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古代七夕乞巧節吃那些特色美食

2020-12-26 閩南網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以餃子、麵條、油果子、餛飩等為此節日的食物。流傳至今,有不少傳統的七夕美食,接下來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七夕到底吃什麼食物。

七夕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吃巧果

  七夕節應節食品中,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其實並不是水果,而是七夕節必備的點心。這些巧果,大概起源於宋代。還有的人用面做餅,稱之為巧餅,流行於福建邵武地區。諺語說七夕吃過巧鍋,能使人巧。

  巧酥

  在七夕節期間,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索餅

  索餅是以前人們在七夕食用的食物。後來演變成了吃掛麵的習俗,可以說,掛麵的祖先就是索餅。索餅是奈良時代傳入日本的,長得很像我們中國的麻花。日本人把小麥和米粉和在一起,擰成繩子一樣的細長狀,再油炸或烘烤至熟。

  吃雞

  為了希望牛郎織女能過上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在浙江金華一帶,七夕節當天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食五子

  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七天後,待豆芽長至兩三釐米長,便可做手擀麵,下鍋煮熟,做成豆芽湯,最後把麵條抓到碗裡,澆上豆芽湯即可食之。

  吃餃子

  在很多地區在七夕節當天都會吃餃子,人們在包餃子的時候,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裡。如果吃到銅錢的話就代表很有福氣;如果是吃到針的話就代表心靈手巧;如果吃到棗子就代表能夠早婚,收穫美滿的婚姻。

古代七夕乞巧節吃那些特色美食

  雞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五子

  七夕「拜織女」是古代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花瓜

  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江米條

  老南京人過七夕還有個獨特的風俗:吃江米條。江米條是一道漢族小吃,用糯米麵加豆粉和面後在燜鍋裡蒸出來,放在石臼裡用棒子捶,再稈成圓形,曬乾用油煎出來,最後蘸梅花、松花、芝麻、豆沙等製作而成的一種食品。

相關閱讀:

  七夕節的風俗習俗有哪些 七夕節的傳統習慣是什麼50字簡短介紹

  七夕最浪漫的6大禮物排行榜 2019七夕送什麼禮物給女友男友合適

  七夕節是幾月幾日農曆時間 2019年七夕情人節哪一天星期幾

責任編輯:柯金定

相關焦點

  • 七夕節吃什麼?七夕情人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七夕節帶女朋友吃什麼好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2017年七夕是8月28日,七夕節吃什麼,有哪些傳統的美食,在中國的傳統情人節這一天,出去約會,七夕節帶女朋友吃什麼好呢?
  • 在古代七夕節與情人節無關,是中國傳統的女兒節或乞巧節
    一年一度的七夕到了,現代來說,就是情人節;放在古代,七夕通俗名中國女兒節,是姑娘們穿針乞巧、祈願禱福的日子。一、七夕節的由來與傳統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七夕節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
  • 七夕的乞巧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七夕節叫乞巧節
    今天是2019年的七夕節(8月7日),你可知道七夕節又叫乞巧節嗎?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下七夕的乞巧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七夕叫乞巧節。  為什麼七夕節叫乞巧節  乞巧,中國歲時風俗,是七姐誕(七月七)的一項習俗。農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
  • 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也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
    七夕節又名七巧、乞巧、雙七、雙星,各地說法不ー。對於七夕的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詳了。古代最早對七夕的記載,是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書中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唐宋詩詞中,七夕也被屢屢提及。《開元天寶遺事》曾記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 七夕節的來歷是什麼?為何又稱之為乞巧節?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這一天也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是中國的情人節。對於情人節這一說法,一些人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七夕節又名乞巧節,因此最重要的就是乞巧,所以是真正的女兒節。還有人說,七夕節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白頭偕老的情感,不是表達婚前的情人或者是戀人的情感,這是在不同人生階段的兩種不同的感情。將七夕節稱為中國的情人節並不妥當。那麼七夕節究竟從何而來?它的真正含義又是什麼呢?七夕節被人們認為是情人節,源於牛郎織女鵲橋會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天上的織女下凡遊玩時,和人間的牛郎相愛之後決定留在人間,和牛郎過平凡幸福的生活。
  • 七夕節情侶們都在吃什麼?5種中國情侶應該了解的七夕節美食!
    ,是古代女性乞巧的節日,怎麼,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故事,這節日就和我們單身狗沒一點關係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一到七夕節,滿大街的玫瑰花、巧克力,怎麼的,你們是不是除了這些就不知道七夕節的傳統美食有哪些了嗎巧克力花朵好了,以上便是單身狗的憤怒吐槽,下面我們步入正題,5種中國特色七夕節美食
  • 七夕節有哪些風俗?七夕節的經典食物盤點
    七夕節是我國本土的情人節,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大家都知道我國很多傳統節日都有一定的風俗習慣、和傳統美食,七夕節也不例外,那麼七夕節有哪些風俗呢,七夕節的傳統食物又有哪些呢,小編來為大家介紹吧。七夕節的傳統風俗有什麼1、拜織女:在古時候,七夕節會有拜織女的習俗,少女少婦們,會圍坐在桌前,朝著織女星默念自己的心事和願望。2、穿針乞巧:七夕節又叫乞巧節,在古時候七夕節女性常常會用用五色線對著月亮穿過九孔針,如果傳過來就說明手巧,可以嫁個好郎君。
  • 七夕節情侶們都在吃什麼?5種中國情侶應該了解的七夕節美食
    ,大部分都說這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聽到這裡我就很不開心了,七夕節明明又名乞巧節,是古代女性乞巧的節日,怎麼,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故事,這節日就和我們單身狗沒一點關係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一到七夕節,滿大街的玫瑰花、巧克力,怎麼的,你們是不是除了這些就不知道七夕節的傳統美食有哪些了嗎
  • 2020年七夕節的習俗由來是什麼?七夕情人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七夕」又名乞巧節起源於中國,是古代一個非常重要的民間節日。七夕節的起源於中國漢代。傳說每年這個晚上,天上的織女和牛郎在鵲橋相會。相傳織女是個心靈手巧的仙女,這一夜,凡間的婦人們便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祈求有美滿姻緣。庭院裡的女人向織女星乞求穿針乞巧,所以被稱為「乞巧」,後來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之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
  • 七夕如約而至,吃什麼好呢?七夕節的10種傳統食物,你吃過幾種?
    不管真相如何,但七夕節從古至今都是一個具有浪漫色彩的節日,與它有關的古詩詞也是數不勝數。七夕節除了浪漫的文化傳統外,還有很多飲食風俗。那麼,七夕節通常吃什麼傳統食物呢?餅乾七夕節最應景的10種傳統美食,你吃過幾種?
  • 2019七夕節快樂!七夕節的由來起源\七夕的傳統習俗活動
    2019七夕節快樂!2019年8月7日是中國的七夕佳節,也是被中國人稱之為中國情人節的日子,那麼,七夕是情人節嗎?七夕的由來起源是什麼?古人在七夕這一天做什麼呢?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聊聊七夕,這個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節日。
  • 「七夕」節氛圍漸濃 老廈門人講述「乞巧節」傳統習俗
    林坤山 攝  廈門網訊 (廈門晚報記者 黃文水 顏梅麗 戴懿 龔小莞) 「七夕」源於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愛情故事,對傳統女子來說,心靈手巧是贏得愛情的基礎,所以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在閩南地區,傳統的七夕節包含了更多豐富的內容。
  • 七夕節吃什麼傳統食物好,巧果是首選美食之一
    每一年中的農曆七月初七就是我們的七夕情人節,也是我國的傳統七夕節日。是天上的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的浪漫日子。在這美好的日子裡,大家會選擇食用巧果這種傳統的美食,期盼自己和另一半帶來靈巧。巧果還被民間稱為「乞巧果子」,在七夕節裡是一種必備的點心之一,古語云:七夕吃巧果,能使人巧。
  • 變味七夕節,鮮花和巧克力讓「乞巧節」變成「中國情人節」
    但是在這個中國傳統節日裡,只用鮮花和巧克力來慶祝是不夠的,至少是不準確的。七夕節,又稱女兒節、乞巧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刨除牛郎織女的神人愛情故事之外,它更應該是一個女孩的節日,也更像一個單身女子的節日。說到七夕節的風俗活動,「乞巧」絕對是避不開的一個主題,而比較流行的遊戲有穿針乞巧、浮針取巧、喜蛛應巧等等。
  • 七夕節為什麼又要叫乞巧節?乞巧又有哪些形式?
    今天是中國的傳統七夕情人節,很多人都不知道為什麼農曆七夕節會是情人節,更有甚者以為每年二月十四號才是中國的情人節,這些都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很大程度上被外來文化的侵蝕所導致。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每到農曆七月初七,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那為什麼又說七夕節是乞巧節?這個就很多人不懂了!
  • 何為「七夕節」,七夕節是怎麼由來的?七夕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牛公牛婆日、七夕祭、雙七、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 關於七夕節「乞巧」的來歷!
    關於七夕節「乞巧」的來歷!在中國古代流傳著很多民間傳說,這些民間傳說都是一個個神話故事,而傳說終究是傳說,並非事實。這些傳說是古代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想像,也算是討個吉利。大家都知道每年的2月14日是情人節,而這一天的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也是全世界著名的情侶之間的浪漫節日。可咱們也有屬於咱們自己的傳統情人節,那就是在每年的七月初七。民間傳說七月初七是牛郎織女相見的日子。而在這一天也會有很多情侶過節,還有單身的男女祈求找到終身的伴侶。然而七夕節又叫乞巧節,有著民間少女「乞巧」的習俗,關於乞巧的來歷,那就不得不提起,傳說中的那段愛情故事。
  •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
    2020年的七夕節是陽曆8月25日一、節日由來每年的農曆7月初七是七夕節,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和婦女穿針乞巧的習俗,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等,起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節日。
  • 除了「狗糧」,七夕節還能吃這種「巧果」
    今天是農曆庚子年七月初八,昨天是七夕,大家被一隻孤寡咕咕呱呱亂叫的青蛙刷屏了,在古代,七夕節這天,也有一些講究,大家還是別忘了。據傳,男女戀人們會在這一天互贈禮物、鮮花,到餐廳享用燭光晚餐等方式來慶祝節日。
  • 七夕也叫「乞巧節」或「女兒節」等,在古代並沒有什麼「情人節」的...
    一年一度的七夕節到了,你是如何度過的?過一個有文化味兒的節日,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七夕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如今也是浪漫的代名詞,被稱作「中國情人節」。25日晚,一場名為「情滿四合院」的主題活動在首都博物館舉辦,以傳統四合院文化中的「情」為主題,講述了許多有趣的婚俗。古代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