩靜(樸河宣飾),自然分娩下一對雙胞胎兒子後又生下了第三個孩子,擁有著豐富的育兒經驗,被調理院裡面的寶媽們擁戴著。而賢珍則與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其實,拿女主來說,育兒經驗為零,產後身材走樣,母乳餵養困難等一系列產後問題,是大部分女性們所經歷過的。為了孩子的母乳,吃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戒掉自己所愛的,這都是媽媽們為了孩子所付出的。
但在調理院裡,人們關注的重點永遠都是孩子,對你的稱呼也是孩子媽媽,沒有人在乎你是誰,你多大,你是什麼職業。但在我看來,媽媽們的身份可以是女兒、妻子、媽媽,但最主要的還是她自己,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可以有著自己的生活圈子,不必壓抑著自己,為了孩子犧牲一切,因為她不是任何人的附屬品,而是獨立的。
最後,願每位媽媽都被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