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修字,幾乎可以囊括幾千年傳下來的文化精髓。
修這個字,網上資料說這個字最早見於甲骨文,但是,甲骨文的修字怎麼寫,一直沒有查到。不過呢,我們找到了攸這個字,因為有專家說,在甲骨文裡面,攸就是後來的修字。
甲骨 金文
修字,其本義原指從容裝飾,精心美化,後引伸至改造、整治,又引申為學習、追求、完善等。
要說這個修字,是文化的精髓,也是宗教的深意。今天,我們推送一組保定大佛光寺的圖片,我們不討論宗教問題。只是隨意說說這個修字。
本期攝影專集,一日看盡保定城、直隸尚書房公眾號和保定城市攝影愛好者微信群聯合推薦。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攝影:潛艇兵
保定有個佛光寺
下面這段視頻,是保定攝影師齊衛先生拍攝的,這段視頻有意思的地方是,一鏡到底,這是很考驗拍攝技術的,不知道多少攝影師為了這個一鏡到底,把自己心愛的小飛機弄成了一摔到地。
本視頻作者:齊衛
保定佛光寺,也叫大佛光寺,可能是與其他佛光寺以區別吧,座落在保定順平縣鳳凰山,寺院北倚狼牙山玉皇坨,西峙古北嶽恆山,東望保定古城、雄安新區,南鄰康關古鎮。
東晉時曾有一位道安大師曾在此區域建立寺塔、講經授徒。道安,是東晉時代傑出的佛教學者,生於東晉懷帝永嘉六年(312),卒於孝武太元十年(385),年七十四(一說年七十二),出生於常山扶柳縣(今河北省冀州境)的一個讀書人家裡。
佛教尤其講究一個修字。
比如,有無常修、非樂修、無我修之劣三修,還有常修、樂修、我修之勝三修。
再比如,佛教這個修字,最基本的就是戒、定、慧三個字,與這三個字對應的則是貪、嗔、痴三個字,也有說是貪、嗔、痴、慢四個字。
再再比如,還有一個六度之說,哪六度呢?第一布施,第二持戒,第三忍辱,第四精進,第五禪定,第六般若。
前四度比較好理解,這第五的禪定,按《六祖壇經》說「外不著相即是禪,內不動心即是定」。第六的般若,是梵語的音譯,意思是智慧、大智慧。之所以不翻譯成為智慧,它強調的是先天的先驗智慧,區別於後天的經驗智慧。般若是與生俱來的,只是有些人開發了,絕大部分人沒有開發。
說好的不討論宗教問題,不過呢,既然是說這個修字,總要說到幾句吧。
要說這個修字,最有影響力的那一句當然是: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按這個文化邏輯,修身,是一切的基礎,也是一切的起點。不管你學什麼、做什麼,從修身開始,總歸是最最基礎的起點。否則,你就輸在了最最原始的起跑線上。
中國古代的修身經典指南是這樣說的: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摘自禮記
心正而後身修。
修心,就是奠基,就是底層邏輯,就是精神文化層面的DNA。先奠定一套政治正確的主作業系統,就是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這樣,以後的修心修身就有了基礎。
比如,有人說自己一定要修佛法,為什麼要修呢?是為了長生不老,還是為了普度眾生,還是為了自己喜歡,還是因為什麼原因?
這個為什麼,就是修心的起點。
修心,修好了,就相當於給自己裝上一塊核燃料電池,可以讓你一直滿電。
修心,還要修行。修心有知,在世需行,知行合一,才是一個好的修者。修心,修行,合在一起就是修身。身心俱修,修有所成,這樣的人就是有修行的人。
在這個多元的世界,你可以選擇修心,專門修心,修一顆平和的心、一顆如水的心,修一顆進取的心、一顆如火的心,修一顆無塵的心、一顆如玉的心。只要不是給自己裝上一顆黑暗的心、邪惡的心,那就儘管去修吧。
你也可以選擇修心、修行同修同行。不管是出世,還是入世,總要做點兒什麼吧,不管做什麼,不管大事小事,只要不是損人不利己的事,那就擇而行之吧。
這個世界總是要向前的,有的人負責安靜地守候,有的人負責勇敢地探索,有的人負責冷靜地思考,有的人負責時不時地製造些許波瀾。
不管你心在何處,身在何處,修心、修行、修身,總是你躲避不開的事情。
修,不是逃避,是積累和積澱,是往更高境界的苦路。
每個人都有自己修心修身的一個原點,你可以在原地守候,你也可以從那原點出發,劃出一條線,或一個圈,或是一道彩虹。
你的做劃之筆,就是這個修字。
唐代的惠能大師曾經寫過兩首《菩提謁》,其一說: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佛性就是一直清澈乾淨,哪裡會有什麼塵埃?塵由心生,心不淨,塵自生。
其二說: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菩提只是向著內心尋找,何必勞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以此進行修行自身,極樂世界也就在眼前!
極樂世界到底在哪兒,先不討論。僅從這四句詩中體會,修,要先從心上念,先從腳下起,根本沒有那麼高大上,一言一行皆是修,說起來簡單,做起來極難。
一個人即便學了再多的學問,讀了再多的書,卻沒有辦法約束自己的言行以符合禮儀的規範,使自己的身心受益,幫助他人成就善道,那所學則無非是「水月道場,夢中佛事」。
關於修心修身與修行,傳統文化和宗教典籍當中,可謂比比皆是。
識一字,行一字,守一字,成一字,皆可修得正果。
怕只怕,前緊後松,前揀後扔,前守後崩。
朝著自己心中那個目標一路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