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20年太空最奇特的7個發現,神秘的環狀天體是什麼?

2020-12-22 痴狂科學

2020年注意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這個特殊的年份裡人類對太空領域的探索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熱情,下面來看看在2020年裡有哪些奇特的發現!

一、變成行星的恆星

在所有的天文觀測中GSN 069星系的一顆恆星最為另類,科學家認為這顆恆星可能已經變成了一顆白矮星,因為這顆恆星表面的物質正被附近的黑洞吞食,每9個小時就會出現一次X射線暴,這是該恆星運行到接近黑洞時表面被吸走物質的體現,在這場緩慢的吞食過程中恆星已經變成了白矮星,科學家認為這顆白矮星最終會被剝離成更小的熱木星。

二、北落師門b行星

北落師門b行星雖然有一個很動聽的名字,但這顆行星卻在觀測了十多年後被證實可能並不存在,科學家最初從2004年觀測到這顆明亮的系外行星,然而在隨後的觀測中這顆行星的亮度卻在迅速變暗,直到2014年後就再也找不到北落師門b了,研究人員對於這個現象感到有些不解,經過多次模擬運行後得出的結果是:北落師門b可能不是一顆行星,而是由兩顆小天體相撞後產生的塵埃雲反射的恆星光芒,這確實是一個很罕見的天文現象。

三、消失的藍色變星

在距離地球7500萬光年寶瓶座的Kinman矮星系中有一顆最明亮的恆星,科學家認為這是一顆比太陽明亮250萬倍的藍色變星,然而到2011年以後這顆明亮的恆星卻突然消失了,雖然這顆藍色變星處於極不穩定的狀態,但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發會發出明亮的光芒和持續一段時間,然而這顆恆星卻沒有出現任何預兆就徹底消失了,至今也沒有找到這顆藍色變星消失的原因。

四、超級磁星

由我國衛星觀測到磁場最強的天體是脈衝星GRO J008-57,以太陽的磁場為0.4特斯拉(T)來計算的話,這顆脈衝星的磁場達到了10億特斯拉(T),科學家認為這顆脈衝星是一顆比中子星更加罕見的磁星,擁有如此強大的磁場會像黑洞那樣在周圍形成一層明亮的吸積盤。

五、奇特的環形天體

天文學家在宇宙深處觀測到一個奇特的環狀天體,這種天體不會發光也沒有X射線,但會產生無法解釋的射電輻射斑點,與任何宇宙中已知的天體都完全不一樣,科學家把這種環狀天體稱為奇異射電圈(ORC),由於這種天體極難被發現,對它的了解也僅限於偶然捕捉到的射電斑點,科學家認為這應該是一種人類未知的全新天體,必須要收集到更多的資料才能觀測到。

六、下熔巖雨的系外行星

距離地球202光年的K2-141b行星是一顆與地球差不多大小的巖石行星,其表面也存在大氣層和海洋,然而這顆巖石行星卻是一顆被恆星高溫炙烤的熔巖世界,由於被恆星潮汐鎖定其表面有三分之二處於恆星照射下,而且行星表面不斷有超音速颶風肆虐,3000攝氏度的高溫甚至把行星表面的巖石蒸發到大氣中,被颶風帶到行星背面冷卻後形成巖石雨落到地表,這個奇特的循環現象不斷在K2-141b行星表面上演,科學家希望未來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發射後,能對這個系外行星作更詳細的觀測。

七、有規律的射電暴

快速射電暴(FRB)是一種能迅速掠過宇宙空間的神秘信號,通過地球只需要持續幾毫秒的時間,科學家認為這種射電暴可能來自超新星爆發事件,由於快速射電暴大多都是隨機產生,因此很難對信號源進行定位,然而在今年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周期為16天的有規律射電暴,這個名為FRB 180916.J0158+65的快速射電暴已經記錄到38次,每次爆發時間為4天,然而沉寂12天又重新開始,科學家認為這場快速射電暴的源頭可能來自一顆中子星。

宇宙中還有許多人類未了解的領域,目前新一代詹姆斯韋伯望遠鏡即將發射,更先進的觀測設備將幫助人類解開更多的謎團!

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這裡將帶給您一個全新的視角看世界!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發現全新宇宙之謎 神秘天體「奇特射電圈」
    近期天文學家們發現了太空深處出現的一種全新奇怪環形天體:「奇特射電圈」(ORCs)。第一個ORC是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的AnnaKapinska在2019年9月發現的,當時她正在檢查宇宙演化圖(EMU)項目試點調查的數據。
  • 太陽附近發現1000萬公裡巨大環狀結構,可能還藏有其它神秘物體!
    因為在我們地球以內的內太陽系,可能並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空蕩沉寂,在水星、金星軌道附近,存在著兩個巨大的環狀結構,甚至還可能藏著一些神秘的小東西呢!這項研究來自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天體物理學家馬克·庫奇納,及華盛頓特區海軍研究實驗室太陽系科學家吉爾莫·斯坦伯格等人,他們利用2006年發射的日地關係天文臺(STEREO)拍攝的圖像,以及最近發射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和其他研究太陽的太空飛行器收集的數據,發現了水星和金星軌道附近存在著巨大的塵埃環。
  • 65億公裡外發現「太空雪人」,那究竟是什麼?
    柯伊伯帶位於黃道面附近,距離太陽30至50天文單位,這個圓盤狀的範圍內運行著大量的冰狀小天體,它們被認為是早期太陽系的殘餘物。一些短周期彗星起源於柯伊伯帶,比較著名的例子是哈雷彗星。除了冥王星之外,天文學家還在柯伊伯帶中發現了鳥神星、妊神星等矮行星。但柯伊伯帶遠離太陽,也遠離地球,我們目前對於這個遙遠的地方知之甚少。
  • 第一個已知到達太陽系的系外天體,奧陌陌,為何充滿了神秘色彩
    2017年10月19日,夏威夷的天文臺發現了一顆不斷接近太陽系的天體,科學家們原本以為這是一顆普通的彗星,但在隨後的觀察研究中卻發現這顆天體有太多的神秘之處,並且被認為是第一個已知的到達太陽系的系外天體,下文將闡述它的特殊之處。
  • 甚至能夠讓科學家感到困惑的13個太空發現
    這一次,V哥就將為你帶來:甚至能夠讓科學家感到困惑的13個太空發現。也就是說,大星系吞沒了最小的星系以繼續增長。 澳大利亞天文學家觀測了超過22000個星系,發現較小的星系非常有效地利用氣體產生恆星,而大型星系幾乎不產生新恆星,而是通過吃其它星系而增長。有證據表明,我們自己的銀河系就是這些「食人族」之一。
  • 距地球46億公裡有「太空雪人」?「太空雪人」是什麼?
    所謂「太空雪人」是一顆造型奇特的小行星,距離地球平均65億公裡,可能是由兩顆小行星撞擊「焊接」在一起形成,由於體積小質量低,引力不足以將物質聚合成為球體。太空雪人是一顆位於柯伊柏帶的小行星,柯伊柏帶是太陽系物質在經歷了早期的聚集融合之後形成的特殊天體地帶,除了太陽和八大行星以及各種矮行星,太陽系仍剩餘約1%的物質,它們聚集融合形成小行星,還有一部分小行星是較大型的天體碰撞產生的碎片。
  • 時尚色卡——天體色,來自太空的高級色
    宇宙星球天體,又稱星球,是指太空中的物體。天體色,指在天體表面上可以找到的顏色。灰度的白、黑、藍三色● 02我們最熟悉的天體是月亮。(深藍)▼(灰藍)▼黑色是最有態度的顏色,是神秘的、嚴肅的,也是包容的。黑色,就像一塊乾淨的畫布一樣,其他色彩皆可以在其之上自由地塗抹。黑色幾乎能夠與其他任何顏色搭配。
  • 太陽系中最遙遠的天體是什麼?
    但是從2003年開始,我們已經打破了這個障礙,甚至超越了柯伊伯帶!上圖中的天體就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例外,因此不是每一個被探測到的奧爾特雲的天體都會變成彗星。上圖是非常著名的小行星:塞德娜(Sedna)。是由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的。
  • 盤點一下銀河系幾種古怪奇異天體 體驗宇宙中的恐怖與快樂
    銀河系很大,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幾種古怪特異的天體。銀河系有1000億~4000億顆恆星,目前科學界也沒有弄清楚到底有多少。科學界原來估計銀河系直徑約10萬光年,現在新發現認為過去大大低估,實際銀河系直徑約有20萬光年。我們太陽只是銀河系一顆很普通的恆星,按照太陽這種質量叫黃矮星。
  • 什麼是「迷你月亮」?為何其他靠近地球的小型天體不會被認為是...
    11月23日,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利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洛厄爾發現望遠鏡(Lowell Discovery Telescope, LDT)所收集到的數據,揭示了已知的第二個「迷你月亮」的部分特徵。通過研究,科學家可以更好地了解這個「迷你月亮」的自轉速度和軌道特徵,證明其是一個自然天體,而非人造的太空垃圾殘骸。
  • 探測器發現「古老黑色外星天體」漂浮在紅色星球上
    在好奇號火星漫遊者的照片背景中發現了「懸停的外星天體」。他說:「這是漂浮在火星表面的外星技術,你可以看到這個外星物體在它下面製造了一個陰影。」 圖片顯示位於洞察號太空船新家極樂世界附近最近出現了幾個黑色物體,它們就像綠寶石一樣閃著綠色光芒。當時也是有很多科學家認為,這幾個閃著綠光的黑色物體可能外星人的飛行器,外星人正在探測火星,成了研究位於極樂世界的人類太空船洞察號。
  • 柯伊伯帶遙遠天體Ultima Thule重新命名為Arrokoth 意為「天空」
    2019年1月1日,美國宇航局的新視野號宇宙飛船飛越了遙遠柯伊伯帶的Ultima Thule天體 (2014 MU69)。這個宇宙飛船造訪過的最遠天體現在被稱為Arrokoth。『新視野號』任務的核心就是對學習的渴望,能夠與波瓦坦人民和馬裡蘭人民一起慶祝這一發現我們感到非常地榮幸。」像波瓦坦人一樣,新視野號與馬裡蘭州和大切薩皮克灣地區有著緊密的聯繫。這項任務由馬裡蘭州勞雷爾市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負責。「新視野號」團隊成員也是使用NASA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了Arrokoth,而哈勃太空望遠鏡由巴爾的摩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運作。
  • 宇宙中有個「鬼」世界,最恐怖的十大系外行星
    13.科學家發現Kepler-19b的軌道非常異常,時快時慢,這說明還有另一個神秘的天體影響著該行星的軌道。   14. HD189733b距離地球大約60光年,哈勃望遠鏡觀測發現這顆行星可能籠罩在恆星氫核聚變中,因為它們靠得太近了,表面已經被完全「燒焦」。
  • 發現原行星盤中有神秘的結構:有馬蹄形和環狀結構!
    對此最常提及的解釋是一個或多個行星存在,它們可以與氣體圓盤中的灰塵和氣體相互作用,形成結構。(博科園圖示)HD135344B周圍塵埃中馬蹄形和環狀結構的不同波長和解析度觀測。圖片:Paolo Cazzoletti但發現的行星比解釋所有塵埃和氣體結構所需的行星要少,這使得這些結構更加神秘,所以不得不尋找其他的解釋。研究了ALMA對HD135344B的觀測,HD135344B是圍繞著一顆年輕恆星的圓盤,這個氣體圓盤並不對稱,南側是一個香蕉形的結構,它看起來像是一種塵埃漩渦。此外,圓盤上層的細小塵埃顆粒形成螺旋臂。
  • 史上最遠星際邂逅!美國探測器近距離飛越太陽系邊緣小天體
    延伸閱讀:新視野號飛越任務2018年12月30日22時——新視野號團隊的工程師在飛越前向飛船發出了最後一個命令,將最近的圖像重定向為2秒。同時飛越的目標點也會重新調整大約30千米。相比之下,在飛越冥王星時,宇宙飛船大約停了80秒。2018年12月31日10時——該團隊並沒有發現太空船成功接收到新命令。
  • 全球各地發現的神秘物體
    神秘金屬巨球墜落澳洲農場疑為太空垃圾  2008年3月,澳大利亞偏遠北部內地的一名牛農表示,他發現一個扭曲的金屬巨球。這位名叫詹姆斯·斯特頓的牛農相信,這個巨球可能是用於發射通訊衛星的火箭製造的太空垃圾。
  • 北京大學發現最遙遠的宇宙天體 達到134億光年
    近日,由北京大學領銜的團隊證實, GN-z11星系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距離最遙遠天體,達到了恐怖的134億光年。  哈勃太空望遠鏡此前觀測到的數據顯示,GN-z11星系的宇宙學紅移可能在11左右——所謂宇宙學紅移,是指由宇宙空間自身的膨脹所造成的紅移,它的存在為宇宙膨脹的觀點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利用自然天體為太空船動力來源,讓光帆與電動帆帶我們穿越宇宙
    星際旅行是吸引人又非常有挑戰性的研究,因宇宙距離實在太遙遠,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比鄰星」超過4.2光年,現在最快的太空船「航海家1號」也需要73,000年才能抵達,想要星際旅行這樣的速度很不切實際。這樣的推進力雖弱,但是宇宙多的是發光天體,太空船可綿延不絕獲得推力。最近有一篇研究探討利用這些自然天體當成太空船動力的來源,並計算加速至接近光速的可行性,研究光帆及更新穎的「電動帆」。電動帆原理類似光帆,但帆面以隱形電場取代,接收帶電粒子獲取動量,2013年發射的ESTCube-1便是電動帆衛星。
  • 人類探測器到達的最遠天體,像是「雪人」一樣,形成一直是個謎!
    人類探測器到達的最遠天體,就像是「雪人」一樣,形成一直是個謎!隨著我們對太陽系天體的不斷了解,我們知道,大部分的天體都是呈現出圓球狀,就像是地球一樣,星球受到了重力的影響,漂浮在太陽系當中,但是在所有的星球當中也會有意外出現。
  • 太空「巫婆掃帚」 超新星爆炸殘骸形成鉛筆星雲
    鉛筆星雲是1835年英國天文學家約翰-赫歇爾發現的  【搜狐科學消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童話迷們對鉛筆星雲稱為「巫婆的掃帚」,這個特殊的發光氣體星雲是一顆超新星大約11000年前爆炸後殘留環狀殘骸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