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口中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小豬佩奇身上紋,掌聲送給社會人。」莫名的小豬佩奇火遍了整個朋友圈。
小豬佩奇本來是小朋友眼中最喜愛的動畫人物,它是由英國E1 Kids於2004年5月31日發行首播後,其動畫片已於全球180個地區播放,至今共播出4季;中國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目前也在熱播之中,極簡的動畫風格,幽默的對話語調,深具教育意義的故事情節,不僅能讓學齡前兒童學習知識,更能讓小朋友們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體驗生活,深受全球各地小朋友們以及其家長們的喜愛。
可是,他又為什麼會成為「社會人」的標誌呢?「小豬佩奇」、「小羊蘇西」這些角色一躍成為網紅,與社交媒體的高速傳播緊密相關。總結來看下面幾個內容就是引發《小豬佩奇》在播放數據和熱點話題中迎來又一春的關鍵。
1、網紅表情包
網紅表情包的迭代速度快到難以想像,現如今表情包「鬥圖」已經是聊天中必不可少的一環,QQ、微信等社交軟體在功能開發上也將表情、鬥圖等功能的入口置於更加明顯的位置。《小豬佩奇》的極簡風格作為表情包來傳播是再合適不過了:表情主題一目了然、沒有過多內容的畫面可以搭配涵蓋不同情緒的文字、現有動畫提供了海量素材、各種修圖加字app降低表情包創作門檻……
早在「塑料姐妹花」這個段子火起來之前,小豬佩奇的表情包就已經在社交軟體上先火了一把。
2、「豬叫」、「跳泥坑」段子的傳播效應
《小豬佩奇》動畫裡時不時的一聲豬叫應該讓不少人都印象深刻,看了那麼多動物擬人的動畫,恐怕沒有幾部能這麼貼心和生動地還原角色物種了。
而「《小豬佩奇》被家長列入黑名單,只因孩子看後學豬叫跳泥坑」這種引發獵奇心理的新聞標題,也促使一部分從未接觸過這部動畫的讀者前去動畫裡一探究竟。不少人帶著輕蔑或質疑的心態點進去,結果就再也沒從豬叫的坑裡出來……
而此後也有不少大V和營銷號用「豬叫」和「跳泥坑」為《小豬佩奇》炒了一波熱度。其實「學豬叫」這個行為本身並沒有什麼有趣的點,但年輕網友喜愛跟風,這就促成了模仿一些無釐頭的行為反而成了一種能讓自己不掉隊理由,你不看、不學,你就落後了。
3、動畫片段的病毒傳播
社交網絡中廣泛傳播的《小豬佩奇》的故事,並不需要觀眾做過多思考,但卻能引導觀眾在觀看過程中的情緒起伏,一方面離不開一句留有懸念的微博文案,一方面也得益於視頻傳播者在適當的時間點加入了能引發爆點的剪輯效果。
比如最先火起來的「吹口哨」片段,如果在文案上不加引導,那麼它可能僅僅是一段平淡無奇的搞笑幼兒動畫;但是加上了「心機」、「綠茶婊」、「塑料姐妹花」這些經常在娛樂八卦中用來吸引眼球的字眼,與視頻本身低齡化的內容上雖有一定反差,從傳播效果來看卻的確能引起情緒或感情的變化。
4、網友自發配音的搞笑創作
方言配音視頻為什麼能火?因為一些地區的方言在外地人聽來本身就自帶搞笑效果,也總有一種方言能讓看這段視頻的網友找到歸屬感、激發傳播欲望。
小豬佩奇的方言配音視頻只是這種類型裡又一個被廣泛傳播的內容,實際上在快手、秒拍等以UCG為主的短視頻平臺上也只是冰山一角,只不過前期表情包和段子的鋪墊成功讓它的話題熱度有了顯著提升。
就這樣,小豬佩奇不知不覺的,火了我們的朋友圈,對此,各位看官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轟炸我的評論區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