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登陸上海後,與之前的預期一致,粵菜成為最大贏家。這既是因為粵菜的審美相對接近歐美,也因為米其林之前在海外、港澳已積累下豐富的粵菜評判經驗。顯然,他們期望能從熟悉的領域入手,儘可能減少爭議,來個「軟著陸」。
頂級的三星餐廳姑且不論,即使是盧布松、Bombana等星級西餐,也要動輒人均上千;相形之下,粵菜絕對算得高性價比了,其中又以喜粵8號和御寶軒最為親民。
御寶集團來自新加坡,旗下開有粵菜、潮州菜、烤鴨、火鍋等不同餐飲業態。米其林對這類連鎖餐飲集團青睞有加,能幫助他們在進駐新目的地時省下不少事;反之,米其林的優先推薦,自然也將帶來巨大的宣傳價值乃至客流,是雙贏的商業互惠模式。
集團旗下,上海御寶軒的評價最高,攬下米其林二星與黑珍珠一星;此外,香港、澳門、新加坡店亦在不同年份獲得米其林一星,相當穩定。之後,御寶集團還將把觸角延伸至倫敦與巴黎,野心十足。
米其林二星的耀眼光環,地處寸土寸金的外灘,令人舒適的環境與服務,再結合星級餐廳中相對平易近人的定價——不難理解,御寶軒的生意相當火爆,建議提前電話訂座。
座上除了商務會談與約會的年輕人外,竟也有不少頭髮花白的老人來此聚餐。刻板印象中,老人家會節儉一些,傾向於選擇平價餐廳。但其實現在老人比過去更捨得用錢,願意享受生活,這是社會觀念進步的積極現象。
中午來這裡的顧客,十之八九都奔著飲茶而來,但其實御寶軒的菜品要優於茶點。糯米炸子雞等菜品及老火燉湯,皆需提前預訂,慢工出細活,時間自能催生美味,這也是對客人和產品負責的態度。相形之下,茶點雖也出品穩定,但有些欠缺特色,與其他粵菜館相比,不過互有勝負罷了。
金牌糯米炸子雞
這是御寶軒最主打的招牌菜,製作繁瑣,必須整隻起訂。
糯米炸子雞有些像是粵式脆皮雞同上海八寶鴨的結合體。整雞脫骨後,填入腊味糯米飯,封口後炸至外皮金黃香脆。至於是直接下鍋炸熟,還是先蒸後炸,亦或緩緩澆淋滾油,是餐廳的不傳之秘,我們僅能大膽揣度。
整雞脫骨而不損皮肉,刀功難度自不必提。要在將整雞炸得皮脆肉嫩的同時,烹熟腹腔內的糯米飯,又極考火功。這炸子雞看似平平無奇,卻蘊含了艱深的烹飪技術,絕對是貨真價實的功夫菜。
這隻雞的個頭頗為不小,何況又填滿糯米飯,分量相當紮實飽足。加之是油炸而成,吃來多少會膩味,建議多人分享。
燒味雙拼
粵菜館的燒臘是檢視餐廳水準的重要標尺,據說御寶軒的烤乳豬最出色,但至少半隻起訂,於是選擇了燒肉與燒鵝的雙拼,亦我所愛。
燒肉相當亮眼,外皮香脆,肉質緊實,品質不輸於利苑的「冰燒三層肉」,尤其分量不會那麼袖珍,質與量都值得稱道。
燒鵝稍遜一籌,儘管燒烤技術很到位,但可惜選材太瘦了些。不少頂尖粵菜館的燒鵝都輸在貨源上,也難怪鵝夫人縱備受爭議,卻仍能穩保一星。
牛蛙二味
御寶軒根據牛蛙腿與身的不同特點,以兩種方法分別調理,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味。既體現了匠心獨具,展示了烹飪技術,更是與國際接軌的先進理念。
肥嫩的蛙腿掛上面糊,油炸至金黃香酥、外脆裡嫩。一般來說,牛蛙個大肉多,但鮮嫩卻遜於青蛙,不過這炸蛙腿超出預期。
餘下的蛙身,同欖角與紅蔥頭爆炒。欖角即經醃製的黑欖果肉,鹹香味極盡濃縮,恰適合炮製餘肉不多的蛙身。咀嚼過程中,散發出濃鬱的豉味與黑椒味,回味十足。
鮮蝦雲吞麵
米其林重點推薦了御寶軒的雲吞麵,品質確實不俗,作為一家非主營粥粉面的店家,有這等水準已殊為不易。
硬要雞蛋裡挑骨頭,當然也能挑出瑕疵:例如竹升面不及何洪記、正鬥等專業麵店來得彈牙,湯頭裡沒有放蝦籽等等。不過就像小籠並非皮越薄越好、湯越多越好,這些指標皆非評判雲吞麵品質的硬性標準。
韭黃鮮蝦腐皮卷
腐皮卷是相當老派的粵式茶點,蒸點較常見,油炸得金黃香脆,當然也很不錯。
生滾牛蛙粥
生滾粥最適合魚片、牛肉、蛙肉之類講求嫩度的食材,一滾一沸便離火。御寶軒的牛蛙一向很好,味鮮肉足。粥底質地溫潤,但熬得不夠綿糯,吃來多少有些平淡了。
香茜叉燒腸粉
御寶軒的茶點總體都有不錯水準,唯蒸點的外皮或許是不多的硬傷。腸粉皮不夠溼潤柔軟,略微有些發乾。好在餡料紮實夠惹味,扳回一城。
鵪鶉蛋燒麥
直接把整顆鵪鶉蛋加入豬肉內餡,是很別致的創造。但外皮發乾發硬,影響了品質,這種定位的粵菜館,實不該有這種問題。
總體來說,御寶軒的食物品質非常穩定,從菜品到茶點,基本都達到了應有水準。但背負米其林二星的光環,加之上海粵式早茶中偏高的價位,顧客難免會提高期望值,因此也很難給人以驚喜。
或許有人認為御寶軒的菜品缺乏亮點,二星有些虛高;但事實上,如果橫向比照上海或廣州的星級粵菜館,給兩顆星倒也不算過分——確實比一星的炳勝、惠食佳等更好,亦不比二星的喜粵8號來得差。
不過如果我是評委,或許更傾向於給一星,表示食物品質出色,但缺乏「非他不可」的鮮明特點。從這個角度來看,我還是更認可黑珍珠的一鑽評級。雖然米其林與黑珍珠的總體入圍名單大同小異,但具體評級上的細微差別,畢竟還是中國人把握得更精確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