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過得不安定的人,是什麼樣的?是沒有房子住,全家住在出租屋,或是借住在親戚家,一年總要搬幾次家的人,這樣的人才叫生活過得不安定。倘若你有房子住,你也感嘆不安定,那真是沒有過那種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日子。
俗話說,經常搬家的人,越搬越窮,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每搬一次家,總會丟一些東西,搬家頻繁了,發現最後什麼都沒有了。這樣的家庭,在現實中多嗎?不敢說多,反正不少,有不少家庭是沒有房子住的。他們變賣了老家的房子,來到了縣城、或是城市,住在出租屋裡。
這些人為什麼要這樣呢?說白了,大多數都是為了爭一口氣。因為家鄉很多人都搬到縣城或是城市裡去了,農村幾乎沒有什麼年輕人,自己也年紀輕輕,住在農村,會被人嘲笑。很多人都是這樣,很在乎別人的言語,感覺在城市打地鋪睡,都比睡在農村強。
沒有辦法,這就是現代很多人被灌輸的這種思想,大家也都承認自己是個俗人,成不了什麼大事,只想有個安穩的家,不用每年搬家,這就夠了。說真的,現實中很多人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願望而已,僅此而已,卻也是很難實現。
為什麼呢?大家都知道答案,房價太高了,買一套房子不容易,很多人全家不吃不喝,打工半輩子都難買得起,所以只能住在出租屋裡,倘若遇到好一點房東,住的還舒服,倘若遇到沒有素質的房東,一年合同也籤了,忍著也要過一年才能搬家。
說到這裡,如果你也是生活過得很不安定的人,請讀一下張愛玲的語錄,會影響你孩子的一生!文字如下:
一個有愛情的家庭裡面的孩子,無論生活如何的不安定,仍舊是賦予自信心與同情,積極,進取,勇敢。——張愛玲
讀完張愛玲這段語錄,可以說放在古代,就叫人窮志不窮,放在現代就叫再窮,再怎麼不安定,家也要充滿愛情,充滿感情,充滿溫暖,這樣的家庭,就算沒有家,也有愛,這樣家庭裡的孩子就會如張愛玲所言一樣,會自信,有同情心,生活積極向上,很勇敢!
倘若則反之了,孩子很自卑,會受父母影響,不敢去面對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會成為一個抱怨社會的人。今天有幸跟大家一起讀到了張愛玲這樣的語錄,我們不妨借著這段語錄更深入來分析一下,探討一下,反省一下。
倘若一個家庭生活不安定,也沒有愛情,孩子會受到哪些影響呢?
孩子從小也不會喜歡自己爸媽,更不喜歡跟自己同齡孩子交往,因為他心裡自卑,他渴望家的溫暖,沒有。他渴望父母的愛,沒有;什麼都沒有,孩子只剩下自卑,甚至感覺這樣的父母為什麼要把我生下來受罪?
我們見過舉家流浪的人,他們臉上卻沒有流浪者表情,他們沒有自卑,他們靠賣藝活著,父母很努力,孩子也跟著很努力,很感人。我們也見過很多流浪歌手,他們同樣沒有自卑的眼神,他們甚至在為夢想奮鬥,其實他們心中都是有愛情,有感情。
所以一個家庭無論再怎麼不安定,一定要有感情、愛情、要有家的溫暖。不要讓孩子怕回家,怕父母,不想見到父母,這樣的家,就是一個失敗的家,這樣的父母一開始就不應該結合在一起創造了這個家,真的不應該,因為受傷的是孩子。
可多少父母懂得這個呢?很多家庭不斷沒有愛情,還成了單親家庭
這樣的單親家庭,對孩子打擊更大,他們長大了可能也會步父母的後塵,不怎麼相信愛情,更怎麼相信愛人。因為父母的愛情都如此,他心裡有陰影,也不會全心全意對待愛情,最後自然也得不到很美好的愛情,這些都是父母影響,父母造成的。
所以什麼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多少對環境有很大影響。父母在孩子小時候是什麼樣,會影響著孩子一舉一動,一點一滴。記得馬克思說過一段語錄,「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我們多少父母為了孩子,舉動會變得溫和而慎重呢?
很多父母當起父母來完全不顧及孩子的感受,甚至永遠只是把孩子當孩子,覺得只是個孩子而已,懂什麼,其實這樣的思想也是錯的。會做父母的人,會把孩子當大人。因為李玫瑾也有一段語錄說的很好,「讓孩子參與家中大事不管他學習什麼狀態,讓他參與家中大事總是沒有壞處的,起碼錶明你把他當大人對待了,他就會擔起他的那一部分責任。」
多少父母知道從小培養孩子責任擔當?很多父母估計都沒有責任,所以把孩子養得也沒有責任。所以說到底,我們還是記住張愛玲的這段語錄比較好,充滿愛情的家庭,無論如何的不安定,也會賦予孩子自信,積極向上,勇敢。
所以說生活過得很不安定的人,請讀下張愛玲的語錄,會影響你孩子的一生!
今日話題:
#張愛玲語錄#
你最喜歡張愛玲哪一段經典的語錄?
在家很無聊的人,請記住張小嫻的語錄,富有哲理,發人深省!
喜歡一個人到什麼地步,才能悟出這樣的話?張嘉佳的語錄令人嘆服
家中有1到3歲寶寶的父母,一定要讀下李玫瑾的語錄,不然一生遺憾
李昌鈺真知灼見的語錄,不小心道出了他的『成功秘訣』,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