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
原標題:調味品價格上漲 「向錢蔥」「姜你軍」捲土重來?
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幾乎天天用到的蔥、姜等調味品的價格出現了翻倍的上漲,本不是需求旺季,緣何價格就暴漲了呢?是供應減少還是需求增加?難道這「向錢蔥」、「姜你軍」又要捲土重來?
在河南商丘的歸德農貿大市場,新鮮的大蔥整齊地碼放在櫃檯上,前來選購的市民絡繹不絕。記者注意到,前來買大蔥的市民雖然不少,但是每個人的購買量卻不多。
河南商丘市民:現在大蔥是兩塊五一斤 ,要是與兩個月前相比,上浮的有七八毛錢,蔥的浮動還是大一些。
漲價的不止河南的大蔥,在河北邯鄲市的肥鄉區,這裡大蔥的價格漲幅也不小。
記者在濟南規模最大的大蔥交易集散地---寧家埠街道大桑村調查發現,近期,當地普通大蔥每斤的批發價格,已經上漲了三倍。
濟南市章丘區寧家埠街道大桑批發市場批發商:去年收大蔥是四五毛錢,今年收蔥都一塊四五。今年價格高,蔥上帶的泥巴也多。
據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11月11日,主產區山東章丘長白大蔥毛蔥的價格每斤為1.30元斤左右,同比增長160%。而另一個大蔥主產區河南新野的鐵桿大蔥毛蔥價格每斤在1.45元左右,較8月下旬相比每斤增長0.8元,上漲123.08%。
中國蔬菜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 陳明均:主要原因呢,就是這兩年大蔥的種植效益比較差啊,影響老百姓的種植積極性,山東遼寧河北河南等這些北方的主產區域普遍減少了種植面積,第二個原因呢,就是今年的北方地區,像山東這些主產區雨水比較大,出現了一些水澇的現象,影響了大蔥的單產。
陳明均介紹說,大蔥是按茬口供應的,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大蔥,主要是山東、河南、河北等產區的產品,後面要消費的就是江蘇、浙江等地的大蔥了,由於江蘇、浙江這些產區的種植面積也是減少的,因此,春節以前大蔥的供應屬於偏緊狀態。
生薑供應青黃不接 價格一路走高
和大蔥一樣,生薑的價格漲幅也不小。但與大蔥每斤漲幾毛錢有所不同,生薑每斤的價格漲了好幾塊錢,大家直呼「姜你軍」又來了。
山東安丘是全國種植生薑面積最大的縣市。正常年份,當地隨便一個集市上都能看到許多商販擺攤賣姜,可近日記者在市北區的一處便民集市採訪時發現,偌大的市場裡零售生薑的攤位只有兩家,而且這些姜都是一些賣相非常不好的鮮姜,像往年這種生薑幾乎是無人問津,最多也就賣幾毛錢。
濟南萊蕪區是山東生薑的另一個主產區,每年都有近50萬噸的大姜產自這裡。姜愛玲所在的西留村有1230口人,幾乎家家戶戶都種姜。姜愛玲告訴記者,2018年每斤大姜的批發價大約在兩三塊錢,去年是3到5塊錢之間,而到了今年,每斤生薑的價格一度上漲到8.5元。
山東濟南市萊蕪區羊裡街道西留村村民 姜愛玲:我今年種了5畝多,一畝地能收入1萬塊錢左右,保守估計能收入5萬多塊錢。
姜愛玲告訴記者,行業內將銷售的生薑分為鮮姜和老薑兩大類,由於當年產的鮮姜味道淡,再加上價格比老薑便宜將近一半,為此,姜農習慣於把鮮姜儲存幾個月後再銷售。
當前,批發商收購的生薑基本上都是去年的老薑,由於去年全國各地生薑產地經歷了乾旱、雨澇等影響,導致2019年生薑產量整體減少,而今年剛收穫的鮮姜需要儲存到春節和來年才能出售,所以,眼下的生薑市場正處於青黃不接的時候,因此價格就提了上來。
據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受去年大部分生薑產區種植面積並未增加,而單產又因病害及自然災害等因素導致下降等影響,今年9月下旬以來,精品洗姜價格從每斤不到7元錢,漲到了11月份上旬的近11元錢,與去年同期精品洗姜均價3.84元/斤左右,同比漲幅約為147.40%。短期內老薑價格也將維持高位。
儘快培育市場價格機制 避免價格過度波動
業內人士分析說,受大蔥、生薑的漲價影響,後期大蒜有可能跟著漲價。對此,有關專家認為,應儘快培育市場價格機制,避免小宗農產品價格過度波動。
近年來,我國蔥、姜、蒜、綠豆等眾多小宗農產品,先後經歷了多輪的價格漲漲跌跌。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李國祥:蔥姜蒜價格長期以來,主要是靠市場自發調節,它的一個突出特徵就是劇烈波動,它的波動不是百分之幾甚至不是百分之十幾這樣一個幅度在上漲下跌,甚至就是翻倍的在漲漲跌跌。
李國祥介紹說,市場自發調節價格雖然能促進商品生產和流通,但也存在盲目性、滯後性的缺點,由於交易只有買賣雙方,而且價格的形成話語權主要還掌握在中間商手中,因此,給市場產品定價帶來許多不確定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李國祥:我們未來要借鑑像我們的花卉市場啊,像國外的拍賣市場的價格形成,一定要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一方面,讓價格能夠反映供求關係變化,另一方面,又不能因供求變化帶來價格放大波動。這樣呢就不至於價格高的時候,我們一窩蜂的大家都來種植,那麼價格低的時候大家紛紛地不種。
李國祥介紹說,拍賣形成價格的方式,除了買、賣雙方外,還會有專業的第三方參與,他會考慮雙方的利益和社會的利益,也會從穩定生產或市場出發,確定價格形成,這樣以來就能夠有效避免農產品價格的過度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