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篇名為《26歲,月薪一萬,吃不起車釐子》的文章在票圈刷屏,文章告訴我們,從富有到窮,可以分為15個階段,最底層的是「辣條自由」,也就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吃辣條,想吃多少就買得起多少。
在辣條自由之上,還有奶茶自由、視頻網站自由、外賣自由、咖啡自由、車釐子自由、衣服自由……
其中,最戳人痛點的就是「車釐子自由」。
「只要想吃,隨時下單」,戳中多少愛吃車釐子卻只能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嘗嘗鮮過過癮的心。
車釐子一下子成了票圈的炫富標杆,家裡有車有房有礦,都比不上一盤紅彤彤的車釐子。
花幾十塊錢去超市買一斤車釐子,成了成本最低的炫富方式。
吃的起車釐子的人用車釐子炫富,吃不起車釐子的人哀嚎自己連車釐子自由都沒有實現。
除了「車釐子自由」,在超市的水果區還有「草莓自由」、「榴槤自由」、「火龍果自由」、「香蕉自由」、「砂糖橘自由」……
你能達到哪一級?
車釐子貴嗎?
在18歲,月薪離1萬還有相當距離的我眼裡,貴。
為了搞清楚車釐子到底有多貴,全國各地網友們來了一波炫目操作:
一顆車釐子的價格從8毛錢到6塊錢不等:
同樣的錢,買一杯奶茶帶給我們一下午的快樂,但買車釐子,兩口就沒了。
不僅吃得快,在吃的時候,我的內心還會湧出「愧疚」、「自責」、「懊悔」等情緒:
愧疚我為什麼花這麼多錢買這麼奢侈的水果。
自責我為什麼不努力工作,怎麼還沒有年薪百萬。
懊悔我吃的太快,怎麼還沒嘗到味道就吃完了?
小小一個車釐子把平時看不見摸不著的收入和財力差距變得具體起來。看到別人開名車戴名表穿名牌的我,因為對這些東西的價格沒有什麼概念,並不覺得人家多土豪。
但看到人家大把大把吃車釐子就不一樣了。
我總能想起在超市被車釐子標價嚇得縮回手的感覺。
只有這個時候,我才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自己原來這麼窮。
從此之後,我去超市看到草莓、車釐子這種天價水果,基本上用「假裝看別處」的姿態,好讓賣車釐子的大媽和我本人都不會太尷尬。
車釐子自由成了城市青年們「收入還不錯」的標誌。各種「在某地想要實現車釐子自由需要月薪多少錢?」的問題也多了起來。
背負各種房租水電車貸房貸的成年人都知道,月薪沒法衡量一個人到底有沒有錢,更沒辦法成為你吃不吃車釐子的標準。
吃的起車釐子的人不算有錢,吃不起車釐子的人也沒啥好哭窮的。
就我吃不起車釐子,吃小番茄也不錯。就像我買不起阿迪達斯也不至於沒鞋穿,買個阿迪王也可以。
從本能上講,每個人都嚮往更好的生活,用「達到車釐子自由」來激勵自己也沒什麼不好。
但達不到「車釐子自由」也不代表我們真的貧困潦倒。
朋友圈裡那些哭著說自己連車釐子自由都沒達到的人,也不過是單純湊個熱鬧哭哭窮,想收穫大家一波點讚和關注罷了。
所以,別把「車釐子自由」當回事。
這也是我為什麼不跟風說「我吃不起車釐子」的原因。
畢竟,我吃不起的東西多了,還要我挨個報一遍嗎?
告訴你個秘密點個讚不要錢的。