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科學家發明過濾膜,把海水轉化為淡水,有望解決飲水難的難題

2020-12-26 Science鋒芒

可能生活在我們國家的廣大網友們還不太能理解,但其實對於世界上很多的國家來說,他們是很缺少水資源的,甚至在有一些國家有人形容水的費用比石油還貴,可能我們現在或者是以前都沒能體會到這種水資源稀缺的困難,但是很多人都是在承受著水資源稀缺的困擾。

所以現在有很多的科學家都在致力於如何將海洋之中的海水資源轉化成淡水資源,雖然現在也有這樣的機器或者是轉化技術但是這樣的成本是很高的,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這些如此高昂的成本是他們不可以承受的。

所以很多的科學家也在尋找一種非常適合於大範圍運用,而且成本也比較低的轉化方式,以緩解現在水資源稀缺而且水資源分布不均的情況。現在就有了一種新的轉化方式,那就是一種新型的過濾薄膜,這款海水直接轉化為淡水資源的過濾薄膜就是由一位澳大利亞華人科學家發明的由新型石墨烯過濾膜,它的名字就叫著Graphair。

這款華人發明的新型石墨烯過濾膜,它的使用原料是非常簡單的,只用不需要提純的大豆油就可以,所以它的成本是很低的,而且可以廣泛運用,這種可以利用低廉原料提煉出來的過濾膜甚至可以讓更多民眾都能有支付能力使用,這絕對是一個十分實用而且有普及價值的海水過濾膜。

而且這款新型的過濾薄膜能夠過濾海水的效率也是非常高的,就算是這種新興的過濾薄膜在使用過濾了多次之後,在海水中的雜質和汙染物質也已經將這款新型薄膜的表面汙染,但是就算是汙染的很嚴重了它的海水轉化成淡水的過濾的效率依然能夠高達99%,所以這種新型的薄膜絕對是安全,高效,可靠的。

所以依照這些優點,Graphair在大範圍應用之後,也能夠解決現在全球飲水難,水資源稀缺的難題,目前這種新型的過濾薄膜也在抓緊的進行試驗之中,讓海水直接秒變飲用水,所以解決水之源的問題也是未來可期的。

好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我們下一期再見!

相關焦點

  • 海水變淡水,僅需一張膜?
    要解決水資源匱乏,有一個看上去非常簡單的方法——將海水轉化為淡水;但其中存在一個很大的難題——如何大規模低成本可持續地淡化海水。Li傳統的海水淡化方法實際上,現在已經有部分缺水地區成功從海水中獲得了可以飲用的清潔淡水。中東和加州等地區就已經有海水淡化廠在為居民供水了。這些工廠大多依賴於使用反滲透的方法處理海水,也就是將海水強壓入多孔薄膜進行過濾,去除鹽分和雜質。
  • 這種石墨烯膜能將海水過濾成淡水
    「我們學校的老師在石墨烯材料上有了新的研究突破,研製出來的石墨烯膜可以將海水過濾成淡水。」近日,浙江農林大學的一位老師在朋友圈更新了一條狀態,立馬引來了無數點讚。這個新科研成果還在10月9日登上了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誌。
  • 淨水器中RO膜是什麼?過濾採用什麼原理?為何成為淨水器的靈魂?
    隨著人們對飲水水質要求的不斷提高,各種淨水設備層出不窮,走進千家萬戶。其中RO反滲透淨水器獨具優勢,更受到消費者的歡迎。這是因為反滲透淨水器中的RO膜能夠去除水中的各種雜質,對水質深度處理,還能提升水質口感,保證水質健康。那麼RO反滲透膜又是什麼呢?
  • 科普丨石墨烯海水淡化技術,讓海水直接飲用變成現實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烯旺石墨烯,ID:szxiwang】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地球上,人類能使用的淡水含量為2.5%,剩餘97.5%則是海水或鹹水,而全球絕大部分國家則是嚴重缺水的。
  • 科學家新發現一種讓海水轉淡水的「神器」,而且節能環保造價低廉
    如何大規模低成本可持續地淡化海水是一項世界性難題,近期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以及馬裡蘭大學的研究者們從木頭中找到了答案。他們用木材製作了一種超薄過濾膜來淡化海水,淨化水質。成功用木材製成了一種厚度為0.5毫米的超薄過濾膜——納米木膜,來淡化海水、淨化水質。
  • 上海企業牽頭海水淡化項目打破"用電依賴"瓶頸 實現"零能耗"
    (上海驕英供圖)  在水資源短缺地區,不少人利用太陽能蒸餾海水實現海水淡化,不過用水泵把海水抽出來,以及維持設備運行仍需要消耗電能,目前問世的海水淡化項目離真正「零能耗」總是差了一口氣。記者昨天從市科委獲悉,「零能耗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科技創新行動計劃」項目解決了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產出維持設備運行的電能的難題。利用這一套設備,即便在與世隔絕的小島上,也能夠將海水轉化為淡水。
  • 清華大學研發出核孔膜開水過濾技術,用科技把關飲水安全
    飲水安全關係到居民的身體健康。很多營養專家推薦飲用白開水,認為白開水是最健康的飲用水。然而,燒開的自來水水垢中也可能含有有害物質,如混雜著重金屬、細菌屍體等。如何才能喝到安全健康的白開水?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的一項全新技術成果——核孔膜開水過濾技術,為這一問題的解決帶來了希望。那麼,什麼是核孔膜技術?它是如何淨化水質的?記者進行了採訪。
  • 科學家取得突破性技術,無需電力,10分鐘就將海水變成淡水
    科學家取得突破性技術,無需電力,10分鐘就將海水變成淡水大家都知道,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面,海洋的面積達到了71%,海洋也佔據了整個地球上面水資源的97%,但是很明顯,因為海水當中的特殊成分,使得海水不能夠直接飲用
  • 以色列地處中東沙漠地區,降水非常稀少,為何淡水僅賣5元一噸?
    更令人奇怪的是,以色列在淡水資源如此緊張的情況下,應該以淡水為貴,但是以色列的淡水居然僅賣5元一噸!難道這個國家還有其他的淡水來源?據了解,以色列被稱作「流淌著蜜和奶」的國家,國土面積中近一半都是沙漠,自然條件極其惡劣,可耕用面積相當於2/3個上海,僅4100平方公裡。
  • 海水淡化 是如何變水為飲的?
    隨著海島開發進程的加快,我國已陸續建立了多套海島海水淡化裝置,海水淡化已逐步成為海島解決淡水資源短缺的一個主要技術手段。從海洋獲取淡水已成為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戰略選擇,膜法海水淡化一般採用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通過反滲透膜的選擇透過性過濾海水,從而達到淡化海水的目的。
  • 這種淡化方法,只需30分鐘就將鹹水轉為淡水,未來有前景嗎?
    隨著世界人口與日俱增,許多地方的用水緊缺問題越來越明顯,早在上個世紀甚至有科學家預測21世紀人類將會為了爭奪淡水資源而大打出手。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許多缺水的地方都在積極想辦法如何將海水轉化為淡水,前段時間《自然·可持續發展》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該論文提出了一種可在30分鐘左右就可以淡化海水的方法。
  • 新型過濾設備,可以過濾掉99%的汙染物!海水也可以直接喝!
    淡水資源缺乏一直是全球面臨的共同問題。而隨著人回的增多,地球的水質一再的遭到汙染,於是很多科學家為把汙染的海水,變為可飲用的淡水而孜孜不倦的研究著,來自澳大利亞聯邦科工組織的科學家,就做出了一種簡單高效的淨水神器 Graphair,使用它只需一次就能過濾掉水中99%的汙染物。
  • 國內石化行業最大膜法海水淡化工程投運,可日供10萬噸淡水
    「這一海水淡化系統2017年5月啟動,設計、製造總成本2億多元,淡水處理總量為10.5萬噸/日淡水,投入運行後為項目所有工藝投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淡水資源保障,同時也為海島5萬多人提供了應急生活水源。」中國化工杭州水處理負責人王壽根介紹道。
  • 中國科學家發明這一技術,將解決人類生死問題,未來就指望它了!
    從太空上看地球,地球是一個藍色星球,其中的原因便是地球表面擁有巨大的海水資源。其實地球上從來都不缺水,但是人類卻是從來都缺水的。這重要的原因在於人類飲用的是淡水,而海水擁有許多雜質,導致人類無法直接飲用。地球上水的總量是不變的,變得是淡水資源越來越少。而以人類現有的技術面對汪洋大海也只能興嘆了!海水淡化一直是人類上百年來的夢想,因為這關乎到人類未來的生死存亡。
  • 科學家發現新方法 太空人糞便轉成食物 解決太空難題
    摘要:科學家們發明了一種方法,將太空人的糞便轉化為長途太空任務的食物。人類在太空旅行中有著遠大的夢想,但我們的技術還沒有完全滿足我們的夢想。能夠將太空人送上火星和更遠的太空的太空飛行器已經在開發中了,但其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其中一個最大的難題就是食物的來源。簡單地存放足夠的食物來維持整個旅程的時間會非常有限,如果他們的返回被耽擱了,他們就會在太空中耗盡他們的食物。由於種植和收穫的時間很長,在太空飛行器或者太空飛船裡種植傳統食品也很困難。
  • 海水很鹹不能喝!那海洋動物是怎么喝到淡水的?
    這些被海水環繞的海洋生物是直接飲用海水嗎  還是也跟人類一樣需要淡水呢?  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1.魚類  海魚的表皮黏膜、口腔黏膜和內腔黏膜,都是一種半滲透膜,當魚喝進海水時,海水被口腔黏膜和內腔黏膜隔離在腔內,通過呼吸時的壓差使水分子滲透過黏膜進入體內,而鹽分無法通過,則被排出到體外。如果有少量鹽分進入體內時,魚類還可通過自身的生物電作用,將水分子中的氯化鈉電離,形成正負離子後滲出黏膜外。現在人類使用的海水淡化器就是科學家根據海洋魚類的「電滲膜法」原理研究出來的。
  • 揭秘南宋時期神秘的古井:能將海水過濾成淡水!
    這口井是用花崗巖石條砌成的,口徑約為1米,深度約為1.2米。若是這口井在其他地方,或者倘若它噴湧出來的泉水不是淡水,或許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可是在綿長的海灘上,它的存在顯得稀奇而且神秘。    大家都知道,海水一般都是鹹水,這口井位於海灘,時常就會有海水漫灌進去,一般來說這種水都是不能直接飲用的。
  • 淨化海水30分鐘後就能喝?中澳科學家這項研究,或將解決全球飲用水...
    該研究由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教授王煥庭帶領團隊研發而成,而研究的第一作者為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副教授、博導區然雯。這是一種光敏MOF材料PSP-MIL-53,通過吸附的方法,可在30分鐘內將海水淡化為安全、乾淨的飲用水,將有望在水資源短缺地區解決安全飲用水問題,極大造福人類。
  • ...獲得2019年度青島市自然科學一等獎:穿過一張「紙」海水變淡水
    作為一位80後女教授,她埋首實驗室工作十多年,在海水淡化領域取得了突出成績,此次獲獎的「海水淡化高效膜材料製備及膜集成關鍵技術研究」項目,一定程度解決了海水淡化產業世界難題。一張「紙」的魔力徐佳的科研成果——海水淡化高性能膜,肉眼看去與普通列印紙並沒太大不同,只是有一面多了些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