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數據和數位化研究院(GDI智庫)發布"'雙一流'建設大學百強榜(2020)",以人才培養指數、科學研究指數、社會服務指數和綜合聲譽指數四個一級指標構建綜合指數,對13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進行評價,其中,西南大學以69.33的綜合指數位列全國第35名。
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簡稱"'雙一流'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2020年進入第一個建設周期總結評估,如何進行"雙一流"大學建設成效評價為多方所關注。長期以來,GDI智庫不斷拓寬和完善大學評價覆蓋領域,特色鮮明的評價體系不斷完善趨於成熟。通過聽取歸納高校、教育專家等多方意見,在遵循數據可採集、易採集、具權威性的基礎上,"'雙一流'大學榜"通過設置人才培養指數、科學研究指數、社會服務指數和綜合聲譽指數四個一級指標,打破"重規模輕質量、重投入輕產出、重科研輕育人、重自然科學輕人文社科"等誤區,助力高等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百餘年來,西南大學始終以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為己任,杏壇育人,勸課農桑,積澱了深厚的人文底蘊。一大批名師先賢曾執教於此,春風化雨,躬耕不輟。學校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培養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深厚人文底蘊、紮實專業知識、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數十萬畢業生從這裡走向四面八方,成為民族復興大業的建設者和各行各業的中堅骨幹。
"十二五"期間,學校國家級科研立項數量達900餘項,科研經費總量達到20.35億元,獲"973"項目、"863"項目(課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重大文化工程項目等國家級項目700餘項,獲得授權專利1000餘項,育成動植物新品種50個,出版專著800餘部,自然科學在SCIE、EI、ISTP三大檢索論文數量達5400餘篇,人文社會科學在SSCI、A&HCI、CSSCI三大檢索論文數量達3600餘篇。"十二五"以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教育部普通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20餘項、重慶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8項。
不僅如此,西南大學還十分注重發揮自身優勢,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立足重慶、面向西南,服務全國",與重慶、四川、雲南、貴州、江蘇、山東等省市50餘個地、市、縣建立了校地戰略合作關係,與國內50多家大中型企業建立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係,與26省市500餘個行政事業單位和1000多家企業開展了有效的項目合作,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中與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的縣校合作,受到廣泛好評,被譽為產學研有效結合的"石柱模式"。
學校積極推進國際化進程,與美、加、泰、日、韓、越、澳、俄等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140餘所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係,在泰國、加拿大、哈薩克斯坦合作建立孔子學院3所,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
含弘光大、繼往開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西南大學將繼續堅持"學術立校、人才強校、質量興校、管理活校"的發展理念,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深化綜合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全面提升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為建設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努力奮鬥。
素材來源: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