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已受理79家企業 元禾控股投中8家

2020-12-14 東方財富網

  被譽為中國「納斯達克」的科創板自獲批以來即被火速推進,截至4月16日晚,已有79家企業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受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企業多出自各類產業園區。其中,蘇州工業園區戰果顯赫,截至4月12日,轄區內6家企業已拿到科創板IPO的「準考證」,為園區開發建設25周年獻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活力資本造就活力經濟,在園區發展及培育科創板種子企業過程中,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主動對接、積極助推至關重要。蘇州元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元禾控股)是蘇州工業園區內一家管理數百億元基金規模的投資控股企業,其所投企業中目前已有8家進入科創板「考場」。近日,元禾控股就如何做好產業園區內硬科技企業孵化、助推產業化發展等問題分享了經驗。

  ●試水市場化國資創投和民營機構站在同一起跑線

  國有管理體制往往更加重視程序的完備,但對效率兼顧不足,隨著國內私募股權市場的逐漸成熟、民營機構崛起壯大,不少國資創投在競爭中頻頻受挫。如果要保證國有創投機構與市場化機構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市場化、專業化運營是關鍵。

  公開資料顯示,在股權投資領域,除了國有控股的元禾直投,如今元禾控股旗下還匯集了6個市場化管理平臺,由元禾控股與管理團隊合資設立混合所有制企業、實行合伙人負責制——元禾原點、元禾厚望專注種子期和成長期投資;元禾重元側重成熟期項目和併購投資;元禾華創著重集成電路產業領域投資;元禾穀風重點關注境外投資業務;此外還有母基金管理平臺元禾辰坤。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2006年,元禾控股在原有的業務基礎上開拓FOF板塊,成立了面向早期投資機構的創投母基金,這也是國內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母基金。目前,元禾辰坤已建立起龐大的GP社區,團隊管理的資金總規模超過200億元,投資覆蓋醫療健康、智能製造、企業服務等多個領域。

  「歷經十餘年的探索,元禾控股目前形成的這一業務架構既能保證投資業務的市場化運作,同時又能充分發揮元禾在品牌、募資、資源整合、風險控制方面的優勢,讓國有資本運作有了新活力」元禾控股總裁劉澄偉表示。

  ●深耕「硬科技」產業鏈助推新興產業發展

  從科創板的定位來說,其鼓勵上市的企業範圍主要覆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這些技術創新型企業發展所需要的投入、周期、風險遠非模式創新所能比擬。因此,這些企業在吸引投資上往往也更加困難。

  江蘇北人機器人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是首批拿到科創板準考證的9家企業之一,公司副總經理林濤在回顧公司的發展歷程時無不感慨地表示,「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及智能裝備行業是一個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行業,企業發展初期對資金的需求量很大,資本助推尤為重要。而很多投資者對於這類企業耐心不足,忽視了工業升級的重要作用」。

  蘇州開拓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執行長童友之於2009年回國創業,致力於抗癌藥研發。他在回憶起創業初期時所面臨的外部環境時表示,「生物醫藥行業前期是非常燒錢的,一個新藥從開發到上市大約需要14年的時間,研發期間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卻沒有盈利,屬於典型的高風險投資,當時社會資金對這個認可度不太高,直到2015年才有所好轉」。

  在上述這些產業領域,國資公司對各類基金的引導作用顯得格外重要。據了解,截至2018年底,元禾直投平臺及管理的基金投資項目642個、金額193億元,這其中六成以上都投向了這些高投入、高技術、高風險企業。

  作為信息化時代的核心基石,集成電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典型的重資本、高技術行業,國內產業發展面臨著缺人、缺錢、缺積累等諸多困境。自2004年起,元禾控股集中投資了和艦科技、英飛凌等一批半導體項目,帶動集成電路上下遊產業鏈發展,吸引了AMD、日月光等世界龍頭封裝配套企業落戶蘇州工業園區,形成產業聚集。2018年,元禾控股與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合作設立元禾華創,以挖掘、培育行業內更多擁有核心技術的自主智慧財產權企業。目前晶方科技、盛科網絡等項目已成為行業領導者,敏芯微電子、東微半導體等項目也在各自領域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在童友之提到的生物醫藥行業,蘇州工業園區其實也早有布局——2005年設立園區生物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規劃建設生物科技園並引進企業入駐,同時引入冷泉港實驗室;同期元禾控股開始布局投資早期生物醫藥企業,截至2018年底,累計投資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項目86個、投資金額超11億元。其中,信達生物、基石藥業相繼在港交所上市,博瑞醫藥科創板上市申請也獲上交所受理。

  人工智慧被譽為當前科技創新的「超級風口」,在資本層面被長期看好。2017年,元禾控股注資思必馳,助力其成為國際語音AI新生代中的領軍企業。為了更聚焦AI產業、建立人工智慧大生態,2018年元禾控股發起設立園區人工智慧基金,與思必馳共同設立馳星產業基金,賦能人工智慧早期企業,幫助創業企業商業生態布局。

  在元禾控股看來,希望通過對這些高投入、高科技企業長期穩健的投資起到示範效應,帶動更多的社會資本聚集,形成更大的科創資本,源源不斷地投入到這些科創企業和新興產業項目中去,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創新金融服務完善全過程創投生態鏈

  聚集硬科技公司的產業園之所以能夠成為科創板預備軍的資源池不僅僅靠金融服務的助推,資本、人才、技術在這裡如何實現更加深度地融合、碰撞,形成高效活力的創投生態鏈十分重要。

  一方面,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元禾控股創新自身金融服務,借鑑美國矽谷銀行經驗,搭建債權融資平臺,首創「小額貸款+股權投資」的業務模式,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科技貸款、融資租賃等多種形式的金融服務。

  另一方面,為促進資本、人才、項目之間的深度融合,通過「聚在沙湖」「融在沙湖」「成在沙湖」「學在沙湖」「金雞湖創業大賽」五大品牌活動,元禾控股在蘇州工業園區搭建起一個創投生態體系,為創業者和投資人提供精準投融資對接、創業投資培訓、產業資源對接和品牌推廣等服務。此外,元禾控股旗下投融資服務平臺沙湖金融通過運營管理東沙湖基金小鎮,吸引投資人、基金管理人、創新創業人才和項目在蘇州工業園區聚集。截至2018年底,東沙湖基金小鎮累計入駐基金管理團隊158個,設立基金256隻,資金規模超1700億元。

  人才是創新創業的不竭動力,為了讓蘇州工業園區真正成為世界各國人才創新創業理想的「棲息地」,元禾控股旗下沙湖金融管理運營的中國創業人才投資中心自2012年以來連續舉辦七屆創業大賽,吸引6880個項目參賽,其中進入決賽項目累計融資額超過36億元。此外,其還積極推動江蘇省博士後創投中心落戶小鎮,這也是國內首家服務博士後創新創業的開放平臺。

  談及未來的規劃,元禾控股表示,將繼續堅持價值投資理念,進一步凝聚資本力量,通過構建一個紮根園區、面向國際、開放合作、生生不息的科技創業生態圈,持續為蘇州工業園區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產業園區做出更多貢獻。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DF407)

相關焦點

  • 受理企業再增5家!15家「已問詢」 上海本地企業研發優勢明顯
    15家受理企業進入「已問詢」階段:截至4月10日早晨,已經有57家企業提交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15家受理企業已進入到「已問詢」階段。   受理企業員工人均薪酬迥異:記者對截至4月8日披露的52家科創板受理企業進行了梳理,發現同為高精尖行業的科創企業,員工薪酬迥異:有的企業人均年薪超過70萬元,有的公司人均年薪卻不足10萬元。在高管薪酬方面,52家科創板受理企業的差距也不小。
  • 有方科技江蘇北人科創板過會 深創投元禾控股受矚目
    來源:國際金融報原標題:有方科技、江蘇北人科創板過會,背後深創投和元禾控股受矚目10月16日,科創板再迎兩家過會企業——有方科技和江蘇北人。記者查詢招股說明書發現,兩家企業背後均有創投機構身影,其中深創投和元禾控股頗受矚目。有方科技是一家成立於2006年的物聯網接入通信產品和服務提供商。自設立以來,公司致力於為物聯網行業提供穩定可靠的接入通信產品和服務。深創投、昆石資本、北京汽車集團等都是有方科技的股東。此次計劃從科創板募資5.56億元。
  • 科創板首批25家企業背後的硬核股東:深創投、雲鋒基金、元禾控股
    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消息稱,科創板首批公司上市的條件基本具備,將於7月22日舉行科創板首批公司上市儀式,首批上市公司共25家。科創... 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消息稱,科創板首批公司上市的條件基本具備,將於7月22日舉行科創板首批公司上市儀式,首批上市公司共25家。
  • 元禾重元募集超20億元PE基金,該基金已收穫第一個IPO
    據了解,該基金將投資布局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和物聯網(ABCI)等領域的成長期項目,重點關注數位化、智能化浪潮下的消費升級和製造升級中的投資機會,主要涵蓋智能製造、物流出行、商業智能、企業服務、金融科技等細分賽道。2020年,元禾重元將迎來市場化十周年。「創業不易。
  • 金山辦公要來科創板了!雷軍「搶鏡」科創板舞臺:「預備隊」達7家
    圖片來源:攝圖網5月8日,上交所受理金山辦公科創板上市申請,公司擬融資20.50億元。至此,科創板受理企業已達103家。統計發現,上述103家企業擬融資金額合計達1016.55億元,突破千億大關。金山辦公擬發行不超過1.01億股,不超過發行後總股本的21.91%。
  • 首批25家公司登陸科創板 湖北企業何日「出線」
    這25家公司來自全國9省市,其中北京、上海各5家,江蘇4家,浙江、廣東各3家,陝西2家,山東、福建、黑龍江各1家。稍有遺憾的是,首批上市企業中中部省份掛零。  從去年11月宣布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開始,資本市場這一新事物就受到強烈關注,各地積極謀劃、爭搶科創板。首批受理的9家企業中湖北有其二,湖北還發布了全國首個科創板種子企業名單。
  • 專訪元禾原點費建江:科創板導向作用大,很多機構開投硬科技
    費建江介紹,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中,考察公司在行業應用中的落地能力至關重要,對具體的落地場景也要有所判斷。另外,科創板的推出,讓整個投資行業的產生了很大的變化,第一是整體投資風向朝硬科技、To B領域的變化。第二是壓縮了企業融資的輪次,讓前端賽道投資機構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
  • 21家生物醫藥企業「搶灘」科創板,一級市場有喜也有憂
    繼扎堆湧進港交所後,生物醫藥企業又組團「搶灘」科創板。經鈦媒體梳理,截至4月25日,科創板共受理企業申請92家,其中生物醫藥企業21家,佔比23%,處於已問詢狀態的有11家。 在這21家生物醫藥企業中,鈦媒體統計發現,專業設備製造業有7家、醫藥製造業12家、研究和試驗發展2家。
  • 湘投控股助力 南新製藥成湖南國資科創板受理首單
    繼威勝信息之後,湖南迎來第二家科創板受理企業——南新製藥。相較威勝信息的分拆港股子公司衝刺科創板,南新製藥則代表著湖南國資的科創板受理首單。2017年6月,湘江產業與湘投控股籤訂《國有股權無償劃轉協議》,湘江產業持有的南新製藥38.1%股權被劃轉至湘投控股。本次南新製藥衝刺科創板,擬募集資金6.7億元,投向創新藥研發項目、營銷渠道網絡升級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本次發行後,湘投控股持股比例將由38.1%降至28.57%,仍為控股股東。
  • 開門迎客636天 科創板受理企業達到500家
    17日晚,伴隨3名「新考生」獲受理,科創板受理隊伍正式達到500家。這距離2019年3月22日科創板開門迎客,僅過去636天。在2020年即將收官之際,科創板試點註冊制再次向市場交出一份「新成績單」。
  • 東北企業新光光電衝刺科創板 旗下產品用於「長徵七號」
    來源:證券時報3月29日,來自黑龍江省的哈爾濱新光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光光電)申報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得受理。據了解,新光光電不但是黑龍江省,更是東北三省首家申報科創板的企業。日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來到哈爾濱市,實地探訪這家東北首家科創板申報企業。
  • 科創板晚報|廣汽新能源據稱考慮在科創板上市 ASML:對向中國出口光...
    《科創板日報》(上海,何律衡)訊,今日科創板晚報主要內容有:廣汽新能源據稱考慮在科創板上市;荷蘭ASML中國總裁:對向中國出口光刻機保持開放態度;長陽科技:多名股東擬合計減持公司不超21.46%股份;格科微獲科創板上市委會議通過。
  • 蘇州資本崛起:元禾重元首披PE打法
    姚驊是元禾重元的創始團隊核心,在2010年帶領團隊完成市場化轉型,成為元禾控股體系下的首個獨立運營的PE投資團隊。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還走訪了多家蘇州新經濟和高科技企業,「蘇州資本」成為受訪者們頻繁提及的表述;從整個科創板市場看,元禾重元2019年有四家被投企業完成過會且獲準註冊,其中三家已掛牌上市。
  • 科創板受理企業90家 招股書質量參差不齊待改進
    截至4月24日,上交所發行上市審核系統共計受理企業申請90家,已發出首輪問詢72家。至此,科創板已受理企業達90家,擬融資額近900億元,單家公司融資金額平均約為10億元。  自3月22日受理首批科創板上市申請以來,上交所抓緊推進發行上市審核工作,陸續發出首輪問詢函,目前已有企業提交首輪問詢回復。
  • 科創板運行成績單即將揭曉!四大數據一窺全貌
    隨著2020年年末臨近,科創板運行成績單即將揭曉。截至25日下午四點三十分,科創板受理隊伍達到512家,已上市企業達211家。其中今年有141家科創板公司上市,累計募資金額2179.21億元。《大眾證券報》記者梳理出了科創板今年運行的四大最具代表性數據,一窺科創板全貌。
  • 敏芯股份科創板上市獲受理 背後股東隱現多家上市公司
    科創板上會審核通過,目前又有一家新的半導體企業申請科創板上市。上交所信息顯示,蘇州敏芯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敏芯股份」)11月1日遞交科創板上市申請已獲受理。李剛和胡維均在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期間,就職於芯銳微電子技術(上海)有限公司,而梅嘉欣則在2007年1月至2007年8月就職於前述公司,此後三人於2007年9月創立了敏芯股份的前身——敏芯有限。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已在MEMS傳感器領域積累了境內外發明專利38項、實用新型專利17項,正在申請的境內外發明專利16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
  •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城市受理科創板企業總數達90家!
    伴隨著10月15日在上交所的敲鐘,上海宏力達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為科創板第184家企業。至此,上交所已受理九城市科創板企業90家、已發行上市41家,佔全國總數的五分之一。上證G60綜指、成指逆勢上揚36%、48%,正加快推進指數ETF產品的開發。
  • 寧波版「科創板」開板 首批24家企業集中掛牌 
    ,由寧波市金融辦、寧波市科技局主辦,寧波股權交易中心特色板塊「科技創新板」開板暨首批「科技創新板」企業集中掛牌儀式在寧波逸東豪生大酒店舉行,寧波格林美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寧波匯邦尼龍科技有限公司、寧波晶鑽工業科技有限公司等24家企業正式登陸甬股交「科創板」。
  • 31家券商另類子公司跟投科創板 合計浮盈已超44億
    作為科創板的一項制度創新,跟投制度對券商來說是增收的機會,也是對其投行實力的考驗。今年以來,科創板表現不俗,年內成交額破萬億元,達10808億元,已有11家公司股價翻倍,6家公司股價漲幅超200%。科創板活躍的投資氛圍也促使券商跟投浮盈的增長。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截至3月18日,已有91家科創板公司在A股成功上市,這其中有31家券商另類子公司參與了跟投,合計浮盈高達44.02億元。但這其中也包括了3家券商子公司參與科創板跟投暫時出現了浮虧。
  • 解密科創板企業城市地圖 地域分布不均是明顯特徵
    業界認為,上海市具有先天優勢,可以預期的是,未來在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方面,上海市還會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記者注意到,根據上交所信息顯示,在科創板目前已經提交註冊的企業中,上海市有3家,分別是昊海生物、申聯生物和晶豐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