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姑娘柳婧:從儋州唱到歐洲

2020-12-17 瀟湘晨報

在烏克蘭基輔國家歌劇院音樂廳,柳婧與烏克蘭國家歌劇院第一女中音Piminova同臺表演。

2019年,柳婧獲得由烏克蘭文化部授予的烏克蘭「國家功勳藝術家」稱號和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授予的「慈善家」稱號。

今年10月柳婧與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在北京「青年夢想匯」頒獎典禮上合影。

生於「80後」尾巴的儋州姑娘柳婧,從中國的邊陲小城一路唱到歐洲,成了烏克蘭國立國家大劇院裡首個華人女高音獨唱演員。

身為一名歌唱家,她頻頻站上各類國內、國際舞臺,盡力為中西文化的交流搭建橋梁。在今年10月舉行的「2020年絲綢之路城市聯盟青年夢想匯」頒獎禮上,她向40餘個國家的青年宣傳、推介海南自貿港。

她是一名文化使者,為更好地服務社會,回到家鄉海南創辦文化企業,志在將海南自貿港的聲音傳到世界更遠處。

從小立志去歐洲學古典音樂

歌唱家是柳婧身上最早的一個身份。

柳婧出生於一個音樂氛圍濃厚的家庭,父親熱愛唱歌,上世紀曾就讀於著名的星海音樂學院,母親愛唱儋州調聲。平日裡,父親興起唱歌,母親便聞歌起舞,小柳婧看在眼中,音樂的因子也不知不覺融進了她的生命裡。

隨著柳婧漸漸長大,熱愛唱歌的父親將音樂夢想寄托在女兒身上,希望女兒能夠繼承自己的衣缽,學習聲樂專業。「那時,父親問我願不願意,我看見舞臺上唱歌的姐姐們都好美,衣服很漂亮,就答應了」,柳婧笑道,「畢竟女孩子都愛美,想穿漂亮衣服。」

那時,年紀尚小的柳婧還無法深刻地認識到,任何一條道路,想要走得穩、行得遠,都不會是一件易事。

為了讓柳婧能夠順利完成音樂夢想,柳爸爸四處向親朋好友開口借錢,籌錢帶著柳婧讀書。

大學畢業後,為了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柳婧立志去歐洲學習真正的古典音樂,經過一年的刻苦努力,終於通過了俄語預科考試,考入烏克蘭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攻讀碩士、博士,並在2019年獲得了聲樂學博士學位。那一年,她接到來自烏克蘭國立國家歌劇院的橄欖枝,擔任該劇院的女高音獨唱演員。

儘管在國外已經生活了近十年,終日浸潤在西方歌劇文化中,柳婧卻一直記得自己是海南的女兒,在跟導師上課時、給學生授課時,舉辦音樂會和在排練時,她會主動為國外友人和觀眾們演唱中國民族音樂,「雖然他們聽不懂歌詞,但很喜歡我們民族音樂的旋律。」後來,柳婧專門申請在柴可夫斯基學院開設了一門課程,為中國留學生教授中國民族音樂知識。

柳婧的留學生生活不止於學習。2017年,在中國和烏克蘭建交25周年之際,在中烏文化交流周上,柳婧作為烏方代表團的翻譯,代表烏方接待了中國代表。在那次的盛會上,柳婧再一次演唱了儋州調聲,讓更多人聽到了家鄉的聲音。

返鄉研究海南民族音樂

2019年,為了準備博士後論文「中國民族音樂與西方古典音樂的比較研究」,柳婧回到海南,搜集、整理海南民族音樂資料,翻譯音樂作品,探索海南本土音樂對外傳播的途徑。

這些工作,對於任何一個人而言都並非易事,更遑論一位已離鄉近10年的年輕學者。可說起其中的艱辛,柳婧卻輕描淡寫、一筆帶過:「這是我應該做的基礎工作。」

在複雜而艱巨的工作過程中,柳婧結識了海南省文聯副主席、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蔡葩等一眾前輩,「前輩們已經做了許多工作,保住了許多幾近失傳的海南民族音樂,這讓我如獲至寶」。

經過約一年半的系統採風、交流、搜集與整理,柳婧對於自己打小就接觸的海南民族音樂又有了更深的感悟和理解。

「海南民族音樂和西方歌劇的區別在於發聲方法,由於中西方人的生理結構有別,二者的發聲方法並不相同。」柳婧以莫扎特的《求愛神給我安慰》和海南黎族民歌《竹林情歌》為例:美聲作品《求愛神給我安慰》,更注重科學的發聲方法,喉底的位置、肌能的正確使用、腔體的統一、語言的咬字發聲、情緒的渲染,都是美聲唱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民間聲樂作品則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表達,歌曲所置身的背景以「留白」的手法,讓聽眾自己想像畫面,體現了東方哲學內省的特質。民歌作品《竹林情歌》,帶有儋州黎族風格加「調聲」的創作歌曲,鮮明體現出儋州調聲更講究在悠揚奔放的音調旋律基礎上無拘的齊唱,細緻的裝飾音和些微的節奏處理,使得儋州調聲饒有情趣且呈現出古遠韻味。

柳婧向海南日報記者坦言,正因如此,儘管兩種音樂都是自己熱愛的藝術,但以前從沒有嘗試過把二者進行融合,但現在,她正在跟烏克蘭和中國的音樂家們探討,努力嘗試二者的融合與互相借鑑。

變身文化使者推廣海南文化藝術

「我來自美麗的海南島,從2018年4月13日至今,短短2年多時間,我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願以個人名義,也代表海南的家鄉父老,歡迎全世界的有志青年和各位領導老師們、歡迎各國朋友們來我的家鄉海南,一起領略海南的美麗風光,一起感受海南的社會經濟發展風貌,一起欣賞海南本土文化之美。」在「2020年絲綢之路城市聯盟青年夢想匯」頒獎禮上,柳婧落落大方地向40餘國的青年發出來自海南自貿港的邀請,並得到了大家的熱切回應。

學有所成後,一個問題始終縈繞著柳婧:我的人生到底應當怎樣發揮最大的價值?日日夜夜的思索和多年的所見所聞,讓柳婧的答案漸漸清晰:以自己在烏克蘭及歐盟建立的溝通渠道,成為一名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為中外的文化交流貢獻力量。

肩負著這樣的歷史使命,2017年,柳婧在海口成立了一家文化傳媒公司。她告訴記者,該公司目前已先後在基輔、敖德薩、利沃夫、布魯塞爾、安特衛普、法蘭克福、巴黎、波爾多、阿姆斯特丹、東京、大阪、澳門、北京、深圳及海南多地策劃實施了多項文化藝術活動和國際交流活動。

2019年5月,柳婧被聘請擔任絲綢之路城市聯盟「絲路青年夢想匯」文化項目專員。那一年,柳婧在海南一連舉辦了3場中烏文化交流活動:中烏文化交流畫展、烏克蘭藝術家赴儋州文化交流音樂會以及儋州·烏克蘭文化交流音樂會。「我分別帶了三批烏克蘭藝術家來到海南,他們很喜歡海南,尤其喜歡海南的民族音樂。」柳婧回憶,「聽到儋州調聲後,烏克蘭的藝術家們坐下來足足研究了近兩個小時,還盛情邀請我們去烏克蘭演出。」

柳婧向記者透露,最近,她正在緊張籌備著中外音樂交流主題音樂會,「我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把海南本土文化尤其是海南音樂藝術推廣到世界。」本版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 習霽鴻 實習生 陳燕)

【來源:海南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國特產美食——海南——儋州
    儋州本地居民在蘇東坡帶來的良好的文化氛圍影響下,這裡的人民愛好吟詩作對,使儋州素有&34;之稱,有許多民間詩社。儋州人也喜愛唱歌,其中儋州山歌和調聲最為盛行,&34;已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 儋州黃皮雞雞是海南人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常見的吃法有白切和鹽焗。而最近,有一種原本流傳不廣的吃法被海南的吃貨們津津樂道,這就是黃皮雞。
  • 一個海南人心中的儋州美食榜
    儋州的小吃很多,難怪有句話:「都說儋州人會做吃的」。那麼請帶上你的味蕾跟著我一起去探尋海南人心中的儋州美食最值得吃的7大小吃吧! TOP1鹼水饃 鹼水饃,又名壓饃(軍話稱之為"壓饃",一般儋州話稱之為"YA'EN"),此藏匿於儋州的各個大街小巷,由是鹼水和糯米製作而成。
  • 國慶相約中秋 海南儋州歡迎您來打卡
    對此,儋州推出三大路線、四大演藝、五大活動、六大夜市,讓您在儋州打卡國慶新玩法。  假期到儋州,可觀百年植物園了、千年東坡書院、千年古鹽田、百萬年溫泉、百萬年石花水洞、億萬年峨蔓火山巖海岸;可嘗儋州粽子、儋州米爛、芝麻饃、鹼水饃、中和香糕;可聽儋州調聲、儋州山歌。無論是親子家庭出遊、情侶出遊、老人休閒遊還是自駕遊、跟團遊等等,不同人群都能在儋州找到符合自己的「定製款」。
  • 碩果纍纍谷飄香 海南儋州千人調聲慶豐收
    儋州以調聲、歌舞等藝術形式,展現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嶄新風貌。 駱雲飛 攝  儋州調聲於2006年列入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以方言進行男女對唱,把唱歌與舞蹈融為一體,自漢代流傳至今。「蠻唱與黎歌,餘音猶杳杳」,大文豪蘇東坡謫居儋州時,曾用詩生動記錄調聲這種民間藝術。
  • 海南日報數字報-儋州民歌《調聲哥儂喜相逢》闖進複賽
    實習生張鑫)2018中國(海南)民歌盛典系列活動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目前,民歌選拔大賽已選出40首歌曲進入複賽,儋州選手符學勤的《調聲哥儂喜相逢》成功進入複賽。  《調聲哥儂喜相逢》有何特別之處?符學勤介紹,這首歌是一首儋州方言民歌,主要描寫的是青年男女的愛情,這首歌運用了一些調聲元素進行創作,但演唱方法與傳統儋州調聲演出不同。傳統的儋州調聲演出一般是男女聲對唱,而且是集體演唱,但符學勤是用民族唱法進行獨唱。
  • 2020第八屆海南(儋州)雪茄文化旅遊節在儋州光村開幕
    儋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鄒廣宣布2020第八屆海南(儋州)雪茄文化旅遊節開幕。葛雲峰在致辭時說,2020年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開局之年,由文化和旅遊部與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2020年(第二十一屆)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是我省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舉辦的一場大型旅遊節慶活動,海南(儋州)雪茄文化旅遊節作為今年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分會場活動之一,也是儋州市委、市政府落實省委、省政府為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和打造國際旅遊消費中心的有力舉措
  • 海南日報數字報-儋州山歌
    儋州山歌是儋州人在生活和勞動中創造出來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拿山歌來表達,語句活潑、機智、靈動,有生活的靈性和質感。儋州人拿山歌來對話,拿山歌來說事,拿山歌來教化,拿山歌來傳遞信息,又拿山歌來娛樂……在儋州,山歌不僅是一種藝術,更是儋州人的另一種語言。  儋州山歌每句七字,四句一首,講究平仄和押韻,有七絕詩的體式,念著韻律和順節奏性強,唱起來婉轉流暢,富有音樂的美感。
  • 「茄」在儋州 「香」飄萬裡——第八屆海南(儋州)雪茄文化旅遊節...
    第八屆海南(儋州)雪茄文化旅遊節開幕式現場。   儋州融媒全媒體記者 羊文彪 攝儋州市融媒體中心消息  12月12日,以「『茄』在儋州『香』飄萬裡」為活動主題的2020第八屆海南(儋州)雪茄文化旅遊節在光村雪茄風情小鎮開幕。
  • 2020第八屆海南(儋州)雪茄文化旅遊節開幕
    2020第八屆海南(儋州)雪茄文化旅遊節開幕式。  海南(儋州)雪茄文化旅遊節已連續成功舉辦七屆,為雪茄產業發展及培育文化旅遊消費新業態、新熱點注入了強勁動力,正逐步成為儋州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擴大對外開放交流的重要平臺。本屆雪茄節以「茄在儋州,香飄萬裡」為主題,既注重做好雪茄專業主體活動,又融合舉辦了哈雷巡遊、婚慶旅拍、雪茄之夜音樂會等系列活動,讓雪茄文化旅遊具有更加豐富的內涵,充分展現儋州文化旅遊新魅力。
  • 2019第七屆海南(儋州)雪茄文化旅遊節開幕!
    汪黎明在致辭時說,海南(儋州)雪茄文化旅遊節是今年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分會場活動之一,也是儋州市委、市政府落實省委、省政府「兩個確保」百日大行動和「海南國際旅遊消費年」的有力舉措。自2013年以來,儋州市連續7年在光村雪茄風情小鎮舉辦雪茄文化旅遊節,進一步擴大了對外開放交流,培育了文化和旅遊消費的新業態、新熱點,對推動儋州全域旅遊建設和旅遊消費提質升級、打造儋州城市品牌和形象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已逐步成為儋州乃至整個海南影響力較大的節慶品牌、城市名片。
  • 海南儋州:紅魚飄香情意長
    海南儋州:紅魚飄香情意長2016-01-11 14:0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南日報        &nbsp舒曉&nbsp攝&nbsp&nbsp&nbsp&nbsp「海南儋州紅魚乾在東北一直備受歡迎,尤其是每到佳節,紅魚更是旺銷。我已經連續5年代理儋州紅魚乾系列產品了。」1月9日,來自遼寧的儋州紅魚經銷商孫娟微笑著說。
  • 第四屆北部灣(海南儋州)旅遊美食博覽會啟動
    當天上午,以「與『粽』不同,尋味儋州」為主題的2020第四屆北部灣(海南儋州)旅遊美食博覽會暨儋州粽子營銷季在儋州西部眾人海鮮廣場啟動。本屆旅遊美食博覽會將持續近2個月的時間,相比往屆時間更長,跨度更大,設置了多個分會場,並增添了許多線上互動與宣傳推廣的新模式,新玩法,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以「網際網路+」的思維促進儋州全域旅遊發展,拉動儋州旅遊消費增長。
  • 儋州的木瓜成熟了!走進海南最大的番木瓜種植基地
    海南飛龍未來城投資有限公司種植的2500畝木瓜碩果纍纍。 舒曉 攝  進入11月份,儋州木瓜種植產業園的木瓜成熟了,大大的木瓜掛滿樹枝,很招人喜歡。  正是在這裡,儋州市引進的木瓜種植企業,海南飛龍未來城投資有限公司從海頭鎮紅坎村租得土地2500畝,按照規模化、標準化的要求建成了木瓜園。如今,這裡已成為海南最大的番木瓜種植基地。  在木瓜園,一眼望去,果樹成林綠成一片,煞是好看。漫步其間,果香陣陣。一人多高的木瓜樹上,掛滿了大大小小數十個木瓜,大的重約三四斤,青中泛黃;小的剛剛成型,青翠欲滴。
  • 來海南儋州玩,這四種儋州特產不要錯過,本地人和遊客都愛吃!
    儋州市地處海南西北部,瀕臨北部灣。儋州市海產品產量冠海南省,其中以馬鮫、石斑、龍蝦、螃蟹、紅魚粽、光村沙蟲、鄰昌海參出名;熱帶經濟作物和水果有胡椒、檳榔、咖啡、菠蘿、西瓜、香蕉和菠蘿蜜等;飲食風味有那大狗肉、洛基粽;旅遊產品有東坡帽、東坡屐、十三麟錶帶和西華礦泉水等。儋州特產種類繁多,今天給大家隨便介紹幾種這裡的特產。
  • 海南日報數字報-漁歌悠揚唱家鄉
    用小故事說大道理  《南海哩哩美》講述的故事發生在很久以前的海南。青年船長阿雷首次單獨率船出海時,在南海海域的鬼門嶼遭遇颱風,並救起了在風中遭難的外族首領那巴。善良忠厚的阿雷將那巴帶回珍珠島療傷,以怨報德的那巴卻想把美麗的珍珠島、神奇的更路簿和可人的漁家姑娘阿美佔為己有,為此不惜展開慘無人道的燒殺劫掠。
  • 海南儋州:勝景滿目新 遊客爭相來
    原標題:勝景滿目新 遊客爭相來   11月正是海南旅遊旺季,在千年古郡儋州,東坡文化旅遊區、蘭洋溫泉小鎮、雪茄風情小鎮、屋基愛尚玫瑰園等地的旅遊漸入佳境,如詩如畫的美景吸引了四方遊客前來「打卡」。
  • 2020海南親水運動季海南(儋州)花果山環湖騎跑賽火爆開賽
    11月29日,「2020海南親水運動季海南(儋州)花果山環湖騎跑賽」在儋州市花果山公園鳴槍開賽。儋州市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局體育科科長萬曉君致辭表示:「本次環花果山騎跑賽將依託儋州良好的自然環境和旅遊資源,推廣儋州、海南騎行跑步活動,加快推進全民健身運動的步伐,為大眾提供層次多樣化的休閒需求,刺激市民遊客的體育旅遊消費,助力海南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和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區建設。」
  • 【海南日報】2020第八屆海南(儋州)雪茄文化旅遊節吸引千餘人參與...
    ■ 本報記者 肖開剛 林書喜 特約記者 李珂作為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的一大亮點,2020第八屆海南(儋州)雪茄文化旅遊節12月12日在該市光村雪茄小鎮開幕,其融入世界時尚文化元素的一系列活動精彩紛呈,吸引1000多名國內外嘉賓、遊客和市民參與。
  • 「儋州粽杯」首屆海南方言配音大賽啟動(圖)
    本報海口5月26日訊(海報集團全媒體記者楚煜)由儋州市委宣傳部、海南日報報業集團、海南日報客戶端共同主辦的「儋州粽杯」首屆海南方言配音大賽昨日啟動。除現金大獎外,還有好吃的儋州粽子獎勵。
  • 蔡徐坤推介的儋州跑海鴨蛋 海南愛心扶貧網也有賣
    網頁截圖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儋州12月14日消息(南海網記者王全印)12月14日,「脫貧攻堅戰——星光行動」潛力男歌手蔡徐坤團隊走進海南儋州市峨蔓鎮鹽丁村探訪鹽丁村千年古鹽田「非遺文化」、高根村委會乾頭村海鴨產業發展,並現場推介儋州跑海鴨蛋,助力儋州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