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卡內基音樂廳贊克爾廳上演的,第二屆紐約中國當代音樂節系列活動的首場主題音樂會《人生如歌:一代外交家顧維鈞》,由巴德美中音樂研習院主辦,美中文化協會製作,集結多位國際知名藝術家,配合歷史照片和視頻來講述外交家顧維鈞的傳奇一生。騰訊藝術獨家引進這場具有特殊意義的音樂會,向一代外交家顧維鈞先生致敬。
這場多媒體音樂會以「人生如歌:一代外交家顧維鈞」為題,音樂會以合唱、獨唱、器樂、評彈等多種形式,將一系列音樂作品的現場表演與歷史照片、視頻完美結合,展現顧維鈞幾十年的外交生涯。音樂會邀請到了導演胡雪樺、鋼琴家韋福根、演員王洛勇(旁白)、女高音黃英、低男中音沈洋、小提琴演奏家朱丹、鋼琴家牛牛(張勝量)、評彈藝術家黃海華與吳靜慧等華人名家,參加演出的還有巴德學院四重奏和星韻童聲合唱團。作曲家龔天鵬還譜寫了一首世界首演的室內樂作品,為音樂會添彩。
女高音黃英、低男中音沈洋
巴德學院四重奏
小提琴演奏家朱丹
星韻童聲合唱團
這場多媒體音樂會由序幕和六個章節組成,按顧維鈞的人生階段劃分,摘引顧維鈞自傳及採訪中的語句為旁白,將其人生中遇到的挑戰以及他出眾的應對能力娓娓道來。這套節目曾作為慶祝嘉定建縣800周年紀念活動在顧維鈞先生的家鄉上海嘉定首演。
十分難得的是,音樂會不僅融合了不少中西方耳熟能詳的歌曲和樂曲,還將蘇州評彈帶到了卡內基的舞臺。評彈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一種曲藝藝術,在中國曲藝名城、顧維鈞先生的家鄉嘉定尤為盛行,但在國際舞臺上則難得一見。這次音樂會由國家一級演員黃海華與國家二級演員吳靜慧表演中篇評彈《顧維鈞》的選段,兩人雙檔,分別用三弦和琵琶伴奏,自彈自唱。作品講述了九一八事變後,顧先生以民族利益為重,不畏艱險,直面日本人的重重障礙,帶領國聯調查團進入東北的故事。
外交家顧維鈞擔任過中國駐美國、英國、法國等大國的使節及出席國際聯盟和聯合國大會的代表,曾是海牙國際法院法官,也擔任過北京政府的外交總長和南京政府的外交部長,還出席過兩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討論戰後問題的巴黎和會和舊金山會議。他經歷了這一時期中國絕大多數重要的外交事件,最為人熟知的是1919年為保護中國在世界上的平等地位,拒籤《凡爾賽條約》。
製作人、美中文化協會主席楊雪蘭女士介紹道,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行的音樂會突出顧維鈞與伍德羅·威爾遜、羅斯福,以及後來的杜魯門和艾森豪等美國前總統的關係。他們之間的合作涉及國際聯盟的組建、聯合國的建立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盟國夥伴關係。關於音樂節,楊雪蘭女士表示:「中國當代音樂節將和紐約州的華裔傳統周一起紀念中美之間長期正面的友好關係,並提醒人們,我們之所以能取得進步是站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
音樂會《人生如歌:一代外交家顧維鈞》放在今天,別具意義,它提醒著人們,人生如歌,時而高亢激越,時而低回頓挫,來回起伏之間,留下深刻難忘的烙印。在過去民族飽受苦難的時刻,人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共度時艱,今天亦然,這份堅韌力量早已流淌於我們的血液之中。當音符碰觸旋律響起,喚起民族記憶,再次鼓舞我們,迎接寒冬遠去春暖花開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